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工艺实验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整工艺实验2
目录
实验一直接染料染色---------------------------------------------------------1 实验二棉织物的煮练---------------------------------------------------------5 实验三活性染料染色---------------------------------------------------------7 实验四双氧水漂白-----------------------------------------------------------11 实验五还原染料染色--------------------------------------------------------14 实验六棉布的丝光-----------------------------------------------------------19 实验七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23 实验八合成纤维的热定型--------------------------------------------------28 实验九酸性染料染色--------------------------------------------------------31 实验十棉织物的防皱整理--------------------------------------------------35 实验十一分散染料染色-----------------------------------------------------38 实验十二阳离子染料染色--------------------------------------------------41 实验十三活性染料直接印花-----------------------------------------------45 实验十四棉织物阻燃整理--------------------------------------------------48 实验十五涂料直接印花-----------------------------------------------------51 《染整工艺实验(下)》教案实验一直接染料染色
实验一直接染料染色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直接染料染色的基本方法。

2、掌握电解质和染色温度对直接染料上染的影响。

3、了解直接染料拼色染色时染料的选择原则。

二、实验原理
直接染料的结构特点:以双偶氮和三偶氮结构为主;有较大的共扼体系;分子呈狭长扁平的带状,有较好的平面结构;含有磺酸基、羧酸基等水溶性基团,水溶性较好。

直接染料染色方法简单,在含有
食盐(或元明粉)的染浴中加热而无需媒染剂就能直接对纤维上染。

1、盐效应。

直接染料浸染时,加入电解质(食盐或元明粉),起到促染作用。

由于它们的加入能够降低(或克服)纤维素纤维上染过程中纤维的电荷对染料色素离子的库仑力的作用。

染料分子中含磺酸基较多的染料,对电解质较敏感,必须加入较多的食盐或元明粉,才能显著提高上染百分率。

用元明粉的较多,与NaCL的用量差不多,但元明粉中含有的SO42-对不锈钢无腐蚀作用,而CL-在高温下对不锈钢有腐蚀作用,且NaCL本身含杂质较多。

2、温度效应。

染料分子结构越大,聚集倾向越明显,染色温度越高。

分子结构较复杂的染料,需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才能提高上染百分率;结构较简单的染料,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获得较高的上染百分率。

按染料的结构和染色性能,直接染料可分为匀染性直接染料(A)、盐效应直接染料(B)和温度效应直接染料(C)。

两只染料拼混使用时,由于相互聚集的倾向,会使上染速率较单独上染降低,染色性能发生变化,拼混时要注意选择类型、性能基本一致的染料。

① A类:匀染性好,牢度差,染色温度低,分子量小。

② B类:分子量大,水溶性基团多,对无机盐敏感,必须控制无机盐的用量和时间,
《染整工艺实验(下)》教案实验一直接染料染色
牢度比A类好。

③ C类:对温度敏感。

控制好温度。

根据各染料染色性能的不同,实际染色时可以利用温度,电解质等染色条件来控制染料的上染。

此外,减小浴比亦能提高上染百分率。

3、直接染料应用特点:色谱全;使用简单;便宜。

但染色牢度不好,特别是湿牢度较差,沾色严重;鲜艳度差。

主要应用于纤维素类纤维染色,也可对蛋白质纤维、锦纶纤维染色。

三、实验用品及材料
1、材料:
丝光漂白棉布6块(约1g/块)
2、染料:
直接大红4BS (B类)2g/L
直接嫩黄6G (B类) 10g/L
3、试剂:
食盐
4、仪器:
烧杯;温度计;吸耳球;移液管;恒温水浴锅;烘箱等。

四、实验内容
(一)电解质影响实验
1、处方和工艺条件
试样编号 1 2 3
直接大红4BS /对织物重% 2 2 2
食盐/g·L-1-10 20
温度:90℃时间:45min 浴比:50:1
《染整工艺实验(下)》教案实验一直接染料染色
2、步骤
(1) 配制所需的染液,将染液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
(2) 准却称取漂白棉布,用温水浸渍后,将布挤干,待染浴升温至40℃,将织物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
(3) 染色15min内,升温至90℃,保温15min后,加入一半量的食盐,在此温度下染15min,加入剩余的食盐,再染15min;
(4) 染毕取出试样,用少量温水经几次倾倒洗涤,将试样烘干。

