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达钢筋软件操作概述(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联达钢筋软件操作概述
⏹ 广联达钢筋软件操作约定:
1、钢筋表示 A :代表一级钢,B :代表二级钢,C :代表三级钢。

1、鼠标中键 建模中鼠标滚轮可以放大缩小图形,双击滚轮以适合窗口大小显示图形。

3、方便的右键 如果不知道在哪找工具栏,单击鼠标右键可以找到 4、状态栏一般都有当前的操作提示。

5、绘图中,SHIFT 加鼠标左键可以实现相对偏移,右键可以结束命令或确认操作。

6、构件属性中,蓝色字体表示共用属性,黑色字体表示私有属性,带括号的值是默认值,修改时要连括号去掉。

7、构件属性中输入的许多值软件可以自动记忆,输入一次后以后直接选择即可。

这些值可以导出导入及编辑。

常用的功能。


一、新建工程
操作:双击桌面的“清单整体解决方案”图标,在启动后的界面中点击“钢筋抽样软件”即
可运行软件。

在开始窗口中点击
或从文件菜单中点选“新建向导”,出现以下窗口:
工程名称:自己命名
损耗模板:一般不计算损耗(因为 定额已经考虑了非设计损耗) 报表类别:内置了全国多个地区的报 表类别:选择所在地区的类别
计算规则:内置00G101及03G101 汇总方式:一般按外皮计算。

打“*”号的一定要选择。

其中结构类别、设防烈度、檐高影响抗震等级,而抗震等级影响钢筋的计算。

点“下一步”,编制信息为工程的辅助信息,可以先不填写;比重设置及弯钩设置一般先不调整,默认按规范设定。

最后完成。

二、工程设置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工程信息,也就是刚才建立工程时输入的工程信息。

2、工程设置(暂时不能修改) 3、计算设置,包括计算设置、节点设置、箍筋设置、搭接设置及箍筋公式设置。

默认为按规则定义。

可以根据实际工程图纸的设计要求修改。

4、楼层管理:建立修改楼层及楼层高度。

其中:基础层的层高定义为:1、无地下室:最深的基础底标高(不包括垫层,算量软件的为
包括垫层)到±0的高度。

2、有地下室:最深的基础顶标高(不包括垫层)到地下室顶板的高度
导肮栏(按此顺序执行操作)
信息的输入及修改
二、 绘图输入
按以下顺序分别执行每种构件的操作。

整个界面是:灰色按钮为当前操作不可用功能,整体顺序是定义构件按钮---选择画法按钮---构件修改按钮
下边我们新建一个轴网:
在左侧绘图输入栏中,点“轴线”类别下的 “轴网”类型。

双击或点上边工具栏的“轴网管理”,进入轴网管理界面,可以“新建”“删除”“修改”和“选择”轴网。

点“新建”,我们来新建一个轴网。

可以新建“正交轴网”“圆弧轴网”“斜交轴网”三种,选择一种,类型中选择是开间还是进深,再在轴距中输入开间或进深的尺寸。

轴号软件自动生成,也可以根据图纸自行修改。

(轴网只是定位,不一定要和蓝图上一模一样,做成一样只是方便制图)
选择轴网类型,类型选择中选择是下开间、左进深、上开间还是右进深。

然后,在右边输入轴距。

可以从左边边常用值中双击选择,也可以直接 在在轴距中输入后车。

一个完整的轴网必须有一个开间和一个进深。

即下开间或上开间+3、输入轴距
2、类型选择
1、选择构件
类别类型
2、定义构件
4、构件画法选择
5、构件修改
3、构件名称
选择
每一操作请留意状态栏提示
左进深或右进深。

根据图纸定
附:开间和进深图示
2000
2000 2300
当然,上边标的尺寸就是上开间尺寸;左边的是左进深尺寸了。

输入这些信息后,就建好一个轴网了,点确定即退出该界面,回到轴网管理界面。

这时发现已经有一个轴网可以选择了,就是刚才建立的那个。

(如果工程图有轴网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几个轴网拼接起来,即继续新建轴网,重复刚才的操作如下操作)
左图:点新建可以继续新建轴网。

