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
来源:中国教师报
没有哪位教师不想成为有智慧的教师,但是,教师的智慧从哪里来?列夫·托尔斯泰说:“书是智慧的钥匙。

”教育智慧的生成,需要教师手捧书卷,沉浸其中。

翻开《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掩卷沉思,无不令人欣喜、感动。

这是一本可以让教师汲取智慧的书,而教育的智慧就来自于——
仁爱与赏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无一不是对教育事业热爱、执着,对学生关爱、负责。

然而,要成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还必须具有仁爱之心。

教师桂贤娣被称为“小学里的大师”,从教多年,经常问自己3个问题: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也就是说,身为教师,要爱学生,更要懂得如何去爱。

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桂贤娣按照学生特征将其分为十大类,提出了极具特色的“因生给爱十法”——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一个有智慧的教师眼里,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还没有被发现。

如果每位教师都善于用“放大镜”观察学生,哪怕十分微小的闪光点,也能让学生的潜能爆发。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赏识,赏识是人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赏识教育则是培养、引导学生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

坚持与改变
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到底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与坚持。

“成功无捷径!”是第56号教室的座右铭,也是雷夫的座右铭。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他每天都在一片漆黑中赶到教室,用大量的时间和学生相处,寒暑假也不例外……雷夫就这样沉浸在坚持中,并在坚持中收获幸福。

如果说雷夫所处的环境与我们不同,那么,在同一片天空下成长起来的教师的经历对我们更有借鉴意义。

魏书生,为了实现教师梦,写了150多次申请书;薛瑞萍,在“经历了一大圈后,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还是学校的办公室”,于是重返教师岗位……
诚然,教师要获得职业幸福感,不仅要坚持梦想、坚守岗位,还要积极做出改变,像教师汤普逊一样。

许多年前,汤普逊对她五年级的学生撒了一个谎,说她平等地爱每一个孩子,但这是不可能的,例如泰迪——一个邋遢、上课不专心的男孩。

一天,汤普逊翻看学生的学习记录表,意外发现泰迪之前的老师对他的评价。

一年级的老师:泰迪是个聪明的孩子,永远面带笑容。

他很有礼貌,能让周围人都感觉快乐!
二年级的老师:泰迪很优秀,很受大家的欢迎。

但是,他的母亲罹患绝症,他很担心,家里的生活一定不好过。

三年级的老师:母亲去世,泰迪一定很难过,他很努力地表现,父亲却依旧忽略他。

若再没有改善,家庭生活将严重打击泰迪!
四年级的老师:泰迪开始退缩,对课业没有兴趣,也没有什么朋友,有时还在课上睡觉。

此时,汤普逊才了解了真实的泰迪。

从此,她开始特别关注泰迪,这让泰迪的心慢慢活了过来。

很多年后,在泰迪的婚礼上,汤普逊热泪满盈地告诉泰迪:“泰迪,是你让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变。

直到遇见你,我才知道该怎样教书!”
有人说,教师要做学生的贵人,但泰迪何尝不是汤普逊的贵人。

细节与反思
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差别,并不神秘、复杂,通常体现在不易觉察的细节上。

同样是开学第一天,教师俞玉萍并不只是点名、打扫卫生、发新书,而是根据每位学生名字的内涵书写寄语,在学生心上种一粒爱的种子。

这是俞玉萍开学第一天一个不起眼的举动。

然而,这看似不起眼的举动背后,是她15年如一日的坚守。

书中还讲了一位可以在开学第一天就正确叫出每位学生名字的教师——阿莫纳什维利。

他说:“如果我力图显示出自己对儿童真正的爱,就必须以最完美的形式去显示它。

”而开学第一天就一个不落地叫出每位学生的名字,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

记住学生名字看似是一件小事,但要知道,教师在开学第一天,不看花名册就能脱口叫出所有人的名字,对学生而言是何等的亲切和感动。

阅读、实践、反思、研究、写作,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其中,“反思”作为连接“阅读、实践”与“研究、写作”的纽带,显得尤为重要。

善于反思的教师,才是有智慧的教师,也只有善于反思的教师,才愿意将自己的教育智慧进行总结、梳理,与他人分享。

从农村民办教师成长为山东省特级教师的朱良才,是一位充满“野心”的教师,他想把自己的书放到别人的书架上,与大家分享。

为此,除了参加函授学习,他还想方设法尽可能多地阅读,读书、记录、反思,时刻陪伴着他。

就这样,他撰写的3本教育著作相继出版,摆上了别人的书架。

余映潮,这位从田垄走出来的名师,也是一位善于反思、总结的教师。

他把自己处理教材的艺术和对课堂教学中“简与丰”的把握,归纳为6种方式,即一课多篇、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和美文美教。

与其说这是他的教学艺术,不如说这是他在无数次实践后,经过反思而提炼出来的教育智慧。

仁爱与赏识、坚持与改变、细节与反思,是《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为我们开启的智慧之门,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又仿若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我们,正身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