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摘要】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从理论视角分析谨慎性
原则是最为基本的原则和任务,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工作效率的关键。
本文从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和作用入手,有针对的分析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会计实务;谨慎性原则;利润计量;费用计量
谨慎性原则也被广泛的称之为稳健性原则或者保守主义原则,在会计质量管
理中始终将其作为基础应用在各企业实践中。
在会计实践中,谨慎性原则在应用
中存在于很多实际存在冲突的现象,成为影响会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会计工作中要严格遵守会计质量要求,全面落实谨慎性原则策略,及时
科学的调整会计管理模式,进而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同时实现会计计量的
可操作性。
一、谨慎性原则概述
1、谨慎性原则的内涵
谨慎性原则也被称之为保守主义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在不确定会计因素中由
于会计计量、信息确认等环节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风险问题,因此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谨慎性,运用科学的职业判断和
专业技术知识,选择最优保险性的会计估算措施和计量方法,从而减少因资产估算、负债计算错误造成的损失。
2、谨慎性原则的作用
在会计实务中应用谨慎性原则存在众多的优势。
通过利用谨慎性原则能够有
效避免上市公司利润虚假公布的现象,提现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公允性和
可靠性。
在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落实和应用增加了企业资产计提项目,
如存货跌价、短期投资跌价等项目,使得会计管理的可靠性得到有效的保障,大
大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
另外,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的新时期,企业之间的
竞争越来越激烈,此时一旦出现错误估量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甚至导致企
业陷入经营困境。
为此,企业预计损失和会计实务操作中采用谨慎性原则十分必要,不仅能避免企业虚增资产、浮夸利润现象的发生,而且有效保护了投资人和
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当今会计实务中极为常见,具备上述种种优越性的同时也存在
一定的问题,如倾向性较强、主观判断性明显以及与其他会计原则存在冲突问题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事业的进步,也给会计实务工作的开
展带来了影响。
为此,在会计实务中采用谨慎性原则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
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利润计量中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中明确的规定了企业销售商品并且对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做了明
确的要求,即需要满足必要条件:商品所有权主要风险和报酬都转移给收购方;
收入的所有金额都能够科学、有效的进行计量并且准确确认;商品企业对已经销
售出去的商品不存在控制权和管理权;相关联经济利润由商品生产企业转移给采
购企业;商品成本能够可靠、有效的计量。
有这些要求可以明确的看出确认收入
只有当商品相关的报酬和风险确定之后方可转移,这也很大程度上提现了会计实
务的谨慎性原则。
2、费用计量中的应用
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借款费用是否具有资本化特征,主要是期限的约定和借
款性质。
不同的借款性质对借款费用的计量也不尽相同,同时在不同商业模式下
借款费用的偿还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但是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借款条约,在会
计计量的时候都需要结合谨慎性原则对借款费用进行处理,同时界定借款费用的
资本化金额。
这些操作对企业借款账目是否能够形成不良负债,是否影响会计信
息计量真实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3、资产计量中的应用
资产计量中的应用主要是以固定资产折旧计量为主的。
固定资产折旧顾名思
义就是真实资金反应模式,是按照会计计量周期逐渐减少的过程。
因此,资产计
量工作中需要采用谨慎性原则来编制报表,加速计提固定资产中的折旧费用。
在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具体的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这些政策和法律的实施
为企业资产计量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便,使得企业能够尽快回收投资成本,能够
将资产折旧控制在预计范围之内。
4 负债计量中的应用
不同企业的偿债能力是不同的,企业的负债规模与其利润水平都会影响其偿
债能力,而不同的偿债能力则会对债权人的风险产生重要重要。
长远来看,谨慎
性原则的应用是客观披露企业负债的重要保障,也是客观提示债务风险的重要保障。
企业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可以更加客观的计提坏账准备和资产价值,进而
对企业的资信情况提供更加客观的信息,提高企业负债计量的可靠性。
三、谨慎性在会计实务中优化措施
1 加强会计人员专业水平
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应用较多,在会计处理当中常见于确认、计量当中,因
而谨慎性原则对当中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才能够把握好尺度,以最合理和稳健的方式完成会计工作。
在具备专业会计水平
的前提下,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可以更加合理和真实的体现出企业的资产与利润信息。
因而,提高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效果,更加需要提升会计人员专业水平,通过
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2 提高谨慎性原则的适应性
谨慎性原则在实务当中会与其他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定的适应性矛盾,从长
远来看,谨慎性原则需要进一步降低与其他会计准则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提高其
适应性,这样才能够降低在实务当中的应用困难,同时降低对客观性原则的影响。
谨慎性原则的实务应用不仅需要与客观性原则相适应,与会计准则相适应,同时
还需要与财务报告当中涉及到信息公允性的一切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相适应。
原
则上,谨慎性原则是一个不断监督和改进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绳,也是会计人员需
要严格遵守与适应,并形成客观会计信息的原则,长远来看,谨慎性原则是会计
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
3 调整与所得税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税法不断调整,谨慎性原则需要进一步调整适应新税法的变化,
同时协调与所得税之间的关系。
我国税法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发点以企业为主,以
服务社会为最终目标,同时在企业会计方法选择方面则适当放宽,不会做出强制
限制。
但是,企业的会计制度与企业应缴税额之间会产生直接关联关系,不同的
会计政策下会形成不同的应纳税额,因而谨慎性原则成为保护税法的公平性以及
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履行的保障。
在全部税种当中,所得税受谨慎性原则的影
响与制约较大,因而在会计工作当中,也应当不断调整谨慎性原则与所得税之间
的适应性差异,不断提升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这样才能够即使得国家税源有所保证,也能够保证企业的看信息质量。
因此,企业事务当中应当严格遵照税法和所
得税要求计算税收结果,同时,也需要严格执行会计准则,行驶谨慎性原则判断,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四、结论
总之,谨慎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方式,不应当成为影响会计信息质
量的阻碍,在实践当中更需要会计人员尊重准则,把握尺度,同时不断提高会计
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进而形成更好的专业判断,善加运用谨慎性原则。
参考文献
[1]焦璋.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策略[J]. 市场周刊·理论版, 2019(91):5.
[2]李碧宇. 企业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20(1):2.
[3]李德荣. 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运用[C]// 2019年4月建筑科技
与管理学术交流会. 2019.
[4]孙永丽, 逄建波.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应用[J]. 消费导刊, 2020, 000(00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