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P-23 A 数据统计与分析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是否提高了产量、利润和工作效率;
g.是否增强顾客满意度,改善了工作流程;
h.是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管理体系水平和经济效益。
6.5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6.4.1.数据可采用已有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记录、书面资料、课件、交流、电子媒体、声像设备、通讯等方式进行分析和改进。
6.4.2.各单位应有目的性的针对日常质量管理活动中所反馈的数据以日、周、月、年等方式进行收集与分析,并根据所采集的数据以适当的方法或分析工具进行分析与改进活动。
7.4.QP-24《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八、相关附件:
附件一《数据分析控制流程图》
6.1.2.内部来源:
a.从事质量管理活动的日常数据、信息:
a.1.品保单位:各类抽检、全检、巡检记录、测试、试验、稽核、评审、验证记录等;
a.2.生产单位:各类自检、返修、不良品统计、日常点检、保养记录等;
a.3.仓库单位:各类物料验收、入库、出库、呆料、不良品、良品、待处理品记录等;
a.4.计划单位:产能分析、标准工时、出货、欠料分析、生产排期、异常处理记录等;
发行单位
Issued By
By
品质保障部
Date
一、目的:
合理使用统计技术,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以实施的持续改进,增强客户满意。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与质量有关的过程、体系以及相关部门为提高质量和服务的各个阶段。
三、名词解释或术语:
6.2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与本公司适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或工具)
6.2.1.常用Qபைடு நூலகம்手法:
A.旧七种工具:即排列图、因果图、分层法、调查表、散步图、直方图、控制图;
B.新七种工具:即关联图、系统图、矩阵图、KJ法、计划评审技术、PDPC法、矩阵数据图;
6.2.2.电脑分析:常用各类软体、EXECL中函数、图型等;
4.2工程单位:根据产品实现的各阶段应用相应的统计方法或工具,进行统计及分析。
4.3生产单位:收集产品制造过程中各个要求的关键控制点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
4.4营销单位:根据所收集的客户信息、需求、客户满意度测量等有关信息,进行统计及分析。
4.5采购单位:收集与供应商有关的信息,进行统计并分析。
4.6其它部门:根据实际管理需求,应用相关统计与分析方法及工具进行统计及分析。
a.9.设备单位:维护、保养、稽查、设备改良、利用率、设备寿命等记录等;
a.10.行政人资:入职记录、离职记录、出勤率、培训率、文件管制、员工能力评估、安全、环境、6S稽查记录等;
a.11.其它单位:各相关质量管理活动中应考虑到的记录数据。
b.紧急信息,如出现突发事故等;
c.其他信息,如员工建议等。
五、作业流程:
见附件一《数据分析控制流程图》
六、作业内容:
6.1.数据统计来源:
6.1.1.外部来源:
a.政策、法律、法规、标准;
b.地方政府机构检查的结果及反馈;
c.市场、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d.同类产品的市场动态、竞争对手的产品和过程信息等;
e.相关方(如顾客、供方等)反馈及投诉、服务信息等;
数据统计: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检验等活动的结果,以数据的形式给出。把看似杂乱无章的资料、记录、报告、信息等进行集中、排列、归纳、核算、总结、提炼和反馈出来所分析对象的内在规律的一系列活动。数据分析得出客观的结果,可有效帮助人们做出正确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
四、职责:
4.1品保单位:策划和界定实现质量管理过程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工具,并负责各类统计方法应用与推广,负责品质活动中相关数据统计及分析。
※※目录※※
章节
内容
页次
目录
1
修订履历
2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名词解释或术语
3
4
职责
3
5
作业流程
3
6
作业内容
3~5
7
参考文件
5
8
相关附件
5
文件修订履历
Rev.
修订日期
变更前说明
变更后说明
提案人
备注
A
2010-08-25
无
初版发行
许建清
核准Approved By
审核
Check By
制作
Prepared By
6.4.3.品保部负责每季度对所负责范围内统计方法应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主要的质量、
管理体系问题,要求责任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6.6统计数据保存
依据“QP-02《记录管制程序》”执行。
七、参考文件:
7.1.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7.2QP-01《文件管制程序》
7.3.QP-02《记录管制程序》
6.4统计方法实施要求
a.品保部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统计方法应用的培训;
b.为确保分析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真实性和一致性,品保部门应界定各部门正确使用统计工具;
c.各单位应选定恰当的统计工具,确保统计数据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d.是否降低了不合格品率,减少了加工损失;
e.是否能为有关过程能力提供有效判定,以利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a.5.工程单位:新产品开发、工艺开发、技术改进、工程变更、改进验证、检讨记录等;
a.6.财务单位:产品价格、经营成本、报废成本、呆料成本等分析记录等;
a.7.销售单位:市场预测、客户投诉、退货、满意度测量、货款跟进、销售业绩记录等;
a.8.采购单位:厂商交期、品质、成本、服务达成率、异常改进、不良品处理记录等;
6.2.2.其它分析手法:MSA(测量系统分析)、DOE(实验设计)、FMEA(失效模式)、SOW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抽样检验等。
6.3统计方法选用原则
a.优先采用国家公布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和检验抽样标准;
