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期末检测试题鲁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版高中地理期末检测试题鲁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地理期末检测试题鲁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地理期末检测试题鲁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期末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
知识点
题号
易中难人口与地理环境1、2、3、4
城市与地理环境7、8、9、1026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15、16
13、14、19、
20、21、
22、23
17、18、27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2524、2528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5、6、11、12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浙江省是2014年全国率先放开“单独二孩”政策的省份。

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孩”实施情况下浙江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读图,回答1~2题:
1。

在不考虑“单独二孩”实施情况下,2013~2020年()
A.人口总扶养比先降后升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
C。

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
D.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
2。

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十年内,浙江省( )
A.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C.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
D。

“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
解析:1。

D 2。

A 第1题,通过读图分析,虽然少年人口抚养比先降后升,但老年人口抚养比处于较快的上升阶段,二者相叠加的结果为上升,即人口总抚养比处于一直上升,A错;图中现实的是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不显示总人口数,因此无法推算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为劳动年龄人口最大值,而不是总人口的最大峰值,C错;根据图中数据显示,人口总抚养比一直是增长的,且增长状况是先慢后快(从图中曲线斜率估读),D正确.第2题,老龄化问题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改变,所以应重视老龄化产业的发展,A正确;十年内新增的人口又成为新增的少儿抚养对象,加大了少儿抚养比,总抚养比也加大,B错误;“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短期内会改变人口增长低缓的状况,但不会带来大幅的人口增长,但会使得人口的峰值推迟,C错;十年内新增的人口不会转变为劳动年龄的人口,所以“用工荒”问题不会因此而缓解,D错误.
读“我国流动人口金字塔图”,回答3~4题:
3。

上图出现流动人口两大高峰的原因是( )
①务工经商②拆迁搬家③随迁家属④学习培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在流动方向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分散。

决定流动人口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布局B。

人口密度
C.生态环境
D.耕地面积
解析:3。

C 4.A 第3题,由图可知,我国流动人口的两大高峰出现在中青年和儿童年龄段,中青年人口的流动主要目的是务工经商,而儿童则是随迁家属.第4题,近年来受国家政策、产业转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产业出现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受此影响,我国人口流向发生了变化,故A项正确。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②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③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A。

①② B.①③C.②④D。

①④
6。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
A。

①生态系统②社会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
C。

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
解析:5。

D 6.C 第5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其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质量、效益、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6题,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力、科技等,因此①为社会系统,③为经济系统,只有C项符合题意。

如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读图,回答7~8题:
7.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

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

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8.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

①处和③处B。

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D。

②处和④处
解析:7.B 8.A 第7题,该城市城区布局属于组团式,四片城区分布于城市林地之间,各片城区接近自然,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但这种布局模式会延长居民出行距离、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不利于加强各区之间联系.第8题,物流园区的布局原则属于交通最优原则而不是市场最优原则.物流园区需要布局在交通便捷且地价较低的地方,图中①处位于高速公路出入口附
近和城市公路沿线,交通便捷,同时位于城市外缘,地价相对较低;化工园区需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以及交通线附近,图中③处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及公路沿线,适宜布局化工园区。

下图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丁地距离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高,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地()
A。

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
C。

交通便捷D。

传统工业集聚
10。

甲地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低级住宅区B。

中心商务区
C。

工业区 D。

文教区
解析:9。

C 10。

B 第9题,城市土地租金的高低受到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丁地距离市中心较远,可能因为交通便捷,所以地租水平较高。

第10题,甲地位于市中心,最有可能形成中心商务区。

读漫画《耕者忧其田》,回答11~12题:
11。

与该漫画相关的主题是()
A。

人口增长 B.资源浪费
C。

森林破坏 D.耕地减少
12。

漫画主题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

共同性原则
C。

持续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解析:11。

D 12.C 第11题,这幅漫画反映经济的发展占用大量的土地,导致耕地减少。

第12题,该漫画反映了没有很好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之间的关系,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某山区土地利用形式多种多样,1 000 m以下的河谷平原以种植甘蔗为主;1 000 m至2 000 m左右的坡地,多种植咖啡、可可;2 000 m到3 000 m的地区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一年可两熟;海拔更高的地区是高寒草原和终年积雪。

