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06、2007年交通现代化实现度的测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2006、2007年交通现代化
实现度的测算
付菊红1,许云飞2
(1.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061;2.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31)
摘要:借助《山东省交通现代化评判方法及指标体系的研究》课题的成果,依据山东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省2006、2007年的交通现代化实现度进行测算,提出了公路建设、道路运输、水路运输不同领域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交通现代化;实现度;测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512.7文献标识码:A
T he C al cul at i ons of t he R ea l i zat i on of Shandong Tr af f i c M oder ni zat i on
A bout2006A nd2007
FU几一hon91,X UY un—f ei2
(I.S h andon g un妇嘶-Shandong J/n an250061c抽”o 2.$ha ndon g T r a n3por t at l o n&i an ce R e.ar ch
lr劬ute,$handong1m an250031C h i n a)
A bs t r ac t:L e ar ni ng t he r es ear ch a chi evem e nt f r om“T he R es e ar ch o n t he Shand ong Tr af f i c M ode rni z at i on J udg—m ef l t M et hod A nd E val uat i on I ndex Syst em”,based o n t he eval ua t i on i nde x sys t em of Shand ong t r af f i c,T hi s pa—per sep ar at e l y cal cul at es t he r eal i zat i on of Shand ong
t raf-fi c m ode rni z at i on about2006a nd2007,a nd t hen pr opo-s es t he corr es pondi ng of deve l opm e nt opi ni on a nd t he sugge st i on i n di f f er ent f i e l ds,s uch as t he hi ghw ay co n-st r uet i on,t he r o ad t r an spor t at i on and t he w at er t r an spor t a-t ion.
K e y w or ds:t r af f i c m oder ni z at i on;r e al i zat i on;e al c ul a-t i ons;eval ua t i on i nde x s yst e m
l测算的依据
1.1评价指标架构(见图1)
收稿日期:2008—07—17
作者简介:付菊红(1981一),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一10—1.2指标含义及模型介绍
1.2.1公路基础设施指标
(1)指标1:公路建设法规现代化指数(G LFG Z S)
测度模型:G L FG Z S=(评价年公路建设法规完备率/山东交通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公路建设法规完备率)X100%。
公路建设法规完备率FG W BL gl j=(FG gl j t/(FG gl—j O×仅))×100%。
式中:FG gl j t_已实施的公路建设法规数量;FG gl—j o一山东交通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公路建设范畴法规数量;仪一储备系数,为将来法规的完善和发展预留空间。
(2)指标2:公路建设投资现代化指数(G LT Z Z S)
i见4度模型:G L TZ Z S=(评价年城区外公路建设投资额/山东交通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城区外公路建没投资额)X100%。
(3)指标3:公路建设运能现代化指数(G LY N Z S)
公路网满足度的测度模型:G LY N Z S=(评价年公路建设满足度/山东交通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公路建设满足度)×100%。
公路建设满足度= 365×∑(L。
XH。
)
而丙丽丽宅丽面丽州00%0
式中:Li—i技术等级公路的里程,单位:km;H i—i技术等级公路的设计通过能力,单位:辆/日,其中:i =0,1,2,3,4,d分别代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等外公路,H i的数值根据1997年交通部颁布的JT 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经对比分析后,依据第1.0.2条的规定,按取下限值的原则和2辆小车折1辆中型货车的通常做法,选定各等级公路按中型车计的通过能力为:H。
(高速公路)一1.25万辆/日、H。
(一级公路)珈.75万辆/日、H:(二级公路)珈.3辆/13、H,(三级公路)一0.1辆/日、H。
