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路在脚下延伸》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路在脚下延伸〕教案〔路在脚下延伸〕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道路建设的开展变化,感受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与开展。

2、通过对筑路工人和养路工人事迹的学习,学会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

3、援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援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悠久明媚的历史文化,萌发其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感受道路建设所发生的变化,感受现代社会进步与道路建设的关系。

教学打算
1、教师了解本地区销往全国或国外不同地区的产品。

2、几份全国交通图,最好是铁路、公路、航线都有,而且比较大的。

教学过程
共四课时
课时一
1、导入:教科书第40——41页的几幅图画、照片和文字,为我们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道路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些道路你们熟识吗?和我们所生活地区的道路一样吗?在我们生活的地区,最常见的是哪种道路?在我们的一般生活中,道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专题汇报。

请老人或其他人为学生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开展变化。

要突出先后的差异,以及对于本地区生活的影响:生产、商业、文化、旅游等等。

汇报应当比较具体,范围可以比较小,最好成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3、全班交流。

汇报后,教师鼓舞学生就本地区道路情况向汇报人提出问
题,相互交
4、教师小结。

让学生对汇报人表示感谢,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1页老师的话。

课时二
1、导入:通过上次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我们这里道路的开展。

今天,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道路和交通。

2、探究活动一。

请学生比照书42和43页的两幅铁路图,并观察两幅统计图,问学生从中能够觉察什么。

与解放前相比,铁路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线路和长度增加得非常显著,1949年前分布极为不均衡,西部完全没有铁路。

〕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有哪几条?从哪里通向哪里?以1999年为例,利用统计图计算一下与1949年相比,铁路和公路分别增加了多少倍?依据具体情况,适当商量公路和航线的开展。

探究活动二。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4页的内容。

虎子告诉我们人家乡的萝卜随着道路的开展走向了全国。

其实我们这里也有许多产品通过各种道路走了出去。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产品是怎样走出去的。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种或几种本地的农业或工业产品,以及它们都销往哪里。

然后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份全国交通图。

让学生研究,从家乡这些产品运出去应当利用什么交通工具,通过什么路线。

3、小组发表。

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运输路线。

4、总结。

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

课时三
阅读课:教师首先请学生预习教科书第45和46页的课文和图片,在课上请同学朗读〔路在心上〕,体会筑路工人和养路工人为了道路建设而付出的辛勤劳动,激发对劳动的热爱。

回到家中向家人描述陈德华等养路人的感人事迹,懂得尊重他们的劳动。

课时四
1、导入:教师首先请学生朗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7和48页的课文及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丝绸之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同学可能以前通过播送电视、书籍杂志对它大致有所了解,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去搜集有关部门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进行交流,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要把你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组内的其他同学,每个小组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推举一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

2、小组交流。

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各小组搜集资料及发言的情况,并应适当参与学生的商量。

针对每个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援助他们整理思路,引导他们将归纳整理的侧重点集中在某个具体的内容上,为全班交流做打算。

3、全班交流。

教师依据事先掌握的小组商量的情况,将每个小组介绍的重点随手写在黑板上。

4、小组探究。

a)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地图,请学生在上面找一找丝绸之路的大致位置。

b)在地图上任选一段丝绸之路作为测量对象,量一量这段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长度是多少,依据比例尺,换算出这段丝绸之路的实际长度大致是多少。

c)依据事
了解到的当时车辆运行或骆驼行走的速度,测量出走完这段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如
现在重走丝绸之路,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所需要的时间有是多少。

5、教师小结。

道路建设的飞速开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极大地节约了时间。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丝绸之路已经有所了解,可是你们了解吗?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呢!教科书第48页为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对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下做进一步的探究。

教科书的第49页也围绕“重走丝绸之路〞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请同学们课下有时间去了解一下。

〔路在脚下延伸〕教案
—路,越走越宽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道路建设的开展和变化。

2、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开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感受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体会到社会进步与开展。

教学打算
调查表、相关资料,每人搜集、拍摄本市道路照片传至班级邮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一——取经之路
1、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图片唐僧师徒四人〕你喜欢哪个人物?现在我们不谈能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也不谈憨态可爱的猪八戒,我们穿越1300年,来看看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走的是什么样的路?〔板书:路〕播放视频〔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师徒四人在山林里,雪原上等地行走录像〕。

学生答复以下问题。

2、我们五千年的历史,人们开发出来的道路何止千万条,路,早已经在人们的脚下越走越宽。

〔板书——完整路,越走越宽〕
3、我们大胆地想,唐僧师徒四人穿越到今天,想从长安也就是西安再去印度,想一想,他们又会走怎样的路呢?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路,越走越宽。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西游记〕激趣导入,视频中穿越过去去看所走的道路。

