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材生产与品质-试卷1_真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材生产与品质)-试卷1
(总分70,考试时间90分钟)
1. A1型题
1. 影响中药材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 )。
A. 品种
B. 贮藏运输
C. 栽培
D. 采收加工
E. 产地
2. 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是( )。
A. 品种正确
B. 栽培
C. 产地
D. 土壤
E. 采收加工
3. 目前仍然存在一药多源情况的药材是( )。
A. 斑蝥
B. 贯众
C. 人参
D. 珍珠
E. 天门冬
4. 决定药材品质的内在因素是( )。
A. 产地
B. 温度
C. 采收
D. 品种
E. 种质
5. 当归主产于( )。
A. 青海省
B. 四川省
C. 甘肃省
D. 山西省
E. 陕西省
6. 玄参主产于( )。
A. 四川
B. 青海
C. 西藏
D. 甘肃
E. 浙江
7. 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传统被称为( )。
A. 稀有药材
B. 名产药
C. 道地药材
D. 贵重药材
E. 特产药材
8. 东北的道地药材是( )。
A. 枸杞子
B. 薄荷
C. 牛膝
D. 当归
E. 鹿茸
A. 桃仁
B. 木瓜
C. 补骨脂
D. 山楂
E. 五味子
10. 下列药材中不产于河南的是( )。
A. 牛膝
B. 地黄
C. 当归
D. 山药
E. 菊花
11. 三七的主产地是( )。
A. 吉林
B. 甘肃
C. 河南
D. 浙江
E. 云南
12. 根及根茎类药材一般的采收时间是( )。
A. 果实成熟时
B. 秋、冬二季节
C. 开花前
D. 春末夏初
E. 茎叶生长最茂盛时
13. 叶类药材采收时期通常是( )。
A. 种子成熟期
B. 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
C. 秋季至次年早春植株开始生长时期
D. 果实成熟期
E. 花开放至凋谢时期
14. 全年均可采收的药材是( )。
A. 皮类植物药
B. 根类植物药
C. 昆虫类动物药
D. 两栖类动物药
E. 矿物药
15. 采收皮类药材一般宜在( )。
A. 春末夏初
B. 秋末冬初
C. 初春
D. 盛夏
E. 夏末秋初
16. 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材是( )。
A. 全草类药材
B. 茎木类药材
C. 果实种子类药材
D. 根及根茎类药材
E. 皮类药材
17. 《中国药典》规定茵陈的采收期有( )。
A. 4个
B. 1个
C. 5个
D. 2个
E. 3个
2. B1型题
A.枸杞B.当归C.阿胶D.牛膝E.党参
1. 道地药材产于山西的是( )。
A. B.
C. D.
E.
A. B.
C. D.
E.
A.宁夏B.浙江C.河南D.福建E.安徽
3. 泽泻的主产地是( )。
A. B.
C. D.
E.
4. 木瓜的主产地是( )。
A. B.
C. D.
E.
5. 牛膝的主产地是( )。
A. B.
C. D.
E.
6. 枸杞子的主产地是( )。
A. B.
C. D.
E.
A.黄连、附子B.薄荷、苍术C.细辛、五味子D.阿胶E.地黄
7. 道地药材产于东北的是( )。
A. B.
C. D.
E.
8. 道地药材产于四川的是( )。
A. B.
C. D.
E.
9. 红参加工需( )。
A. B.
C. D.
E.
3. X型题
1.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除品种外,还有下列哪些因素( )。
A. 栽培
B. 运输
C. 产地
D. 贮藏
E. 采收加工
2. 四川的道地药材有( )。
A. 党参
B. 黄连
C. 川芎
D. 茯苓
E. 地黄
3. 下列哪些中药属于“怀药”( )。
A. 山药
B. 菊花
C. 牛膝
D. 地黄
E. 细辛
4. 确定道地药材的主要因素有( )。
A. 疗效
B. 产量
C. 产地
D. 品种
E. 质量
5. 以下药材属于浙药的是( )。
A. 白术
B. 杭白芍
C. 玄参
D. 白芷
E. 麦冬
6. 《中国药典》规定药材产地加工及炮制规定的干燥方法有( )。
A. 曝晒
B. 干燥
C. 晒干或低温干燥
D. 阴干或晾干
E. 远红外干燥
7. 在产地加工需要“发汗”的药材有( )。
A. 续断
B. 厚朴
C. 人参
D. 玄参
E. 杜仲
8. 在产地加工需要“揉搓”的药材有( )。
A. 玄参
B. 玉竹
C. 人参
D. 三七
E. 党参
9. 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有( )。
A. 熏硫
B. 干燥
C. 拣、洗、切片
D. 发汗
E. 蒸、煮、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