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法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李善婷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树立敬重规章、敬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典型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同学自己举例,用详细、生动的事例教育同学,引导同学敬重规章,敬重法律。
3、学问与力量:
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章,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别的行为规范;逐步形成自觉根据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力量;自我掌握,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力量;初步学会辨别是非,分析事物的力量。
二、课程标准
本课根据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学法用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的一种特别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表达。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
三、教材分析
本框共支配两目内容: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章”和其次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章” 首先通过漫画的形式,采纳对比的方式说明白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章,这是本框的重点之一。
接着引导同学查找身边的规章,从而熟悉规章,感悟规章的重要性。
其次,教材说明在生活中调整我们行为的规章有许多种,列举了道德、纪律、规章等,并说明法律是特别的规章。
再次,教材分析了法律作为特别的社会行为规范所具有的三个最显著的特征,使同学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到处有规章,生活离不开规章,进一步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其次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重点分析了法律具有规范和爱护的作用。
教材通过舞迷夫妇受到执法部门警告的事例与漫画切入,引出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教材又设计了两个情景对法律的爱护作用作用进行了详细说明。
四、学情分析
一是针对同学对“法规”、“法律”的熟悉和看法上的偏差。
青春期的同学,开头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法规”、“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熟悉到“法规”、“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法规”、“法律”产生反感,从而不能自觉遵守“法规”、“法律”,这不利于青少年同学的健康成长。
二是针对青少年同学法制观念尚未坚固树立的实际状况。
一方面,青少年同学心情不稳定,做事易冲动。
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又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冷淡,如不受到相关的法制教育,极易造成青少年同学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是针对青少年同学易受环境
影响等心理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某些不良行为。
青少年同学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常常会不拘“小节”,消失“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如不准时提高熟悉,进行订正,便会滑向严峻不良行为的范围乃至发生犯罪行为。
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规章的分类;法律的三大特征;法律的作用
2 、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
六、教学方法
老师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小组商量法
七、课时支配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略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走进法律》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班级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中的内容,支配一课时。
从教材来看,《走进法律》这一课是同学结束思品课的道德部分的内容,进入法律部分学习的第一课。
从内容和难度来说,都比较适中。
由于法律部分需要精确识记的学问点会进一步增多,内容的改变就需要同学调整学习思路。
这一框共支配了两目内容:第一目“身
边的规章”;其次目“生活离不开规章”。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需要把握四个问题: 1 、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章? 2 、我身边都有哪几类规章? 3 、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4 、法律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法律的三个特征和两个作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从同学来看,一是针对同学对“ 法规” 、“ 法律” 的熟悉和看法上的偏差。
青春期的同学,开头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 法规” 、“ 法律” 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熟悉到“ 法规” 、“ 法律” 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 法规” 、“ 法律” 产生反感,从而不能自觉遵守“ 法规” 、“ 法律” ,这不利于青少年同学的健康成长。
二是针对青少年同学法制观念尚未坚固树立的实际状况,青少年同学心情不稳定,做事易冲动,他们往往又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冷淡,如不受到相关的法制教育,极易造成青少年同学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上中对同学的错误观念加以引导,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
本课根据的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成长中的我” 中“ 学法用法” 部分:“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的一种特别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表达。
”“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
依据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教材、学情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1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树立敬重规章、敬重法律的观念;
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 、力量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根据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力量;逐步形成自我掌握,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力量;逐步学会辨别是非,分析事物的力量。
3 、学问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章,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别的行为规章。
由于同学之前始终进行着法律部分的学习,接触的感性材料比较多,而法律部分的抽象理解内容对初一同学的思维水平来说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把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为了在一课时内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对教学内容做了整合,教学思路大致如下:
第一目“身边的规章”。
本目从同学身边熟识的规章引入,分析了法律的特征,重在培育同学敬重规章、敬重法律的观念。
其一,播放公益广告,引导同学思索公益广告带给他们的启示,进而顺着视频的铺垫进一步设问:假如没有交通规章或者大家都不遵守交通规章会发生什么状况?引导同学思索得出结论: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章。
其二,通过让同学小组商量和抢答竞赛的形式,列举身边的规章,依据同学列举的规章,师生共同归纳得出身边的规章主要分为纪律规章、道德规范和法律三类,老师对每一类规章进行简洁的讲解。
其三,同学完成同学守则、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的对比表格,进一步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结合实例,我重点分析了法律
所谓特别的社会行为规范所具有的三个特征,关心同学理解法律是一种特别的规章。
其次目“生活离不开规章”。
本目重点分析了法律具有规范和爱护的作用。
其一,说明白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
教材通过“噪音扰民,向谁求助”这个案例引出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然后详细说明白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表如今法律规定了我们可以做什么、不行以做什么、必需做什么和应当做什么。
其二,法律具有爱护作用。
依旧结合“噪音扰民,向谁求助”案例,说明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其中特殊强调了爱护与青少年同学息息相关的四部法律,引导同学体会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特别关心和爱惜,从而由同学自我感悟得出:要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好公民。
依据上课的实际状况来看和其他听课老师的反映,我把这节课的优点总结如下:
1、材料的选取相对比较典型也比较贴近同学。
这样既能很好地帮助说明教材中的内容,有能调动同学的主动性,让同学有话可说;
2、有意识地突出了同学的主题地位,尽可能地调动了全班同学参加课堂,同学参加度比较高。
当然,课堂教学也存在这不少圆满,例如:
1 、这节课开篇始终在讲规章,但是对于“什么是规章”,却
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总结;
2 、法律的爱护作用没有特殊具体地绽开,没有和规范作用加以区分,显得课堂虎头蛇尾;
3 、结尾处的情感看法价值观定位只是由我自己提了一下,没有升华到位,应当是老师引导,由同学自己总结得出;
4 、PPT 播放中还存在一些技术瑕疵,需要进一步优化。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连续改良上述问题,不断完善我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