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必修)——第七章第一节学案1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学案.doc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学案.doc

第七章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习目标:(一) .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二) .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耍内容。

(三) .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学习重点:'、(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

学习难点: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

课堂六环节一、 “导” __教师导入新课(3分钟)。

二、 “思”一一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13分钟)。

(一)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 内容:①地球上的生物不是 ________ 的,而是 ________________ 的;② 生物是 ____________ 逐渐进化的:③ 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o2. 意义:否定了 ___________ 论和 ____________ 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3. 局限性: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缺乏事实依据,大都来自主观推测,说服力不强。

(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尔文白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______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1) 一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各种生物均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 代,相对于环境承受能力(资源有限),该能力表现为“过度”。

(2)过度繁殖产生的大量个体不但提供了较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也加剧了 ① 起因:因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而引发。

② 斗争方式:种内斗争、种间竞争及生物与无机环境(如干旱、寒冷等)之间的斗争。

③ 斗争结果:大量死亡,少量生存。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二册教案讲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二册教案讲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学习目标] 1.说出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2.辨别不同呈现形式的染色体组;说明二倍体、多倍体的含义。

3.概述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原理及方法。

一、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种类(1)概念:生物体的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

(2)种类: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1)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2)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

3.二倍体和多倍体(1)染色体组:在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两两成对的,也就是说含有两套非同源染色体,其中每套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2)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3)多倍体①概念: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②形成原因(以三倍体和四倍体为例)③特点: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也存在结实率低、晚熟等缺点。

判断正误(1)二倍体的体细胞中一定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2)三倍体不育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答案(1)×(2)√解析(1)在有丝分裂后期,二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任务一:染色体组数的判断1.请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判断染色体组的数量,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项目染色体组数每个染色体组内染色体数3 32 31 44 22 2规律:染色体组数=形态相同的染色体的条数,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数=不同形态染色体的种类数。

2.请根据基因型判断染色体组数。

项目染色体组数 1 3 2 4规律:染色体组数=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的个数。

1.下列有关染色体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X、Y染色体形态不同,可以存在于同一染色体组中B.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C.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在形态、功能上各不相同D.果蝇在减数分裂Ⅰ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答案 A解析X、Y为同源染色体,不可以存在于同一染色体组中,A错误。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教学参考2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教学参考2

达尔文与《物种起源》达尔文大学毕业时,正值英国走向“全盛时代”的前夜。

当他结束对北威尔士的地质考察,回到希鲁兹伯里的家中时,他收到了亨斯洛教授的一封信。

信上说,英国政府要派一艘“贝格尔号”军舰进行环球航行,舰长需要一位自然科学家同行。

亨斯洛教授推荐他参加这次航行。

父亲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达尔文只好去求助父亲所敬重的舅舅乔赛亚为他说情。

在乔赛亚的劝说下,父亲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工作,1831年12月27日“贝格尔号”舰气势巍然地驶出德文港,向南美洲进发,开始了长久而艰难的环球航行。

这是一次不寻常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航行。

达尔文此次航行考察的计划是研究地质学和无脊椎动物学。

海上航行和陆上考察都是极其艰苦的。

航行中,狂风的呼啸声,海涛的咆哮声,军官和水手们声嘶力竭的喊叫声,经常把他这个第一次参加远航的人吓得魂不附体。

他遇到的最大威胁就是晕船的痛苦,这常常迫使达尔文不得不暂时中断自己的工作。

晕船将达尔文折磨得精疲力尽,有时稍为动一下,就像要昏死过去那样。

正如他在给父亲的第一封信里所说的:“一阵阵的干呕太痛苦了,那滋味使我感到不是肠子就是胃撕裂了。

”然而追求科学的美好理想始终在激励着他,使他充满坚强的信心,去战胜各种困难。

1832年2月28日,“贝格尔号”舰驶抵巴西。

达尔文登上南美洲大陆和附近的岛屿进行考察。

他的足迹遍及巴西热带雨林、里约热内卢、马尔多纳多、萨尔瓦多、布宜诺斯艾利斯、火地岛、智利和秘鲁等地,历时三年半。

他爬高山、涉溪水、入丛林,过草原,搜集珍奇的动植物标本,挖掘古生物化石,历尽千辛万苦。

他经常和同伴骑着马在荒无人烟的地带进行考察,并虚心地向当地居民请教。

日晒雨淋,饥渴劳累,以及毒蛇猛兽和传染病的威胁,都没有使他畏缩不前。

达尔文的思想随着考察的进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他开始认真思考“秘密中的秘密——新的生物在世界上初次出现的问题”。

