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鉴赏题透视
2008年中考诗词赏析
![2008年中考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ad78036bd97f192279e9b8.png)
2008年中考诗词赏析2008年中考诗词赏析题的主要特点有:(1)考点丰富,涉及诗词的基本知识、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各个方面;(2)重点突出,内容的把握、语言的品味、表现手法的理解是诗词鉴赏的重头戏;(3)题型多样,包括填空题、简答题、选择题、问答题、比较题等,并且以主观题为主;(4)课内课外平分秋色,考查范围逐渐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充分体现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命题意识。
现提供一部分中考创新题和能体现今后中考诗词考查趋势的考题,让同学们在练习中领会中考诗词赏析题的命题思路,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一)2008中考诗词创新题型汇集1.(湖南株洲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注:《三峡》一文略)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一句相对应。
2.(江苏盐城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
(不超过100字)(二)2008体现中考试词考查趋势的题型汇集1.(湖南娄底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2.(浙江温州题)古诗文阅读送友人薛涛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四川乐山题)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008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解读
![2008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682f6df84254b35eefd349f.png)
2008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解读2008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全卷分为汉字、阅读、写作三部分,以自然为主题。
全卷除汉字部分的写字题外,识字、阅读、写作的所有选材内容都与自然息息相关。
如识字的第5题“找出与‘花’意思相同的字”;阅读以“自然之风物——《观月》”、“自然之灾害——《地震》”、“自然之人生——《特质》”、“自然之季节——《早秋精神》”、“自然之意境——《诗意山水》”五篇课外美文组成;作文1写一篇说明文,“说说汶川地震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破坏力”,作文2以《我的季节我作主》为题写作。
这一主题与人教版语文教材“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的编写原则遥相呼应,体现了“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取材课外”的命题方针,突出了宜昌中考语文开卷考试的特点,给考生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和谐之旅的答题氛围。
二是试题的整体难度较2007年略有降低。
如汉字部分的5个小题都比较容易,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正确,满分率应该是可观的。
阅读部分的23个小题除第9、14、22、25、27题稍有难度外,其余的题目大部分学生都可能得全分。
写作材料题旨简明,材料充实(与阅读材料二、四密切相关),要求明确,几乎没有什么审题障碍,应该说每个考生都有话可写,都能写,多数考生得分情况不会特别低(在末等开外),相信今年考生的语文等级(整体得分情况)是令人看好的!三是试题的新变化令人叫好!汉字书写题的分值由过去的4分降至2分,这样考查更实在----减少了给学生的“送分”。
阅读部分设计五篇单篇阅读材料,改变过去几则材料组合比较阅读四大题的面貌,而且选文的体裁也更在丰富了,如文言散文、科技说明文、小小说、现代散文等。
写作命题从阅读材料衍生出来,不仅降低了学生写作审题的难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写作素材,而且开辟了开卷考试中考作文命题的新天地。
作文1(小作文)从表格中的信息和《地震》一文中提取重要信息,抓住“汶川地震巨大的破坏力”的主要特征完成350字左右的说明文。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剖析(蒙琼)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剖析(蒙琼)](https://img.taocdn.com/s3/m/0ac232f70242a8956bece4fb.png)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剖析一、选材方面1.从所选诗词的样式来看,诗、词、曲均有,以诗为主。
综观2008年19套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选用的材料诗、词、曲均有,但以诗为主,词、曲较少。
其中诗16首,涉及l4套考题;词3首,涉及3套考题;曲2首,涉及2套考题。
在考查诗的考题中,所选诗歌又以近体诗居多,其中绝句9首,律诗5首,古体诗2首。
2.从所选诗词的范围来看,南朝梁、唐、宋、金、元、清均有,但以唐、宋为主。
每个朝代都有诗词流传,但命题者更喜欢在诗词的发端、高潮和尾端时期选材设题,特别是高潮时期。
2008年l9套试卷的诗歌鉴赏题选材范围相对比较集中,唐、宋诗词共有l6首,涉及l4套考题,特别是宋朝诗词,竟达ll首之多,居半数以上;其他朝代较少,其中清诗l首,金诗l首,元曲2首,南朝梁诗1首。
宋代诗词的精彩纷呈,成为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考查的一大亮点。
通过对2008年诗歌鉴赏题选材范围的分析,可以看出唐、宋诗词依然是备考的重心,特别是宋朝诗词,所占比例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从所选诗词的作者来看,各样诗人都有,但以“生脸”为主。
在19套试卷共21首作品中,众多诗人都纷纷登台亮相,特别是新课标卷,有意使用了新面孔。
其他省市卷的情况也大体相当,多重视生面孔。
其中涉及到的大诗人只有王安石、王维、秦观、李白、杨万里、杜甫和范成大。