(二)温度对染料拼色效果的影响
1、处方和工艺条件
试样编号 1 2 3 4 直接嫩黄6G/对织物重% 1 1 1 1 直接大红4BS/对织物重% 0.5 0.5 0.5 0.5 食盐/g·L-1 4 4 4 4
温度/℃室温40 60 90 染色时间:45min 浴比: 1:50
2、步骤
(1)准确称取丝光棉布3块,按处方计算染化料用量;
(2)取清洁烧杯3 只,按所需染料用量配制染液;
(3)用温水将布浸渍后,将试样上的水分挤干,分别投入到染浴中;
(4)1号室温染色45min;
(5)2号40℃染色,试样从室温开始在15min内升温至40℃,在此温度下染45min;
(6)3号60℃染色,试样从室温开始15min内升温到60℃,在此温度下染45min;
(7)食盐分两次加入,染色开始15min加一半量,再染15min加入另一半;
(8)染色完毕,取出试样,用少量温水冲洗,将试样烘干。

《染整工艺实验(下)》教案实验一直接染料染色
五、注意事项
1、选择染料为对电解质敏感的B类染料。

2、对织物重(owf .or. omf)on weight(mass) of fabric
3、织物为1g,染色前先要将织物润湿,以防局部上染较快,染花织物。

(工厂操作时采用开水煮)
4、染色过程盖上表面皿,防止水量蒸发,浴比变小,及时进行补充。

5、全在染色机中操作,注意每人写上序号,以防搞混。

6、加盐时,注意将织物挑出,不能沾到织物上,以防染花。

7、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盐效应有何影响。

六、结果分析及贴样
1、从染色织物得色的深浅,说明食盐加入量多少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2、比较不同温度下,染色织物的颜色深浅,说明温度对直接染料上染的影响。

3、从实验现象说明,直接染料拼色时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从染料类型方面说明)
4、贴样:电解质影响实验(3块试样);温度对染料拼色效果的影响(4块试样)。

七、思考题
1、直接染料可用来染哪些类型的纤维材料?
2、电解质对直接染料上染纤维的促染机理?实验中电解质为何要分批加入?
《染整工艺实验(下)》教案实验二棉织物的煮练
实验二棉织物的煮练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煮练的一般方法及助剂对煮练效果的影响;
2、掌握煮练效果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棉织物经过退浆后,虽然大部分的浆料,油剂以及小部分的天然杂质得以去除;但是残留的浆料,油剂和天然杂质的存在,不但使得布面色泽较黄,而且吸水性很差。

因此,对棉织物来说,退浆之后一般还需要对棉布进行煮练。

其目的主要就是除去天然杂质,进一步降低织物的含杂量,以利于后续工序的进行。

煮练效果通常以毛细管效应(毛效)的高低来衡量,是染整生产过程中主要质量指标之一。

毛效的测定是将一定规格的试样悬挂在支架上,下端浸入水中,水即沿织物的毛细管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单位以厘米计。

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在一定时间内(30min),液体上升所能达到的高度(cm);另一种是上升一定高度(1cm)所需的时间(s)。

本实验选用第一种表示方法。

三、实验用品
1、材料:退浆纯棉布(3块)
2、化学品:NaOH (工业品);硅酸钠(40°Bé);红油
3、仪器:三角瓶;玻璃棒;恒温水浴锅;铁夹子
四.实验内容
(一)煮练工艺实验
1、处方和工艺条件
试样编号 1 2 3
/owf% 40 40 40
NaOH
40°Bé硅酸钠/owf% —— 1 ——
红油/owf% ———— 2
浴比:1:20 时间:2h
《染整工艺实验(下)》教案实验二棉织物的煮练
2、实验步骤
(1) 取退浆棉织物3块,按处方计算NaOH和助剂的用量;
(2) 分别用250mL三角瓶配制精练浴3个,投入试样各一块;
(3) 将上述三角瓶置于水浴中盖上空心玻璃球,常压下煮沸2h;
(4) 取出织物,先用90度以上热水洗3次。

再用冷水冲洗至无碱性,注意水洗时勿揉搓
试样,以免影响毛效的准确性(织物平整度会影响毛效测试结果);
(5) 烘干试样留作效果测试。

(二)煮练效果的测定
将煮练后的试样剪成经向30cm纬向5cm的布条,注意具体的方法。

在离一端1cm 处沿纬向用铅笔画一平行线,并以此末端沿纬向固定一铁夹作重荷,把试样用铁夹夹住挂在木架上,将试样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

