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集控中心建设与开发应用的研究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网集控中心建设与开发应用的研究探讨
摘要随着新时代科技迅速的发展,电网的规模不断的在扩大,这样也需要有系统组织管理机制、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的相对方案。

就是因为利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实现了一种无人看管无人值班的管理模式。

能够负责对事故的异常处理、进行远方监视、设备维护与巡视等,更能全面的运行管理工作。

本文将围绕着电网集控中心建设与开发进行讨论与研究,将进一步了解集控中心的总体结构研究及实现方式。

从而更深入了解了电网集控中心建设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建设;研究探讨;电网;技术手段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82-0195-01
这种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通过对远方进行监视的系统,从而实现了电网运行的远方控制,做到了无人监视的理想效果。

集控中心是调度在电网的层次之下,因而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是降低电力公司的运行成本实现了减少人数、提高生产率的高效运行模式。

1 集控中心的自动化模式
1.1 集中控制模式
随着越来越多无人看守的变电站增加,集控中心在调理自动化处理信息中可能会增加另外一种信息的类型。

他们虽然与电网的类型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必须传至调度中心,SCADA来提供给调度人员,也就是说调度人员除了要监视电网所运行的参数外,还要代替原来的值班人员来承担所有的设备运行的状况,以及各种管理信息和操作情况。

这样大大的增加了调度人员的工作中的负担,而且可能还会带来操作失误,信息混乱的问题。

针对了传统调度自动化设备的缺陷在无人值守与调度港之间加设集控中心,就可以解决以上说出现的问题,而且集控中心所监制信息量非常的全面,操作功能很完善,能够充分的对变电站进行进行合理的监控与管理。

变电站向集中控制中心传送了所有的控制信息,控制中心也向所有调度端的系统转发所需要的信息。

调度员是向集控中心发布电话命令,由集控中心来对变电站进行操作和遥控。

集控中心与调度中心之间数据共享是通过与信息转发来实现的。

在模式当中,集控中心是作为独立的系统,具有实时的数据库、操作工作站、数据的采集和历史数据库等功能。

特点是:信息的类型非常规范,信息流量适中,系统的可靠性高,各个部分的功能非常明确。

1.2 分级管理模式
集中控制模式在调动的自动化系统基础上加上集中控制中心的工作站。

变电站所有的信息也会直接的调送到自动化系统中,调度员的遥掉命令将由调度员发往变电站。

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了调度系统的规模小,通道的容量允许。

将集控中心的工作站调度在了系统的内部网上,通过数据的分流功能分层,从而达到了在管辖范围内没有人值班的变电站通信的信息。

也将集控中心的工作站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工作站来对待,所有的操控人员仅使用集控工作站就可以完成需要操作的内容。

更好的发挥了集控中心的操作功能。

此种方式的调度自动化和集控操作中心都是具有同步性,可以保证集控中心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

2 集控中心建设总体的设计原则
2.1 集控中心的建设与设计
变电站的集控中心主要是由SCAAD、数据网络通道、通信传输的通道自动
化厂的设置组成,集控中心SCADA的工作站延伸与扩展,是按10个规模所来建设的,系统设计采用的是双前置工作站、双数据的数据服务器、以及双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形成。

硬件平台则采用的是工作站和服务器。

软件平台采用了Unix Windows的混合模式。

采用了商用数据库,从而来实现更完整的数据库管理功能。

实现了分布分层的开放式系统的结构要求,更加具有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集控中心的配置逆变电源柜的一面,在取所用交流的两路电源以及内直流经过切换之后,向集控中心的安防监控的系统、SCADA系统等设备供电。

2.2 集控中心的布置原则
集控中心建设的总体上首先要考虑到受控站的集中程度以及数量。

一般都是设立在了电压等级较高的中心或则是变电站,中心站和分站的距离应该是40-50公里。

分站到主站通信通道有直接路由而且有1+1,。

有一些地方变电站的规模相对而言比较集中,但是没有能够形成变电站与中心的情况下可以成立监控中心来实现控模式的运行。

2.3 集控中心对通信的要求
集控中心和地区的调度中心之间设置了一路专线通道和一路网络通道都是用来调制交换与系统数据的转发。

受控站自动化的设备和集控中心SCADA系统都是以专线通道、网络通道的方式进行通讯,专线通道为辅、网络通道为主。

采取加装终端的服务器方法来实现。

集控中心的通信通道都是由通信专业根据具体通讯方式进行通信资源的整合改造,满足了集控中心最基本的设计要求。

3 集控中心自动化系统的要求
3.1 系统功能的要求
系统功能实现完整的SCADA监控、电压无功优化的控制、防误操作,监控系统应该采用开放式的结构,提供支持分布式处理坏境的网络结构,满足了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具有非常强大的网络通信功能。

3.2 安全可靠性要求
集控中心是对无人值班时变电站进行监控的唯一手段,其可靠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重要的软件、设备功能应该具有冗余的备份,并且为排除提供快捷的技术手段、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系统故障的隔离等多种措施。

集控中心的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实施性非常高的系统。

必须要采取措施来满足各项指标的要求。

应用软件按功能分配到网络服务器上,功能的分布应该以保证系统负荷的均衡最小,以防止功能不当,从而引起了通信瓶颈效应。

4 总结
目前集控中心的控制与发展在我国发展的前景极为可观,因为它成功的建设将对电网的管理水平,减少人数、增加效率、降低成本以及集控中心在日后的的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全新的投入运行之后,管理得到了加强,集控中心系统的运行非常稳定,各项管理制度非常完善,运行人员在集控中心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

大大的提高了安全性与效率。

对以后的发展将有更好的展望与期盼。

参考文献
[1]胡庆辉,卫永波,陈凤兰.集控中心(变电)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山西电力技术,2000,02.
[2]赵晓波,毕会静,张红艳.220 kV集控中心仿真培训系统的研制和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S3.
[3]郭芳霞,郝永晶.500 k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型与维护[J].电力学
报,2007,03.
王培丹(1978—),男,汉族,河南郑州人,大专,从事工作:变电检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