4.从所选诗词的题材来看,各种题材均有,但以“咏怀言志”为主。
在题材的选择上,继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各类题材均有所涉猎,包括送别诗、田园诗、山水诗、言志诗、题画诗、状物诗和咏怀诗等等,其中以咏怀言志诗居多。
关注个人的情感宣泄和感受体验成为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一大亮点。
二、设题方面1.命题形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依然低调。
2002年以前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命题形式考查,2003年至今,多采用主观题的命题形式。
2007年,全国l8套试卷只有上海卷采用了主客搭配的形式考查诗歌鉴赏,2008年比之2007年,在主客搭配考查上只多了北京卷,客观题依然保持低调。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bdfa924693daef5ef73d7d.png)
一、古代诗歌鉴赏备考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因为标题一般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情感(如《伤田家》,提示了诗的类别);注释、生平经历能揭示诗的背景,鉴赏诗歌若能做到“知人论世”,对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就一定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能有效地利用命题中的这些信息,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2、注意合理的鉴赏流程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①诵读(考试时则是默读,)全诗——②(通过领悟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形象——③(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形象和意境——④进而理解形象并与形象产生共鸣——⑤感悟、评价形象的审美价值(也即作品的主题、社会意义等)——⑥创造自己心中的新的形象,才是诗歌鉴赏的正确步骤。
总。
3、注意分析诗的表现手法古诗常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达情感、体现思想.4、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与惯用意象典故的复习要力避艰深难懂,但学生接触过的并且是非常熟悉的应掌握,掌握典故含义,把握惯用意象特定的用法,可以找准理解诗词的切入点。
5、从诗中描写的对象来体味意境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描写的对象来表现的。
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对象着手。
6、强化书面表达,注意逻辑条理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也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
分点答题,点后例证。
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就诗论诗,不枝不蔓。
适当运用鉴赏术语。
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等鉴赏术语,使答案显得更技高一筹。
7.组织答案,因题而异。
①对“问答题”,做到“问什么,答什么”。
②对“综述题”,一般采取“总——分——总”的模式,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③对“对比题”,应该做到:通过研读,比照它们的异同;根据题目的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2008年全国卷(1)诗歌分析鉴赏
![2008年全国卷(1)诗歌分析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dabf6c7baf1ffc4ffe47ac92.png)
2008年全国卷(1)诗歌分析鉴赏全国卷(1)江间作四首(其三)西山连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从全诗看,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诗的前两联,从眼前之景,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诗的后两联,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赏析:这首诗大约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到元符元年(1098年)之间,原作共四首。
潘大临隐居于黄州(今湖北黄冈),没有入过仕途。
苏轼谪居黄州时,潘大临曾从之游,并跟他学诗。
黄庭坚对潘大临的诗才也很赞赏。
绍圣二年,苏、黄都被贬谪到边远的地方,这首诗就作于其后不久。
诗歌从怀古开始。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
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
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
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
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长江一样流之无穷。
感知诗情 解读主旨——浅谈200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设题角度及答题技巧
![感知诗情 解读主旨——浅谈200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设题角度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535d6cc2cc58bd63186bd63.png)
・
诗词艺苑
感知考语 文诗 歌 鉴 赏题 设 题 角 度 及答 题 技 巧
山 东利 津县 第一 中学( 南院) 2 7 0 ) 倪雪琴 (54 0
20 年 全 国 1 08 8份 高 考 语 文 试 卷 的诗 歌 鉴赏 题 , 9份 考 查 到 诗 歌 的 情 感 和 主 旨。 有 那么, 怎样 才能 把握 诗 歌 的情感 和主 旨 , 准确 作答 , 取得 最好 的成 绩 呢?