调节水面使下边的铅笔线刚好与水接触为止,记录经30min后液体沿经向上升的高度。

五、注意事项
1、煮练过程中,应该经常搅拌试液,让其均匀堆置,防止造成煮练不匀。

2、水洗煮练过的棉织物时勿要揉搓试样(织物会起皱),以免影响毛效的准确性。

3、测试毛效时,以最低点进行计数,因为试样可能会出现缺经少纬情况。

六、结果分析及贴样
1、比较三个试样的煮练效果,分析硅酸钠及红油在煮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从实验结果分析,加入硅酸钠和红油的哪个效果更好?
3、贴样:煮练工艺实验(3块试样)。

数据记录:煮练效果的测定(3块试样的毛效值)。

七、思考题
1、实验中的红油是否可以用其它的药品代替?精练剂有哪些种类?
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否将氢氧化钠、硅酸钠及红油一起应用?预测使用效果。

《染整工艺实验(下)》教案实验三活性染料染色
实验三活性染料染色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活性染料染色的一般方法;
3、了解不同类型活性染料在不同温度和碱剂下的染色方法及染色效果;
2、掌握活性染料的固色方法。

二、实验原理
活性染料是一类分子结构中带有活性基团的水溶性染料,其分子结构简单,所含的磺酸基等水溶性基团能在水中电离,成为染料阴离子。

活性染料能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蛋白质纤维上的氨基发生共价键结合,也称为反应性染料。

其主要类型有X型、K型、KN型及M 型等几种,各类活性染料具有不同的染色性能。

X型活性染料的活性基团为二氯均三嗪结构,其反应活性高、稳定性较差,易水解,而上染速率却较快,适用于在多量食盐促染下低温浸染。

K型活性染料的活性基团为一氯均三嗪结构,反应性较弱,稳定性较高,所需上染温度较高,一般适用于较高温度下的轧染染色。

KN型活性染料的活性基团为乙烯砜结构,反应性能和染色条件介于X型和K型之间。

活性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价格较低,湿牢度较好,染色方便,扩散性和匀染性优良。

活性染料对纤维素纤维有亲和力,主要用于棉、粘胶纤维等的染色,也可对羊毛、蚕丝、锦纶等进行染色,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于纤维素纤维与蛋白质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活性染料的染色方法有浸染和轧染,染色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上染→固色→皂煮后处理。

活性染料在染色过程中,若过早发生固色反应,不易获得良好的匀染性和透染效果。

纤维素纤维染色时,宜在近中性上染,待达到吸附平衡后,再加碱剂提高pH值,使纤维素的羟基离解成阴离子,加快染料和纤维间的固色反应(通常称这些碱剂为活性染料染色的固色剂),这样就不但可获得较高的固色率,而且有良好的匀染性和透染效果。

《染整工艺实验(下)》教案实验三活性染料染色染料与纤维发生键合反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发生水解反应,尤其当工艺条件控制
不当时(如染色温度过高、固色碱性太强等),会导致固色率明显降低。

所以,温度和碱
剂的选择对活性染料的染色至关重要。

三、实验用品
1、主要染化料:
活性黄X-6G/4g·L-1;活性红K-2G/2g·L-1
食盐;小苏打;纯碱;烧碱
2、实验仪器:
烧杯;三角瓶;温度计;玻棒;吸耳球;移液管;恒温水浴锅;烘箱等。

3、实验材料:漂白丝光棉布 8块
四、实验内容
(一)温度影响实验
1、处方
试样编号 1 2 3 4
活性染料活性黄X-6G 活性红K-2G 染料/ 对织物重% 2 2 2 2 食盐/ g·L-140 40 40 40
纯碱/ g·L-110 10 10 10
染色温度/℃室温60 室温60
染色时间/min 30 30 30 30
固色温度/℃室温90 室温90
固色时间/min 30 30 30 30 浴比1:50
《染整工艺实验(下)》教案实验三活性染料染色
2、步骤
(1)低温染色与固色工艺
在2个三角瓶中,按处方分别配制所需染液。

将准备好的丝光漂白棉布2块,先浸湿并挤干水分,分别投入上述两个染浴中,在室温下染色,染至15min加入食盐,再染15min,加入纯碱固色30min,取出水洗、皂煮、水洗、烘干。

皂煮工艺为: 2g/ L皂粉,在90℃,浴比1:50下,皂煮10min。

(2)高温染色与固色工艺
在2个三角瓶中,按处方分别配制所需染液。

将准备好的丝光漂白棉布2块,先浸湿并挤干水分,分别投入上述两个染浴中,于60℃染色30min(染至15min时加入1/2量的食盐),然后按1-2℃/min 升温至90℃,加入纯碱,固色30min。

