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录
1.综合说明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性质与规划目标 (1)
1.3项目范畴、规模与工期 (2)
1.4投资估算 (2)
1.5经济评判、环境阻碍评判及整个项目综合评判的结论 (3)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
2.1实施此项目是可连续农业进展的需要 (4)
2.2实施此项目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4)
2.3实施此项目是提高水稻种植技术的需要 (4)
2.4实施此项目是确保农民增收的需要 (4)
2.5农户进入市场参与农产品竞争的现实需求 (4)
3.项目区概况 (6)
3.1自然概况 (6)
3.2社会经济状况 (8)
4.水资源评判及供需平稳分析 (8)
5.项目建设内容及节水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12)
5.1工程设计原则 (12)
5.2规划总体布局 (13)
5.3项目建设内容 (12)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6)
6.1投资估算 (26)
6.2投资总估算 (28)
7.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1)
7.1社会效益 (31)
7.2环境效益评判 (32)
8.结论和建议 (33)
8.1结论 (33)
8.2建议 (33)
1.综合说明
1.1项目背景
2011年8月7日,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来饶河检查调研时明确提出:饶河县要尽快建设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加快推动现代化大农业进展。
8月18日,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为全省宽敞党员干部所作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水利化、科技化、机械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生态化”建设,大力进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总体目标。
实施饶河县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是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来饶河检查调研指示精神的具体步骤,示范基地将为饶河县和所在区域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开创新途径、积存新体会,必将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成为引领饶河区域现代化大农业进展的典型和示范。
饶河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力以赴加快推进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我省东部地区高标准现代化大农业示范模式基地,在现代化大农业、高效粮食生产、经济作物和最新科技成果展现以及带动农民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增收致富、推动地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将发挥积极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并以此为牵动,推动全省县场共建工作向更高领域和层次进展,真正实现共建双赢的良好局面。
1.2项目性质与规划目标
1.2.1项目性质
1、充分发挥饶河县先进耕作技术、治理手段和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进展步伐。
2、建设农业高新技术科研、生产、示范、推广、培训基地。
3、大力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农业生态旅行。
1.2.2规划目标
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高科技生态农业为全然,在保证生态资源可连续进展的前提下,将该基地建设成为集农业生产、高科技示范的生态农业科技园和旅行风景区。
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紧紧把握现代科技农业进展方向。
饶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项目策划、景观布局、物体形状、空间关系及各项工程设施在符合黑龙江滩地开发建设与防洪结合的原则下,要同自然环境中的江、河、水、林融为一体,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科技含量高、生态气息浓、文化内涵好、充满生气、有鲜亮特色的示范基地。
使整个示范基地以一流的科技、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景观、一流的服务,成为我省东部乌苏里江畔一颗璀灿明珠。
1.3项目范畴、规模与工期
项目区位于黑龙江省饶河县饶河镇南部,项目区总面积1万亩。
建设工期为1年。
