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顺酐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酐
顺酐(MA)又名马来酸酐,分子式C4H2O3,化学名顺丁烯二酸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仅次酐于苯酐、醋酐,为第三大酸酐。

1、物化特性:
性状:斜方晶系无色针状或片状结晶体。

熔点:52.8℃
沸点:202℃
相对密度:1.480
闪点:110℃
溶解性:溶于水生成顺丁烯二酸。

溶于乙醇并生成酯。

2、用途:
它主要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另外还用于农药、涂料、油墨、润滑油添加剂、造纸化学品、纺织品整理剂、表面活性剂等领域。

以顺酐为原料可以生产1,4-丁二醇、у-丁内酯、四氢呋喃、马来酸、富马酸和四氢酸酐等一系列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

3、上游原料:苯、二甲苯、石油液化气
4、下游产品:十二烯基丁二酸、反丁烯二酸、酒石酸、丁二酸酐、N,N'-(亚甲基二苯基)双马来酰亚胺、酒石酸钾钠、酒石酸氢钾、马来酰肼、γ-丁内酯、马拉硫磷、水溶性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环氧酯树脂MFE-3、醇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189型)
5、生产顺酐的主要方法:
目前工业化生产顺酐按原料路线主要有苯法、正丁烷法、碳四烯烃法、苯酐副产法。

其中苯法作为传统原料,已被广泛地用来生产顺酐,但由于苯资源有限,以碳四烯烃和正丁烷为原料生产顺酐技术应运而生,尤其是富产天然气和油田伴生气的国家,拥有大量的正丁烷资源,因此近年业正丁烷法发展迅速,已占主导地位,约占总生产能力的80%左右。

6、国外顺酐市场分析:
世界顺酐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为美国、西欧、亚洲等,全球最大的顺酐生产厂家是美国亨茨曼公司。

其中北美的生产能力约占19%,南美和中美的生产能力约占3%,西欧的生产能力约占36%,亚洲的生产能力约占35%,东欧的生产能力约占6%,非洲的生产能力约占1%。

1998~2001年世界对顺酐的需求量年均增长率约为3%,2001年全球对顺酐的总需求量约为108.9万t,产需基本平衡,消费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西欧的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5.0%,美国约占19.9%,日本约占9.3%,其他国家和地区约占31.9%。

消费结构为: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对顺酐的需求量占41%,1,4-丁二醇占14%,润滑油添加剂占5%,富马酸占6%,共聚物占8%,醇酸树脂占2%,烯氢琥珀酸(酐)占3%,四氢呋喃占7%,苹果酸占2%,其它占11%。

几年来,由于1,4-丁二醇和四氢呋喃生产对顺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世界对顺酐的需求量稳步增长,2002年,全世界顺酐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约135.0万t,产量约110.0万t,2004年全球MA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76.0万t/a左右,2004年全球MA总需求量达到140.0万t。

之后的几年,全球MA需求将至少以4%的年增长率继续增长。

7、国内顺酐市场分析:
我国顺酐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多套万吨级顺酐生产装置以后,我国顺酐的生产才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由于前几年国内顺酐具有很好的潜在市场,其生产能力和产量迅速增长。

1993年我国顺酐产量只有2.87万吨,1997年增加到5.3万吨,2001年达到14万吨,2002年继续增加到17.4万吨。

由于不断有新建、扩建装置投产,2003年全年顺酐产量进一步增加到20.82万吨,比2000年的9.97万吨增长101%。

1993-2003年的10年间,我国顺酐产量增长7.25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1.9%。

2004年全国27家MA生产企业装置总能力为42.25万t/a,与2000年的16.9万t/a相比,增长了150%。

由于国内对MA的投资热度依然不减,我国MA装置能力仍处在高速膨胀期。

2000全国MA产量只有10万t,到2004年已达到23.3万t,4年间MA产量增长了1.3倍,年均增长率为22.9%。

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世界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可以说,中国创造了顺酐、富马酸行业世界第一的发展速度。

8、2001年到2009年我国顺酐进出口情况:
2001—2006年我国MT进出口统计(单位:万吨)年份进口出口
2001 0.8884 0.038
2002 0.560 0.047
2003 0.524 0.431
2004 0.504 1.142
2005 0.333 2.639
2006 0.373 5.892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寒冰《我国顺酐出口持续增长》,2007年10月15号由于2004年伊拉克战争造成的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暴涨,以及中国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使中国顺酐市场进口量一直大于出口量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2004年中国顺酐出口大增,第一次出口量超过进口量,造成了国内顺酐和富马酸产品暂时供不应求的局面,也使2004年下半年以来这段时间成为中国顺酐生产史上盈利最高、盈利时间持续最长的时期。

