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康复训练的影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护理 Xiandaihuli
《中外医学研究》第16卷 第30期(总第398期)2018年10月①潜江市中心医院 湖北 潜江 433100
延续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康复训练的
影响分析
刘晓平①
【摘要】 目的:分析在髋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康复训练中应用延续护理干预方法的影响。
方法:选取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45例。
常规组应用常规出院指导护理,研究组应用延续护理干预方法。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出院后遵医嘱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及髋关节评分。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出院后遵医嘱依从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开展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护理中应用延续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提高患者出院后的准医嘱依从性,进一步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极大地改善髋关节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延续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训练 doi:10.14033/ki.cfmr.2018.30.0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30-0076-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指通过手术方法将病损髋关节局部或者全部由人工制造关节假体进行代替的重建手术,在缓解患者的疼痛,矫正畸形和关节功能改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患者在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康复,根据临床相关调查显示,患者在出院后发生疼痛、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1]。
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出院指导,对此本文就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指征;有显著的髋关节疾病;年龄为60~86岁;均满足麻醉医师协会制定的病情分级标准;患者及家属经治疗方法及研究意义告知后,均同意并签字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有心脑血管严重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入院前近期接受过非甾体类抗药物、麻醉性镇痛药物治疗患者;对手术不具有良好耐受力的患者;存在沟通、交流、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按照盲选法将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45例患者,其中常规组患者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62~85岁,平均(73.5±0.8)岁;病程5~13年,平均(9.0±2.1)年;研究组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65~85岁,平均(75±0.5)岁;病程3~13年,平均(8.0±1.8)年。
两组患者资料中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应用常规出院指导护理,护理内容包括:患者经治疗后获出院批准,在出院前期由医生开展康复锻炼方案及并发症预防方案的指导和告知,责任护士发放爱心联系卡对患者一对一指导,告知患者定期门诊复查的时间,并在门诊复诊时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康复调整指导[2]。
研究组应用延续护理干预方法,护理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延续护理实施小组,由患者治疗期间的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组成,门诊医生提供门诊评估指导,责任护士进行电话随访指导,建立每2周一次电话随访工作制度,护士长及科室主任负责监督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的工作落实度[3]。
(2)将髋关节置换术相关的护理要求注意事项以通俗详细的语言进行列表并打印,在出院指导中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内容应涉及患者出院后的饮食、作息、日常体位、康复训练、疼痛、髋关节保护等方面。
以一对一方法对患者展开疼痛护理及心理干预,以患者的疼痛不适部位及程度为依据,指导患者在发生疼痛不适时,可以通过呼吸调整、放松肌肉等方法进行缓解,也可辅助注意力转移法,以聊天、家属陪伴、听音乐等方法分散注意力。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治疗。
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的每周电话随访中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趋势,根据患者的倾诉、语气等变化,判断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针对性给予情绪疏导,建立康复的信心,做好心理干预状况的纪录,在患者门诊复查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4-5]。
(3)康复训练延续护理实施,在电话随访的基础上,建立每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根据对患者的即时评估结果调整和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①疼痛。
叮嘱患者可以减少运动量增加运动次数进行关节休息,行走中步调缓慢,也可辅助行走工具[6]。
②并发症预防。
告知患者相关药物服用的作用及意义,指导其正确开展服药,在康复期间如果患侧出现显著的发热、肿胀及疼痛难忍时,应立即与主治医生联系[7]。
③功能锻炼。
出院后3周应开展踝泵运动及核心足踝滑动、坐位、夹臀、腿部、髋部、膝关节等训练;在出院后6~9周及10~12周内,开展针对性的站立、屈膝及重心转移功能训练。
督促患者进行每日髋关节功能训练,在6周后能够实现屈髋90°、伸髋0°、外侧滑腿25°;12周后,能够实现更远距离的行走,回归正常的自主运动及工作[8]。
④休闲运动指导。
在康复期间指导患者进行一些休闲运动项目,如骑车、游泳、散步等,避免球类运动。
生活中在出院后3个月避免90°屈膝,坐位中膝关节高度不可高于髋关节,指导其开展正确的穿衣、上下床、如厕、上下楼梯、乘车等活动[9]。
《中外医学研究》第16卷 第30期(总第398期)2018年10月 现代护理 Xiandaihuli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出院后遵医嘱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及
髋关节评分,其中遵医嘱行为中使用科室经查阅相关文献自制
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功能锻炼、注意事项、按时服药及定
期复诊4方面,采用Likert4级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分为从不、
偶尔、经常、总是。
遵医嘱依从为回答经常和总是例数之和。