也可以修改或删除选中的轴网。

我们继续新建一个圆弧轴网,
开间为40、30、30(为度数),进深为4500、2000、6000。

因为我们定义该轴网为第二张轴网,所
以我们要定义好它的插入 点。

(以该点为基准点和已经画好的轴网拼接)
此时出现了两轴网。

我们选择轴网1,点“选择”。

软件会提示输入旋转角度,如果不用旋转,点确定即可。

否则输入一个角度数即可。

此时已经建好矩形轴网了。

接下来我们将轴网2(即圆弧轴网)与矩形轴网拼接起来
在轴网名称下拉菜单中选择“轴网2”,再选择画法(可以选择画点或旋转点),在原来的轴网任意一个交点点击即可(即找出两轴网相交的那个点),如果是选择旋转点画法,点击后,移动鼠标,按shift键不放点鼠标左键,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旋转角度即可。

按Shift不放加左键点击,可以实现偏移功能(即偏离选中交点一定距离或旋转一定角度)
注意状态栏的提示信息
二)构件的处理
如果有CAD图或有GCL7.0画好的图,可以直接导入,再布置钢筋。

因为CAD图比较少单位可以拿到,所以本文操作是在没有这些电子文件的前提下操作的,因为比较有代表性。

任意构件的处理,在绘图输入中,都是几个步骤:
1 建立构件
2 选择构件名称,选择画法
3 修改画好的构件
4 布置钢筋(如果在建立时做好了,就不用这一步了)
1 构件的建立过程,所有的构件都是一样,操作如下:
以柱为例:
点左侧的构件类别中的构件类型“框架柱”,再
点工具栏的“定义构件”,进入框架柱的管理界
面。

也可以双击左侧的框架柱进入该界面。

点新
建可以新建各种柱。

建立构件后,输入该构件的属性,包括尺寸、钢筋信息及其它的一些设置。

属性界面分为蓝色和黑色两种字体,
区别是:
蓝色:公共属性,在此修改这些属性时,已经
画好的相应构件也会改变。

黑色:私有属性,在此修改这些属性时,已经
画好的相应构件不会改变,对以后画的相应构
件有效。

有括号和无括号的字体区别:
有括号的为软件默认值,修改时要将括号也去
掉才能修改。

每个单元格的输入格式,可以看状态栏的提示
信息。

在点击某个单元格后,状态栏将显示该
单元格的输入格式及说明信息。

其它常用的功能有:
工具栏的复制:将选定的构件复制一份,如果多数属性相同时,可以用此方法建立构件。

工具栏的复制其它层构件:可以将其它楼层建立好的构件复制到当前层。

操作:点“复制其它层构件”,选择要源的楼层,选择要复制的构件。

确定即可。

工具栏的编辑属性值:可以输入常用的值,在建立构件时可以双击直接选择。

软件会将已经输入过的值记忆起来,方便日后使用。

使用时在属性值单元格中双击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即可。

构件建立好后,点击“关闭”退出定义构件界面。

属性中的节点构造设置及计算设置:如果设计不按规范做,可以在此修改,以符合实际工程的设计及计算要求。

构件建立好后,点关闭退出定义构件界面。

2 选择构件及选择画法
构件的画法选择:
所有的构件共有以下几种画法:
【点、旋转点、点加长度、直线、折线、其它(弧、矩形、圆形)、智能布置几种,不同的构件有所不同的不法,能显示出来的按钮就是可以使用的画法。


点:在轴网上直接点左键即可
旋转点:在轴网或构件交点直接点左键,移动鼠标可以自由旋转。

经常配合shift键使用。

即旋转时按shift不放,再点鼠标左键,可以输入旋转角度。

点加长度:在轴网或构件交点直接点左键,再在另外一轴网或构件交点点击或按shift不放点左键。

输入长度(如果是配合shift使用时还要输入角度,正数为逆时针转)
直线:选择在轴网交点或构件交点点击定义起点,然后再在另外一轴网交点或构件交点点击定义终点即可
折线:通过定义不同的点,这些点连起来的路径就是画的构件。

