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武汉市统计局
2008年3月10日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抢抓“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机遇,沉着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挑战和考验,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96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70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827.65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1987.73亿元,增长13.5%。
一、二、三产业比重3.7:46.1:50.2,与上年相比,一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0.3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1个百分点。
表1: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 3960.0815.1
第一产业 144.70 3.0
第二产业 1827.6517.7 工 业 1515.6518.2 建筑业 312.0014.9
第三产业 1987.7313.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3.06 5.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34.9120.3 批发和零售业 396.8613.2 住宿和餐饮业 168.1515.0 金融业 239.1915.8 房地产业 137.62-13.1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79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地方财政收入376.91亿元,增长27.2%。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7.32亿元,增长25.1%,其中,税收收入220.40亿元,增长25.6%;非税收入56.92亿元,增长23.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7%,其中,食品类上涨14.1%,非食品类上涨1.5%;消费品类上涨7.1%,服务项目类上涨1.5%。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1%。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1%,其中,轻工业品上涨1.2%,重工业品上涨7.1%;生产资料上涨7.8%,生活资料下跌0.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9%。
表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100) 指 标 2008年 2007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5.7104.1
1、食 品 114.1111.2
2、烟酒及用品 105.6102.9
3、衣 着 100.4100.3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8.198.7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4.9100.8
6、交通和通信 98.596.7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698.0
8、居 住 105.1103.0
年末全市全民创业基地面积122.86万平方米,创业培训人数11500人,新增企业2.16万户、个体工商户7.04万户。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157.41万人,增加8.91万人。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4万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5.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3万人。
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4.2%。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4.64亿元,比上年增长3.5%。
其中,农业132.25亿元,增长1.3%;林业1.46亿元,下降2.9%;牧业69.56亿元,增长10.9%;渔业40.11亿元,下降0.5%;农林牧渔服务业1.26亿元,增长7.6%。
年末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61.66千公顷,其中,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71.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8千公顷。
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67千公顷,增加2.3千公顷。
全年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6项,增加4项。
农业产业化基地覆盖率57.5%,提高1.1个百分点。
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
全年粮食产量129.73万吨,比上年增长9.8%;棉花3.53万吨,增长2.7%;油料18.45万吨,增长12.2%;蔬菜584.91万吨,增长11.3%;生猪出栏241.62万头,增长19.8%。
表3: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主要农产品 计量单位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万吨 129.739.8
棉 花 万吨 3.53 2.7
油 料 万吨 18.4512.2
蔬 菜 万吨 584.9111.3
禽 蛋 万吨 13.8538.5
水产品 万吨 40.789.7
生猪出栏 万头 241.6219.8
牛奶产量 万吨 11.76 5.8
家禽出笼 万只 4650.5713.6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9.7万千瓦,比上年增加6万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4.5万千瓦,增加1.01万千瓦。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1.17千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7.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51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8.00亿元,增长20.3%。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38.28亿元,增长25.4%。
其中,轻工业总产值944.10亿元,增长24.7%;重工业总产值3394.18亿元,增长25.5%。
表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工业总产值 4338.2825.4 # 国有经济 1315.1930.2 集体经济 29.6315.9