染毕取出试样,同样条件下水洗,皂煮,水洗,烘干。

比较不同类型活性染料在不同染色、固色温度条件下的染色效果,并分析与染料结构的关系。

(二)碱剂影响实验
1、处方
试样编号 1 2 3 4 活性黄X-6G/ 对织物重% 2 2 2 2 食盐/ g·L-140 40 40 40
纯碱/ g·L-1——10 ————
烧碱/ g·L-1————10 ——
小苏打/ g·L-1——————10
注:工艺条件见温度影响实验部分活性黄X-6G的室温染色。

2、步骤
按处方计算好用量,在4个三角瓶中分别配制所需的染液。

投入已浸湿并挤干的试样各1块,于室温下染色,染至15min加入食盐,再染15min,加入碱固色30min,取出试样水洗、皂煮、水洗、烘干。

《染整工艺实验(下)》教案实验三活性染料染色皂煮工艺为:
2g/ L皂粉,在90℃,浴比1:50条件下,皂煮10min。

对比得色情况,分析不同碱剂对染料上染的影响。

五、注意事项
1、注意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使用不同的染色条件,注意染色温度和碱剂的选择。

2、用移液管移取染液时,一定要先将染液摇匀后才能使用。

染色前,先将织物润湿、挤干后,才能进行染色。

3、加盐、碱时,应先将织物挑出,待加入的盐、碱溶解后,再放入织物。

4、染色过程中,注意保持染液的浴比,并注意及时补充水,以维持染浴的浴比。

5、注意观察不同染色条件下的染色结果,并作好记录。

染色试样要贴到实验报告本上,以便于分析讨论。

六、结果分析及贴样
1、由实验现象分析,温度对X型和K型活性染料有何影响?活性黄X-6G和活性红K-2G 适宜的染色温度如何?
2、碱剂对活性黄X-6G染色有何影响?哪个试样的颜色最深,原因是什么?是否碱性越强,染色效果越好?
3、贴样:温度影响实验(4块试样);碱剂影响实验(4块试样)。

七、思考题
1、我国根据什么对活性染料进行分类?一般将活性染料分为哪几类,其活性基团是什么?各有何特点?
2、染色结束后的皂煮起到何种作用?不皂煮是否可以?
《染整工艺实验(下)》教案实验四双氧水漂白
实验四双氧水漂白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氧水(过氧化氢)漂白工艺的具体方法;
2、了解双氧水稳定剂对漂白的影响;
3、掌握棉织物漂白效果的测试方法;
4、了解漂白对织物强力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棉织物漂白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天然色素,以提高织物白度,满足漂白织物和浅色织物的加工要求。

常用的漂白方法有氯漂、亚漂和氧漂。

三种漂白剂的性质不同,工艺及适用条件也不同。

由于双氧水漂白污染小,可控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工艺成熟,现在已获得较多的应用。

过氧化氢是一种氧化性漂白剂,可用于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其与化学纤维混纺织物的漂白。

过氧化氢的性质不稳定,在放置过程中会逐渐分解,放出氧气,受热和日光照射分解更快。

H2O2 → H2O + O2
过氧化氢是一种弱二元酸,在水溶液中可按下式电离:
H2O2 → H+ + HO2-HO2-→H+ + O2-
过氧化氢在漂白过程中除了对色素有破坏作用外,对纤维素也有损伤,通常认为HO2-是进行漂白的主要成分,可能与色素中的双键发生反应产生消色作用,也可能按上式分解。

织物上往往含有金属离子,它们对双氧水有催化分解的作用,能够加速双氧水的分解。

为了控制双氧水的分解速率,有效地进行漂白又不致浪费有效成分和过度损伤纤维,通常在漂白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如硅酸钠或其它络合剂)来加以改善。

《染整工艺实验(下)》教案实验四双氧水漂白三、实验用品
1、化学品:40°Bé硅酸钠;双氧水(30%);烧碱;渗透剂JFC
2、主要仪器:恒温水浴锅;温度计;三角瓶;pH试纸;白度计;强力仪
四、实验内容
1、处方
试样编号 1 2 双氧水(100%)/ g·L-1 1.5 1.5
硅酸钠(40°Bé) / g·L-17 ——
渗透剂JFC/ g·L-1 3 3 pH值10.5-11.0
浴比1:20
温度/ ℃90
时间/ min 60
2.步骤
(1) 按处方分别配制漂白浴,用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规定范围。

