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活动实施方案
编制:
常核:
核准:
批准:

月发布

月实施QC
一、QCJ、组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
为充分发挥公司各级人员的潜能和智慧、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积极参丁
公司的管理、为公司的持续经营献计献策,公司决定在全公司范围内持续开展质量改进活动, 以提高
员工的质量意识;加速企业现代化管理进程;使公司质量文化的核心价值得到有效传递;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形象。

径,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最终目的是使企业一体、质管和谐,使质量管理活动由点到面,仓造尊重人性的组织环境,提升全体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公司QC 小组活动的管理架构和工作职能
为使公司小组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让质量改进成为公司各级人员日常工作的常态,
有必要成立公司小组日常开展
活动有专门的制度保障和激励保障。

①评审组成员
组长:运营质量总监
组员:各中心总监、经营部长、相关部门部长、工作组长
②评审组职责:
小组开展项目实施的领导、指挥和协调,以及对项目所需资本投入的审议和审批;
负责对项目实施奖励方案的审议,以及对产生直接质量成果、管理效率等所提取奖励的最终审议
并报总裁批准。

检查项目实施情况,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①工作组成员:
组长:
组员:
②工作组职责:
A 负责对可行的结论。

负责小组项目完成并取得的实施成果(如利用率提高、效率提高及管理提升等)的真实性进
行客观评价;
小组项目实施成果进行评价和验收,提出奖励级别。

口负责对申请并批准开展实施的小组项目的计划、进度进行跟踪、汇总和通报,并协调项目开
展过程中浮现的问题。

项目小组传达评审组的要求并将
小组
由组成
小组成员,小组成员一定要对所开展的项目在设计、工艺、采购、生产有匡助的人员,小组成员要在项目申请登记时予以列明。

职责:
实施
的进度跟踪、阶段总结和信息反馈;
»负责对项目实施完成后效果情况进行总结和报告,并及时进行经验推广;
三、QCJ、组活动开展的范围
管理
水平、采购质量、生产安全等,但价值工程(成本控制)、技改技革及新技术开辟不在此范围内
小组活动具有
科学有效的程序和方法,能切实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各单位应鼓励所有岗位的员工自发成立
公司原则上每年集中组织两次小组活动,上半年为月份、下半年为月份,工作组也可
随时接受新成立的小组的注册登记工作。

新成立的小组可通过所在单位上报工作组。

四、QCJ、组活动指导思想
开展中必须坚持“四个一切”:即一切为用户服务、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用数据说话、一切按
环办事。

一切为用户服务:指所开展的项目必须是对用户 (公司内部和外部) 实用的,能为用户的工作、
效率及效益有明显改变的。

一切以预防为主:指所开展的项目的项目成果应能对相关的工作或者产品起到预防和标准指引
的作用;
一切用数据说话:指所开展的项目成果必须可测量,有相关的数据对照以显示取得成果的可信
性和经济性;
一切按环办事:指所开展的项目必须按一改善
的程序来操作。

QC 小组活动还要互相尊重,造成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便于每一个人都能尽量发挥自己的能力,挖掘出潜力和智慧。

五、QC 舌动日常开展的要求

作质量、生产安全、设备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环工作为理论依据,结合实际
情况按程序开展活动;
次,并如实记录活动内容。

活动结束取得成果后,须将其按
成果报告形式予以整理、总结最终形成小组进行成果发
表;
予以
通报批评。

小组活动项目发展情况进行检查并上报评审组。

其它要求:小组成员不足三人的小组注册相同课题的,应选择条件最
好的一个小组赋予注册,其他小组劝其另选课题;已经注册的课题,再也不重复注册;未

未经部门、车问、科室允许的
题,不允许注册;届正常处理业务,无需成立小组即可解决的问题,不允许注册。

六、QCJ 、组活动程序
PDCA 的步骤步骤细节工具使用阶段
步骤1 :选择课题
步骤2 ::计划时间表
步骤3 :掌握问题的现状主题
最好是组员熟悉的主题
问题现有的状况
为整个项目拟定时间表
分配各组员之职务
通过时间表监督工作的进程
采集资料/资料
标识现有的状况
缩小1 可题范围
制定问题的等级:最严重者列第一
找出问题的关键性
脑力激荡法
面积图
柏拉多分析
时间表(Gantt Chart)
P
面积图
柏拉多分析
步骤4 :设置目标
步骤5 :分析和决定问题的纠正方式
步骤6 :实施
步骤7 :检查/评估效果
步骤8 :标准化方式/观察设定合埋并且口」完成的目标目标必须是
单位或者百分比
查找问题的原因
确定问题根源
拟定解决方法
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法
有关的解决方法获得各方的认可
展开解决方法
观察任何边际效果
采集实施以后的资料
比较实施先后的状况
如果成绩/、理想,必须回到步骤 5 ,
展开另一轮的PDCA 循环
如果成绩理想,可进行下一步骤
米用新的操作方式,或者推广至其它部门
将新的操作方式写入作业指导书或者管
理文件中使之形成一种标准。

为新建的操作方式展开培训
面积图
柏拉多分析
鱼骨图
关系图
D
cl
柏拉多图
雷达图表
A 1
流程图
七、QCJ 、组活动成果评审
组织统一对活动成果进行现场评审和成果发表评审。

