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学习共同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学习共同体
小编语:“学习共同体”,即新课程倡导的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以下是关于师生学习共同体,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
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所以教学关系就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灌,你装。

师生之间根本无平等可言。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蒋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质疑,不少学生发表了颇有见地的看法或观点。

她或颔首赞许,或妙语点评,或微笑激励,交流中师生是平等的对话者。

师生关系融洽,所以学生有话敢说,对每一个话题都能畅所欲言。

二、师生密切合作,互相促进。

交往,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达到心灵相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共同成长提高。

离开了学生的合作,就没有教学活动。

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合作,才会有浓厚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才会有身心自由和谐的发展,才会有师生灵魂的碰撞和精神的汇合。

在讨论“你会选择逃学吗?”这一问题时,许多学生结合现实争先发言。

一位女同学谈到如果选择了逃学,老师会着急,家长会伤
心。

连听者都为之动容,蒋老师情不自禁地说:“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老师赞赏你。

”还有一位男同学说起了现在学习的种种压力所带来的苦恼,但他毅然选择在校好好学习,并且畅谈了不好好学习对将来走上社会的影响,这对我们教育者不都是一种警示和教育吗?反过来讲,单靠老师一嘴到底,学生能讲得这么多、这么好吗?学生会讲得这么动情吗?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密切合作,研究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学有所获。

三、共同分享,互相愉悦。

虽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教”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学”的主体地位,学生从教师那里学习学习科学文化,掌握知识技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所有的领域都比学生强。

作为凡人的教师不必也不可能是整个知识领域的专家,他应该也必须向学生学习。

既从学生那里学习不熟悉的东西,也从学生那里深化自己原有的但还不甚清晰的东西。

应该说蒋老师在教学中产生的灵感,有不少是来自于学生的启发,这是真正的师生互动在思想情感相互撞中击出火花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发自内心的相互欣赏、欢迎和肯定,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的平等的对话,是一种崇高的美。

四、共同创造,分享喜悦。

蒋老师在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汤姆的形象,学生们各显神通,开动自己的大脑,尽情地想像,纷纷亮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

同学们除了能抓住人物的性格外,还结合现实和自己现有的知识体验进行了再创造,有些同学的作品明显地是现实社会的投影。

这不正是一种创造吗?师生在教育过程中最有意义的活动就是他们的创造。

蒋老师利用有利条件和自己的立体因素,对教学活动作出最佳的选择,跳出课文而又回归课文,促进了师生的发展与完善,这就是创造。

它是教师对自身、对内容、对对象、对过程的创造,教师在创造中得到进步。

同时,学生也在进行着创造,这不仅体现在他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
识的选择、消化,而且体现在他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

通过创造,学生体验到了发现的快乐,寻到了生活的源头。

此外,师生的这些创造又是互为作用,相辅相成的。

在创造中,他们分享着双方的经验,又以这些经验作为进一步创造的基础,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本质力量,感受着生命的律动。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要求我们把教学的美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把活化的知识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转化为个体的财富,让自己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成为影响着学生生活的重要人物。

同时,我们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得到完善。

范文(二)
一、相互尊重,彼此信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

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

”每个人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的,教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教。

若想被人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这不仅是为师之道,更是为人之道。

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知识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教师要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观念,要相信学生能成功、能成才。

二、相互沟通,了解需求
师生有效的沟通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

通过沟通,让学生能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能化为向上、向善的行动。

教师能理解学生各种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教育学生、感化学生。

在情感上,师生之间能互相
接受,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为学生服务,构建一种相互理解、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洞察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

要杜绝老师不顾学生实际,不问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凭经验教学,凭想象教学,这样做必然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堪忧。

三、相互约定,达成共识
师生要换位思考,充分酝酿,形成共同的愿景,制定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共同体成员真心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

此外,共同体成员还要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共同参与的主体活动,师生分别要遵守的承诺等。

相互约定,达成共识,是形成学习共同体的重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相互信任,同心同德,形成强大的合力,实现共同体成员的共同愿景。

四、相互督促,保证落实
一个目标的实现要经历确定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如何落实这些措施几个阶段,其中关键在落实。

计划制定了不去落实等于没有计划,既然师生双方有了约定,就要相互督促、想尽办法、分工协作、各负其责、迅速行动,将落实进行到底。

五、相互协商,共克难关
不是每一次的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每一次的收获都必须努力。

在实现学习共同体愿景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师生要相互鼓励,在行动中不断反思,共同进行多维度的立体诊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改进思路,完善措施。

在学习共同体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引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亲其师信其道,以人格引领人格,以思想引领思想。

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教师既是幸福的创造者,也是幸福的享受者;学生既是幸福的享受者,也是幸福的创造者。

所以,作为教师,给学生幸福是自己的职责,给自己幸福是工作的回报。

学生成长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构建师生合作文化,实现师生分享知识、经验和智慧,把师生学习共同体打造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言,“如果教师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创造,那学生就犹如那些分得土地,可以自由耕种的农民一样,获得了真正的解放,潜能就释放出来了。

当鞋合脚的时候,脚被忘记了。

当教育适合学生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生命的伟大创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