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 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长处,能使学生固有的积极因素得到强化。

【摘要】有位伟大的教育家以前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评价。

”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用评价促动学生的进步,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鼓励为主;注重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所以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它对小学数学教学以及小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

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影响到学生的未来甚至终身发展。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注重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协助学生理解自我,建立信心。

”这是对新课程评价的总体描绘。

合理的评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反之,也能够挫伤他们的自信心,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

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掌握标准,才能起到作用、达到效果。

在教学中我始终遵循着这几个原则。

1.评价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促动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需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和鼓励。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因为他们平素的表现都不太尽如人意,老师往往是批评多于表扬,甚至极少表扬。

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产生自卑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而以表扬为主的评价方法效果会更好。

这是因为人人都喜欢成功,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得到社会的赏识、承认。

表扬符合人们的这种心理需要,使受表扬者在心理上体验到一种成功感,带来愉快的情绪,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进取向上的动力。

所以,平时教师对后进生心要更细些,对他们的点滴成功、微小进步,应即时给予肯定,激发他们追求新的目标和新的成功的强烈要求和愿望。

比方有个别学生堂堂课打瞌睡,某堂课上课后没发现打瞌睡的现象,那怕仅仅是15分钟,也应即时表扬他,正是老师的一句表扬,使他就要老毛病重犯时能打起精神,坚持注意听课。

再比方,有的学生上课从不发言,被老师提名后,连讲到哪一段都不知道。

偶尔主动举手发言,哪怕回答全错,也要对他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行为即时肯定。

然后在表扬的同时指出其缺乏,并提出更高的目标。

这样,学生既受到激励,又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持续向新的水平进取。

显而易见,以激励为主,能够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不管是优等生或是后进生,其自身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同时并存的。

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长处,能使学生固有的积极因素得到强化。

扬长才能避短,强化积极因素才能战胜消极因素。

此外,以激励为主,能够给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的情绪。

批评指责太多,课堂气氛紧张学生会有畏难情绪,而和谐愉悦的情绪是学生的催化剂。

再次以激励为主,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生的自信心很大水准上是来自教师的激励性评价的。

小学生年纪尚小学习目的尚不大明确,教师激励性评价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

”课堂教学中我们摒弃了“能够”“对了”“好”这种贫乏的语言,而是不吝惜赞美的语言,使评价无时无刻地发挥激励作用。

2.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注重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在持续的变化中实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会表现大量的信息和问题,只采用抽象概括化的考分来对学生的最后学习结果实行评定,不重视对学生的发展进步,学习过程作实质性的描绘评价,难以发挥评价的反馈作用,调整和促动学生发展的功能。

在以往的教学中,不管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片面的看重学习的结果即考分,一直就有这样的说法: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由此能够看出分数的价值和被重视水准。

也所以让很多家长和学生不重视平时的学习而只在大考前“临时抱佛脚”。

现在我们要彻底改变这个现象,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实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解题
的策略,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考察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素养,注重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学习评价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注重知识的掌握,更要促动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学习过程的评价,更加全面的理解学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优势和进步。

3.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的个体特质、潜力是不同的。

有的学生智商较高,有的学生情商较高,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含蓄,有的学生性格外向、活泼,有的学生喜好动,有的学生喜好静,有的学生逻辑思维水平强,有的学生想象水平丰富。

我们教育的任务不是为了消除个体差异,而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情况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差异不一定是缺点,仅仅看你怎么对待和利用这些差异,去开启、发挥个体的潜力,促使人尽其才
教育评价应该与教学目标配套,不同的教育目标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评价,假如我们实施的是素质教育,而教学评价是应试教育的标准,其评价结果无疑是失败的。

在一些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即使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但受应试教育评价的影响,教育活动不得不继续围绕高考、中考的指挥棒转,学校和教师也不得不迎合、对付应试教育。

为达到统一评价标准的要求,有的学校对学生“训练有素”,搞题海战术,实行“填鸭式”教学,把一个个活泼、天真、个性的学生调教成一个个听话、省事和缺乏思考的“木头人”。

用某一标准去衡量所有人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水平,扼杀学生的个性,埋没学生的潜力,伤害学生的自尊,打击学生的信心,这是不科学的,更是不人道的。

社会需要的是不仅仅科学家,我们要培养的是有个性、有活力的有用人才。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擅长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充分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要求教师教出个性、教出特色、教出风格。

文学上讲风格就是指人的个性、特色。

不同流派有不同的风格,即使同一流派不同的人也有各自的风格。

教书育人也是一样,教有规律,教无定法,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充分自由的发展,才是教师教学风格的最高境界。

数学学习评价也是如此,不能只用分数去衡量一个人的水平和未来的前途,要注意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尽最大努力在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

科学地对学生实行评价,要从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出发,充分表达评价的过程性,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

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对学生公正、公平、客观的评价,从而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使他们成为能持续发展的合格的现代化公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