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检测试题(人教版) (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句读(ddu )琵琶(pd )笑丿裔(yQ )扪参历井(m^n ) ••・・B ・呑噬(sh < pao )形骸(hdi )白无聊赖(ldi ) •…D.忖度(cQn )逡巡(qun )搭讪 (shdn )间或一轮(jian )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失意的样子。
..
B.于其身也,则耻
师焉,惑矣 惑:疑惑,疑问・C.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朔: 北方• D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命:命令• 4.下列各组句子 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I
.爱其子,择帅而教之 B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音,铮铮 然有京都声 听其不传也久矣! 嗟乎!师道之… 蓝 D.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C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时,学于余 不拘于王好战,请以战喻…)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的.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红楼 梦》是一个“异数S 乂是一个空前绝后A ••… 小说艺术高峰。
.作者对这个贵 族家庭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B 写,表现了这个钟 鸣鼎食的诗礼之家“树倒糊狮散”的没落过程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C ・《红 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巧夺天工••… 在描写贾府的没落过程中,作 者就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艺术形象。
于刻画人物上。
.王熙凤不仅曾遭到赵姨娘 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D ・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她 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6.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 根拯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 特别贯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分不开。
B. 林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
在与薛宝钗的竞争中,她 所缺乏的,一是没有健康体格,二是不够温柔大气。
C. 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
但是她也有着青 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不是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1)膏腴(yu )歆享(xln ) 鞭笞天下(chi )……C ・瘦削(xido )炮烙 A. 孽獐莫衷一是 B. 斑斓弃屮曳兵 C. 饿苧缠绵it 恻 D. 聒噪细肢末节
杜鹃啼血 涛涛不绝 不经之谈 自鸣得意 沸反盈天
敛声屏气
揭竿而起
相敬如宾
D.孟子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意义。
他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神的著名
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 10题。
/2
太空行走
在地球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地面走向另一处地面。
但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槪念完全搞乱了。
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只要用脚、手政身体任何部位触一下舱壁或任何固定的物体,借助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太空是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还有微流星体伤害,必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以保证生命安全,但也不能立即走出密封座舱,因为还要吸纯氧排氮。
由于氧气助燃,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密封座舱中一般不用纯氣,而用以氧、氮为主的混合气体。
这样,航天员体内便存在大量的氮。
这些氮不像氧和二氧化碳那样会与血红蛋白和缓冲物质起化学作用,而是物理地溶解在血液和脂肪组织中。
目前,密封座舱中一般采用与地而相同的1个大气压,即760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210毫米汞柱压力。
这样,穿上航天服后,体外压力降低,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氮便游离出来。
由于脂月方组织中的血液供应较差,流动量不大,不能将氮气迅速地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因而会在血管内外形成气泡,堵寒血管,形成气胸,这就是减压病。
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
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
若氮气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即占78. 09%,则需要吸纯氧3小时。
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着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但制造这种舱外活动航天服,不仅材料、工艺等方而的要求更高,而且会增加穿着后活动的困难。
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式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
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
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
另外,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靠航天服背部的无线电通信背包与同事联系。
困难还不止这些,比如,太空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人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远近感。
当然,太空行走不仅仅是在太空轨道飞行时的行走,还有在其他天体上的行走。
比如在月球上行走。
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而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脚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 12
/3
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蹦跳感到舒适。
假如到木星那样巨大的行星上去,其比地球大300多倍的质量所产生的重力及其厚密的大气,将会使人动弹不得。
7.下列对“太空行走”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舱失重环境中行走,其范围是立体的,可以飘飞到任何地方。
B•航天员在密封座舱外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中行走,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
身体。
C.航天员在重力和大气环境与地球的重力和大气环境悬殊的月球、木星等其他天体上行走。
