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相矛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自相矛盾》。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自相矛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
《跳水》三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
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一个楚国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坚不可摧,又夸矛无坚不摧,有人问他用他的矛
刺他的盾会怎样,他无言以对的故事。
这则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语言
简洁,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互
相抵触。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
于文言文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语言表
达和语法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仍
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明白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互相抵触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明白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互相抵触的道理。
五、说教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讲解法:对于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我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入理
解课文的寓意。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提高学习兴趣。
六、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查阅资料等方式,初步了解
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
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寓意。
3、诵读法: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张矛和盾的图片,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我接着说:“今天我们
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矛和盾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相矛盾》这
则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认读生字词,教师相机正音。
4、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
(三)理解课文
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对于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
比如,“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中“鬻”的意思是“卖”;“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中“陷”的意思是“刺破”;“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中“利”的意思是“锋利”。
4、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四)探究寓意
1、引导学生思考:楚国人为什么会无言以对?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引导。
3、教师总结:楚国人先夸盾坚不可摧,又夸矛无坚不摧,这两种说法相互矛盾,所以他无言以对。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互相抵触。
(五)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例子。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遇到自相矛盾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六)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然后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明白了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互相抵触的道理。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自相矛盾的事情。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自相矛盾》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八、说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盾:坚不可摧
矛:无坚不摧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互相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