(四级公路)珈.085N/13、H d(等外公路)珈.01辆/日;zK 一被评判地域基本实现
山东交通科技2008年第4期
现代化时的客运周转量,单位:万人km;邯一客货周转量换算系数,取11=0.1,即10人km=1t km;Z H一被评判地域基本实现现代化时的货运周转量,单位:万t km;s K一被评判地域基本实现现代化时的客运实载率,%;s H一被评判地域基本实现现代化时的货运实载率,ok;1一中型车换算系数,取1=4,郎认为中型货车载重为4t;/E一误差系数,公路运输周转量的统计值误差,考实际取值由抽样调查结果确定。
图1评价指标架构框图
(4)指标4:公路建设总里程现代化指数(G L ZL C Z S)
测度模型为:G LZLC ZS=(ZLC z./ZLC zb)×100%。
式中:Z L Cz_已建设的公路总里程;Z LC zb一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应有的公路总里程。
(5)指标5:公路建设二级以上公路里程现代化指数
(G L LC012Z S)
测度模型:G L LC012ZS=(Z LC012/ZLC012b)×100%。
式中:zL col2一已建设的二级以上公路总里程;Z LC O l2b--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应有的二级以上公路总里程。
(6)指标6:公路建设高速公路里程现代化指
(G L LC O Z S)
测度模型为:G L L C O Z S=(z L C0/zL C0b)×100%。
式中:zLC0一已建设的高速公路总里程;zL cob一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应有的高速公路总里程。
(7)指标7:公路建设高速公路网化现代化指数(G L W H O ZS)
测度模型:G LW H O ZS=(评价年高速公路连通度/基本实现现代化时高速公路连通度)×100%。
连通度为规划区域内各节点间依靠公路交通相互连通的强度。
在不同的路网结构下,对应有不同的连通度。
依据交规划发[2000]723号《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连通度的测度模型:高速公路县级连通度
一直逵垒路塞匿里猩
11×山东省行政县个×√面系著喾飘
一】1一
付菊红,许云飞:山东省2006、2007年交通现代化实现度的测算
式中:11一变形系数,用节点间的实际长度与节点间的直线距离之比反映。
考虑到操作性,11值计算通过图上作业和高速公路总里程推算得到,根据实际情况取1.1。
(8)指标8:公路建设通达现代化指数(G L T D ZS)
测度模型:G L T D Z S=(评价年行政村通达率/基本实现现代化时行政村通达率)×100%。
行政村通达率=(已通公路的行政村影应通公路的行政村数)×100%。
(9)指标9:公路建设管理现代化指数(G L G L ZS)
由于统计资料缺乏,目前没有关于现代化管理这方面的统计资料,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定量。
测度模型:G LG LzS=(评价年公路现代化管理率/现代化时公路现代化管理率)×l O O%。
83
公路现代化管理率=∑王A;;
式中:删一i项目j方面的具体得分,其累加和即为现代化管理率。
具体操作中为了直观和方便易行,发给评判者表1,让他们在相应的栏内打“、/”即可。
统计计算时,各系统满分为12.5分;在每个系统中又分硬件设施、管理制度、人员配备、人员素质四个项目;前三个项目每个项目按“基本有”“已有”、“没有”三个等级打分;第四个项目按“专业”、“非专业”两个等级打分。
其中“硬件设施”项目中,“基本有”计4分,“已有”计2分,“没有”计0分,无“、/”的计0分;“管理制度”项:“基本有”计4.5分,“已有”计2分,“没有”计0分;“人员配备”项:“基本有”计3分,“已有”计1分,“没有”计0分;“人员素质”项:“专业”计1分,“非专业”计0分。
表1公路建设管理现代化评分表
填表浣明①只需打“、/”,不必打分或写其他;②一行只能打3个“、/”,即硬件设施、管理制度、人员配备和人员素质4个栏目中只能打一个“、/”
交通监控系统
交通诱导系统
危险报警和紧急救援系统
自动收费系统
养护自动化系统
路网宏观决策系统
电子账务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
填表人姓名:年龄:所从事职业:职称:职务:联系电话:填表时问
(10)指标10:公路建设绿化现代化指数(G L L H ZS)
测度模型:G L L H Z S=(评价年绿化率/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绿化率)×100%。
绿化率=(已绿化公路里程/可绿化公路里程)×100%。
1.2.2道路运输指标
(1)指标1:道路运输法规现代化指数(D L FG ZS)
i见0度模型:DL FG Z S=(评价年道路运输法规完备-V/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道路运输法规完备率)×100%,其中,道路运输法规完备率=(FG dl yt/(FG dl yo ב))×100%。
式中:FG dlyt一已实施的道路运输法规量;Fgd一一】2一l yo一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山东道路运输法规数量;‘一储备系数,为将来法规的完善和发展留出空间,取值为2。
(2)指标2:道路运输运力投资现代化指数
(D L Y LT Z ZS)
测度模型:D L Y L T ZZ S=(评价年汽车投资额/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汽车投资额)×100%。
评价年汽车投资额=评价年车购费/O.1。
(3)指标3:道路运输服务现代化指数(D LFW Z S)