D.航天员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和在重力、大气环境与地球悬殊的其他天体上行走。
8•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吸纯氧排氨或者提高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
B.吸纯氧排氨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C.如果舱内氨气的含量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则需吸3小时纯氧。
D.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9•“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缺乏传播声音的空气,须借助无线电背包与同事联系。
B•没有任何参照物,不易确定正确的方向。
C.没有空气阻力,行走起来轻飘飘的。
D.易遭受微流星体伤害,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
12
/4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走行,因为是在失重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可以“倒走横行”。
B.在天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行走
范围是立体的。
C•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由于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只有地球重力的1/6,所以与在地
面行走一样,而且是“健步如飞
D.假如借助科技手段消除了木星上厚密的大气带来的阻力,那么航天员在木星上行走就不会陷入“动弹不得”的窘境。
(三)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崔护
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
举进士第。
清明日,独游都城南。
得居人庄,一亩
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
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
”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
独倚小桃
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
崔以言挑之,不对。
目注者久之。
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崔亦眷盼而归。
嗣后绝不复至。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
门院如故,而已锁扃之。
崔因题诗于左
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E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
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
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
”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怛,莫知所答。
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
自去年已来,常恍惚若有所失。
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
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
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
崔亦感恸,请
入哭之。
尚俨然在床。
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
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倚小桃斜柯伫立斜柯:横枝B.嗣后绝不复至)
嗣后:此后…• C.崔
亦感恸,请入哭之感恸:感动 D.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适人:嫁人・...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女子美貌多情”的一组是()
①有女子自门隙窥之②独倚小桃斜柯伫立
③妖姿媚态,绰有余妍④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⑤须臾开Lh半日复活⑥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年清明节,崔护至郊外,无意中发现一座花木掩映、清静优雅的庭院,意欲上前讨水,不料开门的却是一位美丽的姑娘,端出一杯清水给他解渴,并落落大方地望着他。
B.第二年清明,崔护乂去找那姑娘。
虽然依旧是桃红柳绿,但大门紧闭,不见
日思夜想的姑娘。
面对明媚春光和灼灼桃花,崔护的的心情无限惆怅,于是他在左门题写了一首诗,两人的爱情就是由这首诗确立的。
C.在小说的最后,也许是他们的真情感动了上苍,奇迹真的发生了。
崔护竟将
女子哭活过来,姑娘睁开美丽的双眼,恍如隔世般哀怨地望着崔护。
二人悲喜交加,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D.这个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耐人寻味的爱情,是要有一颗丰富敬感的心,有一份全身心投入的情才能寻获的,愿天下有情人,牢牢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情缘。
第II卷(111分)
二.翻译鉴赏默写题(26分)
12
/6
14.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翻译画线的句子。
(10分)
①五官莫明于LI,面有黑子,而U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
吾自有目,乌用镜为?”②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自知己面有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
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_____________
①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4分)
②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自知己面有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
(6 分)
15、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①舟中作杜甫小寒食和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儿萧条戴鹃冠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口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
②鹃(h0)冠:传为楚隐者鹃冠子所戴的鹃羽所制之冠。
一个“愁”字贯穿全诗,请结合诗句说说全诗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愁”。
(6分)(请分点作答)
16.默专题7每小题1分,共10分)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A. ®@®
B. ®@®
C.
D. @®®
2)风急天高猿啸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3)蹑足行伍之间,,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4)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o 5),此时无声胜有声。
I
6)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 o
7)丛菊两开他日泪,■
12
/7
8)只有坚持,才可以成功!正如《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
Q )AZ F? 4^- si?