读材料,回答13~14题:
13。

影响该地农牧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坡度大小
B.气温变化
C.土壤类型
D.水分变化
14.在2 000 m到3 000 m的地区多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其中以马铃薯的栽培高度上限最高,其原因是()
A.可在霜期栽种
B.适合冻土培育
C。

生长季最短D.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解析:13.B 14。

C 第13题,该地农牧业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分异,则海拔差异导致的气温变化是其布局的主要因素。

第14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适宜作物生长的时间越短。

马铃薯的栽培高度上限最高说明其生长季最短。

某地政府拟开办一家工厂,选定的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比较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15~16题:
15。

按主导因素划分,该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

市场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

原料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
16.从成本构成看,该工厂应选在(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 D.丁地
解析:15。

A 16.C 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在哪里,该工厂成品运费所占比例均最大,故为市场指向型工业。

第16题,比较四地成本构成,丙地成本构成总和最小,故应选在丙地。

垄膜沟植是指在田间起垄开沟,垄上覆盖塑料膜。

下图是某地垄膜沟植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垄膜沟植最主要改善的是( )
A。

水分B。

地形
C。

热量D。

土壤
18。

该地最可能位于()
A。

江西B。

山东
C。

吉林 D.甘肃
解析:17.A 18.D 第17题,本题考查农业设施、技术对农业的影响。

垄膜沟植技术用的是地膜,地膜的作用:一是显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二是显著的雨水集流作用。

田间相间的垄面是良好的集流面.将微小降雨汇集流入渗于沟中农作物根部,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从
而改善了土壤的水分条件,故选A项。

第18题,该技术主要改善的是水分状况,所以该技术最可能分布的是水资源短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甘肃最符合.
如图是几个地区①②③农业基本情况的比较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乳畜业
20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程度
B。

充分利用水资源
C。

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解析:19。

A 20。

C 第19题,根据图中坐标可以看出①地区种植业比重很高、畜牧业比重小、商品率低,符合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第20题,③地区畜牧业比重很高、种植业比重很小,且商品率很高,故应该为大牧场放牧业。

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

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
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

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

据此回答21~23题:
2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D。

劳动力价格较低
22。

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B。

劳动力价格
C。

投资环境 D.市场需求
23。

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
A。

原料使用量B.劳动力使用量
C。

运输量 D。

设备费用
解析:21。

D 22.C 23。

B 第21题,材料中关键信息“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说明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主要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劳动力价格较低,故选D项。

第22题,材料中提到“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说明只要在国外,原料价格一般较低,因此没必要考虑原料价格,排除A项;“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说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劳动力价格远低于美国,排除B项;从题干材料得知,产品运至杭州,说明不是利用美国市场,排除D项;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的政策、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更优越,故选C项.第23题,纺纱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而且美国劳动力价格较高,纺纱业要想获取利润,必须减少劳动力数量,因此B项正确。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

下图为我国东线放蜂线路。

读图,回答24~25题:
24.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B。

内河航运C。

铁路运输D。

公路运输
25.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地理现象是()
A。

在闽粤遇山洪,冲走蜂箱B。

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
C。

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 D.在东北遇初霜,蜜蜂受冻
解析:24。

D 25。

C 第24题,蜂农放蜂要不停地迁徙,因此运输方式要机动灵活,公路运输与此相符.第25题,根据图中不同地点放蜂的时间判断,在闽粤时雨季未到,不会遇山洪;在皖南时未到梅雨季节;在东北是夏季,不会遇到初霜,因此,A、B、D三项均错,在华北放蜂时间4~6月份,正值华北平原春旱期,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且布局合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7分)
(1)简述a、b、c表示的功能区,并说明理由.(6分)
(2)因城市发展需要,现欲在甲处规划建设一钢铁厂,请说明其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6分)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哪地最有必要兴建绿化带?请说明理由。