其它:
弧线:可以几种方法定义弧线,三点画弧是通过定义弧上的三点实现,逆(顺)小(大)弧的区别:逆为逆时针画,顺为顺时针画,大弧为大于180度的弧,小弧为小于180的弧。

圆:先给定直线,再通过在轴网或构件交点上单击定义圆心即可
矩形:通过定义对角点来定义矩形。

智能布置:据已经画好的其它类型的构件来自动布置上当前选定的构件。

要求已经画好其它的构件,不同构件的智能布置功能要求先画好的其它类型构件有可能不同,如柱的智能布置功能要先画好墙或承台或桩或梁等,而墙的则要求画好梁或条基或轴线。

智能布置功能一般结合F3(按名称选择构件)使用,
操作:假如已经画好承台CT-1、CT-2。

要求KZ-1布置在CT-1上,KZ-2布置在CT-2上。

可以先选择KZ-1,点“智能布置”的按“桩承台”,按F3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CT-1,确定即可。

KZ-2的操作也类似。

【每进行一种操作,请注意状态栏的提示信息非常有用】
【在画图中,会经常使用到一些快捷的画法技巧,其中经常用到的有:】
删除:选择构件,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删除,确认删除
复制:选择构件,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复制,选择构件基准点,在轴网其它交点点击即可镜像:选择构件,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镜像,定义镜像线第一点,再下定义第二点,确认是否删除胡来的构件。

移动:选择构件,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移动,选择构件基准点,在要目标位置点击左键旋转:选择构件,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旋转,选择构件基准点,移动鼠标,按shift键不放,点左键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旋转角度,确定即可。

只对点式画法的构件如柱桩等。

偏移:选择构件,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偏移,点击构件偏移方向,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偏移距离,确定即可。

延伸:选择延伸功能,选择延伸的边界,选择要延伸的构件即可。

只对线状构件如墙梁等。

柱的目前的画法有:点、旋转点及智能布置
小练习:将KZ-2用画点的方法画在轴线的四个角,KZ-1用旋转点的画法画在轴网的四个边,旋转角度为45度。

先从下拉菜单中选择KZ-2,选择点,在轴网四个角点击鼠标即可。

再从下拉菜单中选择KZ-1,选择旋转点,再在轴网的边上的某个交点点击,移动一下鼠标,按住shift键不放,点击鼠标左键,输入角度45确定即可。

操作时注意状态栏的提示信息。

3 构件修改
画好后的构件,未必与图纸一致,即使使用了偏移等画图中的修改功能,也很难一致。

所以软件提供快捷的修改功能。

在未选择修改功能前,要先选择已经画好的构件。

方法有:
一、点选。

直接点击画好的构件二、框选。

拉框选择,左上到右下为实线框,全部被框住的构件被选中,左上到右下为虚线框,只要被框接触的构件被选择。

三、F3按名称选择构件。

也可以点菜单的“构件”下的“按名称选择构件”
常用的修改功能根据不同的构件类型而不同,但都有几种常用的共有的功能。

A属性 B 旋转、偏移、移动
A属性功能:常用于替换构件名称、尺寸的修改等。

如果直接修改构件名称,软件会自动新建一构件,功能类似新建构件。

选择画好的构件后,点
工具栏的“属性”,也可
以右键选择“构件属性
编辑器”
B 旋转、偏移、移动:同上述所讲一样。

4 钢筋布置
不同构件有钢筋布置不同,将在构件中讲述。

其中:A为一级钢,B为二级钢,C为三级钢,D 为四级钢。

@号在输入时可以用减号代替,软件自动转换。

在绘制好一层柱后,接着绘制下一层的构件。

如果下一层构件同当前层一样或相似,可以用楼层复制功能。

操作:先切换到下一层,再点菜单栏的“楼层”,选择“从其它楼层复制构件图元”,选择源楼层及要复制的构件。

点确定即可。

具体构件:
构件一:柱
1 定义构件:选择构件类型下的“框架柱”或“构造柱”,点“定义构件”进入构件管理界面。

新建柱,输入尺寸及钢筋信息,柱的类型可以先不管。

如果必要,修改计算设置。

如果已经有其它构件的相应柱,可以复制层构件。

完成后关闭退出。

2 选择柱的画法:可以画点,也可以画旋转点。

未画入前可以按F4进行角点的切换,方便画柱,特别是角柱。

3 柱的修改:(选择要修改的构件,点相应的修改功能后注意状态栏提示进行操作)
属性:可以修改柱的名称、尺寸、钢筋信息、柱的类型(边柱、中柱、角柱)节点构造、计算设置等。