2007年顺酐进出口统计(单位:吨)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
进口数量679.513 300.360 283.145 456.874 244.585 281.743
进口美元781071 334653 316225 535313 277854 333139
出口数量6058.985 5492.306 7329.526 9317.505 7550.987 9668.413
出口美元6659725 6194521 8061339 9267311 8408746 11176382 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进口数量116.579 395.73 180.32 239.090 312.597 41.59
进口美元142180 500250 213336 279700 383900 33900
出口数量9060.55 11319.3 7336.435 5931.560 4960.84 5144.42
出口美元10530887 13520868 9006398 7391600 6534980 7083300
经计算得出——2007年出口总量:8.817万吨进口总量:0.3532万吨
2008年1月——2009年4月顺酐进出口统计
单位:数量(吨),均价(美元/吨)
2008-04 2008-05 2008-06 2008-07 2008-08 2008-01 2008-02 2008-03
.
进口数96.304 267.044 289 215.80 25.502 进口美元11.77万36.34万43.54万33.43万 5.32万出口数7975.08 5678.36 9489.29 9633.59 7520.25 8683.77 9516.62 4924.46 月均价1357.03 1369.38 1420.25 1444.69 1465.84 1541.02 1569.15 1774.11 2008-09 2008-10 2008-11 2008-12 2009-01 2009-02 2009-03 2009-04 进口数51.665 2.899 18.020 73.988 进口美元8.453万 1.056万
出口数4202 2028.12 2577.51 1717 3412.06 5634.50 4498.40 月均价1443.43 1482.30 1082.96 900.9 724.93 343.83 经计算得出——2008年出口总量:7.39万吨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化工网(卓创资讯——化工网——中间体——进出口数据)/news/?classid=83&product=顺酐&PageStart=2,经整理得出从上述表格数据和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07年,我国顺酐的出口数量一直保持逐年增加,直到2008年,出口总量又有所回落。

而进口数量从2001年到2008年一直保持逐年减少。

9、市场前景预计:下游需求继续增长
我国顺酐消费领域主要为不饱和聚酯树脂、涂料、酒石酸、BDO、润滑油添加剂、农用化学品、琥珀酸及酐等。

不饱和聚酯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是热固型树脂的主要品种之一,由于其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电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加工工艺简便,具有广泛的用途。

不饱和聚酯树脂应用分类仍然为增强与非增强两大类。

增强类在玻璃钢管、罐用量较大。

在非增强方面,工艺品用树脂继续领先。

第二位是人造石用树脂,2004年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实际产量已达到80.0万t,对MA的需求量约16.0万t。

1999-2004年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需求年均增长率超过20%,据业内人士预测,2005年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00万t,2004-2009年虽然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需求仍将保持旺盛的需求增长,但因消费基数已经很高,需求年均增长率将降低到10%左右,预计到2009年我国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需求将达到129万t,消费MA 25.8万t。

涂料:
MA在涂料方面主要用于生产醇酸树脂涂料和氨基树脂涂料。

醇酸树脂涂料是18大类涂料中消费量最大的一类,产量和消费量约占涂料总量的1/3。

2004年我国对涂料的需求量达到约250.0万t,其中醇酸树脂和氨基树脂涂料的需求量约90万t,相应对MA的需求量约为1.5万t。

醇酸树脂和氨基树脂均属于溶剂型涂料,受环保法规的限制,需求增幅不会太大,预计2004-2009年年均需求增长率为2.5%,到2009年消费MA 1.7万t。

酒石酸:
MA合成富马酸,进而合成酒石酸是MA传统的应用领域之一。

酒石酸主要用作食品酸味剂,其盐类用作镜子镀银和金属处理,此外还可用在制革和电讯器材行业中。

2004年该领域对MA的需求量达到约1.4万t。

2004-2009年我国酒石酸对MA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4.0%的速度增加,2009年对MA的消费量将达到1.7万t。

BDO:
MA酯化加氢可以生产BDO,胜利油田拥有我国唯一1套需外购MA生产1,4-丁二醇(BDO)的万吨级装置,因企业改制于2002年9月停产,2004年4月更名为山东佳泰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恢复生产,当年消费MA约0.8万t。

因我国新建BDO装置均以乙炔为原料,不消耗MA,今后几年MA在BDO领域的年消费量在1万t左右。

润滑油添加剂:
只有生产无灰分散剂的润滑油添加剂才需要消耗MA。

2003年我国无灰分散剂的产量约为5万t,对MA的需求量约为0.3万t。

2004年无灰分散剂的产量达到约7万t 左右,对MA的需求量达到约0.4万t。

预计2004-2009年该领域对MA的需求年均增长率为4%左右,2009年消费MA 0.5万t。

农用化学品:
在农药方面,MA主要用于生产杀虫剂,包括有机磷杀虫剂,如马拉硫磷和达净松以及除虫菊酯杀虫剂胺菊酯等。

2004年我国农药行业对MA的需求量约为0.4万t。

预计2004-2009年该领域对MA的需求年均增长率为5%左右,2009年消费MA 0.5万t。

琥珀酸及其酐:
琥珀酸主要用于生产涂料、染料、粘合剂和医药中间体,由琥珀酸生产的醇酸树脂具有良好的扰曲性、弹性和抗水性;琥珀酸和氨基蒽醌反应可以生产蒽醌染料;在医药工业中,琥珀酸可用于生产磺胺药、维生素A、维生素B和止血药等,还可用作润滑剂、照相化学品和表面活性剂的原料。