(5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功能区位于市中心,属于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较大,并且位于商业区以外,应为住宅区;c功能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为工业区。

第(2)题,兴建钢铁厂要结合钢铁工业布局原理进行分析。

第(3)题,绿化带应设置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答案:(1)a功能区占地面积小,且位于市中心附近,为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分布在商业区外围,为住宅区;c功能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为工业区.(6分)
(2)合理。

甲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料充足;位于较小风频上风向,污染空气基本不会影响到城区;位于河流沿岸,水运便利,且有充足的水源。

(6分)
(3)③地。

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图中①③两处应建绿化带,①处有天然的河流作为防护带,所以最有必要建绿化带的地方是③地.(5分)
27。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3分)
材料一2012年1月5日中国经济网报道:曹妃甸工业区内由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已有13个,涉及投资额达912亿元;其中,投资最多的是首钢京唐钢铁厂。

曹妃甸地区逐步成为一个国际性集散枢纽港、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及国家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等.下图为“曹妃甸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中日两国合作开发的唐山“中日曹妃甸生态工业园”,将立足环渤海,面向东北亚乃至全世界,吸引日本企业和其他各国先进企业入园。

该工业园以聚集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减灾防灾等领域的技术、产品、装备、服务、应用示范为主.
(1)图示沿海地区是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有利区位条件。

(5分)
(2)简述首钢搬迁的意义.(3分)
(3)将下列字母代号填入“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图”的椭圆中。

(5分)
A.自然环境
B。

资源
C。

市场
D.钢铁、石化、电力、海水淡化、装备制造等
E.示范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体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渤海湾工业基地的区位因素及其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传统工业区的升
级与改造。

第(1)题,环渤海地区发展重化工业的有利条件包括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技术力量雄厚、政策支持等.第(2)题,分析首钢搬迁的意义应从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方面考虑。

第(3)题,对于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的各要素逻辑关系,需正确理解各种资源和要素之间的联系,就能填出关联图。

答案:(1)有丰富的原料,如海盐、煤、铁、石油等;海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力量雄厚;国家政策支持等。

(5分)
(2)①利用搬迁,首钢可进行全面的产业结构调整,彻底改变产品结构落后的面貌;②利于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同时对京津唐地区现有钢铁企业的治理整顿以及我国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都有推动作用。

(3分)
(3)从左向右,自上而下依次为B、D、C、A、E。

(5分)
28。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从①②③④⑤五地中,找出最有可能发展成为较大规模聚落的两处并说明理由。

(4分)(2)①地有一批矿石要运往⑥地,可选择的运输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12分)
(3)评价⑥处建港的区位条件。

(4分)
解析:第(1)题,交通线交会点人流、物流量大,往往形成城镇.第(2)题,从①地出发顺公路走,在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交会处即有不同运输方式的选择。

第(3)题,建港的区位条件要从水域和陆域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答案:(1)③处,地处两条公路交会处,又是水陆交汇点,交通便利;④处,地处两条河流交汇处,又是水陆交汇点,交通便利。

(4分)
(2)方式一:先经公路从①运输至②处,再通过河流从水路运至⑥地。

水运价格较低,运量较大,但运输途中增加装卸成本。

(4分)
方式二:用公路运输⑥地.直达目的地,但路途较远,增加运输成本。

(4分)
方式三:先经公路从①运输至③处,再通过河流从水路运至⑥地.水运价格较低,运量较大,但运输路径增加,途中增加装卸成本,运输成本较高.(4分)
(3)陆域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港区陆地建设布局;河流、公路连接众多聚落,腹地宽广;水深岸陡,利于港区码头建设;位于河口海湾。

利于避风、避浪,但河流带来的泥沙可能淤积严重。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