10)諭宝玉k林黛旺勺':”,比他与薛宝钗得到封建家长认
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的“金玉良缘”应更值得同情与肯定。
三.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办大事,作高官”是李鸿章对盛宣怀一针见血的刻画,也可以说是对他一生发展道路的指引。
盛宣怀是按照这条道路和程序走的,李鸿章也是照此方针培植他的。
盛宣怀所经营的近代企业及与之相应的新式教育事业,在当时都是无先例可循的“大事S但因为有李鸿章的大力支持而取得成功,并被李鸿章多次保举,直至官拜邮传部尚书。
他因办“大事”卓有成效而至“高官S反过来乂利用“高官”的地位和权力来促进“大事”的发展。
可以说,盛宣怀是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经过近三十年的苦心经营,到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盛宣怀实际上已经全部或部分地控制了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轮船、电报、铁厂、铁路、矿务.纺织、银行等大型企业。
他在披荆斩棘、奋力开拓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新式人才十分重要,没有与这些新兴企业相适应的新式人才,将一事无成。
那些皓首穷经的学究们绝不可能去搞机器技术和企业管理,科举所取之士对此一窍不通。
那么,新式人才从何而来?盛宣怀认为,必须立足于自己培养,聘用洋师只是暂时的、短期的。
之所以如此,煤铁矿藏“实以开采为大利所在,未便使外人久与其事二基于这种认识,盛宣怀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往往创办附设于企业的带有训练班性质的学堂。
比如办电报局时,他在天津、上海等地办有电报学堂;督办汉阳铁厂时,也办有附设的学堂。
这些学堂在学制、课程等方面都只注重实用,理论和基础知识则不求系统,属于非正规的训练班。
盛宣怀是一个有心人精细为群僚之冠S他对这些训练班及时总结经验,作为以后办正规学堂的准备。
1893年秋,盛宣怀得到直隶总督王文韶的批准和支持,在其权力和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大学一一北洋大学堂。
同他办实业一样,盛宣怀在办教育时也以“学以致用”为准则。
他给北洋大学堂订了两条规则:其一12
/8
是不许“離等”。
他说:中国过去学西学的学生成绩不显著的原因之一,就是“学无次序,浅尝辄止m本大学堂的学员必须循序渐进,不许中途他莺,直至完成学业。
其二是要学习专门科学技术,文字语言不过是工具。
盛宣怀这一观点的形成,不仅源于他汲取了过去同文馆只学外语因而用途不广的教训,也是他自己在办实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的结果。
也正因为这样,后来肖他的天津海关道继任者李少东请求将60名学生分别改学法语、德语和日语时,他毫不留情地加以阻止了。
1896年春,盛宣怀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请求“如津学之制而损益之,设立南洋公学S
他非常慷慨地提出“学堂基地山臣捐购X常年经费也山他所经营的轮、电两局岁捐十万两。
此时正是盛宣怀大展宏宏图之际,因而主张南洋公学“取国政之义,以行达成之实。
于此次钦定专科,实居内政、外交、理财三事”。
显然,南洋公学是全国性的以培养政法人才为主的、山盛宣怀直接控制的正规学校。
盛宣怀办学思想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非常重视基础教育。
他说:“师范、小学,尤为学堂一事先务中之先务/所以南洋公学陆续设
立了师范院、外院(附属小学)、中院(中学)、上学(大学)和特班。
郑观应赞誉说:“此乃东半球未有之事,其非常不朽之功业也(摘编自夏东元《盛宣怀传》)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经过近三十年的苦心经营与奋力开拓,到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关系国计民生的许多大型企业,都已处于盛宣怀的全面或部分掌控之中。
B.盛宣怀认为,开采矿藏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一旦让外国人插手其间,将使中国的矿藏资源大量外流,因而主张完全自主开采。
C.盛宣怀在天津、上海等地办的电报学堂和在汉阳铁厂时办的学堂,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强,而理论和基础知识则相对薄弱。
D.盛宣怀认识到培养新式人才的重要性,认为科学所取之士不可能去搞机器技术和企业管理,必须通过新式教育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E・传记通过对盛宣怀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的记述,表现了他作为实业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也反映了我国近代学校创办前后的社会背景。
(2)盛宣怀在创办北洋大学堂时提出了哪些主张?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6分)
12
/9
)盛宣怀创办并直接控制的南洋公学有什么特色?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办学U (36 分)的?请简要分析。
()盛宣怀办学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他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有人认为(4你的有人认为是他经济实力强,有人认为是李鸿章的培植。