究竟是维护“物种不变”和“上帝创造万物”的传统观念,还是尊重客观事实,即物种在随着气候、环境的逐渐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异?在达尔文头脑中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学案第1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与减数分裂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学案第1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与减数分裂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与减数分裂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阐述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联会等概念。

2.描述精子形成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3.阐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进行比较。

4.阐述减数分裂的概念。

1.生命观念——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及特点,利用文字、图示或模型等方式表达减数分裂过程。

2.科学思维——简述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并比较其形成的异同。

3.科学探究——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提升科学探究素养。

知识点(一)精子的形成过程1.魏斯曼关于减数分裂的预测(1)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2)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染色体数目得以恢复正常。

2.精子的形成过程(1)场所:睾丸(曲细精管)。

(2)细胞名称的变化(3)精子形成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①间期②减数分裂Ⅰ③减数分裂Ⅱ(1)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

(√)(2)精原细胞的增殖过程是通过减数分裂。

(×)(3)精子的形成需经过变形阶段。

(√)(4)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

(√)1.(生命观念)下图表示减数分裂中某时期的图像,请分析:甲图中有染色单体吗?乙图中的a、a′是什么关系?a、b是什么关系?提示:没有染色单体。

乙图中的a、a′是姐妹染色单体。

a、b是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2.下图是动物精巢中减数分裂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生命观念)和有丝分裂相比,甲过程染色体有哪些特殊行为?提示:①同源染色体联会;②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常发生互换;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2)(科学思维)细胞B、C中有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没有姐妹染色单体?提示:没有。

有。

(3)(生命观念)染色体数目减半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消失分别发生在图中的哪个过程?提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即甲过程;姐妹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即乙过程。

高中生物第七章单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七章单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必修二第七章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课标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和进化》课本P110~128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两节,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包括三部分内容: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认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认识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科学领域没有终极真理,存在质疑和争论不仅是正常的,而且能促进科学的进步。

第1节用一课时完成。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小节:第一小节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第二小节是《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第三小节是《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内容,概念较多,内容较抽象,用两个学时完成。

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组成,但内容较简单,各用一学时完成。

本节内容能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形成生物在进化、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点。

单元教学要求: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单元教学重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单元教学难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单元课时安排: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课时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2课时②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课时③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P110~113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2、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演绎说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力目标1.利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形成生物在进化的观点教学重点:1、拉马克进化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学案:第七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学案:第七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学案: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含答案)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观点2.意义(1)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2)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的基础。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生物进化学说的是拉马克(√)(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3)达尔文认为,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祖先进化来的B.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的C.生物适应性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D.生物新类型的形成是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结果解析:选D“生物新类型的形成是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结果”是达尔文的观点。

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新的物种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解析:选D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

该学说正确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该学说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4.以下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A.能合理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B.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已深入到基因水平C.可以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D.可以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解析:选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在个体水平上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不能够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对物种大爆发做不出合理的解释。

高中新教材生物必修二教案

高中新教材生物必修二教案

高中新教材生物必修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掌握细胞的组成和结构,并能描述细胞的功能。

2.理解细胞膜和细胞质的组成及功能。

3.能够描述核的结构和功能。

4.掌握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核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构成。

2.介绍细胞膜和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细胞的保护和调控机制。

3.讲解核的结构和功能,重点介绍核膜、染色体等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和物质传递过程。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以讲授、展示、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术。

3.使用教材、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内容的呈现,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五、教学评估和反馈:
1.课堂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总结,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高中生物第七章教案

高中生物第七章教案

高中生物第七章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胞分裂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基本过程;
3. 了解减数分裂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细胞分裂的概念和分类;
2.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不同之处;
3. 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高中生物》第七章内容;
2. 幻灯片或板书;
3. 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出问题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裂是什么?为什么细胞需要分裂?
二、讲解细胞分裂的概念和分类(15分钟)
1. 介绍细胞分裂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解释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基本过程及特点。

三、展示实验现象(10分钟)
利用实验演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胞分裂的神奇过程。

四、讲解减数分裂(10分钟)
1. 简要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2. 解释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细胞分裂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或实验报告,提醒学生复习细胞分裂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分裂的概念和分类。

