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关系到結构物的美观,也反映了企业的施工工艺水平,故应针对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可能出现外观质量缺陷的各种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杜绝或尽量减少外观质量缺陷的产生,提高现浇混凝土外观成型质量,确保外观质量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标签: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控制
因现浇混凝土结构属于现场施工,受外界环境及人为因素影响较多,不论现场管理水平如何,混凝土的施工都不可能在非常理想的条件下进行,往往会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是结构型式的特殊,或者是气候条件的恶劣,或者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的不规范等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或刚刚施工完不久产生表面缺陷;或者本身施工过程虽非常规范,工艺、质量均很好,但因成品保护意识不强,对本较好的混凝土外观质量造成了破坏,形成了很多表面缺陷。
故应对现浇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完成后可能出现外观质量缺陷的内因,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杜绝或尽量减少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的产生,提高现浇混凝土外观成型质量,并加强成品保护,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能达到设计及相应规范要求。
1、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提高作业人员质量意识
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前,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结合工程实际,以工程施工图为依据,依托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编制现浇混凝土结构专项施工方案,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容易出现质量缺馅的工序,如模板拼缝、混凝土浇筑振捣、拆模保护等进行专门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方案应切实可行,能指导现场施工,并应有较强的针对性。
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必须从每个细节做起。
从模板的加工、安装,到混凝土的拌合、浇筑,至模板的拆除,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工人,故工人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否具有很好的质量意识,直接影响到各工序质量的好坏,进而最终影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
所以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质量意识和技能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质量意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能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
2、模板制作、安装质量控制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结构外观质量能否达到设计及相应规范的要求,模板的制作安装质量至关重要。
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光洁度、色差度都与模板直接相关,模板不平顺,板缝不严密,模板渗水、漏浆,模板支架松动,模板跑模、变形等都将引起混凝土质量不良或外观粗糙现象。
模板宜采用较好质量的复合模板,要求复合模板的模板密度大,表面平整光
滑,厚度一致,边缘密封好,不得有色差。
模板使用前要进行清理,将模板表面残留的水泥浆、垃圾等清理干净,并对棱角、孔洞等进行修补,必要时进行更换,拼装严密平整,尺寸准确,若缝隙较宽的,应用双面胶填实,避免混凝土浇筑时缝隙漏浆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模板在安装前,应均匀涂刷专用脱模剂,严禁使用废机油等不合格材料作为脱模剂,影响混凝土表面色泽。
模板支撑体系要经过计算,保证模板及支架的刚度、强度和整体稳定性。
根据选用复合模板的强度和刚度合理确定肋木间距,肋木间距应适当,确保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波浪形为宜。
肋木与模板连接用的钉子表面应与模板表面平整,不得露出钉子头。
模板支撑架应牢固,不得出现因模板漏浆产生蜂窝、麻面;因模板变形、胀模产生混凝土表面翘曲、边线不顺的外观质量通病。
拼装好的模板应平放在平整的地面上,放置时间不宜太长,严禁斜靠堆放或乱堆乱放,并应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下道工序操作时造成的污染。
3、钢筋绑扎质量控制
因钢筋分项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在进行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控制时,往往容易将钢筋分项工程忽略,导致拆模后现浇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露筋等质量缺馅,严重影响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标准规范进行钢筋下料,确保下料准确,钢筋直段及锚固端长度正确;钢筋安装位置准确,轴线位移、断面大小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标高正确;钢筋骨架位置正确,严格按设计要求布设垫块,垫块数量充足,能保证钢筋骨架不变形、不移位,确保钢筋保护层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加强现场检查,发现钢筋绑扎松动时立即加固、偏位时立即调整。
4、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本身是一种多相(体积比气相2~5%、液相13~18%、固相77~85%)、多孔(凝胶孔、层间孔、毛细孔、气泡粗孔和裂缝等)存在内部原生缺陷的不均匀不连续体,由于所用原材料质量的波动、计量的误差,搅拌不充分而易使新拌砼出现分层离析、泌水、干涩、板结等和易性不良的特征;浇筑、振捣、成型、养护等施工操作的不当,都可以引起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
在选料上,要选用级配良好的砂石料,水泥库存要一周以上,尽量选用同一产地、同一批次的原材料。
在配料时,要根据经验和计算确定配合比,在保证施工工艺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小的坍落度,并进行浇筑试验,保证混凝土表面均匀一致,色泽自然。