可以通过直接修改名称来反建构件。

原位标注:输入柱的钢筋。

调整柱端头:只对异形柱有效如L形。

将柱的大小端或长短端互换。

绘制柱:主要应用于异形暗柱。

对齐:有柱靠墙边、柱靠梁边。

操作为:选择对应功能后,按状态栏提示进行。

如柱靠墙边,选择要与柱平齐的墙,选择平齐的一侧(在那侧点一下)即可。

靠梁边同理。

自动判断边角柱:因为柱的钢筋分角中边三种柱类型,如果已经画好了墙,选择该功能后软件会自动判断哪些柱为角柱,哪些这边柱。

否则,就要在属性中手工修改。

基础层的柱钢筋因为与基础构件相关,所以要将相关的构件画好后才能出钢筋量。

构件二:墙
墙可以分为砖墙及砼墙。

其中砖墙比较简单。

砼墙的构件包括:墙身、暗柱、端柱、暗梁。

暗柱、端柱、暗梁的建立与绘图方法同柱和梁的方法一致,不再些讲述。

1 定义构件:同柱。

操作略
在砖墙中,展开其它属性可以输入砌体通长加筋和横向短筋的信息
2 绘制构件:墙可以用点加长度、直线、折线、其它(弧、圆、矩形)及智能布置功
能。

操作略
3 修改构件:常用的修改功能有: A 属性 B 修改墙段标高 C 对齐
A 属性:可以修改墙名称、钢筋、尺寸、轴网距左墙皮、节点设置、计算设置等
画图前进方向
B 修改墙段标高:主要用于斜墙设置。

选择要修改标高的墙,点该功能,输入起点及终点的标高。

画墙时定义的第一点为起点。

C 对齐:有墙靠柱边、墙靠梁边、墙靠墙边。

即墙的某边与其它构件的边线平齐,建筑设计时为了美观,通常将外墙与柱的外边线平齐。

操作:选择要平齐的墙,点墙靠柱(梁、墙)边,选择要与它平齐的构件,选择平齐边即可。

墙靠墙边主要应用于厚度不同的墙在同一水平线时将它们的某一边平齐。

墙的钢筋因为在定义构件时已经定义好,所以不用单独布置。

剪力墙的附属构件(暗柱、端柱、暗梁、门窗洞口、连梁):
暗柱中,操作同柱,其中“绘制柱”中的“自动适应布置暗柱”为在剪力墙相交位置点柱时,柱的形状自动扫相交的形状选择柱截面形状,尺寸可以在该柱的属性中修改。

“按墙绘制柱”功能为如果软件不能自动适应布置柱,可以手工按墙绘制柱。

操作:在墙的交点点击,再沿着墙的位置找另外一个轴网交点或构件交点单击,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在该墙上的柱的尺寸,再点刚才的第一定义的交点,再沿着另外一堵墙找一在该墙上的交点,点击输入在该墙上的柱的尺寸。