在教
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学案: 1 自由组合规律试验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学案:  1 自由组合规律试验 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 自由组合规律试验目标导航 1.结合“探究性状间自由组合机制”,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结合细胞遗传学知识,理解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一、探究性状间自由组合机制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2)实验分析①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豌豆种子的颜色: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豌豆种子的形状: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②F 2的性状类型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两种重组类型∶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F 2不同性状之间出现了自由组合。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来控制,两个亲本的基因组成分别为YYRR 和yyrr 。

(2)F 1产生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了雌雄各四种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YR ∶yR ∶Yr ∶yr =1∶1∶1∶1。

(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子二代,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重组类型占38。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 1与隐性纯合体类型杂交。

(2)遗传图解(3)结果孟德尔测交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证实了:①F1产生四种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②F1是双杂合体(YyRr)。

③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不成对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二、总结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1.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基因自由组合的意义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杂交后代中不仅出现了亲本类型,还出现了双亲性状重新组合的新类型。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每个个体都有很多性状,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化,使生物界多样性不断丰富,这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判断正误(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的重组性状指的是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2)纯合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中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备课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备课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备课
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人类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人类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3. 掌握受精和胚胎的形成过程;
4. 掌握人类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变异和遗传性状的规律。

重点难点:人类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受精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二》
2. PPT课件、生殖器官模型
3.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注射器、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生殖器官模型,让学生观察人类生殖器官的结构,并引导学生探讨生殖器官与生
殖功能的关系。

二、生殖细胞的形成(15分钟)
1. 讲解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包括减数分裂和交叉互换等内容。

2. 展示显微镜下观察生殖细胞形态,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减数分裂过程。

三、受精和胚胎的形成(20分钟)
1. 讲解受精过程中卵子与精子的结合和胚胎的形成过程。

2. 展示受精过程的示意图,说明胚胎着床和胎儿发育的过程。

四、遗传变异和遗传性状(15分钟)
1. 讲解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变异和遗传性状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变异对后代的影响。

2. 让学生进行基因组合实验,观察遗传性状的表现。

五、课堂小结与评价(5分钟)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人类生殖与发育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人类生殖与发育的理解;
2. 搜索相关资料,了解生殖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结束。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二册教案讲义: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及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二册教案讲义: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及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及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学习目标] 1.解释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2.阐明生物进化的实质。

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1.种群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

如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或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都可以看作一个种群。

(2)特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可以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遗传给后代。

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单位。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频率(1)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2)计算:基因频率=种群中某基因的总数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3)影响因素:突变、选择、迁移等。

判断正误(1)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占所有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2)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3)若亲子代间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一定不变()(4)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表型()答案(1)×(2)×(3)×(4)√解析(1)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

(2)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受基因突变、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3)若亲子代间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可能发生改变,如Aa自交,基因频率不变,但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任务一: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某桦尺蛾种群中,黑色体色的基因为S,浅色体色的基因为s,抽样调查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SS、Ss、ss的个体数分别为10个、20个、70个。

假设该桦尺蛾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不同体色的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是均等的、基因S和s都不产生突变等。

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并回答问题:(1)该种群产生的S配子和s配子的比值各是多少?子一代基因型频率是多少?提示S配子占20%,s配子占80%。

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

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

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1. 引言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是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材深入探讨了生物学的多个方面,包括生物分子、生物遗传、生物进化、生物分类以及人体生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将掌握基础的生物知识,并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生物分子生物分子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等。

本章节重点介绍了这些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功能最为复杂的生物分子之一。

本节内容涵盖了蛋白质的结构、合成和功能。

此外,还介绍了蛋白质的折叠和变性等相关概念。

2.2 核酸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还介绍了基因的表达和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

2.3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

本节内容介绍了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代谢等方面。

2.4 脂质脂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构造和功能分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脂质的结构、功能以及与生物膜的关系等方面。

3. 生物遗传生物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物质的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等内容。

3.1 遗传的基本概念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等遗传学中的基本概念。

3.2 遗传物质的结构本节内容介绍了DNA和RNA的结构以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3.3 遗传信息的传递本节内容重点介绍了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等步骤。

此外,还涉及到突变和重组等遗传变异的概念。

4.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种群遗传学以及自然选择等内容。

4.1 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本节内容介绍了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包括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和遗传变异等概念。