根据 诗歌后 面标 示 的 小注 往 往可 以推知
诗 歌的思 想感情 。如全 国卷 I, 注 “ I小 因竭力
尘 不到 张罗地 , 宿鸟声 中 自掩 门” 宿鸟 声 ” 中“ 反衬 出 了作 者 隐 居 生 活 的寂 静 , “自掩 门 ” 而 更 透露 了作 者孤 寂清 冷 的心 境 。辽 宁卷 曲词 中有 明确 的语 言标 志“ ” 如 提醒 考 生 是举 例说
议论 文 是 中学 生 必 须 掌 握 的 一 种 文体 。 可是 许多 学 生 往 往 觉 得 最 怕 写 议 论 文 , 其 尤 是考 场议论 文 。如何 写 好 考场 议 论 文 呢? 其 实是 有 章 可 循 的。 常 言 道 :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 峰 , 近高低 各不 同 。 一 则乃 至 一 组材 料 , 远 ” 写 成 议论 文 , 立 意 成 篇 来 说 , 以 有 许 多 角 就 可
二、 重视小 注
句 中 。四川卷《 雁儿落 带 过得 胜令 》 床 边 , “ 放
一
册 冷淡 渊 明传 ; 前 , 窗 钞几 联 清新 杜 甫篇 ” ,
通 过词 中 的“ 床边 ” 窗前 ” 词 , 知 词 人 归 “ 等 可 隐后 闲淡 舒适 的精 神 生 活 。全 国卷 1 从 “ I 车
2008高考诗歌鉴赏答题的病因分析与答题模式
![2008高考诗歌鉴赏答题的病因分析与答题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353fc7902768e9951e7386d.png)
第十三课时鉴赏诗歌答题的病因分析与答题模式答案示例①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吹与逐两字都很富有表现力②吹是春风发出的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象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③逐是乡梦发出的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洛阳城无形的乡梦因一逐字而显得有形有态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形象可感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④两字出语平易自然但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非常美妙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技巧有何效果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表现手法主要有 1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 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 对比 4 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 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 比喻 3 拟人 4 夸张 5 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 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5.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练习5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有人认为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有人认为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诗歌专业术语小结一语言风格平淡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三表达技巧 1 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抒情可分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描写可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 2 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 3 表现方法有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相结合情与理的结合欲抑先扬欲扬先抑铺排含蓄幽默象征联想想象 4 修辞手法有比喻讽喻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委婉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四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郊寒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陆游的悲壮爱国等此外词还有婉约豪放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分总的来说诗词曲的特征分别是诗庄词媚曲俗五篇章结构第四种模式炼字型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愁诗等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a name=baidusnap0></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B>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二思想内容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一分析病因引以为戒 ---诗歌鉴赏中的九大常见病因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问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病例1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天冷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人却不能月亮不解我的<div id="loadingAD"><div class="ad_box"><div class="waiting"><strong>文档加载中...</strong>广告还剩<em id="adtime"></em>秒。
2008年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中答题模式探究
![2008年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中答题模式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4bfe41faf90f76c661371a30.png)
关 键 词 : 0 8 语 文 高考 诗 歌 鉴 赏试 题 20 年
规 律
答 题 模 式
凉 , 作 者并 没 有 把 这 花看 作 愁 苦 ( 形 象 、 特 征 ) 前 但 绘 明 。
者 是 闲 适 之 士 的 豪 迈 与 大 度 的 形 象 ,后 者 是 在 凄 苦 孤 独 的 环 境 中 的 乐 观 者 形 象 ( 情 感 ) 析 。
模式 之二 : 赏意 境 型 。 鉴
1提 问 方 式 .
语 文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的 答 案 千 差 万 别 。但 并 不 意 味 着 考 生 在 答 题 时 毫 无 规 律 可循 。 生 除 积 累 一 些 必 要 的 鉴 考 赏 知识 外 , 要 准 确 把握 诗 歌 鉴 赏题 的 问和 答 的特 点 。 还 本
规 范答 题 模 式 , 免 下 笔千 言 而 不 能准 确 到 位 的情 况 。 避
模 式 之一 : 赏形 象 型 。 鉴
1提 问 方 式 .
这 是 一 种 最 常 见 的 题 型 。 谓 意 境 , 指 寄 托 诗 人 情 所 是 感 的物 象( 意象 1 合 起 来 构建 的让 人 产 生 想像 的境 界 。 即 综 它 包 括 景 、 、 三个 方 面 , 景 关 系是 答 题 的核 心 。 情 境 情
这 首 诗 为 我 们 展 现 了 一 幅 怎 样 的 画 面 ? 这 首 诗 营 造 了一 种 怎 样 的意 境 ? 表达 了诗人 怎样 的 情感 ?
2解 答 分 析 .
