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同步练习 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一轮同步练习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2题。

材料一我国粮食生产规划中将商品粮基地分为四类:南方高产区、黄淮海平原区、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

材料二我国四地农业生产情况表
1
A.①代表黄淮海平原区 B.②代表东北低产区
C.③代表西北干旱区 D.④代表南方高产区
2.受土壤盐碱化影响和沙尘天气影响最明显的分别是( )
A.①④ B.③② C.④③ D.①②
沼泽是在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北大荒”由湿地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以下2题。

3.下列有关三江平原的正确叙述是( )
A.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
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C.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一年两熟
D.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
4.沼泽遭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 )
A.沼泽化、盐碱化面积扩大
B.酸雨加重,土地荒漠化加剧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
D.生态环境破坏,气候恶化
读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回答以下2题。

5.黑龙江、吉林是我国未来粮食增产规划的核心区,其粮食增产的主要潜力是( ) A.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B.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C.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D.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6.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 )
A.南粮北运 B.北粮南运
C.东粮西运 D.各地自给
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回答以下3题。

7.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
A.玉米和小麦 B.甘蔗和甜菜
C.高粱和谷子 D.油菜和花生
8.A区域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 )
A.玉米和小麦 B.大豆和甜菜
C.水稻和小麦 D.高粱和小麦
9.B区域与A区域相比( )
A.土壤肥沃 B.水源充足
C.机械化程度高 D.作物熟制高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

据此完成以下2题。

10.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区粮食作物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耕作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到北逐渐减少
C.玉米由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
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11.关于林区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
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C.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12.下列商品粮基地中,粮食商品率最高的是()
A.松嫩平原
B.辽河平原
C.三江平原
D.华北平原
13.下表是2001年我国a、b两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省区分别是()省区稻谷小麦甘蔗甜菜
a 242.4 1.5 57.5
b 156.7 42.3 18.2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海南
D.河南、新疆
14.下列关于东北农业基地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平原地区农业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B.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养畜牧业
C.山区要大力发展林业,加快森林的砍伐速度,以满足国家的需要
D.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是林木、人参、养鹿、中草药材等
15.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
B.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冬季温凉
C.东北地区的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包括平原和山地两种类型
D.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不利于农业生产
二、填空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3年12月15日《长沙日报》称:据央视报道,目前国家正式启动了“振兴东北的100个项目”。

材料二:2003年12月16日《浙江日报》报道:“我省农民纷纷到东北建粮仓。

北上种粮、省内销售已经成为我省粮食生产的一个特点。


(1)国家“振兴东北”的100个项目,多集中在东北地区的优势产业上,下列属于东北地区优势产业的有(多选)()
A.机械制造业
B.原材料加工业
C.棉纺织工业
D.农产品加工业
(2)图中A平原近年来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浙江省农民为什么要到东北种粮?
(4)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
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二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

(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________,北方荒地属于________。

从农业发展限制
性条件看,北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西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4)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
高达40多亿千克。

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D
4.D
5.【解析】黑龙江、吉林两省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

【答案】 C
6.【解析】读图可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大致为北方多南方少,
北粮南运是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

【答案】 B
7.A
8.B
9.D
10.A
11.B
12.C
13.D
14.D
15.C
二、填空题
16.(1)ABD
(2)为保护该地区的湿地资源,部分已开垦的荒地已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

(3)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土地平坦开阔,利于机械化耕作,农业生产效率较高,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4)处于湿润、半湿润区,夏季高温,水热配合较协调;平原广阔,地势较平坦,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森林资源丰富,农业生态环境较好;农业基础较好,技术水平较高,工业较发达;易受低温冻害、洪涝的影响。

17.【解析】第(1)、(2)题,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影响“三大荒”农业生产的地形与气候条件。

“南大荒”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地形起伏较大。

“西大荒”地处西北内陆,面积广阔,气候干旱,光照充足,但水源缺乏。

“北大荒”地处东北,地形平坦,土质肥沃,但纬度高,热量较低。

第(3)题,“北大荒”粮食生产属商品谷物农业类型,结合自然、社会经济等优势分析。

第(4)题,材料三说明“北大荒”
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由于垦荒导致植被破坏,加重水土流失,因此必须加强植被保护、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实施工程措施。

【答案】(1)丘陵平原热量条件不足水源条件不足
(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3)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4)原因:人类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使黑土失去植被的保护。

措施: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侵蚀严重地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②平整土地,完善排水系统,打坝淤地;③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走产业优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农、林、牧、加工等综合性农业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