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背景下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及知识服务模式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库背景下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及知识服务模式的转变
史全斌
(辽宁省委党校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的今天,数字图书馆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随着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智库应运而生,各大图书馆都在朝着数字化和网络共享化的方向迈进。
具体探讨智库背景下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及知识服务模式的转变,以期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库背景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知识服务模式
[分类号]G258.3
随着我国的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智库建设的水平越来越高。
在智库背景下,图书馆想要实现自身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发挥图书馆在智库建设中的作用。
党校图书馆是培养党员干部人才的重地,可以为党员干部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料,提升党员干部的整体文化素质。
为了优化党校图书馆建设,推动党校图书馆走向数字化和网络共享化势在必行。
1智库概述
1.1内涵
所谓的智库,就是智囊团。
智囊团又被称为思想库、顾问班子等等,是以知识库为基础的咨询研究机构[1]。
智库集中了各个领域专家学者的智慧,这些专家学者施展自身的才能,可以为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最佳方案,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智库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咨询者解答问题,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为设计者提供设计方案。
除了上述几种基本职能之外,智库还有信息反馈的价值,可以对制定的方案进行动态观察,并把观察结果上报给决策者,决策者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同时采用相关的办法,进行决策优化。
智库具有智慧集成性的特征,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某种角度来看,智库的建设水平和地区发展呈正相关的关系,智库建设水平越高,地区治理能力越强,因此建设高水平的智库是必然之势。
1.2智库背景下优化党校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1.
2.1促进党校图书馆转型
在智库背景下优化党校图书馆建设,可以促进党校图书馆转型。
当今时代就是转型的时代,社会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党校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创新思维水平有待提升,理论水平有待提高等等,而智库正好为党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2]。
智库在当今社会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智库是政府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另一方面,智库是社会的风向标。
智库具有智慧集成的特征,因此政府制定的决策科学性较强,可以促进地区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智库的依赖程度和重视程度越来越强。
将智库应用于图书馆事业建设中,可以促进党校图书馆的转型。
1.2.2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在智库背景下优化党校图书馆建设,可以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图书馆的突出特征就是服务性,具体来说,图书馆的服务包括对书籍进行管理、对资源进行存储等。
传统图书馆以收藏文献资料为主,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从收藏文献资料,逐渐转变成收集电子资料和数据资料。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朝着知识化和个性化的方向迈进,但是同样使图书馆的服务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网络环境会使图书馆环境发生变化,大量的数据信息会加大图书馆服务的难度。
另一方面,图书馆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存在问题,读者会对图书馆产生不信任感。
智库是数字化的标志,把智库应用于党校图书馆建设中,可以提升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水平。
1.2.3实现馆员的个人价值
在智库背景下优化党校图书馆建设,可以实现
馆员的个人价值。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想要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必须掌握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
图书馆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关系着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在大数据的时代下,图书馆员的心态在发生变化,其服务的人群也在发生变化。
就党校图书馆来看,其服务的人群都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馆员只有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才能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3]。
智库相当于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在党校图书馆建设中应用智库,可以实现馆员的个人价值。
2智库背景下优化党校图书馆建设的可行性
2.1与知识服务的目标相一致
2.1.1党校图书馆致力于知识服务
党校图书馆和智库具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即知识服务,党校图书馆致力于知识服务。
图书馆和知识密切相关,图书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
在党校图书馆中有大量的知识服务模型,如咨询服务模型、知识库服务模型等,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在党校图书馆中有很多数据库和软件,形成了完备的知识服务体系。
2.1.2智库致力于知识生产
党校图书馆和智库都是人类智慧的集合,都以对信息知识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和传播利用的为目的。
智库致力于知识的生产和开发利用。
