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严峻挑战与改革路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第5期(总第182期)
㊀㊀㊀㊀㊀㊀
黑龙江社会科学
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
㊀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No.5ꎬ2020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General.No.182
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
疫情下的中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严峻挑战与改革路径
张㊀颖㊀熙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ꎬ北京100732)
摘㊀要: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㊁感染范围最广㊁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ꎮ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ꎬ党中央统揽全局㊁果断决策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ꎬ集中统一领导ꎬ同时间赛跑ꎬ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ꎬ用8个多月的时间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ꎮ但同时ꎬ这场抗疫斗争也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ꎮ因此ꎬ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制机制十分重要ꎮ要抓紧补短板㊁堵漏洞㊁强弱项ꎬ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ꎮ要构筑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ꎬ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ꎬ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ꎬ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持ꎬ从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ꎮ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ꎻ公共卫生事件ꎻ新冠肺炎疫情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图分类号:F81ꎻD63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4937(2020)05-0039-06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 十四五 时期服务业升级战略与重大政策研究 (2020CJY01-B004)
作者简介:张颖熙ꎬ1979年生ꎬ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ꎬ经济学博士ꎮ
引㊀言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㊁感染范围最广㊁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ꎮ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ꎬ党中央统揽全局㊁果断决策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ꎬ集中统一领导ꎬ同时间赛跑ꎬ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ꎬ用8个多月的时间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ꎮ但同时ꎬ这场抗疫斗争也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特别是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一次集中检验ꎮ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23日举行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在这次应对疫情中ꎬ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ꎬ要总结经验㊁吸取教训ꎬ深入研究如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㊁
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㊁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㊁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ꎬ抓紧补短板㊁堵漏洞㊁强弱项ꎬ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ꎮ [1]因此ꎬ如何构建完善㊁安全㊁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ꎬ提高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成为一项重大课题ꎬ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之一ꎮ
本文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国公共卫生服务改革的核心命题ꎬ拟从三个方面展开思考和研究:一是梳理我国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现的典型性问题ꎬ对公共卫生服务进行深刻反思ꎻ二是提出未来中国公共卫生服务改革的目标和路径ꎻ三是分析中国公共卫生服务改革与完善的重点领域ꎬ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ꎮ
㊀㊀一㊁疫情下的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问题与反思
㊀㊀(一)疫情下我国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存在的问题
1.传染病网络信息系统失灵ꎮ2003年非典疫
情后ꎬ由政府投资㊁中国疾控中心(CDC)牵头共
93