1.4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9561.65万元。
1.5经济评判、环境阻碍评判及整个项目综合评判的结论
项目完成后,饶河县农业高产稳产的保证程度将得到有效提高,项目区农民增收幅度大,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提高生活水平。
因此,项目建设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的可连续进展以及社会稳固。
规划水稻高产示范基地是依照农作物的需水量,进行适度灌溉和平均灌溉,水的垂直入渗量少,农作物生长发育整齐,农田表层土壤水份浸润时刻长,田间湿度大。
因此,水稻高产示范基地节水灌溉还具有改善项目区田间小气候的环境效益。
项目建成后,有利于环境爱护和可连续农业进展,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实施此项目是可连续农业进展的需要
饶河县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之后,以水稻进展为主,全县已种植水稻22万亩,目前只是常规种植,单产不高,效益不显著。
如何解决那个问题需要抓示范和典型,总结典型体会,以点带面,实现农业全面增产增收的目标。
2.2实施此项目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作为安天下的产业,粮食生产安全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专门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鼓舞农民进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必须建立粮食进展的稳固长效机制,切实大幅度提高粮农收入。
2.3实施此项目是提高水稻种植技术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和水稻价格的上涨,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水稻的平均亩产却没有多大变化。
因此,迫切需要采纳一种新的种植技术来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奔小康的步伐。
2.4实施此项目是确保农民增收的需要
水稻生产采纳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之后,带动全县水田每亩增收130元左右,共增收2860万元,辐射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2.5农户进入市场参与农产品竞争的现实需求
民以食为天,食以质为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注重生存质量,专门是对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主食大米质量标准的要求更高了,热切呼吁无毒、无害、品质高的大米,有机生态大米倍受人们青眯,市场潜力庞大,进展前景宽敞。
因此,水稻生产迫切需要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
总之,该项目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符合农业科技进展方向,符合饶河县农业科技进展规划;具有专门强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有利于当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项目区概况
3.1自然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范畴
该项目区位于饶河县饶河镇南部,中国饶河口岸邻近,距县城7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33°57′~134°02′,北纬46°38′~46°45′。
项目区面积1.32万亩,其中水稻高产示范基地面积1万亩。
3.1.2水文气象
项目区地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西与松嫩平原、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相连,又因东距日本海仅四百公里,夏秋受海洋季风阻碍,形成半大陆、半海洋性气候。
其特点是:冬季漫长,干燥而冰冷;夏季短促而温热;春季多西北风或西南风;秋季降温极聚,山区常常有过早的霜冻发生。
依照饶河气象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6℃,最高气温常发生在7月份,极端高温36.6℃;最低气温常发生在2月份,极端最低气温-42℃。
初霜期一样显现在九月中下旬,山区早于平原,终霜期平均在五月中旬,最晚在六月初,平原早于山区,无霜期平均126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4㎜,山区平均在600㎜,高原在540~560㎜之间。
3.1.3地势、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属完达山脉尾端,山区坡地下部,是王家沟、大小别拉坑河和大通河下游与乌苏里江汇合处,是乌苏里江的高低漫滩和阶地,海拔高度为46~70米。
地势平坦,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倾斜,东西地面比降1/500~1/1000,南北地面比降1/5000~1/6000,是