4.2 种群遗传学种群遗传学研究了遗传变异在整个种群中的分布和变化。

本节内容涵盖了基因频率、遗传漂变和基因流等相关概念。

4.3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之一。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教学设计1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教学设计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2)概述过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4)评述达尔文自然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2、能力目标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2)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本章的知识性内容的要求是: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标对于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内容并未提出明确要求。

然而本章的重点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仍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它把自然选择学说的不足加以完善。

因此,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

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

通过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自觉。

虽然大部分同学已忘记初中所学习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但是通过课前复习初中所学习过的相应内容及查阅相关资料,他们基本能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因此,本节课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选择学生的贡献与局限性,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具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五、教学策略1、布置学生课前复习初中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并收集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为本节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简介
本文档是关于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的介绍。

这些教案是根据新人教版教材编写的,适用于高中生物必修二课程。

教案涵盖了课程的各个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提高研究效果。

教案内容
1. 第一单元: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
- 教案一:生物科学的发展与生物工程的应用
- 教案二:基因工程与农业
- 教案三:基因工程与医学
2. 第二单元: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
- 教案一:细胞及其分裂
- 教案二:生殖与发育
- 教案三:遗传与进化
- 教案四:基因与人类健康
3. 第三单元:生物多样性与环境
- 教案一:生物的多样性
- 教案二:生态系统与资源利用
- 教案三:生物圈与人类活动
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选择相应的教案进行教学。

每个教案包
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
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适应学生的研究需求。

效果评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等进行教
学效果评估。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研究和课后作业来巩固和
评估自己的研究效果。

总结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是帮助学生学习生物
知识的重要资源。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案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学习,在提高生物素养和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希望本教案能够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第一课时: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教学目标:
-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 能够理解物种和物种的命名方法。

教学内容: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 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
2. 生物的分类方法
- 传统的分类系统
- 现代的分类系统(包括系统发生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3. 物种和物种的命名方法
- 物种的定义
- 拉丁名的命名规则
- 物种的命名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或小视频展示一些不同形态的生物,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2. 呈现: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感受。

4. 知识讲解:介绍不同的生物分类方法,重点讲解传统的分类系统和现代的分类系统。

5. 示范演示:通过案例或实例,展示物种和物种命名方法的具体过程和规则。

6. 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些分类练和物种命名的实践活动。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重点强调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重要性。

8.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阅读和研究的资源,让感兴趣的学生继续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知识。

教学评价:
-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表达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观点;
-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生物的分类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规则给物种命名。

> 注意: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教案中的具体内容和活动可以作适当调整和扩展。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本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本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本第一课:生态系统目标: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1. 什么是生态系统?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生物生态环境、生态圈。

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1.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食物链、食物网、共生关系等。

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位、生态位规律、生态平衡等。

示例活动:1. 观察身边的生态系统,分析其组成和相互关系。

2. 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扩展阅读:《生态学》第二课:生物进化目标: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生物进化?2.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1. 化石证据2. 生物地理分布证据3. 生物形态和胚胎发育证据三、生物进化的机制:1. 突变2. 遗传漂变3. 基因重组示例活动:1. 观察不同种群之间的差异,推测可能的进化过程。

2. 分析一个进化速度较快的物种的进化机制。

扩展阅读:《进化生物学》第三课:遗传与变异目标: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掌握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概念。

一、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1. 什么是基因?2. 遗传物质的传递:DNA、RNA、蛋白质3.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二、基因型和表现型:1. 什么是基因型和表现型?2. 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示例活动:1. 通过某一性状在家庭中的传递,分析遗传规律。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

扩展阅读:《遗传学原理》第四课:生物技术目标:了解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基因工程及其伦理道德问题。

一、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1. 农业生物技术2. 医学生物技术3. 环境生物技术二、基因工程及其伦理道德问题:1. 什么是基因工程?2.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3. 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问题示例活动:1. 分析一个基因工程应用案例,讨论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2. 设计一个基因工程实验,展示基因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教学设计6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教学设计6

___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______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班级姓名学号教知识举例说出达尔文以前,人们是如何对待生物进化的; 概括达尔文自学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评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贡献和限制性;目商讨生物进化论看法对人们思想看法的影响。

标能力联合实例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说模型说明生物进化的过程感情适者生计;科学的发展是漫长的,不停更新的。

教课要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 剖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贡献和限制性;商讨生物进化论看法对人们思想看法的影响。