同组建了一套覆盖全国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简称网络直报系统)ꎬ以便在医院接诊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后ꎬ能够快速上报㊁审核㊁分析和决策ꎮ但这套直报系统在我国发生疫情的最初阶段并未发挥预报和预警作用ꎮ系统不能发挥作用的原因:一是系统自身问题ꎮ由于国家传染病预警系统的预警模型本质上是规则模型ꎬ只能对已知疾病进行检测和预警ꎬ而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则是人类未知的新型病毒或者说是现有的传染病病历卡中不存在的病毒ꎬ因而系统无法自动检测和鉴别ꎬ使得新型传染病确认周期变长ꎻ二是系统使用问题ꎮ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设置了三级审核流程ꎬ即由临床医师填报ꎬ交医院审核通过后还需通过县㊁市疾控中心审核通过后才能正式上报ꎮ这种逐级审核机制尽管能减少误报ꎬ但环节多㊁效率低ꎬ容易发生延报㊁漏报ꎬ甚至瞒报问题ꎮ另外ꎬ在实际操作中ꎬ大部分医务人员依然使用口头和文件上报形式ꎬ也导致该 横向到边㊁纵向到底 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ꎬ由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缺陷ꎬ造成预警失灵ꎮ
2.应急物资供给不足ꎮ据新华社报道ꎬ以2020年2月6日为例ꎬ武汉市医用防护服当日需求是5.99万件ꎬ缺口是4.14万件ꎻ医用N95口罩当日需求是11.9万个ꎬ缺口是5.68万个ꎻ医用护目镜(包括面罩)当日需求是2.25万个ꎬ缺口是1.92万个[2]ꎮ医药物资供给不足主要来自需求㊁生产和储备三方面因素ꎮ从需求看ꎬ出现疫情后ꎬ各行各业对口罩㊁药品㊁消毒产品等产生大量需求ꎬ甚至出现抢购㊁过度防护等现象ꎻ从生产看ꎬ我国的疫情出现在2020年春节前后ꎬ很多医药企业已经停工停产ꎬ加上运输行业运力不足ꎬ造成了短期内生产供应不上ꎻ从储备看ꎬ我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急物资储备尚有不足ꎬ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储备体系尚需健全完善ꎮ应急物资是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㊁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㊁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应急处置过程中所必需的保障性物资ꎮ应急物资储备在处理突发性事件初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ꎮ
3.防控与治疗分离ꎮ防控与治疗分离实际上是指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之间的割裂ꎬ主要表现为临床重治疗而忽略人群疾病流行模式的改变ꎬ导致公共卫生不能发挥疾病早预防㊁早发现的作用ꎮ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由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共同组成ꎮ公共卫生服务包括疾病预防控制㊁健康教育㊁妇幼保健㊁精神卫生防治㊁应急救治㊁采供血㊁卫生监督㊁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ꎮ医疗服务包括城市㊁社区和乡镇组成的各级医疗机构ꎮ医院主要承担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㊁报告㊁救治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职责ꎮ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的割裂导致传染性疾病无法及时上报㊁及时控制和治疗ꎬ严重影响了我国疾病防控机制的有效运行[3]ꎮ4.初级卫生保健系统薄弱ꎮ尽管政府部门多年来在初级卫生保健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ꎬ但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依然任重而道远ꎮ在我国出现疫情的初期ꎬ由于很多社区医院不符合建立发热门诊的条件而没有设立发热门诊ꎬ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院就诊人数增加ꎬ同时也加大了人群大规模交叉感染的风险ꎮ
因此ꎬ只有把基层分级诊疗做大做强ꎬ不再单纯地依赖三级医院ꎬ看病难㊁疾病预防等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ꎮ
(二)疫情下对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反思2003年非典之后ꎬ我国建立起 中央㊁省㊁市㊁县 四级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ꎬ并取得了 信息要公开透明ꎬ要早发现㊁早报告㊁早隔离㊁早诊治ꎬ做好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ꎬ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等宝贵经验ꎮ反思这次疫情中出现的网络信息系统失灵㊁前期误判㊁医药物资短缺及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之间分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ꎬ其根源在于我们放松了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警惕性以及医疗卫生领域长期存在的 重治疗㊁轻预防 的偏科问题ꎮ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言ꎬ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ꎮ1.瘟疫长期与人类共存ꎬ公共卫生防疫将是一场长期战役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ꎬ瘟疫的产生根植于人类文明之中ꎬ且时常伴随其中ꎮ在中国ꎬ有文字记载和类似于大规模㊁蔓延全国范围的 大瘟疫 就曾发生过几十回ꎮ而人类同传染性疾病的斗争是无止境的ꎬ往往是一种传染病消灭了㊁控制住ꎬ另
04
一种新的传染病又出现了ꎮ20世纪70年代以
来ꎬ结核㊁鼠疫㊁白喉等传染病复苏ꎬ艾滋病㊁埃博
拉㊁出血热㊁裂谷热㊁疯牛病㊁军团菌㊁莱姆病等新
发传染性疾病相继流行[4]ꎮ学会与瘟疫共生ꎬ在瘟疫后继续前行ꎬ是人类从一次次瘟疫灾难中得
到的重要启示[5]ꎮ从科学与历史的角度看ꎬ我们要对人类与传染病㊁瘟疫共生共存的事实持客观㊁理性的认识ꎮ既然人类与传染病之间是长期共存的ꎬ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防疫抗疫工作也将是长期的㊁持久的ꎮ因此ꎬ应当进一步强化以预防为核心的公共卫生防疫意识ꎬ将一时的补短板㊁填空白转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持续改进ꎮ2.疫情不仅是公共卫生危机ꎬ更是一场社会危机
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看ꎬ其已然超出公共卫
生应对的范畴ꎬ演化为一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㊁高
度复杂性的社会公共危机ꎮ人类历史经验表明ꎬ
挑战与危机往往会带来社会与历史的突变或质
变ꎬ越是重大的危机越是如此ꎮ这种变化首先发
生在人们的心态㊁对重大问题的认知以及价值理
念方面ꎮ在疫情下ꎬ人们更真切地理解了 国家
的现实意义ꎬ更真实地看到了 市场 的另一面ꎬ
也更清楚地明白了中国同世界的紧密关系ꎮ经历