股份制企业 1657.0724.2
外商港澳台经济 1274.4121.5 # 轻工业 944.1024.7 重工业 3394.1825.5
全年钢材产量1307.13万吨,比上年增长21.5%;生铁产量1359.50万吨,增长16.7%;汽车产量33.82万辆,与上年持平;显示器1043.75万台,增长4.6%;房间空调器493.74万台,增长7.2%;卷烟249.13万箱,增长8.2%;软饮料169.66万吨,增长41.1%;啤酒9.02亿升,增长9.9%;原油加工量396.56万吨,下降6.6%;发电量168.51亿千瓦小时,下降17.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钢铁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及环保、食品烟草、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日用轻工、建材等十一个主要行业工业总产值4190.7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6.6%。
表5: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钢铁及深加工 818.9438.7
装备制造 749.1235.3
汽车及零部件 635.5413.1
食品烟草 488.0330.9
电子信息 438.4726.6
石油化工 299.2915.3
能源及环保 292.498.1
日用轻工 201.1215.7
建 材 112.2433.5
生物医药 78.3425.5
纺织服装 77.2111.5
全年中心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14.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4%;远城区838.46亿元,增长38.6%;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1586.82亿元,增长21.6%。
其中,东湖新技术开发区639.86亿元,增长36.6%;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946.96亿元,增长13.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0,比上年下降10个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7.92%,下降0.4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350亿元,增长32.0%;利税总额503亿元,下降2.4%,其中,利润总额205亿元,下降13.0%。
年末全市建筑企业总数10080家,其中,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3088家,比上年增加427家。
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12.00亿元,增长14.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2.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02.45亿元,增长30.5%。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5%,增幅比上年提高12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665.99亿元,增长46.5%,提高22.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589.73亿元,增长38.7%,提高9.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514.62亿元,增长23.8%,下降7.9个百分点。
表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亿元 指 标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252.0530.0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2202.4530.5
按行业分:
第一产业 21.84144.5
第二产业 665.9946.5 # 制造业 589.7338.7 第三产业 1514.6223.8
按构成分:
建筑工程 1173.6026.1
安装工程 144.3336.7
设备购置 450.2953.2
其他费用 434.2321.6
全年实施市级重大项目110个,完成投资701.7亿元,比上年增长32%。
在全部在建项目中,投资超过100亿元的项目6个;投资50至100亿元的项目8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71个。
五、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70.36亿元,增长24.1%,增幅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开发投资424.97亿元,增长28.3%,提高7.1个百分点。
房屋施工面积3798.10万平方米,增长18.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222.14万平方米,增长21.2%。
房屋新开工面积1447.28万平方米,增长23.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232.98万平方米,增长18.8%。
房屋竣工面积869.83万平方米,下降6.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68.23万平方米,下降5.3%。
表7:房地产开发
指 标 计量单位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 570.3624.1 住宅开发投资 亿元 424.9728.3
# 经济适用房 亿元 49.2981.5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3798.1018.9 住宅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3222.1421.2
# 经济适用房 万平方米 589.7361.4
房屋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869.83-6.8 住宅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768.23-5.3
# 经济适用房 万平方米 122.2747.2
房屋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732.07-35.5 住宅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683.24-36.1
# 经济适用房 万平方米 92.39-3.2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732.0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5%,其中,现房销售面积217.46万平方米,下降58.2%;期房销售面积514.61万平方米,下降16.3%。
商品房销售额350.01亿元,下降33.9%,其中,现房99.66亿元,下降54.9%;期房250.36亿元,下降18.8%。
在商品房销售中,住宅销售面积683.24万平方米,下降36.1%;住宅销售额319.79亿元,下降33.8%。
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215.45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63.4%,其中,住宅空置面积135.09万平方米,增加166.5%。
