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2019-2020年黔东南州名校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统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所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氧化碳喷出进行灭火。
图示为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示意图,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将手放在木柄上,不要接触钢瓶和橡胶喷管。
下面关于该注意事项的解释正确的是()
A.液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该过程吸热,容易冻伤手
B.液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过程,该过程吸热,容易冻伤手
C.液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该过程放热,容易烫伤手
D.液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过程,该过程放热,容易烫伤手
【答案】B
【详解】液态的二氧化碳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是汽化现象,汽化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容易冻伤手,为了在温度降低时不冻伤手,所以手要握在不善于传热的木柄上,故B正确。
故选B。
2.小明将《中学物理》书放置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人眼观察到成像的情形是()A.B.
C.D.
【答案】D
【详解】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当物体距离凸透镜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立竿见影B.海市蜃楼C.波光粼粼D.雨后彩虹
【答案】A
【详解】A.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装有消声器B.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
C.工人带防噪声耳罩D.考场附近禁止鸣笛
【答案】B
【解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摩托车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选B.
5.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雨B.露C.霜D.冰
【答案】C
【详解】A.雨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B.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C.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D.冰是固态的,是由液态的水凝固而成的,是凝固现象。
故选C。
6.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主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B.民间艺术“皮影戏”
C.笔在水面处“弯折”
D.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光斑
【答案】C
【详解】A.景物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皮影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笔在水面处弯折,是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如图所示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前国旗护卫队预备升旗时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国旗AB间的宽度。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1.7 m B.3.3 m C.4.8 m D.5.9 m
【答案】B
【详解】由图可知,国旗的宽度大约是升旗手身高的2倍,升旗手的身高在1.8m左右,所以国旗宽度在3.6m左右,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故选B。
8.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公共场所要测量体温,合适的测量仪器是()
A.玻璃体温计B.红外测温枪
C.寒暑表D.实验用玻璃温度计
【答案】B
【详解】A.玻璃体温计测量时间长,需要3~5分钟,且需要腋下或口腔测量,测量时间长且不方便,故A不符合题意;
B.红外测温枪能快速准确地测量人体温度,与传统体温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量时间短等优点,故B符合题意;
CD.寒暑表和实验用玻璃温度计不能拿出被测物体读数,且不能当做体温计使用,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详解】A .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增大,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故A 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减小,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故B 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速度保持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 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增大,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0.在暗室的白墙上挂着一面小平面镜,用手电筒斜着向上照射这块平面镜和墙,则人从镜子的正前方观察到的情况是( )
A .墙是暗的,镜子是亮的
B .墙是暗的,镜子也是暗的
C .墙是亮的,镜子是暗的
D .墙是亮的,镜子也是亮的
【答案】C
【详解】当光线斜着照射时,镜子表面很平,表面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将向斜上方反射出去,而人是从镜子的正前方观察,并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故人看到的镜子是暗的;墙面凹凸不平,手电筒光照射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人从正前方观察,会有一部分光线进入人眼,所以看到的墙是亮的。
故选C 。
二、填空题
1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或完成单位换算:
(1)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80________;
(2)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________;
(3)流感病毒分子直径约为9×10-5m=________mm 。
【答案】cm dB 9×10-2
【详解】(1)[1]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 。
(2)[2]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49.20的数字的单位是dB ,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响度大小。
(3)[3]根据长度单位换算 5532910m 91010mm 910m m ---⨯=⨯⨯=⨯
12.如图甲是物理老师在发声的扩音器前放两只点燃的蜡烛,会发现烛焰随声舞动,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如图乙所示,将尺的一端紧紧的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外,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
相同的力拨动尺的一端,他是为了探究声音的______的关系。
【答案】能量 音调与频率