教课难点剖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限制性教课方法发问法、议论法、任务驱动课时安排一课时课教课内容教师学生序活动活动准【课前预习】:备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成部(1)拉马克是历史上第提出比较完好的进化学说的课前分科学家。

预习(2)基本内容:和遗传。

(3)意义:否认了和不定论,确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的基础。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基本内容:、、、。

(2)意义:使生物学挣脱了神学的束搏,走上科学的轨道,为辩证唯心主义供给科学的基础,科学地解说了生物的、,揭露了生物界的一致性。

【引入】枯叶蝶和翅色明丽的蝴蝶【讲解新课】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基本内容:和2.意义:基本部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 基本内容:分(1)过分:生物广泛拥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2):每种生物一定为生计而进行斗争。

(3):生物界广泛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

(4)适者生存:在生计斗争中,可以存在,被裁减。

2.意义:3.限制性:(1)(2)(3)三 . 达尔文此后进化理论的发展结【讲堂小结】束拉马克的进化学说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学习反思集中注意指引阅读学生书 110 思虑至 112 议论内容指引学生学生阅读思虑课文,议论小组讲话【部署作业】1、以下表述中那一项不是拉马克的看法()A.生物的种类是跟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古往今来是同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而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辈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2、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达尔文进化理论内容的一项为哪一项()A.同一物种的成员在很多特征上有变异B.表现型不适于其环境的后辈会死亡C.生物领会产生比其环境所能保持的个体数多的后辈D.变异是由环境的选择作用惹起的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就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B.现代生物进化理否认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和核心D.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以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4、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看法来判断以下表达,此中正确的选项是()A.长颈鹿先人常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叶子,所以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1课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一)
知识精华
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进化理论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概念强调地理和物种的同一性,使研究对象从单一的个体变成相互关联的集体。

种群的基因库: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概念强调基因库的连续性。

基因频率的计算:基因频率=种群中某基因的数量/(种群中该基因数量+种群中等位基因数量)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种改变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

题例领悟
例1:人工选择所以能选育出品种来,自然选择所以能形成物种,这两方面共同选择的基础是
A、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普遍存在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都在进行着生存斗争
D、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
讨论: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相同点。

达尔文的工作是从家养条件下的动植物品种的培养开始的,并提出了人工选择学说,进而领悟到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学说的共同之处是题目所提出的“选择的基础”是一样的,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是选择的基础。

从品种和物种形成的演变过程看,遗传和变异也是演变的内因,只是由于外因的不同,才有不同的结果,一个是人的力量,一个是自然界的力量,因而形成的品种符合人的需要,形成的物种符合生物自身适应环境的需要。

例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人,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的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讨论: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色盲基因b的频率应为色盲基因数量:15*1+5*2+11*1=36,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总数是200*2+100*1=300,故其基因频率为36/300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评价是
A、它能正确解释生物属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B、它能正确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它能解释自然选择作用,不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
2、在下列系统中,哪一个系统的昆虫最有可能进化出警戒色
A、绿地、可食性昆虫和食虫鸟
B、枯叶、不可食性昆虫和食谷鸟
C、绿地、不可食性昆虫和食虫鸟
D、枯叶、可食性昆虫和食谷鸟
3、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按达尔文的观点,最好的解释是
A、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结果
B、农药与害虫相互选择的结果
C、害虫对农药进行了选择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选择的结果
4、单孔类动物只分布在澳洲,这是由于
A、单孔类动物起源于澳洲
B、单孔类动物适于在南半球生活
C、除澳洲外,其他地区的气候对单孔类动物生存不利
D、澳洲很早就与其他大陆分离,单孔类动物未受其它高等哺乳类的排斥而得以保存
5、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A、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种群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
6、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不同的是: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二、简答题
1、下列是DDT对家蝇抗性(抗DDT,而能存活的能力)的实验研究,将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再分成A、B两部分。

用DDT处理每一组的A部分,而保留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检查各组的死亡率,死亡率高的就是抗性低,反之就是抗性高。

选死亡率最低一组的B部分饲养,使之繁殖后代,把后代再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

这样,经过若干年后,当用DDT处理其中A组的家蝇时发现其死亡率为4%,再用DDT处理这一代的B组家蝇。

1、B部分经DDT处理后的存活率为。

2、由实验可知,家蝇的抗性的产生是的结果。

3、从生活与环境的关系来看,家蝇和DDT进行着。

4、DDT对家蝇的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被称为。

5、简述B部分经DDT处理后的存活率为上述百分比的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