这是对道路运输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是反映运输质量的重要内容。
一面由于涉及面大,内容多,暂时无现成的统计参可用,而且测度也不易把握,
山东交通科技2008年第4期
所以指标模型的确定非常难;另一方面,由于这个指标与服务对象联系密切,他们的感受也最直接,所以,为采取人性化的随机抽样加样本统计的办法来解决提供了依据。
测度模型:D L FW ZS=(评价年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满意度/基本实现现代化时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满意度)×100%。
23
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满意=苫苫G;j
式中:i一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的项目数;j一每一项目中的评价等级;
G。
一第i个项目第j种评价。
具体的操作是:①让参评者填写表2,在相应的项目中通过“、/”作出自己的评价;注意每一行中只能打一个“、/”,不能复选。
表2道路运输服务现代化评价表
填表者:年龄一…一一;日期…一一;
②对收集的评价表进行统计计分,满意的50分,基本满意的30分,不满意的0分;无“、/”的也计0分。
其累加和即为“满意度”。
(4)指标4:道路运输运能现代化指数(D L Y N Z S)
测度模型:D LY N ZS=(评价年道路运输实际完成的折算周转量/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道路运输完成的折算周转量)×100%。
运能包含道路运输中的运力、运输管理、运输组织等各个方面,是被评价地域运输能力是否满足现代化需要的综合体现。
周转量既包括客运周转量也包括货运周转量。
客运周转量通过10人km等于1t km折算为货运周转量。
(5)指标5:道路运输载货汽车拥有量现代化指数
(D LY Y Lhc Z S)
测度模型:D LY Y L hcZS=(评价年载货汽车拥有量/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载货汽车拥有量)×100%。
(6)指标6:道路运输大客车拥有量现代化指数
(D L Y Y L dkc Z S)
测度模型:D L Y Y Ldkc Z S=(评价年大客车拥有量/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大客车拥有量)×100%。
(7)指标7:道路运输小客车拥有量现代化指
(D LY Y IⅨkczS)
测度模型:D LY Y LxkcZS=(评价年小客车拥有量/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小客车拥有量)×100%。
(8)指标8:道路运输管理现代化指数(D LG L Z S)
由于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缺乏,无法定量考核,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测度模型:G L G L ZS=(评价年道路运输现代化管理率/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道路运输现代化管理率)×100%。
103
道路运输现代化管理率=乏∑B。
式中:B。
;一i项目j状态的具体得分,其累加和即为现代化管理率。
具体的做法是:先填表3,填表时要注意每行只能打一个“、/”。
表3道路运输管理现代化评价表
填表者年龄一一一一一一一;时I司一一一一一一一;
所从事职业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职称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彤{务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进行统计计算时,“基本有”计10分,“基本没有”计0分,“已有”计6分,最后的得分就是“道路运输现代化管理率”。
(9)指标9:道路运输营运货车实载率现代化指数
(D L SZL hc Z S)
实载率既是度量营运车辆运输效率高低的一个参数,又是反映运能和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一个参数。
从单车来讲,实载率越高越好,但从全社会来讲,实载率太高就反映运能的不足,也易助长超载现象。
计算山东营运货车实载率现代化指数的模型为:当:评价年营运货车实载率≤货车实载率标准值时,D LS ZL hcZS=(评价年营运货车实载率÷货车实载率标准值)X100%;当:评价年营运货车实载率>货车实载率标准值时,D L SZL hcZS=((2x货车实载率标准值一评价年营运货车实载率)÷货车实载率标准值)×100%。
(10)指标10:道路运输营运客车实载率现代化指
~13—
付菊红,许云飞:山东省2006、2007年交通现代化实现度的测算
(D L SZL kc Z S)
客车实载率和货车实载率一样既是度量营运车辆运输效率高低的一个参数,又是反映运能和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一个参数。
计算山东营运客车实载率现代化指数的模型。
当:评价年营运客车实载率≤客车实载率标准值时,D LS ZL kcZS=(评价年营运客车实载率÷客车实载率标准值)X100%;当:评价年营运客车实载率>客车实载率标准值时,D L SZL kcZS=((2X客车实载率标准值一评价年营运客车实载率)÷客车实载率标准值)X100%。
(11)指标11:道路运输安全现代化指数(D L A Q Z S)