是他教育思想先进,8分)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原因进行探究。
(60 分)五•作文(感恩使人们对别人的帮助真诚恳切地表示感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义。
18.谢的一种方式。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字;③态度认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要求:①自拟题Lb②不少于800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琶、扪、肖II、炮、间”有误1・B ,应为“孽障、滔滔不绝、细枝末节” 2. C ,详见教材.C3 ,都表方式,可译为“用、拿”.C4 103 页的''名著导读”
C.,详见必修三第99-5否定不当)C否定不当,A句式杂糅,B.6. D,
(7. D 8. B 9. C 10. A
11.C•应为“感到悲痛”
12.B•“②④”体现多情,“③"体现美貌;其他三个不合要求。
13・B.两人的爱情不是由这首诗确立的,两人一见钟情,各自苦思一年。
14^(1)五官中没有哪一个比眼睛看得更清楚的,脸上有了黑点,眼睛却看不到,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4分,译出大意得2分,“明”“乌”各1分)
己脸上有黑点,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像自己这么漂亮。
(6分,“鲜当意” 1 分,“泰然” 1分,“莫己若”1分,译出大意得3分)
12
/10
15.①首句“强饮”不仅写出自己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
表现出诗人年老体衰、穷愁潦倒的愁苦。
②借用“鹃冠” 一典,点出作者身不在官,壮志难酬的忧愁之情。
③“老年花似雾中看m既直接表明作者暗自伤老之情。
④以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反衬诗人困居舟中的忧思。
⑤“愁看直北是长安”表明诗人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情怀。
⑥以“舟中作”为题,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年漂泊困苦的处境。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6分)
17 (1)【BC, B煤铁矿藏“实以开釆为大利所在,未便使外人久与其事”。
不是不给外国人插手,而是认为不便与外人久其事。
C重视动手能力而已】
(2)【答:他给北洋大学堂订了两条规则:其一是不许“瑚等S即是“学无次序,浅尝辄止S本大学堂的学员必须循序渐进,不许中途他莺,直至完成学业。
其二是要学习专门科学技术,文字语言不过是工具。
反映了他“学以致用”教育思想°】
(3)[答:(1)南洋公学是全国性的以培养政法人才为主;(2)南洋公学设立了师范院、外院(附属小学)、中院(中学)、上学(大学)和特班。
办学口的:培养与新兴企业相适应的新式人才,培养能搞机器技术和企业管理的人才。
】(4)【开放性答题,言之成理就行。
】
【参考译文】
博陵人崔护,姿容非常秀美,性格孤傲清高,很少和人交往。
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笫。
某年清明节,他一个人到都城南郊游,遇到一户人家。
院子占地一亩左右,院内的花草树木长得密集茂盛,只是静悄悄的,好像没人。
敲门敲了很长时间,才有一个女孩,边从门缝里看他边问道:“谁呀?”崔护把自己的姓名告诉了她,恳求道:“我一个人出来赏春游玩,因喝酒而口渴得难受,想向您讨杯水12
/II
喝。
”那女孩反身入屋,端了一杯水岀来,打开门让他进入院内,并搬了一把椅子给他坐。
自己却独自靠住一株小桃树的横枝站着,显得很有情意。
(在绿叶红花的映衬下,那女孩)妖娩娇媚,异常美丽。
崔护想挑逗和她搭讪,但她不接腔,只是一直脉脉含情地看着他。
崔护告辞离开时,(女孩)送到门口,好像不能忍受离别之情,(怅怅的)回院去了。
崔护也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返回都城,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去过。
等到第二年清明节时,崔护忽然想起那女孩,再也抑上不住思念之情,就急忙前去探寻。
(到那儿后,看到院子)大门和墙壁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院门用锁紧锁着。
于是在院门的左扇上题写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乂过了儿天,因偶然的机会,崔护乂到都城南郊,就再去探望那女孩。
听到屋内有哭声,敲门询问,有一个老汉开门出来问道:“你莫非是崔护吗?”崔护答道:
“我是崔护」老汉乂放声哭道:“是你杀死了我的女儿”崔护大惊站起,不知怎么回答。
老汉说道:“我的女儿刚刚成年,平日里也读些诗书,还没有订婚嫁人。
自去年以来,常常心神恍惚、魂不守舍。
那天我和她外出,回来时,看到左扇大门上有诗句,她读后回到屋里就患病不起,于是儿天没吃饭就死了。
我已经老了,我这女儿之所以迟迟没找婆家,是想找一个幕得住的人,用他来作我养老送终的依靠。
现在因你而不幸夭折,难道不是你杀死了她吗?”说完乂独自大哭起来。
崔护也感到悲痛,请求进屋哭祭女孩。
(进屋一看,那女孩)还像活着一样在床上躺着。
崔护托起她的头,放在自己的大腿上,一边哭一边喊道:“我在__ 这儿呀!我在这儿呀L喊了不多一会,(那女孩竟然)睁开了眼睛,过了半天,______ 完全活了过来。
她父亲大喜,就把女儿嫁给了崔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