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检测
基础知识夯实
知识梳理·温故知新
1.下列加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烨.(huá)然若神人 B.余则缊.(yùn)袍敝衣 C.无冻馁.(něi)之患矣D.生以乡人子谒.(yè)余
2.解释下列加点加点的字。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走.送之(跑) B.未尝稍降辞色.(颜色) C.尝.趋百里外(曾经) D.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4.填空。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_____(朝代)文学家。
他的散文清新简洁,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
朱元璋称他是“______”,刘基赞许他“_________”,四方学者称他“_____”。
宋濂与______、_______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本文节选自《_______》,这里“序”的意思是_______。
经典语段精练
课内精练·精心剖析
阅读课文,完成5~9题。
5.全文从几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6.从文中可以看出,明代太学生有哪些优越的学习条件?
7.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8.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9.翻译“寓逆旅”至结尾句。
课外探究·发散思维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
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
——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1.概括各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2.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13.本文与《马说》相比,体裁上有什么异同?
14.本文与《马说》相比,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能力提升训练
一试身手·高效演练
15.学习了本文后,我们了解到: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作者还是坚持刻苦学习,并学有所成。
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这么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些优越的条件使我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呢?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表明自己读了本文后的感想或者自己将来的学习打算。
中考体验·沙场点兵
16. (2008南宁)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录毕,走送之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敲门
C.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或.遇其叱咄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或.王命急宣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4)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我的素材宝库
关于“序”
“序”是一种文体。
“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
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
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等。
宋濂在京城建
康(今南京市)做官,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也在京城,就读于“太学”。
马生回乡探亲,宋濂写了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道为学之难”,
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这篇赠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非轻施谀词以恭维对方,而是现身说法,针对时弊以加针砭,因而写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辞流畅,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参考答案
1.A yè
2.(1)超过(2)懈怠(3)等待(4)书箱
3.B(脸色)
4.明初开国文臣之首当今文章第一太史公刘基高启宋学士文集赠序
5.读书之难,求教之难,行路之难,衣食之难。
6.日有廪稍之供,岁有裘葛之遗;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7.对比。
进一步突出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从而告诫他们要精其业,成其德。
8.进一步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向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概括了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9.略
10.(1)代词,他(董生),那里
(2)改变,容易
11.首段慰勉董生,说此去必有机遇。
第二段笔锋一转,说此去是否有好机
遇还不一定。
第三段借临别嘱托表明:有才能之士应出来为“天子”效力而不应归依藩镇。
12.劝董郡南不要北去,但又不便明说。
13.两篇短文的内容都是议论性的,但体裁不一,《马说》是议论文,跟现代的杂文大致相近。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赠别文章,重在叙述。
14.《马说》语言奇巧而言辩,文气畅达而波澜回转。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语言恳切而意味深长,言外传意,委婉含蓄。
15.略
16. (1) B(叩:请教)
(2)A
(3)我住在客金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4)围绕勤学苦学,览群书,尊师好学,家贫嗜学,乐以忘优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