(2) 取经退浆煮练的棉布2块,润湿拧干后,各投入漂白浴按工艺要求进行漂白。

(3) 漂白结束后取出式样,用蒸馏水充分洗净至中性,晾干,备用。

(4) 先在白度仪上作白度测试,再进行强力测试。

强力测试时要把布条剪成经向×纬向规格30 cm×5 cm,并撕出毛边。

五、注意事项
1、原布白度值为65.4%,强力为598.5N。

对强力的数据处理采用降强率(或强力保留率)进行表征织物漂白前后的强力变化。

2、实验处方中给出的双氧水浓度为100%,实际的双氧水浓度为30%,要进行换算,用量变为原始用量的10/3倍。

《染整工艺实验(下)》教案实验四双氧水漂白
3、40°Bé的硅酸钠看成是纯溶质,按计算用量直接量取(密度约为1g/cm3)。

4、调节pH值时,先加入少量碱液,逐渐调节。

5、使用白度计时,先用标准黑板调零,然后用标准白板调白度(数值固定),然后进行测试。

测试试样应平整,叠成四层,测试三次取平均值。

6、测试强力时,应先撕出纬向5cm的毛边(减少实验误差),要准确;铗持时,试样应垂直,以减小误差;铗持的长度为20cm 。

7、自带直尺,以准确量取待测织物的尺寸。

六、结果分析及贴样
1、从白度和强力分析,加入硅酸钠的试样与未加的效果有何区别,阐明原因。

2、测试拉伸强力时,织物的断裂情况如何(垂直还是倾斜)?分
析织物断裂过程。

3、贴样:漂白试样(2块试样)。

数据记录:2块试样的白度值(每块测试三次,求平均值)、强力值(与原样相比,计算出每块试样的强降率)。

七、思考题
1、双氧水漂白机理。

2、双氧水漂白的pH值如何确定,适宜的漂白pH值是多少?
《染整工艺实验(下)》教案实验五还原染料染色
实验五还原染料染色
一、实验目的
1、通过隐色体浸染法、悬浮体轧染法,加深对还原染料性能的认识;
2、掌握还原染料还原和染色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还原染料分子结构中不含水溶性基团,故不溶于水,但含有两个(或多个)羰基,能在碱性、还原剂的条件下被还原成隐色体上染纤维。

染色完毕,经氧化,将隐色体转变成不溶性染料而固着在纤维上。

还原染料主要用于棉、粘胶纤维等的染色,还原染料隐色体对纤维素纤维具有很高的亲和力,按染色方法可分为隐色体浸染法和悬浮体轧染法。

隐色体染色法是在染色前将染料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成隐色体钠盐,然后在含有氢氧化钠、保险粉的染浴中上染。

由于各染料的化学性质和上染性能不同,因此它们的还原和上染条件也不一样。

根据还原染料被还原的难易程度,还原方法可分为全浴法和干缸法两种。

全浴法适用于易于还原的还原染料(还原速率高);干缸法适用于不易被还原的还原染料(还原速率低)。

还原染料隐色体染色时,按上染温度、氢氧化钠和保险粉的用量可分为甲、乙、丙三法,每个染料需选一最合适的方法,以便得到鲜艳的颜色、最佳染色牢度和良好的上染百分率。

由于还原隐色体的初染率比较高,有许多染料的移染性能又比较
低,隐色体染色往往会产生染色不匀、不透的现象。

染料在还原前不溶于水,对纤维没有直接性。

悬浮染色是将染料研磨成很细的颗粒,借分散剂作用,制成染料的悬浮体,将这种悬浮体均匀地轧在织物上,然后通过含有氢氧化钠、保险粉的还原液,使织物上染料还原成隐色体,从而上染纤维。

织物浸轧还原液后,立即进行汽蒸处理,使染料还原和上染。

汽蒸后织物再经氧化、皂煮等染色过程。

除此之外,小样试验可以用塑料薄膜法还原和上染。

因此,还原染料染色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染料还原溶解→隐色体上染→隐色体氧化→皂煮后处理。