成果现场评审应占评审结果的
现场评审标准主要依据为小组的活动效果以及其对企业产生的贡献,具体见附表四;
、评审组根据评分结果,结合成果实用价值、质量成果、效率提升等评定等级,成果分为特等奖、一等、二等、三等奖和鼓励奖。

凡获得省级(或者相当丁省局级、市级)、省部级及国家优秀小组和成果奖,按上级有关规定的及《院科技进步奖励管理办法》进行奖励。

小组的有关人员除赋予奖励外,并将荣誉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之一。

、。

“有形成果”,主要是指那些可以用物质或者价值形势表现出来,通常能直接计算其经济效益的成果;“无形成果”是与“有形成果”相对而言,通常难以用物质或者价值形式表现出来,无法直接计算其经济效益的成果。

评委会根据有形成果与无形成果对公司经营和管理产生产影响进行评选。

、每年的月份和月份,公司将对各小组取得的活动成果举办发表评审会,对在~~
小组活动中作出成绩的优秀员工和小组进行表彰;各获将
工作组将对各小组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及时的将评审组的要求向项目组传达并将
各项目组的意见、建议或者项目开展中遇到的艰难向评审组反映。

八、激励方案
分类激励,具体的激励方案如下:
1 、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QC 活动,在公司〈〈降成本、费用专项激励管理办法》中进行奖励,由经营部审核
是否已经申请立项了。

同一内容不得按经济价值重复申请奖励。

2 、对于管理类项目(包括无形成果) ,评委会根据所取得的无形成果对公司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行评选,奖
项可分为鼓励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

鼓励奖(元) 30 〜100三等奖(元)
100 〜500
二等奖(元)
500〜1000
一等奖(元)
1000 〜2000

附表一
小组活动注册登记表
附表二:QC 活动记录及成果报告
附表三: 」、组活动成果现场评审表
附表四: 」、组活动成果发表评审表
部「
生产模块
工艺技术部
质管部
其余部门
名额(至少)
车间
车间
车间
车间
车间
车间
车间
车间
车间
不限
备注
)丁与
附表一:QC 小组活动注册登记表
小组名称本次活动课题名称部门
小组长员情况成员姓名性另
性另
U
U 年龄
年龄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进厂年月
职务
成员变更情况
选题理由:
本部门意见:
签字:年月日
质管部意见(工作组意见):
签字:年
附表二QC 活动及记录及成果报告注册编号
小组名称:
主要改进问题点:启动日期:
估计达成目标:小组长:
现状调查:
原因分析:
课题名称:
完成日期:
项目组成员:
完成情况及效果评价
巩固与总结:
实施日期对策措施
成果描述
用户评

所在部门意见
质管部意见
工作组意见
评审组
附表二QCj 、组活动成果现场评审表
小组名称注册号码课题名称注册日期
评审
评审内容
项目
1.按有关规定进行小组登记和课题登记;
QC/J

配分得分
1 2 3 4
组的
组织
活动
情况
与活
动记

活动
成果
及成
果的
维持
QC/J

组教

2.小组活动时,小组成员的出勤情况;
3.小组成员参于分担组内工作情况;
1 .活动过程按QC 小组活动程序进行;
2.取得数据的各项原始记录妥善保存;
3.活动记录完整、真实,并能反映活动的全过程;
4.每一阶段的活动能按计划完成;
5.活动记录的内容与发表资料的一致性。

1 .成果内容核实确认,达到所所定的目的;
2.经济效益认可;
3.改进措施标准化;
4.现场按新标准作业,并取得较好成绩;
1.成员对活动程序的了解;
2.成员对方法、工具的了解;
7~15
20~40
15~30
13~20
序号
附表四 QC 小组活动成果发表评审表
课题名称
注册日期
评审内容
1.所选课题符合公司方针目标,或者是本部门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2.课题名称简洁明确地直接针对所存在的问题;
3.现状已清晰掌握,数据充分,并通过分析已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
4.现状已为制订目标提供了依据;
5.目标设定不要过多,并有量化的目标值和有一定的依据;
6.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1.应针对问题的症结来分析原因,因果关系要明确、清晰;
2.原因要分析透彻,向来分析到可直接采取对策措施的程度;
3.主要原因要从末端因素中选取;
4.应对所有末端因素都进行要因确认,并且是用数据、事实客观地证明确是主要
原因;
配分 得分
8~15
13~20
小组名称
注册号码
序 评审
号 项目
1 选题
原因 2
分析
总体
总分
评价
评委 日期
5.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1.应针对所确定的主要原因,逐条制订对策;
2.对策应按“ 5W1H 的原则制订,每条对策在实施后都能检查是古已完成(达到
3 4
5 6

实施
效果
发表
特点
目标)及有无效果;
3.要按对策表逐条实施,且实施后的结果都有所交待;
4.大部份的对策是由本组成员来实施的,遇到艰难能努力克服;
5.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1.取得效果后与原状比较,确认其改进的有效性,与所制订的目标比较,看其是
否已达到;
2.取得经济效益的计算实事求是、无夸大;
3.已注意了对无形效果的评价;
4.改进后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已纳入有关标准,并按新标准实施;
5.改进后的效果能维持、巩固在良好的水准,并用图表表示出巩固期的数据;
6.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1.发表资料要系统分明,先后联贯逻辑性好;
2.发表资料要通俗易懂,应以图、表、数据为主,避免通篇文字、照本宣读;
统计方法运用突出,有特色,具有启示性。

13~20
13~20
5~10
8~15
总体
总分评价
评委日期
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