智库汇集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资源,专家学者把自己的理论著述发表在智库之中,使智库成为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体系[4]。
在应用智库时,个人和集体只需挖掘智库中的资料即可。
智库中的知识资源类型非常广,具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信息,可以最大化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2.2智库的巨大优势
2.2.1信息平台建设较好
智库是一个信息汇集和利用的平台,可为知识发现和知识利用提供信息资料和相关数据的支持。
第一,智库可以为党校图书馆提供丰富的馆藏资源。
在智库之中有大量的专题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为图书馆的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支撑。
第二,智库可以为图书馆提供大量的知识资源。
图书馆的规模有限,因此其知识储备也有限,将智库应用于图书馆的建设管理中,可以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和存储。
2.2.2数据分析功能健全
智库有着健全的数据分析功能。
党校图书馆并不是学科领域的代表,在现实生活中,党校图书馆集各种学科为一体,只有把各种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般来说,党校图书馆的书籍储备大体分为3种:第一种是科学技术类,第二种是人文类,第三种社会科学类。
智库是上述3类知识信息的集合体,通过互联网技术,智库可以对图书馆馆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5]。
2.2.3具有独立性灵活性
智库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
智库在建成之后,一般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
为了提高智库的建设水平,可以聘请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智库管理。
智库具有独立性强的特征,党校图书馆的智库建设经费来源很多,多元化的经费可以保证智库的独立性。
智库具有灵活性的特征,党校图书馆的智库不会套用官方智库的模式,研究成果与众不同。
3智库背景下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及知识服务模式的转变
3.1转变目标
3.1.1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在智库背景下,应该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就当前我国的党校图书馆来看,还存在信息资源不够充足的情况,为了促进智库与党校图书馆的有机融合,必须挖掘数据信息资源。
具体来说,党校图书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党校图书馆应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智库展开研究和管理。
第二,为了完善智库的组织形式,党校图书馆可以采用实体智库和虚拟智库相结合的形式。
所谓的虚拟智库,就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
所谓的实体智库,就是建立党校图书馆的智库小组。
两种智库的组织模式不同,其优缺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就一种组织模式来说,智库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就第二种组织模式来说,智库可以实现内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6]。
3.1.2促进党校的人才建设
智库是促进党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资源。
促进智库与党校图书馆的融合并不简单,想要提升融合的水平,就要提高党校图书馆的馆员素质。
具体来说,党校图书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把不同学科的内容纳入智库。
第二,应该和高校进行联合,让各学科的博士、研究生等开展智库研究的工作。
第三,要发挥智库的优势,对党校图书馆馆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
第四,应该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联合,将馆员发展成复合型人才。
第五,应该传授给馆员基础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让智库真正为馆员所用。
3.1.3促进党校的内部交流
在智库背景下,应该促进党校的内部交流。
内部交流与沟通是发展党校图书馆的关键。
为了推动党校图书馆建设,应该促进内部各个要素的有机融合。
在党校图书馆有技术要素、人才要素、信息要素等,将这些要素有机整合,可以提升党校图书馆的综合竞争力。
为了促进党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在智库模式下,党校图书馆应该和高校联合,成立专门的智库项目,并为智库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支持[7]。
3.1.4提供决策的智力支持
智库应该成为决策的智力支持。
智库又称数据库,在智库中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为党校图书馆提供智力支持。
为了发挥智库的决策功能,党校图书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进行文献分类时,应该应用智库对文献进行集中管理。
第二,读者在搜索文献时,可以应用智库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源。
第三,党校图书馆在进行决策服务时,可以在智库中寻找辅助决策的依据。
3.2转变策略
3.2.1增强党校图书馆智库意识
为了实现党校图书馆建设与知识服务模式的转变,应该增强党校图书馆智库意识。
党校图书馆非常特殊,有大量的哲学类研究成果和社会科学类研究成果。
促进智库与党校图书馆的有机融合,可以为制定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党校图书馆陷入了发展瓶颈。
一方面,党校图书馆越来越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存在信誉受损、公信力下降等问题。
另一方面,党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非常低,对智库的重视程度也相应较低。
为了促进党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党校图书馆智库意识势在必行。
具体来说,党校图书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党校图书馆要转变办馆思想,形成智库理念,并加强智库建设,提高服务意识。
第二,党校图书馆应该加大执行能力,提升服务水平[8]。
第三,党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国家补助资金,不断完善智库信息。
第四,党校图书馆应该和其他国家有关机构建立联系,把国外的信息资源存储到本国智库中。
3.2.2建立党校决策信息数据库
为了实现党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转变,应该建立党校决策信息数据库。
当今时代是信息资源爆炸的时代,数据资源的价值得到了凸显,但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般来说,数据库建设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投入的资金过少,第二是重复的范围太大,第三是数据的可靠性较差。