乌苏里江冲积平原,低漫滩有旧河道和牛轭湖存在,微地势相对高差在1米以内,地势平坦。
项目区内土壤有白浆土、草甸土和沼泽土。
白浆土:要紧以草甸白浆土为主,要紧分布在上游坡平地上,这种土壤项目区内占地不多,土壤水分含量多,怕旱又怕涝,需要改土,增加耕层厚度。
草甸土:这种土壤分布在平地上,易涝,需排水。
沼泽土:这种土壤分布在乌苏里江江边,地势低平,受江水泛滥阻碍,地表经常积水,需排水。
3.1.4水资源
乌苏里江是本项目区要紧规划水源,水源专门丰富,水质优良(农用水I级)。
本项目区取水断面处乌苏里江75%枯水流量1144m3/s。
地下水及补给资源丰富,在三江平原水资源日益紧缺、地下水下降的情形下,为保证地下水资源的生态平稳,本项目区优先利用过境水,保持地下水资源的可连续利用。
项目区地下补给有大气降水、江河补给、侧向补给和田间入渗补给。
依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乌苏里江江水符合农田灌溉用水要求,能够用于灌溉。
3.1.5耕地种类、数量,作物种植结构情形
饶河县县域耕地面积380万亩,尚有可开垦荒地40万亩。
饶河县农业粮食作物种植以大豆为主,小麦、水果、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在种植面积中的比重较小,饶河县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380
万亩。
3.1.6自然灾难
本区要紧自然灾难为:洪涝灾难,乌苏里江堤防不完备,每年洪水期,将有不同范畴被洪水埋住,由于江水顶托,内涝水排除困难,更加重了涝灾形成。
通过调查,五年一遇受淹面积0.4万亩。
从自然条件和灾难分析,制约农业进展的因素为洪涝、防洪、排涝,这是项目区开发的首要任务。
3.2社会经济状况
3.2.1人口及劳力
项目区内有1个乡镇,即饶河镇。
项目区总人口600人。
劳力407人。
3.2.2农业生产水平
2010年,饶河县粮食总产量实现39.5万吨,同比增长23.8%;农业总收入实现4.8亿元,同比增长22%。
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占总播面积的65%。
创建国家高产示范基地6个。
完成了东北黑蜂养殖加工基地、2个畜牧站、6个生态示范养殖场建设,畜牧业总产值实现3亿元,同比增长15%。
晋升市级龙头企业2户,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户。
我县还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以后三年每年增加投资1600万元。
完成了2个乡中低产田改造。
新增规模农业专业合作社5个,投资5400万元建设4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土地集约面积扩大到40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
项目区现有水田1万亩,农业生产要紧以机械化为主,农机总动
力为7000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8台,小型拖拉机80台,机引农具31台套,大型联合收割机4台,插秧机24台,动力脱粒机24台。
由于人少地多,耕作粗放,产量不高、不稳。
3.2.3地点财政和农民收入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亿元,同比增长2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亿元,同比增长50%;财政一样预算收入实现6678万元,同比增长27%;财政总收入完成7.1亿元,同比增长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360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亿元,同比增长16%;单位GDP能耗下降4.4%;人口自然增长率操纵在3‰以内。
3.2.4基础设施
项目区有抽水泵站1座,装机6台,总功率930千瓦,流量6.87立方米/秒,抽水泵站1座,总干渠1条长1800米,南干渠长7650米等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完成了旱改水4万亩。
现有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县有农业局,农业局下设种子站、农技推广推广中心、农机总站等,乡镇有相应的配套系统,均有人员编制,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能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3.2.5交通及电力
项目区西侧有一条由饶河镇通往大通河乡的公路,其长度10.2公里,为白色路面。
另一条是由大通河经镇江至江口的村屯路,在项目区内长18.5公里,为白色路面,为项目区运送物资制造了条件。
项目区西侧有一条由饶河镇经镇江至边防三团四连的输电线
路,输电电压为10千伏,在项目区内输电线路长8公里,为项目区内用电制造了方便条件。
4.水资源评判及供需平稳分析
项目区水资源总量达 1.75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量为9332.4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532.6万立方米/年。
项目区水田1万亩,毛灌溉定额900立方米/亩,需水量为900万立方米。
