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易错题专练(2)网络生活新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单选题
1.在网上,我们可以上传信息,查询资料,学习新知;可以淘宝购物,工作娱乐,结交新友;可以了解政府施政纲要,参与政治生活。
如今我们已进入“人人都是通讯社, 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这一情况反映了( )
①网络生活有利也有弊,它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②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我们可以享受网络的诸多益处
④网络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网络强国建设步伐的加快,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互联网+文化娱乐”业态相互联动并深度融合,逐步形成“泛娱乐”产业。
这表明( )
A.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
B.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
C.网络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D.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鼠标轻轻一点,世界近在眼前,神奇的网络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
关于网络中的交往,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渴望与同伴建立深厚的友谊,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B.网络能拓展我们的交往圈,让我们寻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
C.网络中的交流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使我们自由地表达内心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舒缓压力
D.虚拟的网络世界,无所不能,能满足我们所有的情感需要
4.手机种树、走路捐步、一元购画……时下,网络公益对很多人来说已不陌生。
信息传播快、筹款能力强、参与门槛低……网络给公益打开了“另一扇窗”,但同时全社会对网络公益的公信力和透明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规范网络公益平台问题,某班4名同学形成了以下观点,其中你不赞同的是( )
A.政府要加强网络公益平台的立法与监管,依法治网
B.网络公益平台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及时修复漏洞
C.公民发现网络公益平台有虚假信息时,要及时举报
D.受助人要学会利用网络公益平台谋取最大限度利益
5.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新变革,而且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
下列属于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的是( )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快捷
②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③网络丰富民主形式,促进民主政治进步
④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随着网络的普及,出现了“宅男”“宅女”“宅童”及“手机控”,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代替了人们面对面的交往,亲人好友之间的心灵交流也越来越少。
对此现象,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不管网络生活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
②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体会其中复杂的滋味,感受生命的丰富
③网络交流是一种交流的新形式,必定会替代面对面的交流
④亲人好友之间更应该多谈心,互相关心,家庭才会更温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望群内群外,人人兴奋,两眼放光,魂牵梦绕……”正如网友所改编的《沁园春•红包》所描述的那样,小小的虚拟红包,将传承数千年的新春礼俗演变成一场基于熟人社交关系链的温情互动。
但是,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也让我们少了很多人文关怀和现实交流,在亲友聚会等场合,总有人低着头,紧握手机,频频滑动指尖抢红包。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对此,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
A.阖家团圆笑开颜,微信红包更重要
B.回归理性抢红包,家人团聚叙亲情
C.对面交流增感情,拒绝红包是真理
D.虚拟红包不是真,远离手机必须为
8.目前,WiFi陷阱有两种:一是“设套”,主要是在宾馆、饭店、咖啡厅等公共场所搭建免费WiFi,记录用户在网上进行的所有操作;二是“进攻”,主要针对家庭WiFi,若WiFi密码密度不高,黑客一旦破解成功,就可以对用户电脑进行远程控制。
这警示我们在使用网络时要( )
①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公开个人信息
②拒绝使用WiFi,避免受到侵害
③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正确使用网络
④开展清网行动,严厉制裁网络黑客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9.今天,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
以下属于合理利用互联网的有( )
①在网络社交平台上随心所欲发表言论
②在政府网留言区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建议
③在网络直播平台“货比三家”后购买所需商品
④将同学照片任意制作成表情包并发到班级聊天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近年来,食品谣言屡禁不止,特别是人们常吃的、容易引起人们关注的食品,常常成为谣言“多发
区”,屡屡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
互联网更是食品谣言的“重灾区”,各种“网络检测”“现场实验”也往往让公众难辨真假。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们应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自觉抵制虚假信息
②我们应学会辨别网络信息,及时举报各种网络谣言
③我们应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
④有关部门应依法严惩网络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调查,大多数青少年选择将微信作为与朋友沟通的媒介,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加入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会在微信朋友圈里晒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照片,他们相信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所有信息的来源都是可靠的。
材料二近年来,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违法犯罪事件频发,不法分子通过一些违法违规的网络服务平台,获取个人身份信息和账号信息,大肆实施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此,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集中开展了对涉及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的网络服务平台的专项整治。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说说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开展网络服务平台专项整治的重要意义。
(3)请你谈谈青少年在网络时代应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12.【正确认识网络】
材料一“互联网+”大潮正席卷各行各业,淘宝、支付宝、微信等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互联网+”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新的发展业态。
材料二很多公共场所都有免费Wi-Fi,为“低头族”带来了方便和实惠,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有些不法分子借机盗取个人信息,实施不法行为。
一些低俗、暴力等不良信息也伺机利用互联网传播。
(1)依据材料一思考:“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说明了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体现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网络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我们可以享受网络的
诸多益处,②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网络的消极影响,①不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网络对文化和科技方面的影响。
题干体现了网络对文化的影响,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D符合题意;B、C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说法太绝对,错误。
故选D。
3.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网上交友”。
A、B、C项认识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课本知识告诉我们,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这说明网络世界并不能满足我们所有的情感需要。
可见,D项认识不正确。
故选D。
4.答案:D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网络的作用。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表现在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民主政治进步,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使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快捷,①②③④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网络交往的两面性。
题干信息表明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网络交友,忽略现实交往,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不管网络生活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奠定友谊更可靠的基础,亲人好友之间更应该多谈心,互相关心,家庭才会更温馨,①②④正确,符合题意;网络交流不会代替面对面的交流,③错误。
故选D。
7.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描述,说明了一部分人沉迷于网络,以至于忽视了亲情,我们应该理性对待网络,重视亲情,B正确。
A说法错误,亲情比红包重要。
C说法错误,“拒绝红包”表述绝对。
D 说法错误,“必须为”表述绝对。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①③正确。
9.答案:C
解析:①中“随心所欲”说法错误,我们在网络社交平台发表言论时,要遵守道德和法律,①不选。
将同学照片任意制作成表情包并发到班级聊天群,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和隐私权,④错误。
②③正确,选C。
10.答案:B
11.答案:(1)青少年普遍使用微信,但缺乏安全意识和信息辨别能力。
(2)①有利于打击网络犯罪,整顿网络秩序,维护网络安全,促进网络文明。
②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公民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3)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
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⑤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传播正能量。
解析:(1)第(1)问,材料中“大多数青少年选择将微信作为与朋友沟通的媒介”,反映了青少年普遍使用微信:“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加入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会在微信朋友圈里晒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照片”,反映了青少年缺乏安全意识;“他们相信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所有信息的来源都是可靠的”,反映了青少年缺乏信息辨别能力。
(2)本问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从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公民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答即可。
(3)本问从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传播正能量等方面作答即可。
12.答案:(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些人沉迷于网络,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开放的网络世界,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等等。
解析:(1)本问考查互联网的作用。
“互联网+ ”体现了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本问考查材料二体现的主要观点。
结合材料,可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沉迷于网络的危害、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