文 以 2 0 年 语 文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试 题 为 例 。 过 对 问 与 答 的 08 通 分析 , 寻答 案 背后 隐藏 的规律 , 便 考 生 在考 试 时参 照 , 探 以
(诗歌鉴赏题解析汇编)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诗歌鉴赏题解析汇编)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b143ed9d76a20029bc642d17.png)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 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 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 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9.(6分)
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 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 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 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 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 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 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 出了“最羡鱼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 中归去!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1
答: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
答: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1文)•选此修诗\中托国小小说孤欣赏山•(以配人言教志版),◆ 表达了诗人尽管 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 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 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 面相应,联想自然。
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 得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
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处质的•高,追给求2分,我每们答让对你更一放点心给!1分。
返回
湖北卷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人教版)◆ 临 江 仙 [宋]侯 蒙
历年高考08年高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历年高考08年高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3e8ba1a0116c175e0e4815.png)
. . 。
.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一.各省市试题情况一览表:二.各省市试题考点分布:特点:1.时代分布:唐宋领风骚。
这与选修模块开设《唐诗宋词选读》吻合。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共涉及21首诗歌,选用唐代诗歌5首,宋代11首,金代1首,元代2首,明代2首。
2007年诗歌鉴赏共涉及24首诗歌,唐宋共占15首。
2.体裁分布:律、绝是重点。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律诗7首,绝句8首,词4首,曲2首。
2007年选用绝句11首,律诗6首。
3.题材分布:写景咏怀为主。
2008年21首诗中,写景诗6首(另有3首咏怀诗由眼前景而生发感慨),咏怀诗8首,咏物诗3首,怀古诗2首,送别诗2首。
4.作者分布:选诗以非名家为主,名家的诗以非名篇为主。
名家的诗作中,只有李白的两首诗是可称名篇,其他的都是较冷门的诗歌。
5.考点分布:各地诗歌鉴赏题的考点分布比较全面。
从今年的试卷看,考查思想情感的有7套,考查艺术手法的有13套,考查内容的有8份套,考查语言的有6套,另外考查情景关系的有3套,考察形象分析的2套。
启示:1.要注意整体鉴赏题。
2007年高考,大多是针对某一“点”的题目,而今年,注重对“面”的考查,整体鉴赏的题目明显增加。
就诗歌而言,整体把握思想意蕴,情感基调是鉴赏的前提,是重中之重。
指导学生复习时要高度注意。
(今年考了7套:【福建卷】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江西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辽宁卷】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北京卷】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重庆卷】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四川卷】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全国卷Ⅱ】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200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命题预测及复习备考策略
![200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命题预测及复习备考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85021dabb4cf7ec4afed087.png)
200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命题预测及复习备考策略“一水声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
”转眼间2008年的中考已近在眼前,我现就《新课标》指导下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命题进行一下预测,并对其复习策略作一点探析,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200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命题预测纵观近几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我们不难预测2008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依然会变中求稳,并且将进一步渗透《新课标》精神:第一是阅读材料仍然选自课外,还将继续强调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
注意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第二是速读与精读相结合,这将是以后考查的重点。
命题者还会注重考查学生的信息捕捉、信息筛选、信息整合能力,考查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考查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创造性理解。
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章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欣赏以及综合表达等方面的表现。
第三是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水平的试题将有所抬头,对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情感态度、遣词造句的领悟理解将成为考查重点。
第四是对与选文相关的链接材料的“综合”、“探究”的试题以及“读书笔记、读书卡片、批注”等新型开放性试题将会再度攀升。
为便于广大学生更好地把握2008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脉搏”,我现就此作如下具体预测,以期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帮助。
1.阅读选材,突出人文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人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的价值取向,即重视人文教育。
如去年湖北黄冈卷的阅读试题《听泥土说话》,儿子在第二次听了泥土的话后,“从此,儿子处世如泥土般低调,性情如泥土般内敛,为人如泥土般虚心,对待成败得失亦如泥土般自然、平静和从容”。
考生读了这样的文字,也会像文中的儿子一样从中受到人生的感悟。
这些试题,都闪耀着人文思想的火花,旨在让广大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受到真、善、美的人文教育。
08中考语文专题诗歌赏析.doc
![08中考语文专题诗歌赏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86d10a5850e2524de4187e57.png)
2008中考语文专题诗歌赏析作者:黄日成【备战07专题】诗歌赏析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
该诗亦如此。