这次疫情ꎬ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加理解健康与安
全的重要性ꎮ公共卫生关乎人民的健康㊁生命ꎬ乃
至国家的安全ꎮ过去ꎬ我们一直强调 发展是硬
道理 稳定压倒一切 ꎬ今后ꎬ 健康 安全 等
议题也将被纳入其中ꎮ公共卫生应当与政治㊁经
济㊁国防一样ꎬ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ꎮ而如何构建
一个强大的 健康中国 安全中国 将进一步考
验我们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智慧ꎮ
面对检验ꎬ我们坚信ꎬ与世界其他公共卫生系
统相比ꎬ中国在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应对
突发公共危机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制度优势(党
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强大的社区动员能力等)ꎬ并
一定能够实现两者的跨越式提升ꎮ
㊀㊀二、中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目标与路径(一)中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目标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系创始人查尔斯 温斯洛
认为ꎬ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来预防疾病ꎬ延长寿命ꎬ增进身心健康与效率的科学与艺术[6]ꎮ国内学者曾诚认为ꎬ最理想的公共卫生服务是在管理和分配方面ꎬ基于以流行病学为基础的信息系统ꎬ各类学术机构㊁管理机构和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相互协调成为有机的结合体ꎮ由此可见ꎬ公共卫生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健康ꎮ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健康事业的发展ꎮ随着 健康中国战略 的提出和实施ꎬ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从 以治病为中心 向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转变ꎮ经过多年努力ꎬ我国已建立起以疾控体系为龙头ꎬ以公共卫生监管部门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㊁相关医疗服务机构等为主体ꎬ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7]ꎮ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ꎬ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强调ꎬ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 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ꎬ我们要强化顶层设计ꎬ以实现人民健康为目标ꎬ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ꎬ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ꎬ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ꎬ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重要保障ꎮ
(二)中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路径2020年2月14日ꎬ中央深改委第十二次会议提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ꎬ再次强调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ꎬ坚持预防为主㊁关口前移ꎬ以弥合医疗和卫生两个体系的裂痕ꎮ新时期ꎬ深化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核心是从根本上扭转 重治疗㊁轻预防 的观念ꎬ以实现人民健康为目标ꎬ构建和完善 防㊁控㊁治㊁研㊁学㊁产 六位一体㊁联合联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ꎬ大力提高处理急难险重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ꎬ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ꎮ
以预防为核心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ꎬ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ꎬ并把制度优势转化为预防和准备成果ꎬ在观念㊁顶层设计㊁绩效考核㊁政策保障上充分体现 预防第一 的核心理念ꎬ彻底改变 重治轻防 的局面ꎮ
以控制为根本ꎮ加强中央㊁省㊁市㊁县四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ꎬ重点围绕信息直报网络完善㊁行政职能改革㊁管理能力提升三大领域ꎬ构建集中统
14
一㊁科学高效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ꎮ
以治疗为手段ꎮ强化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ꎬ加强患病人群的确诊和分诊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改革ꎬ做强初级卫生保健服务ꎬ真正实现突发性传染病在基层的早发现㊁早诊断㊁早隔离ꎮ以科技为依托ꎮ加快科技研发攻关ꎬ加大药品和疫苗研发力度ꎬ为公共卫生提供科技支撑ꎻ加快人工智能㊁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疫情分析预测㊁疫情防控等领域的运用ꎬ切实提高公共卫生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ꎮ
以教育为基础ꎮ加大公共卫生学科教育改革ꎬ将疾病预防和应急防疫教育提升到与临床医学同等重要的地位ꎻ提高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ꎬ形成多层次㊁复合型㊁应用型的人才梯队ꎮ
以产业为保障ꎮ加强研㊁学㊁产结合力度ꎬ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在试验验证㊁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ꎬ加大生物医疗及相关领域的创新支持和关联项目的转化落地ꎬ做大做强健康产业ꎮ
㊀㊀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点领域(一)加大公共卫生领域的资金投入