珍宝岛灌区有抽水泵站1座,装机6台,总功率930千瓦,设计流量6.87立方米/秒,总干渠1条,长1800米,设计灌溉水田6万亩,现灌溉水田4万亩,水量完全能够满足灌溉需要。
5.项目建设内容及节水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5.1工程设计原则
5.1.1设计依据
⑴《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⑵《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⑶《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判规范》(SL72-94);
⑷《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⑸《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⑹《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⑻《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2008
5.1.2工程布置原则
项目布置的原则:以提升水稻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为总体目标,按照“统一规划,明确标准,科学布局,先行试点,创新机制,整合投入”的思路,在全县范畴内大力开展水稻浸种催芽育秧基地建设。
通过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的辐射带动,全面提高我县水稻生产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水平,积极发挥我县在巩固我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依照当地水稻产业进展现状,结合产业进展规划,科学确定项目地点、建设规模、资金投入等内容。
项目布局选择在集中连片、交通顺畅、辐射功能强的区域。
优先安排基础好、进展潜力大、增收成效显著、群众积极性高的地区,切实发挥示范带动和整体效应。
以中央现代农业生产进展资金为基础,通过政策导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构建财政、龙头企业、金融部门、合作组织等多元投入格局。
5.2规划总体布局
通过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治理后项目区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节水灌溉、改土增肥、适应机械作业的高标准农田。
农业种植示范基地为示范基地农作物、经济作物的先进种植技术、先进的灌溉方式、先进的大型机械化作业等技术的集中表达区。
5.3项目建设内容
5.3.1土建工程
1、建设综合信息操纵车间,平面尺寸为长40米,宽9米,面积360平方米。
结构采纳砖和彩钢瓦结构,投资72万元。
2、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包括内容:
为提高示范基地防风害、环境爱护绿化美化档次,在项目区内种植胸径3~5公分的云杉及绿化美化苗木,增加森林履盖率,使项目区的环境得到改善,实现资源连续利用,提高生态效益。
5.3.2农业工程
1、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
(1)90马力拖拉机2台,配套铧式犁2台,投资22万元。
(2)554拖拉机10台,配套农机具10套,投资90万元。
(3)高速插秧机10台、手扶式插秧机5台,投资135万元。
(4)水稻专业收割机10台,投资130万元。
(5)激光平地仪2台,投资23万元。
2、农业设施
(1)智能程控水稻催芽车间。
智能程控水稻催芽车间由自动化生产治理温室、浸种催芽玻璃钢水箱、智能复用动态组合式电加热设备、无人值守远程监控系统等四部分构成。
a.自动化生产治理温室。
车间规模400吨,规格为80米×26米×8米,面积2080㎡。
温室主体钢结构采纳双面热镀锌冷轧管材及型材,使用年限20年。
顶部结构采纳圆拱型屋顶结构形式,温室顶部和四周墙体采纳10mm厚聚碳酸酯板(阳光板)覆盖,采纳自攻钉及橡胶复合垫片固定,铝合金型材连接密封,两侧面设推拉窗。
温室四周采纳条形基础,温室内基础采纳独立基础,基础顶面与±0.000m标高齐平。
温室配套设施有内遮阳系统、天窗通风系统、电气操纵系统等。
内遮阳幕能反射部分阳光,并使温室温度降3~5℃。
除节能及遮阳外,幕布还能够用来操纵湿度,在关闭遮阳幕时,遮阳幕中的聚酯塑料膜及铝箔可阻止水蒸气无限制外溢,有效保持空气湿度。
室内设配电柜及照明灯具,接地采纳TN-S系统,温室内部N线与PE线分开敷设。
①温室风载:0.3KN/m2,雪载:0.35KN/m2,恒载:15KG/m2,最大排雨量:140mm/h,吊挂载荷:15.5Kg/m2,电参数:220/380V,50Hz。
②钢骨架为拱型桁架,桁架间距为2.1米。
桁架上弦管为方管60mm×40mm×2.5mm,下弦管为方管40×40mm×2mm,中间支撑为圆管Φ26.8×2.5。
③底座加设环型方管(方管100X100)圈梁与墩基础预埋板焊接。
④两侧墙各设有1组电动带式通风窗,由塑钢窗和10mm阳光板组合,分别由1台电机带动。
由长轴带动齿轮、弧形齿条实现开闭。
⑤拱顶两侧各设有1组电动带式通风窗,由铝合金型材和10mm 阳光板组合,分别由1台电机带动长轴、齿轮、齿条运动,并镶嵌10mm 厚阳光板。
每扇天窗宽0.8m×长2.0m,共用传动机构。
⑥两山墙大门为3.5x3.5m钢管焊接制作大门。
并镶嵌 10mm 厚阳光板。
⑦圈梁底部用100mm苯板隔热密封。
温室所有焊接钢材、零部件使用前均采纳镀锌防腐处理,现场焊接完成后再喷涂银色防腐漆。