选用国际上通用的“每万辆车事故死亡人数”作为道路运输安全现代化的衡准,该指标显然是越小越好,所以道路运输安全现代化指数的测度模型为:
D L A Q ZS=(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每万辆车事故死亡人数/评价年每万辆车事故死亡人数) X100%。
每万辆汽车事故死亡人数=评价年道路运输汽车事故死亡人数X10000/评价年民用汽车拥有量。
1.2.3水路运输
(1)指标1:水运法规现代化指数(SY FG Z S)
关于“法规”的解释和公路基础设施的指标1一样。
测度模型:SY FG ZS=(评价年水运法规完备率/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水运法规完备率)×100%水运法规完备率FG W B Lsy=(FG syt/Fgs yo×斗) X100%。
式中:FG s),t一已实施的水运法规数量;FG s yo一山东基本实现代化时应具备的水运法规数量,为36;肛一储备系数,为将来法规的完善和发展留出空间,取值为1.4。
(2)指标2:水运投资现代化指数(SY T Z Z S)
测度模型:SY T Z ZS=(评价年港航建设投资额/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港航建设投资额)X100%。
(3)指标3:内河航道里程现代化指数(SY H D L CnZ S)
测度模型:SY H D L C nZ S=(评价年航道长度/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航道长度)×100%。
(4)指标4:内河港口系数现代化指数(SY G K X SnZ S)
测度模型:SY G K X SnZ S=(评价年内河港口系数/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内河港口系数)×100%。
港口系数=港口吞吐能力/港口吞吐量
(5)指标5:沿海港口系现代化指(SY G K X SyZ S)
测度模型:SY G K X SyZ S=(评价年沿海港口系/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沿海港口系)×100%。
一14——
港口系数=港13吞吐能力/港口吞吐量。
(6)指标6:水运运能现代化指数(SY Y N Z S)
测度模型:SY Y N ZS=(水路运输实际完成的折算周转量/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水路运输折算周转量)X100%。
(7)指标7:水运管理现代化指数(SY G L Z S)
该指标没有统计指标,所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测度模型:SY G LZ S=(评价年水运现代化管理率/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水运现代化管理率) X100%。
103
水运现代化管理率=;苫C。
j
式中:C。
一i项目j状态的具体得分,其累加和即为现代化管理率。
具体的做法是:先填表4,填表时要注意每行只能打一个“、/”。
统计计算时,“基本有”计10分,“基本没有”计0分,“已有”计6分,最后的得分就是“水运现代化管理率”。
(8)指标8:沿海万吨级泊位占有率现代化指数(SY B.W Lyw t Z S)
测度模型:SY B W Lyw t Z S=(评价年沿海万吨级泊位占有率/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沿海万吨级泊位占有率)X100%。
表4水运管理现代化评价表
填表者年龄一一一一一一一;时间一一一一一一一;
所从事职业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职称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职务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沿海万吨级泊位占有率=(沿海万吨级泊位数/沿海泊位总)X100%。
(9)指标9:沿海码头现代化指(SY M T Z S)
测度模型:SY M T ZS=(评价年沿海码头现代化水
山东交通科技2008年第4期
平/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沿海码头现代化水平) X100%。
沿海码头现代化水平=(沿海集装箱吞吐量/沿海货物吞吐量)×100%。
(10)指标10:水运海运运力现代化指数(SY Y L ZS)
测度模型:SY Y L Z S=(评价年海运运力现代化水平/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海运动力现代化水平)×100%。
海运运力现代化水平=(海运机动船标准箱位/海运机动船净载重吨位)X100%。
(11)指标11:内河水运设施现代化指数(SY SSr I zS)
测度模型:SY SSnZ S=(评价年山东内河水运设施现代化水平/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山东内河水运设施现代化水平)×100%。
43
内河水运设施现代化水平=苫苫H i j
式中:H;;一i项目j状态的具体得分,其累加和即为水运内河港航设施现代化水平。
具体的做法是:先填表5,填表时要注意每行只能打一个“、/”。
表5内河水运设施现代化评价表
填表者年龄一一一一一一一;时间一一一一一一一;
所从事职业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耳;{称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职务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统计计算时,“高”计25分,“一般”计15分,“低”计0分;无“、/”的也计0分,最后的累计得分就是“内河港航设施现代化水平”。
