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测试卷
必修三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如图1)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
读图回答1~2题。
1.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阴山、秦岭、南岭
C.亚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
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
2.该工程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A.加快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
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D.促进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2所示。
读图回答3~4题。
3.“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
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②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③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④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4.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①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②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③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④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图3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
B.东部沿海能源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
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D.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
6.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图4,完成7~8题。
7.关于该调水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途多流经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难以储存
B.沿途工业污水排放量大
C.该工程沿线地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
D.沿途全年高温,蒸发量大
8.该工程对水资源调入区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草原退化
D.水土流失
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初现,且进口量持续攀升。
图5是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于施工②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平坦,利于施工③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④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第 2 页
第 3 页
17.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水可通过京杭运河向北自流,直达天津
B.中线的水质好,调水量最
大
C.西线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D.东线要先治污后调水
18.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华北平原缺水状况的措施之一。
下列哪种人类活动不利于解决华北平原的缺水问题
A.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
B.适当提高水价,废水回收利用
C.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加大地下水开采量
D.修建水利工程,造林种草
19.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
A.地下水水位升高
B.生物多样性受损
C.土壤盐碱化加剧
D.长江口海水倒灌
塔霍河调水工程是西班牙将塔霍河的水调往塞古拉河流域的一项调水工程。
塔霍河流经西班牙腹地,经葡萄牙注入大西洋,全长约1 000千米,水量丰沛,源头约70%的水量都被调往塞古拉河流域。
塞古拉河是西班牙东南部注入地中海的一条河流,流域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增产潜力大。
据此回答20~21题。
20.下列有关西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程难度小,穿过一座分水岭和一些河谷
B.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塞古拉河流域的灌溉用水
C.河水输入塞纳霍水库后,还要逐级提水
D.彻底改变了塞古拉河流域的水热组合状况
21.西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有利于保护塔霍河沿岸的植被
B.加剧了塔霍河流域的大气污染程度
C.塞古拉河流域的湿地面积扩大
D.塞古拉河流域的城市地面下沉程度加剧
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
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
图10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22~23题。
22.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人才向东流动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降低生产成本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23.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
A.劳动力需求增加 B.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C.制造业发展受到制约 D.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
图11、图12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
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11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A.南高北低
B.南北最低,东西最高,中间次之
C.东高西低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25.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
第 4 页
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来源:学,科,网]
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
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图13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读图完成26~27题。
26.根据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少而全部供出口
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C.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D.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不会出现减少趋势
27.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甲国→乙国→丙国
图
B.该产业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该产业的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
图14为发达国家某企业空间转移示意图,甲国为发展中国家,乙国为发达国家。
读图完成28~29题。
28.下列关于该企业空间转移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③②
29.该企业在第①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去了
A.技术优势
B.劳动力成本优势
C.市场优势
D.管理优势
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高梯度地区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
图15为我国区域间梯度转移模式图。
读图完成30~31题。
30.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资源禀赋 B.经济结构 C.开发战略 D.能源消费结构31.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
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①家乡投资②政府合作③能源供应④土地价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
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
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
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
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
读图16完成32~34题。
32.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方便产品出口
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基础设施较完善
第 5 页
D.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33.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环境改变较小
B.接近原料产地
C.协作条件较好
D.地租更加便宜
34.纺织等企业迁入太康对当地的影响是
①增加了就业岗位②提升了城市等级
③促进高新技术发展④可能加大环境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全球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专业化服务商,以计算机与信息网络为依托,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来完成原来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从而使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一种管理模式。
图17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35~36题。
35.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第一阶段转移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工业基础雄厚
B.大量廉价劳动力
C.便利的交通
D.教育水平较高
36.中国近些年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之一,主要是
A.信息网络迅猛发展
B.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C. 交通便利
D.消费市场广大
读图18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37~38题。
37.“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
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
38.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
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
业压力
影响企业或企业部门迁移的因素各有不同。
图19示意不同迁移主体的企业迁移动因比较。
回答39~40题。
39.下列影响企业迁移的因素中,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的是
