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节目编制中巧用“声音”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节目编制中巧用“声音”的重要性
摘要:在节目编制中合理而巧妙地加入各种声音,可以使节目更加生动,增加节目的感染力与震撼力,不仅使观众享受到美感,引起观众的共鸣,也深化了主题,使节目更加有耐看性。
关键词:节目制作声音传递情感主题
为什么说巧用“声音”而不是“音乐”呢?因为音乐只是声音中的一种,而想要编制出一个生动丰富有内涵的节目要灵活运用各类声音。
一、声音的分类及作用
(一)通常的分类及作用
声音有三种:第一种是天籁之音,也就是大自然的声音,比如小鸟清脆的鸣叫,潺潺的流水声,松涛声,雨声,风声等等;第二种是人所创造的或者说是生活的声音,我称之为人簌之音,比如影院里的窃窃私语,深山里的劈柴声,石板路上板车轧过的声音,再如汽鸣声,工厂机器的嘈杂声,大声呐喊的声音等等;第三种是艺术的声音也就是音乐(乐声),包括乐器的声音和唱歌的声音两种。
而在节目中怎么灵活运用这些声音非常重要,不仅使节目更加丰富多采,也增加了节目的感染力和现场感。
先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在编制歌舞节目的时候,在播音员清澈明朗的播音声中,添加一点小小的现场歌舞的声音,(不要太大而掩盖了播音的声音)不仅使观众有现场带入感,在更清楚的理解播音员所解说的内容的同时也欣赏了当时美妙的歌舞,使观众在观赏节目的同时也享受了美感。
再比如编制到一处感人的情节或画面时,人物流出了或激动或伤感或高兴的泪水,这时候根据当时的气氛加入伤感或激奋人心的音乐,从小到大渐渐的出来,在泪水流出的一瞬间达到最大值,再渐小引入或播音员的解说(点评),或引入回忆的画面来诠释他流泪的原因,一方面引人入胜,把观众带入回忆或者沉思;另一方面烘托了气氛,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时甚至可以用无声加一些震憾类的黑白画面来强调突出或留出观众自己的思考空间,此时无声比有声更能震憾人心。
(二)特定的分类及作用
在节目制作中我们又可以把声音分成三类:同期声,效果音和后期音乐。
同期声是指拍摄画面的时候一起录入的现场的声音,反映的是现场的真实声音,它比后期的配音要自然、逼真。
效果音可分为自然界的声音,及人为创造的声音两大类。
自然音包括了风、雨、流水、鸟鸣声等;而人为创造的则是像电铃、汽车、马达声。
这是因为有些声音现场做不出来,或是现场录音状况不好,所以要事后由音效师配音。
后期加入的音乐是根据情节的需要适当加入的音乐,可以助长气氛的酝酿。
除了能加强喜、怒、哀、乐的衬托外,还可以对情节起到推波助澜的
作用,深化主题。
同期声虽然现实逼真,但相对其它两类难免嘈杂不清晰。
后期加入的效果声,即要还原现实真实感,也要根据声音艺术效果。
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的时间、地点及环境了,比如汽笛声让人联想的就是到车站了。
还有突出效果的效果音,最常见的就是在节目高潮的时候加入观众的鼓掌声和在搞笑的时候加入笑声了,对情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节目制作中还有一类相对特殊的音乐,那就是为节目量身定作的片头片花片尾音乐,注重于节目本身的配合与协调,要求音乐与节目的风格要求完全相同,与画面一起表现出(引入)这是哪一类型的节目。
最熟悉的莫过于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了,不论走在哪听到这个声音第一反映就是新闻联播开始放了,时间是七点整了。
二、各类声音的特点及运用
不论是同期声或是后期加入的音乐,适到好处的运用,对于一些特定情绪的表达,或是给人带来的冲击力,有时候比画面更加的强烈。
不难想象,没有配声的画面单调枯燥,缺乏生动感。
音乐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于传递表达情感,特别是许多语言难以传达的情感,使节目中洋溢出情感的流动,深化了主题。
同期声和效果声偏重于表现客观环境和真实存在,而音乐偏重与表达情感。
同期声在摄像现场同期录制,效果音在后期用素材或模拟效果声配音,既要还原现实真实感,又要根据声音艺术效果。
配乐如若运用得当,胜过千言万语。
不仅可以抒发内心情感,渲染背景气氛,延伸听众情绪,而且可以深化内容主题,加重节目深度。
视觉的“画”与听觉的“声”结合相融的实体,会让观众插上想象的翅膀。
背景音乐的恰当使用能揭示深化主题,刻划美与真。
当音乐与素材画面长度不一致时,可以将使于淡入淡出节取部分音乐或将一首乐曲中相同部分删去再重编辑,但要保持连贯性,可使长于画面音乐缩短。
将一首乐曲相同部分或整段乐同重复使用,或使用两首曲调相同的音乐,可使短于画面音乐延长。
当然怎么运用各类声音,除了这些声音本身的特点之外,也要看编制人员自身对其的理解与感觉了。
不同的人对音乐的感觉与理解也是不一样的,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引自《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
三、音乐的大众性魅力
音乐是大众性的,不论你是文学家,科学家,教授,还是普通小职员,学生,甚至小学生,婴儿,更甚是乞丐,都可以欣赏音乐并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都可以说自己听得懂。
而且不论是钢琴曲还是通俗歌曲,大众都有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而不同与美术,一幅艺术画(抽象画),大部分人都说看不懂。
而影视文化也是大众文化,面向各层次各领域的人,使大家都乐于观看欣赏。
所以,在节目编制的时候合理而又巧妙地运用各种声音(包括音乐)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也深化了主题,升华了情感。
是艺术性与大众性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匈)李斯特,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版,2005年7月1日
[2]詹新惠,雷跃捷.广播访谈节目的创新之作.人民网-传媒频道,?2011年01月27日
[3]温晓明.浅析电视专题节目的配乐思路与技巧.《大众文艺》,2012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