长期以来ꎬ我国财政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水平一直偏低ꎮ首先ꎬ从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重看ꎬ2010年以来ꎬ发达国家的该指标在6%以上ꎬ而我国2018年的比重只有1.8%ꎻ①从医疗卫生支出占政府总支出比重看ꎬ美国㊁日本和新加坡的比重分别为24.4%㊁19.8%和13.5%ꎬ而我国只有7.1%ꎮ②其次ꎬ从内部结构看ꎬ我们在预防领域的支出偏低:2018年ꎬ我国整个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总额为6064.9亿元ꎬ其中ꎬ医院为2696亿元ꎬ占44.5%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1977.4亿元ꎬ占32.6%ꎻ公共卫生机构为1243.3亿元ꎬ占比仅为20.5%ꎮ最后ꎬ从卫生从业人员看ꎬ2018年底ꎬ我国卫生人员总数有1230万人ꎬ和美国1900万卫生人员总数相比ꎬ我们的卫生服务供给差距也是比较大的ꎮ③因此ꎬ未来公共卫生服务的完善需要大量的㊁持续的财政资金投入ꎮ从国际经验看ꎬ未来10年ꎬ中国的卫生费用有望扩大2~3倍[8]ꎮ因此ꎬ 弥合裂痕 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弥合预防与医疗之间的资金投入差距ꎬ加大预防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ꎬ形成长效投资机制ꎮ对此ꎬ本文建议从顶层设计的角度ꎬ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筹资责任ꎬ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纳入政府支出专项资金ꎬ在资金分配上注重向预防倾斜ꎬ调整医㊁防之间的合理比例ꎮ优化财政投入模式ꎬ建立多渠道筹资途径ꎮ公共卫生作为公共物品ꎬ中央财政在筹资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ꎮ中央财政可以通过发行专项国债㊁福利彩票等方式融资ꎻ地方财政可以通过专项债券㊁PPP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融资ꎬ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体㊁社会融资为辅助的多元化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筹资渠道ꎮ
(二)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机制
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机制主要包括:传染性疾病网络信息监测报告系统㊁疫情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㊁物资储备与投送系统等一整套应急管理机制ꎮ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导致整个响应机制失灵ꎮ
1.建立健全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网络直报系统ꎮ尽快完善预警系统本身ꎬ用基于大数据的条件模型替代基于已知结果的规则模型ꎬ加强对新型传染病的侦测与鉴别ꎻ引入区块链方式ꎬ建立中国传染性疾病控制系统私有链ꎬ把各级医院信息系统㊁电子病历㊁检测报告等内容同步写入区块链ꎬ通过智能合约方式实现触发上报ꎻ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ꎬ推动相关数据和病例资料的开放共享ꎻ建议取消逐级审核机制ꎬ改为直接由临床医师根据诊断结果上报ꎬ同时为了避免误报可以事后由相关人员补充资料ꎻ完善问责机制ꎬ设立奖励机制ꎬ尤其是对能提前预报疫情的医生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ꎮ
2.加快完善疫情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ꎮ构建反应及时㊁信息透明㊁统一部署㊁职责明确的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ꎮ首先ꎬ要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ꎬ明确相应职权范围ꎬ既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原则ꎬ又要赋予地方一定的决策权ꎮ其次ꎬ建立集中
24 ①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9»ꎮ
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库ꎮ数据来源于«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ꎮ
统一高效的重大突发事件领导指挥常设机构ꎬ在各省设立中央直属的公共卫生监督派驻机构ꎬ协调跨区域跨部门的力量ꎬ提升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ꎮ最后ꎬ加快中国疾控机构的体制机制改革ꎬ适当赋予疾控中心一定的行政权ꎬ提高疾控中心在整个医疗卫生系统中的地位ꎬ使其承担更多的公共卫生领域的职责ꎮ
3.健全统一的疫情应急物资保障体系ꎮ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投资ꎬ建立 中央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和区域物资储备分中心 的中心 节点型储备网络ꎬ完善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的信息化建设ꎬ积极开辟国际物资采购渠道ꎻ围绕成立储备领导协调指挥机构㊁建立储备资金保障制度㊁优化物资动态管理㊁完善紧急征用机制等方面ꎬ建立健全统一调拨㊁区域协调㊁科学完备㊁高效节约的国家疫情应急物资保障体系ꎻ针对战略物资储备领域的立法空白ꎬ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法律法规ꎬ对战略物资储备的管理体制㊁存储数量㊁轮换周期㊁资金保障㊁统计报告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ꎬ使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有法可依㊁有章可循ꎬ便于监督检查ꎮ
(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1.加快分级诊疗ꎬ做强基层卫生保健服务ꎮ分级诊疗要真正落实㊁基层卫生保健服务要真正强大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ꎬ让优质的资源下沉ꎮ二是加大硬件投入ꎬ特别是信息化建设ꎮ建议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9]ꎬ完善医联体㊁专科联盟㊁医院集团等模式ꎬ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ꎻ加大对基础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和软件投入ꎬ依托互联网㊁大数据等现代科技ꎬ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ꎻ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模式ꎬ实施网格化的健康管理ꎬ密切掌握签约服务对象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ꎮ
