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答题时,请将第Ⅰ卷每小题答案选出后,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若仅答在卷子上则不给分。
将第Ⅱ卷各题的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P 31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Br 80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绿色化学方法
B .纤维素、淀粉、油脂均为天然高分子物质
C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区分乙醇与乙酸乙酯
D .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
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2.下列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3.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磺酸类质子溶剂。
电池总
反应为:C 2H 5OH +3O 2 → 2CO 2 +3H 2O,电池示意如下
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极为电池的正极
B .电池工作时电流由a 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b 极
C .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4H + + O 2 + 4e -
= 2H 2O D .电池工作时,1mol C 2H 5OH 被氧化时有12mol e -转移
4.香兰素是重要的香料之一,它可由丁香酚经多步反应合成。
OH
OCH 3
2CH CH 2
OH OCH 3丁香酚香兰素
有关上述两种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香兰素分子中至少有12个原子共平面
B.丁香酚不能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1mol香兰素最多能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常温下,1mol丁香酚只能与1molBr2反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
B.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
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 <7,则H2A是强酸
C.已知酸性HF>CH3COOH,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F与CH3COOK溶液中:[c(Na+)-c(F-)] <[c(K+)-c(CH3COO-)]
D.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①蒸馏水、②0.1 mol/L盐酸、③0.1 mol/L 氯化镁溶液、④0.1 mol/L硝酸银溶液中,Ag+浓度:①>④=②>③
6.在一定温度下,将等量的气体分别通入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Ⅰ和Ⅱ中,使其发生反应,t0时容器Ⅰ中达到化学平衡,X、Y、Z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2Y2Z
B.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的体积V(Ⅰ)<V(Ⅱ),则容器Ⅱ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小于t0
C.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Z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则Y为固态或液态
D.若达平衡后,对容器Ⅱ升高温度时其体积增大,说明Z发生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2.本卷共4题,共64分。
7.(14分)C、O、Na、Al、S、Cl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1)C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第族;C元素的一种中子数为8同位素的符号为。
(2)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3)① CaCO3和适量HCl溶液反应时,每产生4.4 g 气体(不考虑气体溶解),放热a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上述反应至无气泡逸出后,取适量残留溶液,插入pH传感器并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B-C段发生的反应:。
(4)氢气、氧气常用来作燃料电池,写出电解质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负极上的电极方程式。
8.(18分)脱水环化是合成生物碱类天然产物的重要步骤,某生物碱V合成路线如下:
(1)写出Ⅳ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2)写出Ⅳ物质的分子式。
(3)写出下列反应的类型②,③。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5)Ⅰ和Ⅲ在浓硫酸催化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和Ⅴ均属于芳香烃B.Ⅱ能发生银镜反应
C.Ⅱ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D.反应③属于酯化反应
(7)A的结构简式。
(8)Ⅵ与Ⅰ互为同分异构体,Ⅵ遇FeCl3发生显色反应,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
写出满足上述条件的Ⅵ的结构简式。
(9)一定条件下,化合物Ⅶ()也能发生类似反应④的环