自我护理能力使用ESCA测定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进行,有
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及自我护理技能,总分
为172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高。
髋关节功能评分
使用Harris评分表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
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后遵医嘱行为比较
研究组患者按时服药、按时锻炼、定期复诊、遵守注意事
项等遵医嘱依从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后遵医嘱行为比较 例(%)
组别按时服药按时锻炼定期复诊遵守注意事项
研究组(n=45)42(93.3)40(88.9)41(91.1)44(97.8)
常规组(n=45)35(77.8)32(71.1)33(73.3)35(77.8)
χ2值 4.405 6 4.444 4 4.864 98.389 0
P值0.035 80.035 00.027 40.003 7
2.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分,(x-±s)]
组别健康知识
水平
自我概念
自我责
任感
自我护理
技能
自我护理
能力总分
研究组(n=45)48.6±4.425.1±4.923.6±5.028.3±0.7125.7±12.2
常规组(n=45)42.2±4.221.4±4.718.6±3.921.5±1.5104.2±10.5 t值7.058 0 3.655 5 5.289 427.557 08.960 2
P值0.000 00.000 40.000 00.000 00.000 0 2.3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
(56.5±8.4)、(80.3±9.1)分;常规组患者分别为(55.3±9.5)、干
预后(60.3±7.7)分;干预前,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4 7,P=0.527 2);干预后研究组患者
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54 0,P=0.000 0)。
3 讨论
传统观念中认为临床护理仅限于住院期间,在患者出院后
不需要进行护理干预,住院治疗期间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
预防健康问题发生,但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疾病的护理认知,
加之病程较长时出现的日常护理倦怠,极易导致病情反复或者
加重。
对于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较高康复训练要求,患者无法在有限的住院时间内对疾病康复有准确的掌握,由此需要加强出院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出院后遵医嘱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及髋关节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
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成效显著的原因为:(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时间较长,一般为6个月,尤其出院后1~3个月是康复的关键时期,在具体的康复计划中,家庭成员不易坚持完成且难度较大,由此在出院前开展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和督导,将功能训练分阶段展开,借助上门随访及电话随访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护理服务,有利于巩固手术效果,提高了患者的健康[11]。
(2)电话随访及上门随访工作制度,操作简单方便,同时延续护理团队中由住院期间的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组成,在已建立的沟通基础上,实现了延续护理沟通的有效性,根据随访及复诊情况指导下一轮电话随访的重点,实现了护理重点关注的延续性。
患者的遵医嘱依从性提高,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提升了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12]。
综上,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的康复训练带来积极的影响,提高了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而实现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刘丽芳,徐芳.延续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康复训练的影
响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5):159.
[2]李伦兰,甘玉云,张丽娜,等.出院后电话随访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14-417. [3]蒋小剑,朱正刚,阳珍金,等.居家护理干预方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5,22(10):65-67. [4]霍丽娟.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
量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21):3348-3351.
[5]张彦国,于共荣.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康复
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12):2053-2056.
[6]史凌云,陈莹,杨益.延续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评
价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10):1362-1364.
[7]甘玉云,李伦兰,代极静,等.电话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
出院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8):1392-1395.
[8]朱正刚,蒋小剑,阳珍金,等.居家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
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3):284-287.
[9]文丽,王翠平.康复护理干预对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效果及自理
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98-100.
[10]毛小丹,颜佩华,江黛琪.家庭关怀度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
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8):545-546.
[11]陈静.家庭护理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
医学杂志,2013,29(14):2386-2387.
[12]乜广珍,张冬梅,张浩,等.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对老年患者全髋
关节置换术后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13):1565-1568.
(收稿日期:2018-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