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最后模拟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最后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些细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等得以获取养料维持生存,这种方式属于()
A.异养腐生B.自养腐生C.自养寄生D.异养寄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菌的营养方式可以分成两类──异养和自养,多数的细菌是进行异养的,少数的细菌是进行自养的。

【详解】
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通过外界环境中的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通过分解动物的尸体、粪便或植物的枯枝落叶吸取有机养料的为营腐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的,为营寄生生活,A正确。

【点睛】
只有正确区分自养和异养,以及腐生和寄生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2.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视野、细胞的数量()A.小,亮,多B.小,暗,少C.大,暗,少D.大,亮,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

【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大、视野暗、细胞的数量少。

故选C。

3.学习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后,某同学进行如下梳理归纳,你不认同的是
A.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C.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郑氏孔子鸟化石证明了现代爬行动物经过长久年代可进化成鸟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

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详解】
A、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正确。

B、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

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

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

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

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B正确。

C、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

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

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C正确。

D、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现代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4.下列生物新个体的产生,哪些是属于无性生殖()
①把大豆种子播种后长出大豆秧苗
②蛙的受精卵发育成蝌蚪
③草履虫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
④玉米种子种下长出玉米幼苗
⑤鸡蛋孵化出小鸡
⑥“落地生根”的叶片边缘长出许多小植株
⑦把仙人球嫁接到仙人掌上.
A.①②③B.⑤⑥⑦C.③⑥⑦D.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是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详解】
①把大豆种子播种后长出大豆秧苗;②蛙的受精卵发育成蝌蚪;④玉米种子种下长出玉米幼苗;⑤鸡蛋孵化出小鸡,都是由精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所以①②④⑤属于有性生殖。

③草履虫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⑥“落地生根”的叶片边缘长出许多小植株;⑦把仙人球嫁接到仙人掌上,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所以③⑥⑦属于无性繁殖。

可见C 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明确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也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如图是三个按年代依次形成的地层,其中甲是最新近形成的地层。

那么地层丙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特点是()
A.最高等、最复杂B.最低等、最复杂
C.最高等、最简单D.最低等、最简单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他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哪些生物生活时留下来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详解】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
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如图是三个按年代依次形成的地层,其中甲是最新近形成的地层。

因此地层丙是最早形成的地层,故地层丙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特点是最简单、最低等。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6.下表是“探究子叶的不同处理对花生幼苗发育的影响”的实验结果。

由此分析可知,该实验()
A.证明胚是植物体发育所必须的结构B.实验组为a和b,对照组为c
C.实验组为a和c,对照组为b D.实验组为b和c,对照组为a
【答案】D
【解析】
a组保留了种子中原有的子叶数量,给幼苗生长提供的营养物质多,幼苗生长良好,所以a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是b和c。

7.下列进化关系,正确的是
A.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B.结构复杂→结构简单
C.陆生生物→水生生物D.体型小→体型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2)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
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A正确;
生物从结构简单→结构复杂,不是结构复杂→结构简单,B错误
生物进化是从水生生物→陆生生物,不是陆生生物→水生生物,C错误;
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体型小→体型大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D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8.下列生活习惯中不可取的是
A.坚持体育锻炼B.按时作息,不熬夜
C.用餐时,尽管喜欢吃肉类、鱼类,但也要多吃蔬菜 D.遇到好玩的网络游戏时,非要废寝忘食去闯关【答案】D
【解析】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遇到问题时要多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意见,可见D符合题意。

9.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不尽相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细菌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B.真菌细胞有叶绿体
C.植物细胞有线粒体D.动物细胞有细胞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 错误;
B、真菌细胞没有叶绿体,B 错误;
C、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C 正确;
D、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D 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容易题,属于理解层次。

10.农民伯伯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A.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降低蒸腾作用
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C.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D.环割果树﹣﹣控制营养物质的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主要是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

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
有利于根的呼吸。

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

【详解】
A.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A错误。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所以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B正确。

C.植物的根也需要呼吸,所以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C正确。

D.环割,目的是将韧皮部中的筛管切断,防止营养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产量,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松土的意义,筛管的功能以及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1.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与这一反射类型不同的是()
A.望梅止渴B.飞蛾扑火C.谈虎色变D.画饼充饥
【答案】B
【解析】
【分析】
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是简单反射。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画饼充饥都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

飞蛾扑火是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简单反射。

选项B 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1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实施退耕还林还草B.做好出入境检查,严防生物入侵
C.为了方便,出行多开私家车D.实施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在保护环境的时候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如退耕还草、科学的耕作技术等。