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诗意:通过对大海的描写,抒发作者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和博大的胸襟.练习:实写大海景象的句子: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
连接中考:10.这首诗选自,是组诗中的一章。
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
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
(4分)11.这首诗中统领全篇的是一个“”字,诗中描写的实景是,虚景是。
(5分)12.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
(3分)1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特点。
(3分)1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6分)答案:10.《乐府诗集》;《步出夏门行》11.观;树木丛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里1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13.以抒情为主14.“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可概括为:雄奇豪迈(意思一致即可)。
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写景的雄伟奇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尤能表现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搏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
2.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全国卷Ⅰ】-(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全国卷Ⅰ】-(诗歌鉴赏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0bf04316b307e87100f69620.png)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问题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
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 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 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参考答案(2)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 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 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 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 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语文试卷 【全国卷Ⅱ】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 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 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 冷落的地方。
答案1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 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答案2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 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 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语文试卷 【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4—16题。(8分)
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
2008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解答三大要点
![2008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解答三大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cce1a8f121dd36a32d82fa.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技巧汇编中考现代文阅读题解答三大要点整体把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设置,是一个由总到分、由分而总或由局部到全局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
它要求考生通读全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进而准确答题。
我认为,无论哪类文章,都应该读三遍。
第一遍速读,整体感知,了解大概内容,归纳主题;第二遍带着考题去读,结合题意的要求,对照原文深入分析,筛选材料中的信息;第三遍浏览全文,落笔答题。
这样,主旨清楚了,局部明白了,思路清晰了,才知道每段、每句话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
主观试题的解答虽然比较灵活、开放,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读懂文章、明确题意、紧扣原文、认真答题。
审析题干每一道试题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阅读是解题的核心,审题是提取信息的关键,揣摩命题意图是答题的一种技巧。
答好题目,不仅仅表现在审视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审准题干上,只有明白题干要求,才能清楚命题意图,也才能正确答题。
掌握审题方法,先要读出问题的显性信息,如“结合原文,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关键话语;其次,还必须挖掘出题干中隐性信息,才能找到答题的命脉,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主观题不是无限开放,开放前提下是有适度限制的,既为学生提供适度限制的区域,也为学生创造宽阔的思维空间。
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做到通览全文,认真读题,弄清限制的区域和开放的空间。
准确表述主观题一般是读写结合题,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是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心组织好语言是正确答题的重要一环。
答题的语言要做到简明、顺畅、准确;条理清晰,通俗易懂;表达富于美感和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答题语言不能简单化,三言两语,甚至几个词就答完题是不行的,答案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一段话。
主观题注重题目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弹性,是考生平时学习的拓展和迁移,能发挥考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考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创新空间。
希望同学们平时根据以上列出的答题策略,结合具体的题目加以有针对性的训练。
2008年各地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分析
![2008年各地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1172a0284ac850ad0242d2.png)
2008年各地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分析2008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所选诗(词)一般为一首,题量基本为2题,分值大致在6-8分,这样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解读一首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只有湖南和广东卷选用了二首内容相关的诗进行比较阅读,值得注意的是,湖北卷虽然只选了一首词,但其在题目中将词与《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进行对比,实际上也是考察了学生的同中求异的比较能力。
同2007年高考一样,北京、上海卷出了三道题,但这三道题中题型多样,有选择,有填空,因而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学生思考动笔的内容并不太多。
湖南、福建、江西卷虽只出一道题目,但都要求学生就表现手法对全诗进行赏析,其实动笔量也不小。
诗歌鉴赏的基本功主要表现在对诗歌内容、感情、手法、语言、意象的分析上。
这从今年高考的考点分布上也可以体现出来。
从今年的试卷看,考查情感的有12份,考查手法的有10份,考查内容的有10份,另外考查语言的有5份,考查常识的有2份,考查意象的有1份。
