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通气管在监护病房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咽通气管在监护病房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王桂兰
【摘要】@@ 在重症病房中,改善通气是抢救重症患者的首要方法,而放置口咽通气管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安全装置,为基本气道开放技术[1],是保持呼吸道畅通的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属无创性,便于掌握,而且能快速有效地改善通气.现将我科35例使用口咽通气管的重症患者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1(043)004
【总页数】1页(P507)
【关键词】口咽通气管;护理;监护病房
【作者】王桂兰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在重症病房中,改善通气是抢救重症患者的首要方法,而放置口咽通气管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安全装置,为基本气道开放技术[1],是保持呼吸道畅通的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属无创性,便于掌握,而且能快速有效地改善通气。
现将我科35例使用口咽通气管的重症患者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5例,男2例,女33例;年龄16~84岁。
其中动脉瘤6例,脑干损伤6例,脑疝形成10例,广泛脑挫伤10例,高血压脑出血3例。
均有自主呼吸,频率10~40次/min,GCS评分5~8分,血氧饱和度70%~87%,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伴舌后坠。
1.2 材料
选用半硬式口咽通气管,型号为8~11号。
口咽通气管必须延伸到舌根部才能开放
气管,因此原则上宁大勿小,正确的位置应使口咽通气管远端位于会厌上方[2],长度大约相当于下颌角或耳垂至门齿的长度。
1.3 置管方法
选择合适的口咽管,取仰卧位,张口,有义齿者应取出,同时清洁口腔内分泌物,将前端
放置舌根之后再将口咽通气管旋转90°固定,向下推送口咽管至合适位置,置管成功后,再用胶布将口咽通气管外端固定于面部,防止脱出或移位[3]。
2 结果
本组5例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死亡率明显降低,其中只有1例患者无效死亡,2例患者放置口咽通气管效果不佳,改为气管切开,其余32例患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后,给予
吸痰,缺氧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由原来70%~87%上升至90%~96%。
呼吸
频率为18~30次/m in,颜面口唇、末梢紫绀以及舌后坠明显改善。
3 护理
体位。
患者取去枕平卧中凹位,肩下垫一软枕,头稍后仰,颈过伸,四肢伸直平放,利于
插入口咽通气管。
保持管道通畅。
要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通过口咽通气道,可将吸痰管送达咽喉,先吸尽管内分泌物,再吸管的周边,吸痰时间不超过10 s,吸痰前后吸入高浓度氧,吸
痰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是否好转,血氧饱和度是否改善。
效果不
佳应立即插改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以保证充足的氧气。
口腔护理。
由于口咽通气管持续、长期放置口腔内,口咽通气管内壁常附着分泌物,从而导至管径缩小,应每隔4~6h清洁口腔及口咽通气管1次,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堵塞口径。
每天更换口咽管1次,更换后将的口咽管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
加强气道湿化。
合理有效的气道湿化是提高吸痰效果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方法。
可在口咽通气管外口盖一层生理盐水纱布,既湿化气道又防止吸入异物和灰尘;可适时经口咽通气管道直接缓慢滴入生理盐水;再每天做4~6次雾化吸入。
血氧饱和度监测。
危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是不断变化的,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能够准确、及时反应缺氧,特别是重症患者的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口咽通气管只适用于有自主呼吸且因咽喉部肌肉群松驰所致的呼吸道梗阻患者,对于中枢性呼吸衰竭、喉头水肿,哮喘等患者禁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何梦乔,钟后德,毛仁忠.实用急救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14-315.
[2] 李红梅.口咽通气管在危重脑血管病人抢救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3):257-258.
[3]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