由MA制得的琥珀酸酐是涂料、医药、合成树脂和染料的原料,由其制造的涂料具有优良的扰曲性和抗水性,在医药上可用于生产维生素A和碘胺药等。

2004年我国琥珀酸及其酐的产量约为0.28万t,对MA的需求量约为0.5万t,预计2004-2009年该领域对MA的需求年均增长率为3.5%左右,2009年消费MA 0.6万t。

其他:
MA还可用于生产四氢苯酐、改性松香以及化学助剂等产品。

2003年我国MA在这些方面的消费量约为1.5万t,2004年需求量达到约1.7万t。

预计2004-2009年其他消费领域对MA的需求年均增长率为3%左右,2009年消费MA 2.0万t。

综上所述,2009年国内MA表观消费量将达到33.8万t。

即使届时顺酐出口量达到7万吨,总量也仅40.8万吨。

因此在近几年内,顺酐下游行业的发展速度,肯定低于顺酐产能增长的速度。

所以从全国范围需求平衡角度分析,今后几年国内顺酐产品市场将是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

10、建议抑制盲目投资,避免金融风险。

国内媒体对我国MA市场需求的乐观报道,也是基于我国对上述产品市场需求预测而得出的。

但是国内业界错误地理解了"加氢类产品对MA需求空间很大"的市场预测,所以造成近年国内MA装置能力急剧增长,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

2004年,除国内唯一利用引进ALMA技术建设的1.5万t/a MA装置和引进Davy Mekee技术建设的1.0万t/a BDO及2000t/a THF生产装置的企业,因种种原因MA生产装置已停产,使得BDO生产装置只能靠外购MA维持生产外,国内在建、拟建BDO及下游产品的企业均不采用MA为原料,因此MA加氢类产品的发展,无法成为拉动我国MA行业发展的动力。

2004年国内MA装置能力已经可以满足未来5年的市场需求,随着新装置逐渐建成投产,我国MA市场供大于求的趋势将愈演愈烈。

近几年MA行业盲目扩产、低水平重复建设已经造成了全行业开工率不高、经济效益下降、企业惨淡经营的负面影响。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抑制MA 行业的盲目投资,同时提醒投资者,认真做好市场研究和项目可行性分析,以避免因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在宏观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下,近年国内顺酐新增产能反而快速增长,其中原因有三:一是企业自身产品链延伸发展的需要;二是通过采用创新、优化技术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的需要;三是正丁烷资源的综合利用。

上述三个原因构成了目前顺酐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由于国际纯苯价格大幅走高,而液化气价格调整受到政府严格控制。

因此液化气与纯苯的价格差,决定了正丁烷法顺酐生产工艺具有价格优势。

近年来,由于中国多套以抽提丁二烯后的混合碳四馏分为原料生产甲乙酮装置建成投产,利用其高正丁烷含量的尾气生产顺酐,将为中国顺酐生产原料路线的转换拉开帷幕。

综上所述,企业沿自身产品链向上或向下延伸发展、综合利用甲乙酮生产装置高正丁烷含量的尾气生产顺酐或利用区域过剩液化气中的正丁烷生产顺酐、采用创新优化技术进行老装置的技术改造,将是国内今后顺酐行业发展的主流。

11、我国顺酐行业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资源配置不合理:目前国内生产企业大致可分为3种生产类型:一是自身有原料资源,二是有下游产品支撑,三是两头在外型(无上游原料,无下游产品)。

目前第3种类型的顺酐企业已经不是在考虑如何盈利,而是在千方百计地保本扭亏、维持生存。

消费比例不合理:顺酐的消费从整个世界的范围来看,不饱和聚酯树脂一般占45%~50%。

而在我国,该领域顺酐消费比例2003年已高达72%。

这说明我国顺酐的应用范围小而单一。

因此,国内顺酐行业的市场风险也相对增大了。

这点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布局不合理:顺酐最主要的用途是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单位却绝大部分集中在华东的江苏、浙江、福建和华南的广东,为之配套原料的顺酐生产企业和能力,却大部分在长江以北地区。

据统计,长江以北地区顺酐企业有17家,年产能力20.40万吨,2003年产量13.81万吨;长江以南地区顺酐企业有10家,年产能力13.6万吨,2003年产量9.49万吨,几乎全部集中在江苏。

而目前消费顺酐最多的广东、福建和浙江,而南方仅在浙江和江西有2家企业,顺酐年产能力不足万吨。

装置开工率太低:按2003年统计,我国顺酐装置2003年开工率仅68.36%,低于世界84%的平均开工率。

从这个角度亦可说明我国顺酐市场供大于求很严重。

总之,目前国内顺酐、富马酸装置产能和实际产量严重过剩是不容质疑的。

如果今后没有下游产品快速发展的拉动,我国顺酐市场供大于求趋势将愈演愈烈。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未来几年全行业的竞争态势将非常严峻和残酷。

专家认为,目前不宜再投资新建或扩建顺酐装置。

同时建议现有顺酐生产企业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产品内在质量,降低成本,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此外,要努力开发新的下游产品和工业化生产技术,进一步扩大顺酐的应用领域,以缓解其供大于求的市场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