(12)指标12:水运服务现代化指数(SY FW Z S)
测度模型:SY FW ZS=(评价年山东水运服务质量满意度/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山东水运服务质量满意度)×100%。
23
水运服务质量满意度=三三K;;
式中:i一服务质量满意率评价的项目数;j一每一项目中的评价等级;K i;一对水运运输服务第i个项目第j种评价。
具体操作是:先让参评者填写表6,在相应的项目中通过“、/”作出自己的评价;注意每一行中只能打一个“、/”,不能复选。
表6水运服务现代化评价裹
填表者:年龄……一;日期…一;
然后对收集的评价表进行统计计分,满意的50分,基本满意的30分,不满意的O分;无“、/”的也计0分。
其累加和即为“水运服务质量满意度”。
(13)指标13:水运安全现代化指数(SY A Q Z S)
选用国际上通用的“船舶每万吨位事故死亡人数”作为水运安全现代化的衡准,该指标显然是越小越好,所以水运安全现代化指数的测度模型为:SY A Q ZS=(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山东船舶每万吨位事故死亡人数/评价年山东船舶每万吨位事故死亡人数)×100%;
船舶每万吨位事故死亡人数=水路运输事故死亡人数x10000/船舶吨位拥有量。
1.2.4人口素质度
人口素质度指标:人口素质现代化指数测度模型:RK SZZ S=(评价年山东交通从业人员素质度/山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山东交通从业人员素质度) X100%;
交通从业人员素质度=(交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交通系统在岗职工总数)×100%。
1.3确定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是对每个指标在整个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权重确定合理与否对综合评价结果和评价质量将产生重大影响。
各指标的权重取值见图1。
1.4确定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标准值
评价指标标准值的确定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中最难的问题之一,只有定出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科学、准确、符合实际的标准值,才能使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合理、正确;Y r能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真正实现评价的计算机化;才能大大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标准值,其实质是预测2035年时交通有关参数的目标值。
具体数据见表7所示。
一15—
付菊红,许云飞:山东省2006、2007年交通现代化实现度的测算
人均G D P(亿美元/亿人民币)
城区外公路投资(亿美元/亿人民币)
公路总里程(km)
二级以上公路总里程(km)
高速公路总里程(km)
高速公路行政县连通度
绿化率(%)
汽车投资额(亿美元/亿人民币)
公路客运周转量(亿人km)
公路客运量(亿入)
客运实载率(%)
公路货运周转量(10。
t k m)
公路货运量(10’t)
货运实载率(%)
民用车拥有量(万辆)
货车拥有量(万辆)
客车拥有量(万辆)
大客车拥有量(万辆)
小客车拥有量(万辆)
每万辆车死亡人数
港航设施投资(亿美元/亿人民币)
水运货运周转量(108t km)
水运货运量(108t)
港1:3吞吐量(10。
t)
沿海港l Z l吞吐量(105t)
沿海港口吞吐能力/沿海港I:1吞吐量
沿海集装箱吞吐量(万T Eu)
海运机动船标准箱位海运机动船静载重吨位沿海万吨级泊位/沿海泊位总数
沿海每万吨位事故死亡人数
内河吞吐量(108t)
内河港1]吞吐能力/内河港口吞吐量
内河航道里程(km)2426/20084
110000
33000
4000
O.92
85
648
13.2
65
840
12.8
75
310
476
0.8
4.18
4
1.15
500
44。
4%
O.29
O.18
1.15
1800
342979
51800
5339
1.O
1.5评判方法
在构建完成交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完成现状数据采集的情况下,评判可按各层次的评判模型自下而上逐级进行。
各层次的评价模型如下:
(1)变量层的评价模型
10
公路基础设施现代化指数=三(公路基础设施各评价指标数值×该指标权重)
11
道路运输现代化指数=∑(道路运输现代化各评价指标数值×该指标权重)
11
港航现代化指数=∑(港航现代化各评价指标数值×该指标权重)。
(2)状态层的评价模型
陆运现代化指数=公路基础设施现代化指数×0.5+道路运输现代化指×0.5
水运现代化指=港航现代化指。
一】6一
(3)系统层的评价模型
山东交通现代化指数=陆运现代化指数x0.6+水运现代化指数x0.26+人口素质度现代化指数×0.14。
2山东2006、2007年交通现代化实现度测算
2.1山东交通现代化测算的基本思路
第一是运用山东交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从最低层开始,将各指标评价年的现状值代入指标模型计算;然后,将这一层所有指标的现代化指数与其相应权重相乘之后再相加,得到这一层次的指标现代化实现指数即实现度,如此层层递推,直到最高层,计算出评价年山东交通现代化指数。
