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人类赋予的艺术技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人类赋予的艺术技能
文杨坚平
一、社会在发展,手工技艺永不消失
手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精神文化财富和物质财富。

随着社会高端技术的创造与发展,手工技术有它落后的一面,势必被淘汰,有的甚至会消失。

但属于民族民间艺术的手工技艺,因其具有浓郁的民间地方特色,绝大部分不会消失。

手工艺文化的发展,应紧跟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在贯彻“适用、经济、美观”的创作原则之下,积极创新,立足国内,拓展国际市场,走市场化道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如潮州竹艺厂生产销往日本学生的“华卷竹帘”,每条出厂价1.55元,这么低值的手工艺品,因为量大,质量水平稳定,不但不会消失,反而逐步发展。

手工技艺永远在发展和提高。

譬如手工刺绣艺术,在古代的衣裳里只是作为点缀品,而现在却发展成独立的、供欣赏的刺绣艺术品。

随着社会需求和手工技艺走出国门,刺绣艺术往国际空间发展—生产国际晚礼服、婚纱,潮州市成为全世界最大生产基地。

再如世上独一无二的潮州木雕镂通雕技艺。

100年前名师创造了轰动一时的“半畔蟹篓”,时隔50年,又有木雕家在半畔的基础上创造出“立体蟹篓”,当今的传承人,又创造出两三米的“特大蟹篓”。

长治堆锦《金母元君朝元图》 闫德明/作匠心妙思
88
二、手工艺术当今的若干思考
1.手工艺作坊与产业化生产
传统手工艺生产靠的是手工,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增长,手工成本越来越高,有的工艺门类生产供不应求,必须发展机械生产,或者为了效率在某一道工序,不影响艺术水平的前提下,采取机手结合。

尤其是手工日用工艺品,为了扩大生产,走向产业化生产,大部分实施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

但技艺性高的刺绣双面绣、泥人以及剪纸一类民间美术品,非保持手工操作和作坊生产不可。

可是机械操作和手工产出的作品,有的外观上非专业人员很难识别,其实用功能却不一样。

譬如一张同样图案纹样的抽纱台布,如纯手工绣花,用之必洗净,时间久了,绣花部分自然会磨破,确仅是一针一线的残缺,照样仍可使用;如果是用万能绣花机绣制,使用时间久了必破损,其破之图案绣线全被拉净。

这就是纯手工绣制产品的优势,也是受欧美购买者青睐的原因。

笔者曾撰文对“报刊”提出“工艺美术品走产业
化”的口号提出异议,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在泥人、剪纸、民间墙画等行业,如实施产业化生产,既不可能,也不符合客观实际。

2.独创与模仿
改革开放30多年,人才的流动、技艺的交流、信息的传播、切磋技艺的机会增多。

相互汲取、融汇创新成为潮流,但却使艺人走向模仿的途径。

一幅《清明上河图》的汴绣出现,接踵而来的是瓷板画《清明上河图》,甚至木雕、砖雕、竹雕也相继出现《清明上河图》。

须知《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长卷,作为刺绣艺术品,它可以卷起来,方便收藏和携带,可是用在别的工艺门类上,必作另一方考虑。

何况每个工艺门类都用上同一题材,除了不便于发挥这一门类之所长,更给人感觉《清明上河图》满天飞了。

工艺美术品贵在独创,贵在标新立异。

同一门类的技艺容许融汇吸取,譬如刺绣艺术中的“乱针绣”,属于技法,按理可以学习、借鉴,但到处都运用乱针绣来绣制同类题材的绣品,使人难以识别何处为乱针
绣,其艺术特色又是什么?荔枝萃石《游龙戏凤 》 谢麟/作《春天的歌》 欧阳景山/作
匠心妙思
89
3.大作品与小作品
工艺美术品的特性在于既是商品又是艺术品。

就是说创作工艺品,首先必须考虑它的功能和作用,包括陈放在何处、获得什么艺术效果。

因此,国家对工艺美术品制订出“适用、经济、美观”的创作原则。

可是我们的创作设计者,却违背了创作原则,出现了一个篮球场这么大的“蒙娜丽莎石拼画”艺术巨构,艺术水平就是那么高,但难以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陈设。

笔者不是反对大作品的创新,而是强调遵循工艺美术的创作原则。

试看中国抽纱汕头进出口公司黄汉通设计的274厘米×182厘米的《双凤朝牡丹》玻璃纱大台布,14个刺绣艺人,用四个月时间,运用10项工种,28种针法技艺,绣制604只凤凰、352朵牡丹、1180个花蕊。

这么巨大的刺绣艺术品,获得一枚世界金质奖章和在北京燕莎拍卖出34万美元。

而它的成功,理由极简单,其实用功能明确—台上装饰品。

既有实用价值,又是值得欣赏的高档艺术品。

三、手工技艺是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
作为工艺美术行业中的手工艺,在建国初期,为国家创造了大笔外汇,支持了经济建设,为社会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随着现代工业的大发展,工艺美术业处于式微状况。

国务院颁发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就是要扶持发展工艺美术行业,以逐步提高手工艺术家的地位,并采取一切措施,振兴工艺美术业,从弱势群体转变为有所作为的文化产业队伍。

四、手工艺术家自身必须提高
李铁映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从“匠人”到“艺人”最终成为当代“工艺美术家”。

这种论述,极为正确。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艺术水平精湛的工艺家,仍被视为“工匠”;解放后,工艺美术的技艺人员,地位提高了,获得“艺人”的称誉。

今天我们必须自身努力,改变旧观念,追求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艺。

争取做一个既懂得创作设计、技术操作,又善于经营管理和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的真正工艺美术家。

椴木 浮雕壁画《和泰昇平图》 曹宪中 苏琴/作
翠青白玉《小白菜》 张静/作
战国红《远香》 石韵玉雕/作
匠心妙思
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