重复该操作可以得到柱。

其它构件的操作在此略。

参照柱和梁的操作。

构件三:梁
梁的处理,因为梁的钢筋分集中标注部分和原位标注部分,所以在处理梁的钢筋时要处理的钢筋就比柱等构件多一些。

1 建立梁构件。

操作同上。

在定义属性时,只要梁的名称输入对就可以了,钢筋、尺寸可以先不用输入,也可以输入都行。

跨数不输入
2 选择梁名称,选择梁画法。

梁的画法同墙的画法。

3 修改梁构件。

常用的有:
对齐:梁靠柱边和梁靠墙边。

操作同墙或柱的对齐操作一样。

修改梁段标高:设置斜梁。

通过该功能修改梁的起点和终点的标高。

同墙的操作。

4 跨设置:有三个功能,重新提取梁跨、删除支座、设置支座。

1) 重新提取梁跨为软件自动判断梁的支座来定义出该梁有多少跨。

操作为:选择该功能后,
点要提取的梁即可。

梁必须要识别。

2) 删除支座为如果软件判断不合要求,可以手工删除多余的支座,操作为:选择该功能后,
选择要删除支座的梁,点击要删除的支座,右键确定即可。

红色的交叉为支座。

3) 设置支座:如果软件判断不合要求,可以手工设置梁的支座,操作为:选择该功能后,
选择要增加支座的梁,点击要成为该支座的其它梁或柱或剪力墙,右键确定。

5 输入梁的相关信息。

(尺寸、集中标注信息、原位标注信息等
)
先点“原位标注”,选择梁。

先输入集中标注部分信息。

在集中标注位置点左键,见上图。

在右图中输入相应的信息即可。

(
如果在建立构件时
3、确认是否将刚才选择的三条梁作为支座
已经输入好,此部略过)
再在原位标注的框中点击,输入原位标注信息,输入一个后回车接到跳到下一框中继续输入。

如果某一跨的尺寸或箍筋信息不一样,可以梁的下部钢筋(基础梁为跨中筋)展开信息进行修改。

见右图。

如果梁有多跨,且每跨数据一样,是否要一跨跨输入呢?软件提供了快捷的跨复制功能----“格式刷”。

操作
:
选择要复制的跨(点击),再点击目标跨(即要粘贴的跨),可以连续选择。

右键完成即可。

【注意状态栏的提示】
如果有一种名称的梁有很多条,(同名称的梁一般配筋也相同)。

可以用快捷的方式实现钢筋
复制-----“应用同名梁”。

操作:选择该功能后,选择源梁,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是应用到同名未识别梁、同名已识别
梁还是所有同名梁。

【小技巧:左侧中的构件类型旁边有字母,表示该构件的快捷方式。

在英文状态下,按下该字母可以显示或隐藏该类型构件。

配合shift 使用,(按shift 不放再按该字母)可以显示或隐藏构件的名称。


Shift+L后的效果。

(显示或隐藏梁的名称)
构件四板
因为板的钢筋与支座(梁或墙)的宽度有关系,所以用绘图方式计算板钢筋前,先画好梁或墙。

操作:(假设前面已经画好梁了)操作顺序与前面的构件相似。

板的操作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先建好板的构件(有多少种厚度就建多少种),画好板,再建板的受力筋,再建板的负筋。

最后将受力筋和负筋按图纸布置上去。

1)、定义板构件:
点左侧“板”类别下的“板”,双击或点工具栏的“定义构件”,进入“构件管理”,点“新建”“新建现浇板”。

有多少种厚度的板就建立多少个。

再修改名称和厚度。

2)、选择板名称,选择板画法:
板为面状实体,可以用的画法为:点,折线、弧线、矩形和圆形,还智能布置。

另外,还有
生成最小板。

一般常用的是画点、画折线、弧线及生成最小板四种。

其中画点是手工一块块板点上去,在鼠标点击的范围内,软件自动按梁、墙围成的最小空间生成板;生成最小板是软件自动按图中的梁、墙围成的最小空间生成所有可能的板,比较智能。

画折线及弧线是自己自由画。

不受限制,尽是使用第四种及第一种,比较方便快捷。

操作:选择楼层,选择一种板(建议选择该楼层中最多的那种板,比如100mm厚度的板占多数,就选择100mm的那种板),点“生成最小板”,再查看是否按图形生成板,如果不是,
就删除它,用点画点或画折线或画弧线的方法被画上去,注意板与板间不能重叠。