由此可见,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即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手法,这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要素,平时复习中一定要注意落实。
下面就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对这几类考察重点进行简要分析,供广大师生在复习中参考。
一、鉴赏诗歌的感情任何一首诗歌的鉴赏都是以理解诗歌中的感情为前提的,我们读诗、赏诗,首先要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也是读诗的根本。
今年高考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整体把握诗中的感情所谓整体把握情感,往往要结合全诗(词)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理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其难度比理解某个句子中作者的情感来得大,要求考生必须全面地分析材料,尽可能多地解读出其中的内涵。
例如:2008年高考(湖北卷):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2008年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鉴赏题透视
![2008年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鉴赏题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2578c9c77f1922791688e887.png)
2008年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鉴赏题透视综观2008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我们发现较浅易的、有定评的现当代诗歌开始走进考卷。
其考查点侧重欣赏,要求考生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把握形象与意境、情感与意义指向、语言技能诗文欣赏三要素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具体说来,就是以抒情诗、哲理诗或内涵深厚的诗为主,设题多趋向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命题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诗歌的节奏、语速、语调、重音。
(2)诗歌的韵脚。
(3)重点句的理解与品析。
(4)诗歌的意象及意境分析。
(5)诗歌表达的感情。
(6)诗歌的常用艺术手法。
(7)诗歌的背诵默写。
典型例题:一、片段欣赏例1、阅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节选,回答问题。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1)诗中的“那里”具体指的是哪里?(2)诗中把“那里”比作“太阳”和“春”,说明“那里”具有怎样的特点?(2008年天津市中考卷)设计意图:此题意在对考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想象能力检测。
阅读过程中,我们只有用心去感受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与恨,怜与悲,愁苦与希望,才能展示诗歌的创作背景,捕捉比喻的深刻内涵。
思维方法:命题者依据材料拟制两道题目,引领考生走进文本,锁定意象,展开联想。
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在联想的基础上,进行收敛思维。
寻找最佳答案。
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
(2)能给中国大地带来光明和苏生。
例2、请从下面A、B两句中自选一句进行品析。
A、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B、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我会品______句:______(2008年杭州市萧山区中考卷)设计意图:这类试题在中考中已经盛行多年,意在强化标本意识,启示我们立足课本,深化知识,实现拓展迁移,主要测试考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述能力。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e0e3730e2bd960590c677fa.png)
⑴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 “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 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 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 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⑵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 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 “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 “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 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⑴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灯 ⑵诗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 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多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 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孤萤,“数”字传神地 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着眼于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考察。
注重对关键词语作用的考察。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广东)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 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 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 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 字的艺术效果。(4分)
08宁夏 海南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 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 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 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 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 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 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 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 了 》 写 道 : 荒 废 了心 . 中 “ 荒废
这 个 角度 就 是 散 文 的 “ ” 作 神 者 由 月亮联 想到 古 井 、 绳 、 井 嫦
刚 、 白 的 月 亮 . 国航 天 局 击 李 美 P
只 到 几块 冰 冷 的 石 头 夷国 航 天而 “ ” 的“ 亮 ” 实 爬 上 月 是
例 1阅 读戴 望舒 《 . 我用 残 损 的手 掌》 选 , 节 回答 问题 。 我 把 全部 的 力量 运在 手 掌/ 贴在 上 面 , 寄予 爱 和 一切 希 望 , / 因为 只 有 那里 是 太 阳 , 春 , 驱 逐 阴暗 , 来 苏 生 ,因 为 只 是 / 将 带 /
有 那 里 我 们 不 像 牲 口一 样 活 . 蚁 一 样 死 … … 那 里 , 恒 的 中 / 蝼 永
深 划 内 涵
酬 出 了 新 意 在 挑 水 父 亲 的 眼
的热 爱 , 对 比的 应 用 突 出 了 乡 、
是 父亲挑 着 月 亮 : 细 看 . 会 仔 就 闪地在 地 上行走 .” 这 简直
中, 同亮 是 可 以 亲 近 的 , 永 恒 是
一
村 生 活 的 诗 意 也 对 冰 冷 的 科 发 现是 两个 月 亮抬 着父亲 . 闪 一
中 考 囊 ≤
ZHo NGKAO SHI AN DI
综 观 2 O 年 全 国 备 省 市 08
中考语 文试 卷 , 们 发现 较 浅 易 我
的 . 宅毋 的现 当发诗 歌 . 有 丌始 走
进 季 卷 其 考 查 点 侧 重 欣 赏 , 要 求 考 生 能联 系作 品的文 化 背景 . 对 作 品 约 思 想感 情 倾 向作 出 自 己 的 评 价 : 说 出 自 己对 堆 品 中 能 感 人的情 境 和 形 象 的 体验 ; 味 品
3丰 富 的联 想。 问 的万 事 . 世
万 物 , 上 去 毫 不 相 关 . 若 进 看 但
入 作 家的 视 界 和 心 灵 .便 可 因 主 观 的调 刺相 溶 于 某 个 角度 、
乐 于 自然 的 闲 适 这 浪 漫 而 富
有诗 意 的语 言使 勤劳 、 知足 的 父
亲形 象跃 然 纸 上
国!