这3个问题都影响了党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与国际智库相比,我国的智库对数据信息的管理仍缺乏科学规划。
美国智库建立了四千多个数据库,然而我国党校图书馆只建成了几个完备的数据库。
为了实现党校图书馆与智库的融合,党校图书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党校图书馆应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
第二,党校图书馆应该提供信息检索等服务,提升智库的研究水平[9]。
第三,党校图书馆应该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让工作人员成为真正的智库人才。
3.2.3充分发挥智库专家的价值
为了实现党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转变,应该充分发挥智库专家的价值。
智库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智库专家发挥自身的优势。
一般来说,智库项目服务于企业、政府机构等,智库项目和重大决策密切相关。
党校图书馆想要制定正确的决策,需要充分发挥智库专家的价值,保证各个学科的相互交融。
具体来说,党校图书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党校图书馆应该邀请社会上的智库专家和学者,对智库项目进行调查追踪。
第二,党校图书馆应该对各种信息进行区分,按照学
科的不同邀请专业人士来解决问题。
第三,党校图书馆应该根据数据信息的访问次数和访问足迹来摸索规律,进行自主创新。
第四,党校图书馆应该创建新的信息知识产品,为智库专家的工作做好铺垫。
第五,党校图书馆要随时和智库专家保持紧密的联系,让智库专家能够了解信息数据,以此为依据进行决策分析,制定发展规划。
3.2.4完善合作交流的社会机制
为了实现党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转变,应该完善合作交流的社会机制。
党校图书馆想要实现自身发展,应该和社会机构进行有机联合。
智库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产品,各种智库项目就是代表。
智库项目的规模有大有小,智库产品分为长期和短期。
图书馆的最终办馆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因此应该加强与社会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党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党校图书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党校图书馆应该和大众传媒联合,推销智库产品。
同时应该为社会机构提供信息支撑。
第二,党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价值,成立自己的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第三,党校图书馆应该对馆员进行培训,使馆员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掌握智库发展的新动态。
第四,党校图书馆应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使图书馆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平台。
第五,党校图书馆应该形成知识交流制度,提高图书馆的声誉。
3.2.5加强党校图书馆人才建设
为了实现党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转变,应该加强党校图书馆人才建设。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只有加强人才建设,才能使智库真正发挥其实效性。
智库人才是社会上的专家学者,在各领域内都具有极高的威信[10]。
智库人才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智库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
为了推动人才建设,党校图书馆具体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应该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引进更多全面发展型人才。
第二,应该形成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智库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智库应运而生。
党校图书馆是科学文化建设的重地,促进智库和党校图书馆的有机融合,可以使党校图书馆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转变党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因此党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智库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刘爱华.智库建设背景下党校图书馆服务转型
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12):96-99.
[2]黄晓斌,王尧.地方文献与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
设[J].图书情报知识,2016(1):35-41. [3]李超.新型智库建设背景下地方社科院图书馆
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2):12-15. [4]郭登浩.基于智库理念的社科院图书馆决策信
息服务研究——以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为
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9):80-83. [5]魏东原,王春明.区域科技图书馆科技智库建设
探索[J].图书馆论坛,2016(12):70-75. [6]廉立军.学科化服务支撑特色智库建设创新集
成运行机制构建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6(11):62-66.
[7]燕翔,张善杰,陆亦恺.上海自贸区建设形势下图
书馆服务策略探讨——以上海海事大学图书
馆情报所为例[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5(1):32-35.
[8]刘美荣.大数据视角下党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创新策略[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5(3):76-77.
[9]赵婧文.知识服务: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助力党
校思想库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22):164-166.
[10]熊伟.充分发挥图书情报机构的专业智库功能
——以陕西省图书情报界专家参与宝鸡市公
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制度设计课题研究为例[J].
当代图书馆,2013(1):75-78.
史全斌男,1980年生。
本科学历,馆员。
研究方向:图书馆阅读推广。
(收稿日期:2017-03-21;责编:徐向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