再从现在的角度启发思考道路的变化。

比照中学生感知时代的变迁,道路的庞大变化——路,越走越宽。

二、探究活动一——山村之路
1、出示山村泥泞的道路图,让学生谈感受,启发思考:晴天一脸土,雨天一脚泥,除了难走,还会带来哪些不便呢?借助赵本山的小品〔三鞭子〕视频片段,截取外商来考察,说山里全是宝,运不出去,汽车运,没修路;驴车运,绿色食品变黑色食品了;飞机运,不够油钱这一段。

2、学生看后谈感想。

预设“要想富先修路〞;修好了山村路,蔬菜、水果特产等货物能运输出去了,走向世界各地;村里的人也可以走出村,看曾经遥远的世界。

路,越走越宽。

〔设计意图〕本环节把离学生较远的山村之路,通过图片和小品〔三鞭子〕来让学生感到在山村一条好路对于村里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感到路修好了,人们的日子好了——路,越走越宽了。

三、调查活动一——家乡之路
1、课前安排调查本市过去的路,现在的路的情况。

〔问家长,观察,拍照等〕,课上提问汇报交流。

2、小组交流
3、班级汇报预设:路从窄到宽以本市主要大街等的开展史来谈,借助图片,并猜想本市现在最宽的路双向可以有几车道;绿化美化方面从景观树等方面;设施齐全方面从排水设施、交通平安设施等结合图片来谈。

4、拓展他乡之路韩红在歌声中诉说家乡之路一——青藏铁路学生看视频,说说这样的天路在建设中肯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启发思考:面对世界上的铁路,我们要感谢谁呢?预设:感谢政府的关注,治理;道路工程师的技术支持;筑路队员的困难付出〔甚至生命的代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家乡(他乡)的道路变化为内容,结合具体的道路材料、绿化美化、道路设施等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变化,我国道路建设所取得的庞大成绩。

本环节开展学生的社会调查、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他乡路的设计中结合天路的视频歌曲,初步认识青藏铁路,并渗透修路困难,感谢政府对偏远地区的关注和设计师的高超技术,向为修路付出牺牲的辛苦的修路工人们致敬。

四、延伸畅想一——未来之路
1、欣赏几张道路的图片盘山路、色彩路、山谷上的索桥、上海外滩的路、北京五环路。

2、本市的“两横两纵〞快速路的设计动画展示〔视频〕学生看后教师启发:你想说什么?教师小结:让我们满怀着向往在5年之内,就会踏上这样没有红绿灯的、一路顺畅的快速路。

信托我们长春的路越来越好,我们的路越走越宽。

〔设计意图〕从身边熟知的道路,到特色道路的图片展示,向往未来道路的变化,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今年本市井字形“两横两纵〞的规划并要施工的实践,展望未来,进一步增强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后留下作业,设计未来的道路。

五、课外作业一——小小设计师设计未来城市的道路。

科技开展家乡的路小调查温馨提示:
1、可以自己调查,也可以访问家长、邻居或是村里的老人。

2、可以贴图片,或者附在后面哦!
3、可以从路面材料、路的历史、路上绿化设施等方面来调查啊!
〔路在脚下延伸〕教案
—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援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

学习“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意义。

2、援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文明。

教学打算:图片、网上资料、地图、尺子。

教学重难点
1、“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代表人物的事迹。

2、“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代表人物的事迹。

3、“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请学生朗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7-48页的课文及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丝绸之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同学可能以前通过播送电视、书籍杂志对它大致有所了解,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去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进行交流,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要把你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组内的其他同学,每个小组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推举一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


二、小组交流
学生进行商量交流,师巡视辅导。

三、全班交流
让学生明确丝绸之路的具体位置。

四、小组探究
1、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地图,请学生在上面找一找丝绸之路的大致位置。

2、在地图上任选一段丝绸之路作为测量对象,量一量这段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长度是多少;依据比例尺,换算出这段丝绸之路的实际长度大致是多少。

3、依据事先了解到的当时车辆运行或骆驼行走的速度,测算出走完这段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如果现在重走丝绸之路,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所需要的时间又是多少。

五、教师小结
师:道路建设的飞速开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极大地节约了时间。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丝绸之路已经有所了解,可是你们了解吗,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呢!教科书第48页为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
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对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下做进一步的探究。

六、安排作业
向周围的人了解他们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