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机制方面不断完善,执法力度也不断加强,但是地区环境保护单位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区环境监察的有效性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产生了严重影响,降低了环境保护部门的行政监察执法力度。

在本文研究中将着重剖析目前地区环境保护管理与监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关于如何加强地区环境保护管理与监察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执法;环境保护和管理;环境监测
0 引言:
爱护我们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现在解决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问题已经成为了各国的工作重点之一,我国应该在保护环境的问题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要采取超前管理的方式,加强对环境的监测,落实保护环境方针的实施。

短期内彻底解决环境问题是不现实的,保护环境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任重而道远。

作为国人要时刻拥护国家的政策,在我们的心中要提高超前管理的地位,对自己身边的生存环境做到防患于未然,超前的管理会出现的环境问题。

所以超前管理在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

我们在利用大自然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它,这就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

我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盲目的利用自然资源,而是要提前预防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超前管理自然资源的开发,让资源的使用形成良性的循环,为后续的使用埋下伏笔,这就是超前管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地区环境保护管理中普遍存在执法与监察难的现象,尤其是执法力度不够、环境影响评价不严等一系列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笔者将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和管理漏洞进行深入剖析,并从多方面综合探讨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1、环境行政监察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法制法规方面
在地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我国长期存在“宜粗不宜细”思想,因而导致地区环境保护立法方面出现相对滞后及操作性欠佳。

在现行的地区环境保护监察执法中所实施的法规过于原则,缺乏实践操作性。

尤其是对于部分企业在排污者履行某种义务或禁止实施某种行为时,对于违法行为经常出现难以查处现象,在日常执法中环保部门往往是单打独斗,执法力度不足,而在移送省级环保
部门的违法案件,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因此结案率普遍低于55%;而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性,这样导致在环境保护监察及相关审批管理常常出现束手无策。

1.2 内部执法体制方面
在我国地区环境保护监察执法过程中普遍存在地方分割、纵向分离、横向分散等问题,这样便极易出现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从而严重影响环境保护监察执法。

目前,我国地区环境监察机构的执法地位存在不明确性,环境监察机构基本上都是属于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直接的法定执法权限,其只能够接受环境行政机关的委托进行执法监察,因而无法树立执法权威;[1]基层环境保护部门极易受到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在笔者工作中发现,大约有88% 的违规环保案件都集中在市、县级,而在执法队伍中市、县级占到95% ,而在执法经费及人员编制方面都受制于地方政府,再加之基层执法装备差、工作任务重、人员少且素质参差不齐以及经费无法保障等等因素导致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存在严重不足。

2 、新形势下完善环境保护管理的对策
2.1 完善环保部门内部机构设置
环保部门对外行使环境行政执法权时虽然是统一的独立行政机构的名义,但是在环保部门内部的各项环境执法权利都是由内部各个职能机构独立实施的,这些内部机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环保部门的环境保护监察执法效果。

地方环保局应该在内部机构建设方面,积极改革内部机构管理与建设,其中重点将环境监察管理中的处理职能与监察管理职能进行分离,从而形成内部稽查、监管、处理三者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同时三者之间有保持一定的联系。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环境保护监察工作的效益,还能够增加业务的透明度,这样将职能分离的管理机制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2.2 强化地区环境保护管理力度
目前,我国的环境评价以及水保工作审批都是实施行政区管理机制,例如:水资源具有连续性便使得管辖权出现断裂,这样便增加了协调合作治理环境污染的那难度,从而导致出现跨地区水污染治理难题。

对于此类环境保护监察与管理而言,划分行政区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2]虽然我国已经设置了区域管理机构,但是其职能未能够完全发挥,因此我们需要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域划分界限,进一步明确区域机构的管理职能,扩大区域环境保护督查机构的监督管理作用,建立健全区域环境保护监察体系,地方政府应该在“软”、“硬”两方面予以支持和配套,切实加强地区环境保护管理的监察管理,从而实现对地区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监察管理。

2.3 建立健全环境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提高各项环境保护监察执法的有效性就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环境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环境监察执法活动属于是国家执法检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依据国家相关部门所制定的环境法律、法规对地方、企业贯彻实施环境保护。

[3]为了能够解决地方分割、纵向分离、横向分散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不良现象,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区域环境执法联动监察机制,各级环保监察部门根据监察执法重点制定出详细的监察计划,在监察活动结束后需写出执法监察报告,并将监察报告以书面形式上报上级环保部门,而被查地区的环保部门需连同地方政府、企业或者责任人在上级环保部门监督下根据执法监察报告建议进行整改或者处理,从而切实增强各项环境保护监察执法的有效性。

3 、加强环境的监测
加强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为超前管理提供保障,环境监测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是环境管理的前提和依据。

环境保护部门每年都向本级政府呈报本地区的《环境质量报告书》。

这个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是以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据,对本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对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这是国家和各级政府超前管理的依据。

可惜,这项工作有的地方流于形式,没起到科学监测、准确预报、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

[4]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环保经费紧张;二是有些地方领导只顾眼前利益和眼前政绩而忽视环保工作,不敢揭露矛盾,暴露问题。

现在有些地方忽视环境监测工作。

监测站人员编制难以合理解决,所给的编制与国家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不相符。

有的国家二级站省政府解决了相应的编制问题,而同级政府长期以来不依照国家相关政策解决编制问题,给环境监测站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困难。

这些站长期以来即担负着国家监测网络的常规监测任务,也担负着为了地方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的任务。

由于经费紧张,长期以来只顾生存和创收,无力对仪器设备进行更新,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承担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常规监测任务的站,应该收归国家统一管理,包括人员编制,干部配备交流,监测经费等方面。

同时,要把好进入关,把优秀人才选进来,加强环保系统内部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4、结束语:
目前环境问题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一直很重视对环境的保护,采取边开发边治理的措施,还有就是不断地完善环境保护系统的管理体制,为的是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的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福利。

但是这些远远不够,我们还要采取超前管理的方式,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让超前管理对环境保护工作起到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04).
[3] 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卫龙宝,储德平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