全年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49.29亿元,比上年增长81.5%。
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占住宅开发投资的11.6%,提高3.4个百分点。
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482.04万平方米,增长61.4%;其中,新开工面积299.77万平方米,增长159.5%。
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122.27万平方米,增长47.2%。
经济适用房销售面积92.39万平方米,下降3.2%;销售额25.68亿元,增长1.5%。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0.05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增幅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
其中,批发零售业1547.02亿元,增长21.0%,提高2.2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247.03亿元,增长22.8%,提高9.2个百分点。
按用途分,吃的商品零售额486.17亿元,增长26.4%;穿的商品零售额372.67亿元,增长20.4%;用的商品零售额881.24亿元,增长16.9%;其他商品零售额109.96亿元,增长45.6%。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652.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3%,提高0.3个百分点。
其中,百货商店零售额152.35亿元,增长13.9%;超级市场197.32亿元,增长21.7%;专业店179.84亿元,增长34.8%;专卖店97.27亿元,增长11.6%;便利店22.64亿元,增长48.2%。
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3.67亿元,增长29.5%。
表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单位:亿元 指 标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50.0521.8 按行业分:
批发零售业 1547.0221.0 # 限额以上 652.2322.7 住宿餐饮业 247.0322.8 # 限额以上 53.6729.5 其 他 56.0044.0 按业态分(限额以上):
百货商店 152.3513.9
超级市场 197.3221.7
专业店 179.8434.8
专卖店 97.2711.6
便利店 22.6448.2
其 他 2.81—
年末各类商业零售网点12.8万家。
其中,大中型综合超市108个,比上年增加12个;便民超市、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831个,增加75个。
登记注册的商品交易市场623个,其中,消费品市场568个。
七、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9.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3%。
其中,进口70.73亿美元,增长35.8%;出口69.04亿美元,增长45.3%。
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42.75亿美元,增长45.7%;加工贸易出口23.39亿美元,增长31.0%。
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38.34亿美元,增长42.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54亿美元,增长38.7%。
出口国别和地区数187个,增加1个。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4%。
引进外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6项,增加2项;引进外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9项,增加6项。
累计批准三资企业5328户,增加173家。
世界500强企业在汉投资73家,增加3家;投资项目89项,增加5项。
表9:对外经济
单位:亿美元 指 标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进出口总额 139.7740.3 进 口 70.7335.8
出 口 69.0445.3
# 一般贸易 42.7545.7 加工贸易 23.3931.0
实际利用外资额 25.714.2
全年对外签定承包工程劳务合同总金额3.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8%。
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2.43亿美元,增长15.8%;外派劳务人员2753人。
全年引进内资337.48亿元,比上年增长35.4%。
引进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的项目14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2个,5亿元至10亿元项目23个,1亿元至5亿元87个。
登记驻汉办事机构累计298家,增加8家。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民用航线141条,比上年增加6条。
其中,国际航线12条,增加1条;国内航线129条,增加5条。
公路通车里程9961.99公里,增长11.3%,其中,等级公路9732.00公里。
公路路网密度130.51公里/百平方公里,增长11.3%。
汽车拥有量55.57万辆,增长14.8%,其中,小型汽车37.28万辆,增长21.2%。
全年交通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1943.20亿吨公里,增长2.3%。
表10:交通运输
指 标 计量单位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1445.10 1.9 铁 路 亿吨公里 1141.730.3
水 运 亿吨公里 223.809.7
公 路 亿吨公里 78.55 5.0
航 空 亿吨公里 1.02-2.9
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627.18 4.7 铁 路 亿人公里 465.72 5.4
公 路 亿人公里 81.07 4.3
航 空 亿人公里 80.39 1.4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17.96万户,比上年增长20.6%,移动电话普及率103.3部/百人。
固定电话用户375.64万户,下降7.1%。
其中,住宅电话用户121.6万户,下降5.4%,固定电话普及率45.1部/百人。
互联网宽带用户98.67万户,增长13.5%。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11.08亿元,增长16.9%。
年末旅游景区31个,其中,5A级1个,4A级8个,3A级4个,3A级以下18个。
旅游星级以上宾馆112个,减少9个。
其中,五星级7个,增加1个;四星级24个,与上年持平;三星级49个,减少4个;三星级以下32个。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612.79万人次,增长18.6%;接待海外旅游人数53.4万人次,增长0.8%。
实现旅游总收入373.68亿元,增长18.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56.01亿元,增长19.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54亿美元,增长11.4%。
