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升和毫升、观察物体(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升和毫升、观察物体(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升、毫升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 理解物体的性质,能运用相关知识将物体进行归类。

能力目标:
1. 能够正确使用升、毫升来测量物体的容积。

2. 能够准确判断物体的情况,进行归类操作。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珍惜物品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 理解升、毫升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 掌握物体的观察技巧。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升、毫升的换算理解能力。

2. 对物体的观察技巧的掌握。

教学准备:
1. 模型,水杯,小瓶子,量杯等。

2. 课件及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一个水杯和一个小瓶子,让学生感性体会两个物体的大小差别,并进行比较。

教师随后出示相关图片,对升、毫升容量单位与表示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讲解详尽换算运算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棵或脑筋急转弯,来给学生提供一些调整认知和掌握知识的方法,例如:
①一个大碗水(800毫升)有多少瓶汽水(每瓶200毫升)?
②一个1升水杯倒满一半,里面有多少毫升水?
3. 柿子计算模型
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升、毫升的容量,教师可以通过橡皮擦模型、模型桥梁模型、变色蝴蝶模型等模型,来给学生提供实物比对方式,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4. 性质归纳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物品,例如盆子,让学生进行归类,对物品的性质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正确发现物品的共性,并进行归类操作。

通过这一过程来让学生发现植物世界,人工环境和人造世界的共性。

5. 自我检测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进行小测验,让学生自己测量小物品的容积,或者对物品的性质进行归类。

让学生透彻理解课程内容并能够掌握相关知识。

6. 课程总结
做到有应有美满的结尾,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整理课程动态,梳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最后,为学生讲解未来将要学习的内容,预测将要学习的知识点。

教学后记:
通过本周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对于升、毫升的概念、容量的换算方法和物体的观察技巧都有了更好的掌握,这也更好了促进
了学生的数学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的多样性,让内容更有活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有耐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在课程中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是一个既有挑战性又有意义的工作,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寻找新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一些活跃课堂氛围的方式,如游戏、小组讨论以及课堂互动等,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容量单位的换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我特别注重了核心概念的讲解,并通过具体实例的演示来把握容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例如,我让学生尝试将不同容量的瓶子(250毫升、500毫升和750毫升)中的水全部倒入同一个容器中,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算出其中水的总量,通过这个例子,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换算方法。

除此之外,我还注重通过一些具体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容量单位的概念,如量杯、水杯、沙漏、花瓶等。

这些模型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容量单位的大小,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使用这些单位进行容量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如孩子喝水时浪费水资源的情景,让学生意识到干净的水源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的重要。

这种情感教育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总的来说,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学生对于容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有了更好的掌握,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运用容量单位来测量不同物体的容积。

通过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都得到了提高,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我相信,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科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