化反应,Ⅶ的环化产物的结构简式。
9.(18分)Ⅰ.实验室制备一氧化碳原理是:HCOOH
浓硫酸========
80℃—90℃
H2O+CO↑。
(1)从下图挑选所需的仪器,画出Ⅰ中所缺的气体发生装置,并标明容器中的试剂。
(2)装置Ⅱ的作用是。
Ⅱ.实验室制备四水甲酸铜[Cu(HCOO)2·4H2O]晶体实验步骤如下:
(1)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a、步骤ⅰ是将一定量胆矾和NaHCO3固体一起放到研钵中研磨,其目的是。
b、步骤ⅱ是在搅拌下将固体混合物分多次缓慢加入热水中,反应温度控制在70℃—80℃,如果看到(填写实验现象),说明温度过高。
c、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2)四水甲酸铜[Cu(HCOO)2·4H2O]晶体的制备:
将碱式碳酸铜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热的蒸馏水,再逐滴加入甲酸至碱式碳酸铜恰好全部溶解,趁热过滤除去少量不溶性杂质。
然后蒸发,冷却,过滤,再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晶体2—3次,晾干,得到产品。
a、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b、“趁热过滤”中,必须“趁热”的原因是。
c、用乙醇洗涤晶体的目的是。
反应温度/℃
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乙酸的生成速率)2·4H 2O](Mr =226)含量。
取a g 试样
配成100 mL c m o l LL -1 EDTA (H 2Y 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Cu 2++H 2Y 2- =CuY 2-
+2H +,写出:(1)计算Cu (HCOO )2·4H 2O 质量分数的表达式ω=______;
(2)下列操作会导致Cu (HCOO )2·4H 2O 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
a .未干燥锥形瓶
b .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c .未除净可与EDTA 反应的干扰离子
10.(14分)CH 4和CO 2反应可以制造价值更高的化学产品。
(1)250℃时,以镍合金为催化剂,向4 L 容器中通入6 mol CO 2、6 mol CH 4,发生反应:CO 2 (g
)+CH 4(g )2CO (g )+2H 2(g )。
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为:
① 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_______(注明单位)。
② 已知:CH 4(g )+2O 2(g )=CO 2(g )+2H 2O (g ) △H 1=a kJ·mol -
1 CO (g )+H 2O (g )=CO 2(g )+H
2 (g ) △H 2=b kJ·mol -
1 2CO (g )+O 2(g )=2CO 2(g ) △H 3=c kJ·mol -
1 反应CO 2(g )+CH 4(g )2CO (g )+2H 2(g )的△H =________kJ·mol -1。
(2)用Cu 2Al 2O 4做催化剂,发生反应: CO 2+CH 4 CH 3COOH, 请回答: ① 温度与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和乙酸的生成速率如图。
250~300℃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 。
② 为提高上述反应CH 4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2种)。
③ Cu 2Al 2O 4可溶解在稀硝酸中,被氧化的元素为 ,每消耗3mol Cu 2Al 2O 4时被还原
的HNO 3为 mol 。
(3)Li 2O 、Na 2O 、MgO 均能吸收CO 2,
① 若寻找吸收CO 2的其他物质,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
a .可在碱性氧化物中寻找
b .可在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中寻找
c .可在ⅠA 、ⅡA 族元素的氧化物中寻找
② Li 4SiO 4可用于吸收、释放CO 2, 原理是: 500℃时,CO 2与Li 4SiO 4接触生成Li 2CO 3;
平衡后加热至700℃,反应逆向进行,放出CO2,Li4SiO4再生,该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和平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查理科综合
化学学科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卷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
1.B 2.D 3.D 4.A 5.C 6.C
本卷共4小题,共64分。
8.(共18分)
(1)醚键、肽键(羰基)(2分)
(2)C16H17NO2(2分)
(3)②氧化;(1分)③取代(1分)
(4)2C6H5CHO + O2 2C6H5COOH (2分)
(5)C6H5CH2OH + C6H5COOH C6H5COOCH2C6H5 + H2O (2分)
(6)BC(2分)
(7)(2分)
(8)
(2分)
(9)(2分)
9.(18分)
Ⅰ.(1)仪器选择正确并标时液体
1分,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1分
(2)防止水槽中的水因倒吸流入蒸馏烧瓶中(2分) Ⅱ.
(1)a 、研细并混合均匀(2分)
b 、出现黑色固体(2分)
c 、2CuSO 4+4NaHCO 3==Cu (OH )2·CuCO 3↓+3CO 2↑+2Na 2SO 4+H 2O (2分)
(2)a 、Cu (OH )2·CuCO 3+4HCOOH+ 5H 2O==2 Cu (HCOO )2·4H 2O+ CO 2↑(2分)
b 、防止甲酸铜晶体析出(2分)
c 、乙醇可洗去晶体表面的水和其它杂质(利用溶解性)(2分)
Ⅲ.(1)%1005mol g 226L 10L mol 13⨯⨯⋅⨯⨯⨯⋅---ag
b c (2分) (2)c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