《染整工艺实验(下)》教案实验五还原染料染色三、实验内容
(一)隐色体浸染工艺
1、实验用品
材料:丝光棉织物3块(1g / 块)
仪器:恒温水浴锅;三角瓶;温度计
染化料:氢氧化钠;氯化钠;保险粉;红油;肥皂;
还原蓝RSN;还原桃红R;还原金黄GK
2、处方
染色方法甲法乙法丙法
染料名称还原蓝RSN 还原桃红R 还原金黄GK 染料用量/对织物重% 2 2 2
红油/滴4~5 4~5 4~5
烧碱/ g·L-115 9 7.5
85%保险粉/ g·L-115 12 10
食盐/ g·L-1-10 20
还原温度/ ℃60 干缸80 干缸45
染色温度/ ℃60±2 50±2 30±2 浴比: 1:50
3、染料配制
(1)干缸法:
量取一定量的还原桃红R(或还原金黄GK)于小烧杯中,加数滴红油调匀,用少量蒸馏水稀释(约2mL),然后加入2/3量的烧碱和
保险粉,并使染浴量为全染浴的1/4。

在规定温度下,干缸还原5~10min,以隐色体颜色变成金黄色为度。

另外,预先在染缸内加入剩下1/3的烧碱、保险粉和3/4量的水,然后,将上述还原后的染浴倾入,即成染浴。

(2)全浴法:
在染缸中加入一定量的还原蓝RSN ,加入数滴太古油,然后加入烧碱和保险粉,再
《染整工艺实验(下)》教案实验五还原染料染色
加入水至染浴全浴量,在规定温度下,全浴还原10~15 min。

观察还原是否充分,以染液滴在滤纸上是否有颗粒为度,并且隐色体的颜色为蓝色。

注意:本实验还原蓝RSN用全浴还原,甲法染色,不用加食盐促染;还原桃红R 用干缸还原,乙法染色,加食盐促染;还原金黄GK用干缸还原,丙法染色,加食盐促染。

4、步骤
(1) 将染液调节到染色温度,把预先润湿并挤干的试样分别放入3个染浴中,染色15 min 后加入食盐总量的一半(甲法不加食盐);
(2) 再经15min后加入剩余的食盐,续染15min;
(3) 染毕取出,均匀挤干,摊开放在空气中氧化15min;
(4) 水洗、皂煮(肥皂2g/L,浴比1:50,10min)、水洗、烘干。

(二)悬浮体轧染工艺
1、实验用品
材料:丝光棉布1块(1g / 块)
仪器:二辊小轧车;聚氯乙烯薄膜;烘箱(2个)
染化料:还原艳绿FFB;烧碱;保险粉
2、处方
(1)悬浮液
还原艳绿FFB 20 g/L
水适量
总液量100mL
(2)还原液
36°Bé烧碱(30%)50mL/L
85%保险粉24 g/L
水适量
总液量100mL
《染整工艺实验(下)》教案实验五还原染料染色
3、步骤
(1)配制100mL悬浮液、100mL还原液;
(2)丝光棉布在室温下浸轧悬浮液(二浸二轧,每次浸30秒,轧余率70%),悬于烘箱内烘干(90℃,3min);
(3)将烘干后试样取出冷却后,浸渍还原液,立即取出,不经轧挤,但也不能带液太多;(4)将经浸轧的试样立即放在一片塑料薄膜上,并迅速盖上另一片塑料薄膜,将其移入130℃的烘箱中,还原“汽蒸”2min(高温使试样四周的塑料薄膜粘合形成袋状,试样被封在袋中,试样所带的还原液使袋中形成还原汽蒸的环境);
(5)还原、染色完毕,取出试样空气氧化15min,水洗,烘干。

四、注意事项
1、由于实验内容较多,建议一组两位同学分工合作;
2、商品保险粉浓度为90%,考虑到可能被空气氧化而有少量变质,近似看成85%,直接称量;称量速度要快,称完后,马上盖上瓶塞,以防空气氧化;最好是随用随称,不宜在空气中放置太久;
3、太古油用红油代替,皂煮用皂粉,不加纯碱;
4、从预备实验效果来看,还原不是很充分,可能保险粉变质。

加入烧碱、保险粉的量扩大到处方的1.5-2倍,以还原充分为宜(还原桃红R被还原成金黄色;还原蓝RSN还原后看不见色点)。

还原时间不宜过长,见到溶液成金黄色即可。

5、此次实验用固体染料;注意全浴和干缸还原液的配制,全浴法不需食盐促染;
6、商品染料中含有扩散剂,轧染时不需再加扩散剂;36°Bé和30%的烧碱浓度相同,都为399.6 g/L;
7、浸渍还原液前试样应充分冷却以防染料泳移。

浸渍还原液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