( 诗 中 的“ 1) 那里 ” 体 指 的是 哪 里? 具 ( ) 中把 “ 2诗 那 ” 比作 “ 阳 ” “ ” 说 明“ 里 ” 有 怎 太 和 春 . 那 具
样 的特 点 ? (0 8年 天 津 市 中 考 卷 ) 20
设 计意 图 :
方 面 :1 诗 歌 的 节 妻 、 () 语速 、 语
感 : 田 园 生 活 的 赞 美 对
腾 的 技 术 员 ” 而 平 凡 的 父 亲 却 . 是 “ 天 地 精 神 住 采 的 美 学 与
家 ” 字 星 行 阃 流 露 出 对 父 亲 的 .
4诗 意的语 言 . 者将 劳动 这篇 散 文 中告诉 我 们 :月 亮和 . 作 者最普 通的 劳动写得 如 诗如 画 . 人 的 距 离 .其 实 是 人 心 与 自然
调 . 音 ( ) 歌 的 均 卵 。 3 重 重 2讨 ()
点 句 昀 理 解 与 品 析 ( 诗 歌 的 4) 意 象 硬 意 境 分 析 ( ) 歇 表 达 5诗 的 感 情 。 ( ) 歌 的 常 用 艺 术 手 6诗 法 7 诲 歌 的 背 诵 默 写 、( )
此 题 意 在对 考 生进 行 爱 国 主义 教 育 和想 象 能 力 检 测 。 阅 读过程 中 . 们 只有 用心 去感受 诗 人发 自内 心深 处 的 爱 与恨 , 我 怜与悲 , 愁 与希 望 . 能 展 示诗 歌 的创 作 背 景 , 捉 比喻 的 才 捕
学技 术进 行 了 小 小 的 嘲 弄 . 收
到 了强烈 的 艺 术效果 、
一
受 的 . I 过 了 千 年 . 还 是 F使 J 也
5么 圣 洁 而 浪 漫
是 一 种 舞 蹈 ,是 一 种 安 于 自然 、
2巧 妙 的 对 比 同 样 是 为 了 “ 往 月 亮” 父素 只需要 三来 通 . 长 的 井 绳 . 国航 天 局 却 “ ” 芙 爬 了三 十 万 千 米 远 : 同 样 是 一 个 月 亮 .父 亲 看 到 的 是 晡 娥 、 昊
思 维 . 养 学 生 的 想 象 能 力 和 联 培 想 能 力 、 具 体 说 来 , 是 以 导 崎 就 诗 . 哲 理 诗 或 内 涵 深 厚 的 诗 力 主 . 题 多趋 向 于 诗 歌 的 出 喜 设 形 -. 每题 范 围 主 要 考 以 下 几 曩 ’
、
片 段 欣 赏
指. “ 而 我 的 父 亲 打 捞 上 来 的
“ 亮 ” 虚 指 . 种 虚 与 宴 的 月 是 这 对 比 溲 得 美 国 成 了 一 个 “ 折 会
福, 那种 为心 灵 显现 的事 物 . 我
们 看 不 见 也 看 不 懂 了 1, 亮 真 ’ 月 的 那 么 遥 不 可 及 吗 ? 李 汉 荣 在
了感 动 .我 们 失 去 了透 明 的 情
娥 、 白 、 国航 天 局 的 登 月 . 怀 .我 们 不 再 或 很 少 能 够 领 略 李 美
神 奇 的 联 想 . 胆 的 想 象 . 妙 那 种 纯粹 的 、有 着神 圣感 的 幸 大 巧
的 构 思 . 人 耳 目一 新 如 此 发 令 散 的 思 维 紧 扣 了 作 者 的 思 想 情
令 人 如 醉 如 痴 “ 个 水 桶 里 . 两 盛
2 0 年 中 考 语 文 08 现代诗歌鉴赏题透视
口 柴 晓 山 王 有 成
典 型例 题 :
一
作 品 中富 于表 现力 的语 言 .在 把 . 握 形 象 与意 境 、 情 感 与 意 义指 向 语 言技 能诗 文 欣 赏 三 要 素 的 基础 上. 重培 养 学 生 的 刨造 性 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