b.用自己制定的统计方法,证明它等效或优于国家标准的规定,并制定相应的鉴定程序。品保部负责制订相对于检验和试验规定程序,批准实施。
g.是否增强顾客满意度,改善了工作流程;
h.是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管理体系水平和经济效益。
6.5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6.4.1.数据可采用已有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记录、书面资料、课件、交流、电子媒体、声像设备、通讯等方式进行分析和改进。
6.4.2.各单位应有目的性的针对日常质量管理活动中所反馈的数据以日、周、月、年等方式进行收集与分析,并根据所采集的数据以适当的方法或分析工具进行分析与改进活动。
7.4.QP-24《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八、相关附件:
附件一《数据分析控制流程图》
6.1.2.内部来源:
a.从事质量管理活动的日常数据、信息:
a.1.品保单位:各类抽检、全检、巡检记录、测试、试验、稽核、评审、验证记录等;
a.2.生产单位:各类自检、返修、不良品统计、日常点检、保养记录等;
a.3.仓库单位:各类物料验收、入库、出库、呆料、不良品、良品、待处理品记录等;
a.4.计划单位:产能分析、标准工时、出货、欠料分析、生产排期、异常处理记录等;
发行单位
Issued By
By
品质保障部
Date
一、目的:
合理使用统计技术,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以实施的持续改进,增强客户满意。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与质量有关的过程、体系以及相关部门为提高质量和服务的各个阶段。
三、名词解释或术语:
6.2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与本公司适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或工具)
6.2.1.常用Qபைடு நூலகம்手法:
A.旧七种工具:即排列图、因果图、分层法、调查表、散步图、直方图、控制图;
B.新七种工具:即关联图、系统图、矩阵图、KJ法、计划评审技术、PDPC法、矩阵数据图;
6.2.2.电脑分析:常用各类软体、EXECL中函数、图型等;
4.2工程单位:根据产品实现的各阶段应用相应的统计方法或工具,进行统计及分析。
4.3生产单位:收集产品制造过程中各个要求的关键控制点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
4.4营销单位:根据所收集的客户信息、需求、客户满意度测量等有关信息,进行统计及分析。
4.5采购单位:收集与供应商有关的信息,进行统计并分析。
4.6其它部门:根据实际管理需求,应用相关统计与分析方法及工具进行统计及分析。
a.9.设备单位:维护、保养、稽查、设备改良、利用率、设备寿命等记录等;
a.10.行政人资:入职记录、离职记录、出勤率、培训率、文件管制、员工能力评估、安全、环境、6S稽查记录等;
a.11.其它单位:各相关质量管理活动中应考虑到的记录数据。
b.紧急信息,如出现突发事故等;
c.其他信息,如员工建议等。
五、作业流程:
见附件一《数据分析控制流程图》
六、作业内容:
6.1.数据统计来源:
6.1.1.外部来源:
a.政策、法律、法规、标准;
b.地方政府机构检查的结果及反馈;
c.市场、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d.同类产品的市场动态、竞争对手的产品和过程信息等;
e.相关方(如顾客、供方等)反馈及投诉、服务信息等;
数据统计: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检验等活动的结果,以数据的形式给出。把看似杂乱无章的资料、记录、报告、信息等进行集中、排列、归纳、核算、总结、提炼和反馈出来所分析对象的内在规律的一系列活动。数据分析得出客观的结果,可有效帮助人们做出正确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
四、职责:
4.1品保单位:策划和界定实现质量管理过程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工具,并负责各类统计方法应用与推广,负责品质活动中相关数据统计及分析。
※※目录※※
章节
内容
页次
目录
1
修订履历
2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名词解释或术语
3
4
职责
3
5
作业流程
3
6
作业内容
3~5
7
参考文件
5
8
相关附件
5
文件修订履历
Rev.
修订日期
变更前说明
变更后说明
提案人
备注
A
2010-08-25
无
初版发行
许建清
核准Approved By
审核
Check By
制作
Prepared By
6.4.3.品保部负责每季度对所负责范围内统计方法应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主要的质量、
管理体系问题,要求责任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6.6统计数据保存
依据“QP-02《记录管制程序》”执行。
七、参考文件:
7.1.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7.2QP-01《文件管制程序》
7.3.QP-02《记录管制程序》
6.4统计方法实施要求
a.品保部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统计方法应用的培训;
b.为确保分析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真实性和一致性,品保部门应界定各部门正确使用统计工具;
c.各单位应选定恰当的统计工具,确保统计数据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d.是否降低了不合格品率,减少了加工损失;
e.是否能为有关过程能力提供有效判定,以利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a.5.工程单位:新产品开发、工艺开发、技术改进、工程变更、改进验证、检讨记录等;
a.6.财务单位:产品价格、经营成本、报废成本、呆料成本等分析记录等;
a.7.销售单位:市场预测、客户投诉、退货、满意度测量、货款跟进、销售业绩记录等;
a.8.采购单位:厂商交期、品质、成本、服务达成率、异常改进、不良品处理记录等;
6.2.2.其它分析手法:MSA(测量系统分析)、DOE(实验设计)、FMEA(失效模式)、SOW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抽样检验等。
6.3统计方法选用原则
a.优先采用国家公布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和检验抽样标准;
b.用自己制定的统计方法,证明它等效或优于国家标准的规定,并制定相应的鉴定程序。品保部负责制订相对于检验和试验规定程序,批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