因生成的板现在全部是刚才选择的哪种板,如果某几块板不是那种厚度(比较有几块是120mm),可能通过工具栏的“属性”,双击直接修替换构件名称。

左图:中间的几块板厚度为120,要替换成100的。

选中那几块板,点击工具栏的“属性”,双击名称单元格,选择要换成的板图中要换成120,所以选择即可。

如果为画折线或画弧的方法,画法与梁构件相似,但要注意的是,起点和终点要相连,这样才能形成面。

画折线与画弧可以交替进行。

3) 板的修改:主要有两个,设置斜板和合并板。

设置斜板:将平板放斜。

点该功能,按状态栏提示选择板,选择基准边,输入坡度系数或选择抬起点,建议选择抬起点(如果给出了坡度系数就输入系数),选择不在基准边的点,软件已经打了X 的标记的角点,输入抬起点高度或标高,根据图纸的实际情况选择,如果只出标高就输入标高(刚才不是已经定义那一边是基准边哪一边是起点了吗?现在就在这里输入他们的标高),确定即可。

GGJ9.0将板的钢筋也当成一种构件来处理,这样处理起来灵活性更大,更方便。

操作:A 受力筋。

与新建其它构件一样,在“板受力筋”上双击或单击后选择工具栏的“定义构件”,进行 “构件管理”,点“新建”---“新建板受力筋”。

有多少种受力筋名称就建立多少中,然后修改受力筋属性。

包括名称、钢筋信息及计算设置,一般来说计算设置默认按规范计算,不必修改。

每一项在状态栏都有提示信息。

建好后点关闭退出该界面。

B 负筋。

在左侧板中的“板负筋”上双击,进入“构件管理”,点“新建”---“新建板负筋”。

有多少种负筋就建立多少种,然后,修改每一种负筋的属性,包括相应的分布筋。

一般情况只修改名称、钢筋信息、单边标注是否包含支座及分布筋就可以了。

左右标注先不理会,等画好后再调整,这样可以少建构件多画图。

每一项在状态栏都有提示信息。

建好后关闭该窗口。

4)、绘制板受力筋及负筋。

A 受力筋。

分为两部分:选择布筋范围,选择布筋类型
第一部分为先选择布筋范围:分别为:选择单板范围、选择多板范围、自定义范围。

(选择单板范围和选择多板范围最常用)。

一定要选择否则布不上钢筋
第二部分为再如何布置钢筋:布置水平受力钢筋、布置垂直受力钢筋、其它方式和布置放射筋。

其它方式又分为:
1)XY方向布置受力筋:在弹出的界面中选择XY方向的钢筋即可。

底筋和面筋的XY方向的钢筋即可。

2)平等边布置受力筋:根据选定的板边布置与该边平行的钢筋。

选择板,选择平行边,在
板内点击即可。

3)两点布置受力筋:自定定义受力筋的长度。

类似画线条。

操作:
顺序为选择楼层,选择受力筋名称,选择布置范围,再选择如何布置钢筋,最后在各块板上逐个单击即可。

如果遇到某块板受力筋不同,可以随时切换受力筋名称。

注意状态栏的提示信息,以便操作。

单层双向板操作举例:
A、单板布置。

选择好受力筋,点“单板”,再点“水平”,在图上要布置钢筋的板上单击,布置好该板的水平钢筋,再点“垂直”,(如果垂直受力筋不同水平受力筋,可以随时切换受力筋名称)。

在图上的板单击,布置好垂直钢筋。

也可以在点“选择单板范围”后,点其它的“XY方向布置受力筋”,直接选择好水平与垂直的受力筋即可。

B、合并板布置。

选择好受力筋,点“多板”,左键单击选择受力筋通过的板,右建确定。

选择“水平”,在图上要布置钢筋的板上单击,布置好该板的水平钢筋,再点“垂直”,(如果垂直受力筋不同水平受力筋,可以随时切换受力筋名称)。

在图上的板单击,布置好垂直钢筋。

也可以按XY方向布置受力筋。

双层双向板操作举例:选择象单层双向的板一样操作。

但在布置水平及垂直受力筋时,都布置两次,然后,选择其中一条垂直及水平的钢筋,点工具栏的“属性”或右键在“属性编辑器”中在类别处改成“面筋”。

(软件默认为底筋)
其它的钢筋布置方法,在击其按后,注意看软件状态栏的提示,按提示操作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