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考前专项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考前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

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生③。

料峭④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⑤萧瑟⑥处,归去,也
无风雨也无晴⑦。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竹杖芒鞋轻胜马”写出了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的豪迈与喜悦
C.“一蓑烟雨”既指自己身处风雨之中,也象征着所经历的人生风雨、政治风雨,“任平生”写出了词人面对各种风雨的无所畏惧,体现了他坚强、乐观的精神
D.“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传达出词人对万物失去兴趣、心灰意冷的情绪[2]本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从中你能读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由______代词人_____所写的一首词。

“________”是词牌名,
______是词题。

[2]首词中“见”字的读音为__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3]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色,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这些词语可以看得出来。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嗅觉和听觉描述了丰收在望的喜悦。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词人对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的喜爱,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B.表达了词人旅途的忧愁孤寂、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课外阅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的韵脚是____________,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乱花”的意思是(________)
A.指花朵大小不一,显得很杂乱。

B.各种颜色的野花。

(2)“渐”的意思是(________)
A.渐渐。

B.进。

(3)“欲”的意思是(________)
A.副词,将要。

B.欲望。

[3]解释下面的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本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漫步西湖所见到的明媚风光。

(________)
(2)本诗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歌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孤山寺和白云。

(________)
(3)“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________)
(4)“早”字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之情。

他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情态,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________)
[5]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江上渔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读到这波涛滚滚的江水,你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使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正月十五日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暗尘:__________________ (2)逐人:__________________ (3)游妓:__________________ (4)金吾:__________________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描写了什么景物?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两句描写元宵节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清美的意境让我们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是(______)。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鹊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
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D.整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
7. 古诗文阅读。

春光好・天初腰
(五代)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从文学体裁上看,《春光好·天初暖》是一首词,“春光好”是这首词的________,句末押_____________韵。

[2]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偎雪坞浓香”中“偎”字用得极妙,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古诗词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这首诗是描写作者春季寻花的情景,向我们描述了、花压枝
头、、等几个画面。

(2)对于这首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描写作者在黄四娘家赏花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热爱和赞美。

B.诗中“压”、“低”用得准确生动,描绘出繁花把枝条压弯了的情景。

C.第三句写彩蝶时时舞,间接写出花的芬芳鲜艳,使诗人也“留连”起来。

D.诗中“时时”对“恰恰”,表达诗人留恋花蝶之时,忽被莺声唤醒的不快与失望。

9. 阅读理解。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①,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金络脑:一种贵金的鞍具,借指马受到重用。

[1]先解释画线字的含义,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第一、二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吟:____________________ 。

(2)千锤万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诗。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理
[5]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6]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击,(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B.不管C.无论D.也
[7]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
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求。

11. 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词牌名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
___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
度。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古诗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用“/”为这首词画出朗读停顿
[2]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作者送朋友离去的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5]这首词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

[2]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词句,并完成练习。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词句。

[2]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B.唤取:呼唤,询问。

C.啭:鸟婉转地鸣叫。

D.因风:因为风势。

[3]词的上阕,一个“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来与自己同住。

词的下阕,通过黄鹂“___________”,写出春天已
过,初夏已来。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之情。

[4]在这首词中,运用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将__________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喜爱。

[5]美好春光的流逝总是让人感到无限惋惜和伤感,请你再写出两句类似的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