九、金融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29个,比上年末增加1个,其中,外资银行3个。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497.92亿元,增长21.0%,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2845.94亿元,增长22.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428.02亿元,增长24.6%。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176.23亿元,增长20.2%,其中,短期贷款1649.57亿元,增长20.0%;中长期贷款3145.67亿元,增长20.8%。
在各项贷款余额中,消费贷款686.55亿元,增长6.4%,其中,个人住房贷款583.12亿元,个人购车贷款44.30亿元。
银行各项贷款周转速度1.54次,提高0.14次。
表11: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
单位:亿元 指 标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6497.9221.0 # 企事业存款 2845.9422.6 居民储蓄存款 2428.0224.6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5176.2320.2 # 短期贷款 1649.5720.0 中长期贷款 3145.6720.8 # 消费贷款 686.55 6.4 # 个人住房贷款 583.12 3.8 个人购车贷款 44.3026.43
金融机构人民币投放(+)回笼(-) -198.45-3.2
全年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02.05亿元,增长61.3%,其中,财产险收入21.64亿元,增长15.3%;人寿险收入80.42亿元,增长70.1%。
赔款、给付支出33.17亿元,增长27.6%,其中,财产险支出15.47亿元,增长29.7%;人寿险支出15.16亿元,增长30.9%。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幼儿园638所,比上年末增加7所;在园幼儿12.54万人,增加
0.65万人。
小学752所,减少125所;在校学生41.89万人,减少2.00万人。
普通中学426所,减少36所;在校学生45.34万人,减少3.48万人。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35所,减少4所;在校学生21.01万人,增加1.40万人。
成人高校7所,增加1所;在校学生数18.61万人,减少0.11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55所,在校本专科学生80.97万人,增加3.13万人;在校研究生8.01万人,增加0.46万人。
6-11岁人口入学率100%,12-14岁人口入学率99.84%,6-14岁盲聋弱智人口入学率99.6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6.91%。
全年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40所,扩建、改造中小学危房4.6万平方米。
新建62所标准化初中,累计124所;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44所,累计130所。
年末全市科技研究机构104所,科技活动人员7.1万人,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195项,市科技计划项目649项。
全年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
全年市科技局登记科技成果358项,其中,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96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奖384项,其中,国家奖16项。
专利申请11270件,比上年增加2256件,其中,发明专利2905件,增加480件;专利授权5329件,增加1285件。
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59.5亿元,增长19.4%。
年末高新技术企业2645个,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34.1亿元,比上年增长25.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01.7亿元,增长25.5%。
民营科技企业6297个,比上年增加734个;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80.00亿元,增长41.6%。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市属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场所10个,公共图书馆16个,馆藏图书478万册。
市属专业剧团全年上演剧目数54台,获国家奖13个,获省级奖35个。
武汉出版社出版图书14类,出版各类图书495种、1210万册,出版报纸5.56亿份。
市直图书馆接待读者428万人次,市博物馆接待观众147万人次。
拥有电视台5座(不含省台),电视节目11套,电视综合覆盖率99.95%;广播电台5座(不含省台),广播节目9套,广播综合覆盖率99.16%。
年末卫生事业机构2654个,比上年增加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5个。
卫生事业床位数42635张,增加205张,其中,医院病床34843张。
卫生技术人员数56515人,其中,医生22141人,护师、护士21662人。
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71人,拥有医院病床4.22张。
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393.59人/10万人,儿童免疫接种率98.76%。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6.4%。
药品监督覆盖率96.2%,抽样合格率94.59%。
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99.8%,抽样合格率86.9%。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78.23岁,比上年增加0.34岁。
年末全市体育场馆114个,其中,体育馆10个。
市属优秀运动队人数109人,新增等级运动员361人。
举办各类运动会16次,市级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66次。
全年武汉市运动员在国内外体育重大比赛中获3枚世界级金牌,25枚国
家级金牌。
体育彩票销售额5.30亿元。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33.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3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96.00万人,减少3.59万人;非农业人口537.24万人,增加8.62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2.46‰,下降1.21个千分点,其中,人口出生率8.20‰,上升0.50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74‰,上升1.71个千分点。
人口净迁移率2.08‰,下降3.02个千分点。
计划生育率98.25%,提高0.05个百分点。
