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初等教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弗里德理
希·施耐德
一位辩证的比较教育家
第一章 绪论
比较教育学科地位的确立 (一)比较教育研究成为一个有大学职位和课程保障的、
学者的教学研究领域; (二)出现了一批国际性的比较教育研究和教学中心; (三)研究方法从一般的参观、考察和调查,发展到比
较教育者共同关注,努力建构比较教育方法论; (四)涌现出大量的比较教育专著、年鉴、教科书和论
第一章 绪论
五、泛化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一)欧美比较教育中心一度衰落 (二)亚、非、拉地区比较教育兴起 (三)研究者和学习者都不在局限于专业人员 (四)研究方法受到其他力量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与资源 一、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
(一)增长教育知识 (二)学习别国经验 (三)形成教育观念
美 康德尔 国 苏 索科洛娃 联
日 冲原丰 本
我 王承绪, 国等
“以现行的实况为基础而不宜理论为基础, 比较各国教育制度的原理”,……
“研究当前世界教育理论和教学、教育发展 中的共同的和特有的特征和趋势,并结识 他们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哲学基础以及他 们民族的特性。”
“以教育的整个领域为对象,对两个以上的 现行教育进行比较,并把外国教育包括在 内的学科”。
第一章 绪论
一、“史前期”(1817年以前)
古希腊、 色诺芬的《波斯国王塞勒斯传》; 古罗马 西塞罗的《演说家》和《共和政体》
中国 汉武帝设立太学;
古代 唐玄奘(602—664)出使西域
从中世 纪到法 国大革 命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
西班牙历史学家赫勒敦(1332—1460)的《历史学导 论》;
文; (五)研究人员不在局限于西欧和北美,而扩展到俄罗
斯、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国
第一章 绪论
四、蓬勃发展期(1948—1978年)
(一)比较教育研究规模迅速扩大 (二)地域性、国际性比较教育组织涌现 (三)研究成果数量多、影响大 (四)代表人物及其研究方法
1. (英)埃德蒙·金(1914—1999) 2.(英)布莱恩·霍尔姆斯(1920—199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比较教育与比较初等教育概述 一、比较教育与比较初等教育的内涵 (一)比较教育的定义
法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马克·安托尼·朱利 安(1775—1848)于1817年撰写出版了《比 较教育研究的计划和初步建议》,人们将这 一年定为比较教育诞生之年,把朱利安尊为 “比较教育之父”。
第一章 绪论
(三)比较初等教育
第一章 绪论
二、比较教育的使命和任务 三大使命:
科学、人文和决策的使命 五大任务:
(一)了解别国的教育 (二)认识本国的教育 (三)认识教育的规律 (四)推动教育改革 (五)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比较教育的历史演进
一、“史前期”(1817年以前) 二、创建时期(1817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学科建制期(1917—1947年) 四、蓬勃发展期(1948—1978年) 五、泛化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
英布莱恩霍尔姆斯19201993五泛化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欧美比较教育中心一度衰落二亚非拉地区比较教育兴起三研究者和学习者都不在局限于专业人员四研究方法受到其他力量的影响第三节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与资源一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一增长教育知识二学习别国经验三形成教育观念二学习比较教育的资源一比较教育的组织与机构1
“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 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 发展趋势,以作改革本国教育的借鉴”。
第一章 绪论
(二)比较教育的特点
1.比较教育以比较研究方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辅以 其他方法
2.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问题为中心 3.比较教育的研究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 4.比较教育以整个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
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莫斯(1469—1536)旅居英国;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佩蒂爵士(1623—1687)著有《调查 国家状况的方法》等;
第一章 绪论
二、创建时期(1817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法)朱75—1848) 见》,“比较教育之父”
(法)维克多·库 1831,《关于德意志各邦,特别是普鲁士
二、学习比较教育的资源
(一)比较教育的组织与机构 1.国际教育研究所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3.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 4.世界比较教育学会理事会 5.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
第一章 绪论
(二)国际比较教育期刊(国外、国内) 1.《展望:比较教育季刊》 2.《比较教育评论》 3.《比较教育》 4.《国际教育发展学报》 5.《比较:比较教育学报》 1.《全球教育展望》 2.《外国教育研究》 3.《外国中小学教育》
较教育的空间、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三、学科建制期(1917—1947年)
(美)艾萨克·康 1930年《比较教育论文集》,1933年《比较
德尔(1881—1965)教 性育 的研 比究 较教》育等家;当代最具代表性和最具权威
(英)尼古拉
斯·汉斯(1888—
1969)
1847《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与传统研究》
森(1792—1867) 公共教育状况的报告》。《基佐法》
(美)贺拉斯·曼 “公共教育之父”,《第七年年报》
(1796—1859)
(英)迈克尔·萨 第一,明确提出了比较研究我国教育的目
德勒(1861— 1943)
的;第二,教育的发展受到许多教育外部 因素的制约;第三,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 教育理论、经验和制度;第四,拓展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