混凝土搅拌必须达到三个基本要求:计量准确、搅拌透彻、坍落度稳定。
否则混凝土拌和物中必然出现水泥砂浆分布不匀或水泥浆分布不匀,给混凝土灌注带来先天性不足,会在混凝土表面留下“胎记”色差,或出现混凝土振捣容易离析、泌水等非匀质现象。
在搅拌时,要对拌合楼的计量装置进行校验,要严格控制好砂石料的含水量,特别是下雨天。
在混凝土拌制时,要考虑混凝土在运输和等待过程中坍落度的损失,坍落度损失的大小根据混凝土运输需要的时间和气温高低确定,一般考虑比设计加大20至30mm。
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保证混凝土拌合料均匀。
若采用商品混凝土,应提前给商品混凝土
供应厂商进行交底,对混凝土的要求在交底中明确,确保混凝土出厂质量能满足上述要求。
混凝土运输应采用专用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混凝土运输车的数量和性能要能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防止混凝土运输不及时造成混凝土浇筑时中途停料而出现施工冷缝,影响混凝土现浇结构外观质量,也影响结构质量。
根据施工现场不同部位混凝土的浇筑速度的不同及时加快或放慢混凝土的运输速度,不得出现混凝土浇筑的停顿待料,也不得出现混凝土积压等待浇筑的情况,防止混凝土在等待浇筑的过程中坍落度损失而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混凝土垂直输送泵在使用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保养,确保性能稳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造成混凝土浇筑的停顿而形成施工冷缝,影响混凝土结构和外观质量。
在开始浇筑前,应提前规划好浇筑的先后顺序,以确保浇筑作业不留施工冷缝为宜。
浇筑方向宜由一端向另一端顺序退着进行。
应先浇筑墙柱,再浇筑梁,待其标高与板底标高一致后再浇筑大面积板。
混凝土在入模时,应均匀摊铺,不得采用振动棒摊铺,以避免灰浆向较低的地方流动聚集而使混凝土外观出现色差。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振捣要点:振捣棒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宜将振捣棒上下略抽动,以便上下振动均匀。
振捣棒移动间距400mm。
每点振捣时间15~30 秒,以表面呈现浮浆、不再沉落不再冒汽泡为准,防止出现过振或少振现象,使混凝土外观出现水波纹、黑印迹、砂线等。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 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切勿碰钢筋和模板,以确保消除钢筋显隐现象。
混凝土初凝前,表面用平板振捣器振捣。
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施工应注意防止混凝土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初凝前实施二次抹面,并整理钢筋。
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进行覆盖养护,防止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
混凝土浇筑后及时将浇筑时撒落及渗漏的水泥浆用高压水清洗干净,确保下层板面、墙柱面整洁干净,不会因上层混凝土浇筑而导致已浇混凝土的污染。
5、拆模及成品保护
柱墙砼浇筑完毕24小时后,砼强度达到1.2MPa(现场可根据砼表面能划白痕来确定)方可进行柱墙拆模。
模板拆除时必须保证砼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缺棱掉角,当发现拆模较早将拉伤砼表面时,需立即停止模板拆除。
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
由于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较低,须特别注意塔式起重机运料及人工运料的过程中不得碰撞混凝土墙、柱,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观感。
所有墙、柱、较大孔洞口、楼梯踏步,在拆模后及时用废旧的多层板条做好角部包封,防止撞伤混凝土阳角。
混凝土顶板在浇筑后24h内不得堆料上人,防止混凝土板早期强度被破坏,板面出现裂缝。
混凝土板上堆料要堆放在有支座点的混凝土梁部位,并用旧模板垫在板面上,防止堆料损坏板面。
上层作业搭设脚手架时立杆下必须垫垫板,以保护混凝土楼面板不受损坏。
现场混凝土墙面、柱面不得随意涂画,做好成品的清洁。
6、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馅的修补
混凝土构件在拆模后,表面显露的露筋、麻面、蜂窝、掉角、错台等施工外观缺陷应及时进行修补。
先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作出记录,根据不同的质量缺馅采用不同的方法及时修补。
拆模后发现较浅的露筋缺陷的,先用钢丝刷洗刷基层,充分湿润后用1:2~1:2.5水泥砂浆抹灰,抹灰厚度在1.5~2.5cm之间,并注意结构表面的平整度。
面积较小且数量不多的麻面与蜂窝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2~1:2.5水泥砂浆抹平,在抹砂浆之前,必须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基层。
较大面积或较严重的麻面蜂窝,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的骨料颗料,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壓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
因拆模等原因导致构件缺角的,用钢丝刷和压力水冲刷原缺角断面,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湿润后,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并养护。
突出结构面的混凝土,待强度达到50%后再凿去,表面用1:2水泥砂浆抹平。
以上修补均须用与结构混凝土同厂家、同标号水泥,修补后及时用打磨机对修补面进行打磨处理,确保修补后颜色与结构混凝土一致。
经工程实践证明,现浇混凝土结构在采取了上述质量控制措施后,外观颜色一致,表面平整顺直,墙柱面干净清爽,楼面平整无痕迹,虽局部仍有蜂窝麻面等少许质量缺馅,但经修补后也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通过对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可能出现外观质量缺陷的各种原因的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后,减少了外观质量缺陷,提高了现浇混凝土外观成型质量,确保外观质量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得到业主、监理及社会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4]建筑施工手册.[建筑施工工具书].建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