2.完善数据系统ꎬ实现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ꎮ实现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有效衔接的前提是建设一个全国统一㊁区域协调㊁开放共享的医疗卫生大数据系统ꎮ这个系统包括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㊁居民基础防疫数据㊁居民健康监测数据(电子病历)㊁医保社保数据㊁医院药品器械采购数据等ꎮ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在信息方面要实现协同共享ꎬ以便在预防监测和干预控制上形成防治一体的格局ꎮ本文建议由中央应急管理部门牵头ꎬ联合卫健委㊁工信部㊁公安部㊁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组织有关专业机构ꎬ跨部门㊁跨区域整合大数据资源ꎬ完善联动协作平台机制ꎬ推动多平台运营支持与资源联动ꎬ提高全国公共卫生数据库的准确性与及时性ꎬ从而实现特定情况下更大范围的快速协作和应急处置ꎮ
3.破除政策瓶颈ꎬ让互联网医疗发挥更大作用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ꎬ移动医疗APP㊁微信公众号㊁医药电商等各种互联网医疗服务不断涌现ꎬ在远程会诊㊁线上义诊㊁信息汇总㊁科普辟谣及医药物资供应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ꎮ互联网医疗解决了诊疗效率有限㊁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ꎬ让社会各界再次认识到互联网医疗系统不仅仅是一种补充ꎬ而是完全必要的ꎮ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作用是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ꎮ互联网医疗能否真正发展起来ꎬ根本上还要取决于医疗体制自身的改革[10]ꎮ目前ꎬ互联网医疗平台只能对部分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复诊患者提供问诊服务ꎮ未来ꎬ随着医保逐渐放开ꎬ需要继续深入探索 互联网+ 场景下的长处方和鼓励医生自由执业领域的改革ꎬ以真正实现线上线下完整的医疗服务闭环ꎮ
(四)深化科研教育改革
1.加强公共卫生与预防专业学科设置ꎮ公共卫生学科既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ꎬ又广泛连接着公共管理学㊁经济学㊁社会学㊁法学等多个领域ꎮ公共卫生学科在中国起步较晚ꎬ因此要培养更多㊁更优秀的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首先要加强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力度ꎬ鼓励双一流大学设立高质量的公共卫生学院ꎬ在学科设置上鼓励医学㊁经济学㊁管理学等多领域交叉ꎻ在现有公共卫生教育中增加应急预防㊁应急管理领域的专业设置ꎬ培养一批既懂公共卫生ꎬ又懂应急管理的多元化㊁复合型人才队伍ꎮ
2.加大传染病实验室建设ꎮ在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增加建设重大传染病国家实验室ꎬ在各省市或医疗机构建立国家实验室分部ꎮ前瞻布局一批重大突发传染病专项研究ꎬ加快突发㊁新发传染
34
性疾病检测的关键技术研发ꎮ全面开展流行病学㊁预防㊁药物和疫苗研发ꎬ打通流行病学研究㊁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机构的交流渠道ꎬ形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㊁科研单位与临床医疗机构间信息㊁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ꎮ
3.完善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培养ꎮ加强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建设必须要解决专业化人才培养不足㊁复合型人才匮乏的问题ꎮ建议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ꎬ设立若干国家级公共卫生应急人才培养基地与培训项目ꎬ造就一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和重大疫情防治领域的专业骨干人才ꎮ同时ꎬ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纳入对各级行政领导干部风险管理能力培训的重要内容ꎬ不断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管理能力ꎮ完善公共卫生人才准入㊁使用㊁待遇保障和激励机制ꎮ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上ꎬ建议在待遇㊁科研经费㊁职称晋升等方面增加政策倾斜ꎬ例如可参照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及待遇ꎬ设立国家和省级公共卫生杰出人才岗位ꎬ以吸引更多国内外高端人才ꎮ基层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重点是要完善薪酬制度㊁绩效考核制度㊁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ꎬ充分调动基层人员的积极性ꎬ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ꎮ参考文献:
[1]㊀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ꎬhttp://www.xin ̄
huanet.comꎮ
[2]㊀«关键数据透露武汉疫情形势的新变化»ꎬhttps://www.xinhuanet.comꎮ
[3]㊀王陇德:«弥合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裂痕提高卫生工作的效能与效益»ꎬ«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
年第11期ꎮ
[4]㊀武斌:«记疫 祈祷㊁隔离与共生»ꎬ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ꎮ
[5]㊀«瘟疫与人类文明的共存史»ꎬhttp://www.xinhua ̄net.comꎮ
[6]㊀韦余东㊁潘雪霞:«公共卫生管理学科发展报告»ꎬ«2017年浙江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
告»2017年版ꎮ
[7]㊀迟福林:«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化公共卫生体系改革»ꎬ«经济日报»2020年3月25日ꎮ[8]㊀«公共卫生建设也是新基建»ꎬ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660914155779326817ꎮ[9]㊀夏杰长:«体制创新与技术进步:促进我国服务业快速高质发展的 双引擎 »ꎬ«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
3期ꎮ
[10]㊀张颖熙㊁夏杰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移动医疗行业发展»ꎬ«学习与探索»2016年第8期ꎮ
[责任编辑:王雅莉]
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