【详解】[1]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随声摆动,烛焰摆动,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此时刻度尺的振动的幅度是相同的,但由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导致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13.如图所示是足球运动中“头球攻门”的情景,当运动员用头球顶球时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顶球时运动员给球施加了力,但是头也会感到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的。
【答案】运动状态 相互
【详解】[1][2]比赛中,运动员用头将迎面飞来的足球顶回,足球的运动方向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员的头部给球一个力,同时自己也感觉有疼痛感,表明运动员的头部同时受到球对头部施加的力的作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4.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 ,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成量为320g ,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g 。
(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g ,石块的体积为_____cm 3,石块的密度为_____g/cm 3。
(ρ水=1.0×103kg/m 3)
【答案】30 10 3
【详解】[1][2][3]石块的质量
320g 290g 30g m m m =-=-=溢总剩
石块排开水的质量
300g 290g 10g m m m ==-=排总剩﹣ 由m V
ρ=可得,石块的体积 3310g 10cm 1g/cm
m V V ρ====排水水 石块的密度
3330g 3g/cm 10cm
m V ρ=== 15.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声是因为琴弦在_____,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
【答案】振动 音调
【详解】[1][2]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音调。
16.如图所示是光再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据图分析:法线是_______(选填“MM′”或“NN'′”),光的折射角度等于________。
【答案】NN′ 40°
【详解】如图所示,
∠AON=90°−20°=70°=∠BON ,
所以,水平方向的直线NN′'为法线,竖直方向的直线MM'′为界面,BO 为入射光线,OA 为反射光线,OC 为折射光线,
则∠BON 为入射角,∠N′OC 为折射角,
∠N′OC=90°−50°=40°。
17.一个运动物体在前4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后6s 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则它在10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m 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5m ,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_____m 。
【答案】4.2m/s 20
【详解】[1]由s v t
=可得,物体在前4s 内的路程: s 1=v 1t 1=3m/s×4s=12m ,
物体在后6s 内的路程:
s 2=v 2t 2=5m/s×6s=30m ,
它在10s 内的路程:
s=s 1+s 2=12m+30m=42m ,
则它在10s 内的平均速度: 42m 4.2m/s 10s
s v t ===; [2]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与像大小相同,且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m 的上空飞行,小鸟所成的像离湖面也是10m ,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20m 。
18.人们用冷水冷却汽车发动机,用热水取暖,主要是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
与同等质量的煤油相比,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______(填“多”或“少”)。
【答案】比热容 多
【详解】[1]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人们用冷水冷却发动机;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人们用热水取暖。
[2]由公式Q=cm t 可知,与同等质量的其它物质相比,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水的比热容大,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
19.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相同体积的实心小球,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恰好平衡.则甲、乙两种小球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_,密度之比是___________.
【答案】2∶1 2∶1
【详解】如图所示,天平恰好平衡,即2m 甲+m 乙=m 甲+3m 乙,解得m 甲:m 乙=2:1;又因为两种球的体积相同,所以根据ρ=m/V 知道,密度之比等于质量比为2:1.
三、作图题
20.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时,界面MN 上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对应的入射光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详解】图中法线已经画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下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在玻璃内部法线的上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1.如图所示,光沿CO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请在图中作出光线分别透过平直界面AOB和圆弧形界面AMB时的光路图。
(________)
【答案】
【详解】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AB的直线OM就是法线,根据折射定律作出折射光线,这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射到圆弧形界面AMB时,由于法线与光线重合,相当于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所以传播方向不变,即沿直线传播,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2.某实验小组研究“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且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的大小存在什么关系”时,设计并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在图乙中的虚线方框内,画出A物体所受外力的示意图。
(________)
(2)请你针对探究的题目,分析一下此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该小组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选用图丙中提供的实验器材,对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研究只受两个力的情况,实际却受三个
力,不符合实验要求用半张纸片替代物体A。
【详解】[1]
物体A受到左上绳的拉力、右上绳的拉力和重力三个力。
[2]此实验研究二力平衡情况,而A物体受三个力的作用,不符合实验要求。
[3]用比较轻的纸片来代替A物体,重力尽量小到可以忽略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2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_____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答案】薄前侧等效替代法不变不能
【详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
五、计算题
24.【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