全年常住人口897.00万人,增加6万人。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12.44元,比上年增长16.4%;人均消费支出11432.97元,增长7.9%,其中,食品支出4880.31元,增长11.8%。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28平方米,增加0.98平方米。
每百户拥有电脑62.8台,空调器137台,移动电话163.8部,家用汽车4.4辆。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349元,比上年增长18.2%。
人均消费支出4755元,增长12.7%,其中,食品支出2063元,增长10.6%。
人均居住面积45.8平方米,增加1.1平方米。
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18.2台,移动电话148.4部,电冰箱68.8台,洗衣机67.2台,摩托车42.4辆。
年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加职工201.54万人,增长4.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279.69万人,增长17.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7.98万人,增长11.1%;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23.04万人,增长38.3%;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45.99万人,增长28.1%。
全年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86亿元,增长16.6%;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781.10万元,增长19.5%。
社会福利院13家。
福利彩票销售额11.7亿元。
十三、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年末自来水厂20个,日供水能力418.50万吨。
全年自来水平均每天实际供水量264.6万吨,比上年增长8.8%,城区自来水普及率100%。
全社会用电量286.43亿千瓦时,增长10.7%。
其中,生产用电230.27亿千瓦时,增长9.4%;居民生活用电56.16亿千瓦时,增长16.2%。
年末家庭燃气用户143.1万户,增加3.3万户,其中,管道气用户88.05万户;全年供气总量53492万立方米,增长6.9%,其中,家庭用量16948万立方米,增长2.2%;城区气化率93.31%,提高0.01个百分点。
年末建成区面积460.77平方公里,增加10平方公里。
公交线路266条,公共汽(电)车6976辆,出租车12137辆。
公园65个,比上年末增加7个;公园绿地面积5511.81公顷,增加9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21平方米,增加0.05平方米。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42%,提高0.07个百分点。
森林覆盖率25.12%,提高3.01个百分点。
全年限期治理老污染源26项,整治排污口50项。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0.9%,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4%,提高3个百分点。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5.161万吨,下降2.5%;二氧化硫排放量12.366万吨,下降3.8%;空气污染指数年平均值81,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0.3%,提高4.7个百分点,全年空气污染好于二级天数294天。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4分贝,降低0.1分贝,其中,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9.0分贝,降低0.2分贝。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9%,提高1个百分点。
十四、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年末国土面积58051.9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1.2%。
常住人口3001.30万人,占全省52.6%。
户籍人口3151.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51.61万人,非农业人口1178.75万人。
武汉城市圈全年生产总值697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1.5%,占比提高0.6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1.20亿元,增长4.6%,占全省42.8%;第二产业增加值3171.97亿元,增长17.8%,占全省63.9%;第三产业增加值3038.94亿元,增长14.2%,占全省66.3%。
武汉城市圈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5.51亿元,增长25.6%;占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的54.3%,提高1.3个百分点。
武汉城市圈全年农业总产值1261.85亿元,增长16.7%,占全省42.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40.90亿元,增长28.7%,占全省62.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38.84亿元,增长32.8%,占全省64.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503.37亿元,增长34.6%,占全省65.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9.41亿元,增长23.2%,占全省66.6%。
外贸进出口170.43亿美元,增长37.6%,占全省82.9%,其中,出口89.33亿美元,增长43.6%,占全省77.1%。
实际利用外资33.57亿美元,增长13.5%,占全省81.6%。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993.58亿元,增长20.3%,占全省66.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131.11亿元,增长23.1%,占全省60.7%;贷款余额6217.81亿元,增长14.3%,占全省71.0%。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15元,增长16.2%,高全省5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67元,增长16.1%,高全省11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定数以当年《武汉统计年鉴》为准。
2、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末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末从业人员60人及以上,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4、中心城区指江岸区、江汉区、桥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
5、分区工业总产值中,开发区和行政区存在重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