⑧内遮阳系统:采纳电动拉幕式,每组遮阳网为宽4.2米,上下托幕线选用温室专用托幕线,抗拉强度大于铁丝及电镀钢丝,最大延长率仅为1%,在-40℃~70℃温度范畴内其几何稳固性和力学机械性均保持不变。
⑨防滴露系统:由露滴形成部分、露滴汇聚收集部分两部分组成。
b.浸种催芽玻璃钢水箱。
催芽车间摆放数量不等的尺寸为6×4×1.5米(36立方米)的浸种催芽用玻璃钢箱。
本次设计24个浸种催芽玻璃钢水箱,催芽箱底部厚度12mm,侧面厚度10mm,外侧覆盖桔黄色彩钢,每个催芽箱单元一次可摆放水稻种子12.5吨左右。
可
实现低能耗下浸种箱在给排水、循环、喷淋等不同生产时期水温的波段式恒定治理,满足浸种时期11-13℃、破胸时期32-35℃、催芽时期25-28℃等恒温操纵和有氧催芽需求。
c.智能复用动态组合式电加热设备。
①每个水箱单元配备1台电加热器、1台复用循环水泵、1台过滤器、1套喷淋系统、多个水流方向操纵电磁阀门、自循环和大循环复用管路。
②单箱电加热系统及循环部分:15kW小型电热锅炉,1.1kW循环水泵。
③通过科学的管路和电磁阀门组合设计,动态调配加热设备和管路水流方向,使得系统内的大循环、自循环有机结合,每个催芽箱既是大循环中的集中加热温水储备水箱,同时又是小循环中的浸种催芽水箱。
④每个水箱配备的电加热器及配套的自循环系统可为该水箱提供保温功能的同时,所有水箱可将富裕的热量通过自循环和大循环复用管路,集中为某个指定的加热温水储备水箱加热,热后依照需求将一定温度的水注入需要的水箱。
d.无人值守远程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采纳分层构架,由现场监控层、集中治理层、远程服务层、视频语音监控和防盗监控等部分构成。
①现场监控层:每个单箱配备1台7寸触摸屏工业平板电脑、9个温度传感器、1个水位传感器、复用管路及相应的电磁阀门、加热器操纵柜,用以完成单体水箱的测控功能,并听从集中治理层的调
配以完成各水箱加热设备的集中动态调配。
温度测量精度±0.2℃,控温精度±0.5℃。
②集中治理层:每个水稻催芽车间配备一套智能程控系统,监控主机通过现场总线与各水箱单元的触摸屏工业平板电脑组网,通过立体动画方式实现各水箱工作流程的集中监控和统一治理,同时通过复用管路完成自循环、大循环过程中的热量动态调配。
配备1台服务器,2台55寸大屏幕液晶显示器,分别用来调控和显示现场设备工作状况,以及视频、语音、防盗系统工作状况,并提供远程服务。
③远程服务层:监控主机可通过互联网、3G、GPRS、短信等多种形式实现远程服务功能,用户可在异地动态监控现场设备的工作情形。
④视频语音和防盗监控系统:采纳可见/红外双CCD摄像机,实现对催芽车间的24小时连续监测,并实现远程语音对讲功能;采纳红外对射防盗系统,实现催芽车间的安防。
(2)日光节能温室
温室采纳砖混结构,脊高2.8米以上,墙厚度在50厘米以上,净面积达到420平方米以上,与自动化水稻育秧大棚间隔10米。
含通风、加热、降温等设备。
本次设计50个。
①墙体。
后墙和东西山墙为砖苯板填充物等构成的夹壁墙。
②骨架。
采纳圆管双拱稳固结构顶梁,跨度为7米,拱间距为1米,上圆管为1寸镀锌管,下圆管为6分镀锌管,顶部纵梁为6分镀锌管,连接件采纳热镀锌处理。
③覆盖材料。
采纳15丝高保温减雾塑料膜覆盖,利用卡簧、卡槽固定。
④保温材料。
夜间保温覆盖材料使用棉布和棉絮缝制而成的棉被或采纳草帘。
采纳电动卷帘机实现自动卷帘。
⑤通风设备。
顶端和前端设电动卷膜器实现自动卷膜通风。
⑥降温设备。
采纳湿帘风机强制降温方式。
⑦灌溉设备。
采纳倒挂式无滴漏微喷头进行灌溉,喷洒半径4米;采纳32mmPE管供水,微喷头单排间隔3米布置,无喷洒盲点和死角。
⑧温室配电系统。
温室系统配置强电操纵箱,按照操纵对象分别按手动、停止操纵。
⑨配套房。
面积为12平方米(4米×3米),墙体采纳砖混结构,顶部用彩钢板覆盖,南面设置一扇门及一扇窗户。
(3)智能化水稻育秧大棚。
由育秧大棚和自动化监控系统两部分构成。
a育秧大棚。
本次设计大棚165栋,育秧大棚规格为长60米,宽7米,拱高2.6米,面积420 ㎡,每栋大棚间隔2米。
两侧山墙装有宽3米,高2米的大门。
大棚骨架采纳热镀锌方钢拱形结构,拱间距为1米,连接件采纳热镀锌处理。
大棚为南北朝向,设置通风口,周边挖出排水沟。
大棚育苗要采纳高台苗床,苗床高0.3米。
①覆盖材料:采纳15丝高保温减雾塑料膜覆盖,利用卡簧、卡槽固定,每间隔1米在塑料膜上加覆1寸防风带。
②通风设备:大棚两侧采纳韩国进口电动卷膜器实现自动卷膜
通风。
③灌溉设备:采纳以色列进口倒挂式无滴漏微喷头进行灌溉,喷洒半径4米;采纳32mmPE管供水,微喷头单排间隔3米布置,无喷洒盲点和死角,实现秧苗平均灌溉。
b自动化监控设备。
①单棚自动化监控系统。
由环境监测传感器、采集操纵器、环境调控设备接口等部分构成。
环境监测传感器包括空气温度、湿度传感器等,用来监测育秧大棚内的温湿度环境;采集操纵器采集温湿度数据后,依照育秧的需求,通过环境调控设备接口自动操纵卷膜通风设备、微喷系统进行环境调控。
系统留有手动电控柜,在不配备自动化监控系统时可手动操纵所有设备。
②电动卷膜通风系统。
育秧大棚侧面通风用Φ19或Φ22钢管做卷膜轴,用膜卡将轴与薄膜固定在一起,在大棚的一端安装卷膜器,并用Φ19或Φ22钢管做卷膜器的竖直导轨,将卷膜器与卷膜轴用轴接头连接好。
电动卷膜器需要配备行程开关以保证系统不超限运行。
电动卷膜系统可由自动化监控系统依照育秧的温湿度需求自动操纵运行。
③恒压变频供水微喷系统。
恒压变频供水设备要紧由水泵、压力传感器、变频操纵柜等组成,不管系统中开启的灌溉阀门数量是多少,能始终坚持微喷系统该工作压力稳固。
④集中治理展现系统。
通过集中治理展现系统将200个育秧大棚的温湿度环境信息、通风换气状态、灌溉状态、视频语音监控进行统一治理和展现,并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数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