第二是依据计算出的山东交通现代化指数,评价评价年山东交通现代化已经达到的水平。
第三是依各层次各指标的实现度,研判问题和差距所在,提出下一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7
埘龉
∞o
叭¨
蟒M
娜w
M,
l墓∞
山东交通科技2008年第4期
水路运输
评价年水路运输法规数量(条)
评价年港航建设投资额(亿元)
评价年内河通航道里程(km)
评价年内河港口吞吐量(万t)
评价年沿海港口吞吐量(10。
t)
评价年水路货运周转量(108t km)
评价年水路运输现代化管理率(%)
评价年沿海万吨级泊位数(个)
评价年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万T EU)
评价年海运机动船标准箱位(T EU)
评价年内河水运设施现代化水平(%)
评价年水运服务质量满意度(%)
评价年水路运输事故死亡人数(人)
评价年内河港口吞吐能力(万t)
评价年沿海港口吞吐能力(10。
t)
评价年沿海泊位总数(个)
评价年海运机动船净载重吨位(吨位)
评价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t)
评价年交通系统专业技术人(人)
评价年交通系统在岗职工总(人)
一17一,2
3
4
5
6
7
8
9
m
n佗B
:。
插掩挎加
付菊红,许云飞:山东省2006、2007年交通现代化实现度的测算
2.3结论
(1)山东交通现代化2006年的实现度为58%,2007年的实现度为61%,这两年的现代化实现度都超过了~半,向山东交通现代化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2)山东水陆交通现代化实现度也已过半
就山东水陆交通来说,2006、2007年两者的现代化实现度都已经过半,2006年分别为72.79%和55.16%,2007年分别为74.86%、58.97%。
显然,2007年的水路交通实现度已经达到3/4。
(3)道路运输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
2006年公路基础设施现代化实现度为66.62%,道路运输现代化的实现度为43.69%;2007年的公路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实现度为67.56%,道路运输现代化的实现度为50.37%,道路运输现代化的实现度相对滞后。
(4)交通行业人口素质度指标问题严重
交通行业人口素质度2006与2007年分别为44.54%与44.26%,不仅实现度均未过半,而且是负增长,问题严重。
3分析和建议
(1)依据实际数据计算得到2006、2007年山东交通现代化的实现度分别为58%和61%,由此可见,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到所预测的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可行的。
(2)陆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相比,尽管山东近年来十分重视对陆运的建设,其投资额也超过水运,但是,由于山东沿海水运的基础较好,较早和世界轨迹接轨,所以,2006、2007年陆路运输现代化的实现度比水路运输要低。
就陆运来说,道路运输的现代化程度明显滞后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增强道路运输现代化建设的力度,是促使陆运和水运整体和谐发展的关键。
(3)对公路基础设施,为了提高现代化实现度,加快山东实现公路基础设施现代化的步伐,必须尽快建
一18一立起完善、科学和易于操作的法规体系;必须继续保持足够的投资强度以扩张路网的容量(主要是扩张总里程)和完善网络布局(实现“五纵连四横,一环绕山东”的高速公路网络);同时,进一步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4)改变道路运输现代化实现度滞后局面是进一步提高山东交通现代化水平的重中之重。
基本思路应该是快速改善道路运输法制环境,加大对运力的投资、特别是对载货汽车和小客车的投资,大力发展物流,提高站场建设的规模和网络化水平,继续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和运输安全工作。
(5)关于水路运输的现代化建设,首先必须保持足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强度;其次继续保证水运的高安全性;第三是进一步提高水运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把工作重点从提高单个港口的现代化水平扩展到多个港口的现代化整合上来;第四是提升港口的吞吐能力,着力解决一直来存在的港口吞吐量大于吞吐能力的大问题;第五要重视内河航运的发展,扩张内河航道里程,借助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内河水运现代化管理水平。
(6)交通行业人口素质度的提高对实现山东交通现代化至关重要,不能松懈。
通过分析,2006、2007年山东交通行业人口素质度现代化实现度均未过半,而且同前几年相比现代化实现度不进反退。
今后发展中应注意提升交通行业人员的素质,除了引进具有专业知识和高技能水平的人才外,建立创新奖励机制、加强在职人员的专业培训也是有效提高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马崇明.中国现代化进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0—2004[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