【详解】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属于科学方法;A正确;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B正确;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C错误;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正确。

【点睛】
平时多注意环保知识的积累,多关注环保的一些方式方法。

13.2019年3月我国科学家研发出肝癌早期筛查的技术方法,可以从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筛查出患有早期肝癌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肝癌形成一定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吸烟有关
B.筛查出的早期肝癌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
C.早期肝癌细胞能不间断进行分裂但不发生转移
D.筛查出患有早期肝癌的病人有利于癌症的治疗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乙肝属于传染病,乙肝病毒携带者属于传染源。

【详解】
肝癌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在平时大量的吸烟喝酒,就可能会导致肝脏营养出现障碍,而且会严重影响到肝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肝癌的发生。

经常使用抗生素类的激素药物,就很容易导致肝功能损害而引起肝癌,A错误;肝癌属于一种内科疾病,没有传染源,不会传染的,由肝炎引起的肝癌会传染,B错误;早期肝癌细胞能不间断进行分裂并发生转移,C错误;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新的比例,40%的癌症患者是可以通过预防而不得癌症的,40%可以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愈,20%可以带癌生存,这种4:4:2的比例充分说明了癌症早发现早诊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D正确。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病的特点,传染病具有流行性、传染性的特点。

14.设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a,则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
A.a→2a→a B.a→a→a C.a→2a→2a D.a→a→2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
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设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a,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先加倍到2a,后恢复到a.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15.如图是人的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由1、2两部分组成
B.4把1与2连接起来
C.5内有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
D.脱臼就是1从2内滑脱出来的现象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窝,③关节软骨,④关节囊,⑤关节腔。

【详解】
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由关节面、④关节囊和⑤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①关节头和②关节窝,A不正确;由于④关节囊把①关节头与②关节窝牢牢地连接起来,使关节具有牢固的特性,B正确;⑤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可增强关节活动时的灵活性,C正确;脱臼就是由于不正确的活动,导致①关节头从②关节窝内滑脱出来的现象,D正确。

【点睛】
掌握关节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6.如图是人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大变小
C.B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体全部排出体外
D.C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東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

【详解】
AB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A错误;BC段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肋间肌收缩,肋骨上移。

胸腔容积由小变大,B错误;B点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0,表示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是本次呼吸中,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体并没有全部排出体外,C错误;C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D正确;故选D。

【点睛】
正确认识呼吸运动的过程,并且读懂图示中曲线的含义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17.导盲犬懂得很多口令,可以带领盲人安全地出行,当盲人遇到障碍和需要拐弯时,它会引导主人停下以免发生危险,下列有关导盲犬主要特征和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体温恒定
②变温动物
③胎生、哺乳
④体表被毛
⑤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⑥导盲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⑦导盲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A.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⑦
【答案】C
【解析】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导盲犬能够理解英语、汉语和手语三种指令是学习行为。

在训练导盲犬中心,训练师对执行口令准确的导盲犬进行食物奖励的目的是巩固形成的复杂反射。

导盲犬具有胎生、哺乳、体温恒定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

犬类是肉食性动物,它们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三种。

解答:
导盲犬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导盲犬靠四肢行走,带领盲人安全地出行是学习行为。

故选C
18.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下图为豌豆花和果实结构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发育为豌豆种子
B.②发育为豌豆种皮
C.③与种子形成无关
D.④是子房的一部分
【答案】A
【解析】
①是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A正确;②是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B错误;③是雄蕊,当受精完成后,将凋谢,与种子形成无关,C错误;④是柱头,柱头是雌蕊的一部分,而不是子房的一部分,D错误。

故选A。

19.早春时节,海棠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却可以开出娇艳的花朵。

请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A.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B.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C.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D.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答案】D
【解析】
植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其中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筛管的功能是把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输送。

【详解】
花瓣一般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并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B错误。

树皮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有机物是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海棠等植物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有机物来自上一年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输送到花瓣,D正确。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制造场所以及植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器作用。

20.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
A.生产者和分解者B.食物链和食物网C.物质和能量D.空气和水
【答案】B
【解析】
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由于一种生物常以多种生物为食,而同一种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取食,所以食物链相互交错,这样多条食物链相连就形成了食物网。

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B.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C.人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
D.一个动作的完成是多块肌肉协调作用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也可以说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A正确。

B、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是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收缩牵拉骨做运动,B错误。

C、完成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有运动系统来完成,除此之外,还需要能量,也要用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C正确。

D、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D正确。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