①旧城改造②地价上升③区位偏好④环境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0.上海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据悉,2019年上海集聚跨国公司总部已超900家。
总部落户上海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租金
B.政策优惠
C.市场开拓
D.设施完善
1.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总的格局是:
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B.东北多,西北少
C.长江以南多,长江以北少
D.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第 6 页
3.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的集中分布区是:
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C.新疆、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D.新疆、青海、陕西、四川
4.天然气与煤炭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是:
A.开采成本低
B.燃烧效率低
C.技术要求高
D.清洁能源
5.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有
A.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B.优化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
C.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完全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D.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完全抑制温室效应
6.我国西气东输工程途径地区属于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的省(市)是:
A.上海市
B.山西省
C.陕西省
D.青海省
7.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
①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改善沿线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③增加就业机会④取代煤炭的能源地位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8. 为了吸引外资,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目的主要是为了:
A.扩大市场
B.降低劳动力价格
C.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D.降低地价
9.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到中国兴办汽车厂,主要原因是:
A.利用大量劳动力
B.近原材料产地
C.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D.广阔的消费市场
10.深圳目前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其发展变化正确的是:
A.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
B.农业产值的比重迅速增加
C.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
D.原有劳动密集型工业大量外迁至其他发展中国家
11.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际产业转移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B.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
C.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有利无弊
D.产业转移增加转移对象国和地区的就业机会
12.新加坡、韩国、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A.充分利用本国或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B.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走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道路
C.气候适宜、环境优美
D.经济基础好、技术水平高
13.日本在二战后的三次工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和部门依次是:
A.轻工业重化工业高科技工业
B.高科技工业重化工业轻工业
第 7 页
C.钢铁工业纺织工业微电子工业
D.生物工程金属加工人工智能
14.2019年下半年IBM、微软、戴尔等著名公司都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从上海投资到设立研发中心,这说明
A.上海的资本过剩
B.上海的劳动力廉价
C.上海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在全球分工中地位升高,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宝地
D.上海用于科研的原材料价格低
15.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在我国设立分公司通常在沿海中心城市,主要原因是沿海中心城市具有的优势是:
①社会协作条件好②市场区域广大③气候温暖湿润④水源充足⑤货物运输便利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②⑤
16.关于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C.西电东送形成三大通道,都输送水电和火电
D.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17.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错误
..的是
A.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缩短了产业升级时间
B.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C.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力
D.加强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图1),回答12-14题。
18.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19.“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20.“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
21.下列不属于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工程的是
A.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C.西电东送
D.南煤北运
第 8 页
22.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线调水线路是从金沙江、岷江将水调到黄河
B.东线方案调水线路全部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C.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矛盾
D.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将会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产业转移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
B.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C.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中西部地区属于区域产业转移
D.产业专业转移是企业将产品生产的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4.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错误的是
A.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日本重化工业逐渐向国外转移
B.1985年日元对美元大幅度贬值,推动了日本产业向海外转移
C.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数量下降,其成本很高
D.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的影响
25.关于西电东送工程叙述错误的是
A.西电东送工程形成了三条大通道
B.南部通道将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的水电和火电送往广东
C.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得水电和火电送往华东地区
D.北部通道将黄河中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二、综合题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20为中国西部的成都、重庆、西安、昆明联手发展形成“西四角”经济战略区,并与周边区域构成“蝶形模式”经济网。
材料二、近几年我国沿海许多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材料三、图21为2009年成都市三大产业就业人口和产值比重统计图。
(1)简述产业转移对我国西部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2)归纳成都市三大产业就业人口和产值比重的主要特点。
(3)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说明如何实现“蝶形模式”区域经济的发展。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富士康科技集团制造了全球约40%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包括组装世界众多品牌的电脑和手机等)。
其员工总人数已经接近120万人,其中中国大陆员工超过100万人。
预计未来5~7年将有百万机器人大军上岗,实现“机器人代工”远景。
富士康科技集团2019年5月10日在上海浦东举行中国大陆总部动土仪式,这个总部是其在中国大陆的营运中心、研发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
材料二、1974年鸿海集团在台湾设立;1985年“富士康”品牌创立;1988年,富士康龙华基地在深圳建立;2019年8月,富士康下属的苹果手机最大的组装生产企业率先入驻郑州。
(1)分析富士康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深圳、郑州两市发展分别可能带来的积极影
第 9 页
响。
(2)说明富士康科技集团的总部选址上海浦东而不是深圳的原因。
(3)分析实现“机器人代工”对富士康企业和职工的影响。
第五章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01-20 DCABC ACBBC ABBCB DDCCB
21-40 CCDBA CCDBD ADCAB AABDC
二、综合题
41.(1)吸引当地农村人口从事第二、三产业,城市人口总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工业、住宅等用地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人口比重都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最低;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人口比重不合理);第一产业劳动效率低。
(3)资源优势互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完善交通建设;充分利用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的优势;加强对外经济联系。
(言之有理即可)
42.(1)对深圳:减少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对郑州: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
(2)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创新环境好。
(3)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业转型步伐,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职工:劳动力数量需求锐减;就业机会减少,会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第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