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鲁教版必修课件鲁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
地区
主要环境问题
形成 原因
发展中 国家
①环境承受着发展 较发达
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国家严
②没有足够的能力 重,以
保护环境和处理环 生态破
境问题;③发达国 坏为主
家污染工业的转移
第九页,共28页。
分布 特点
含义
表现 地区 主要环境问题
形成 原因
各地区由于经济结
自 20 世 纪 70 年 代 开
以环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 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给定的经纬度结合所学知识 即可判读(pàn dú)其气候类型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第(2) 题,从发展节水农业、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 工程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角度入手即可。
第十五页,共28页。
[例2] 2010年10月25日凌晨,“长江源综合考察团” 在格尔木市举行出发仪式。这标志着长江委第三次长江源头 科考全面展开。科考活动往往分为两组:一组以登山为主, 将登上各拉丹冬主峰(海拔6 140米);一组以科考为主,沿 途对格尔木—沱沱河—尕尔曲—各拉丹冬附近进行长江源近 代冰川变化、草场退化及其原因、长江源主要环境灾害、长 江源地貌(dìmào)与自然环境变化以及牧民的生存状况进行 调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方法
野外 实地 考察
主要方式 路线考察
典型地段 考察
特点 了解地理现
自然地理调查 象的分布及
最常用的一种 变化规律
方法,为地理 对一些重要
研究取得第一 的点做深入
手资料 的调查研究
注意事项
应将二者 有机结合
第十八页,共28页。
方法 主要方式
特点
调查
认识社会和自然 对个人、群体的
现象的重要参考 调查访
地 构、产业政策、环
始利用强大的经济
发达 境污
域 境政策的不同,所
实力对环境问题进
国家 染为
性 面临的环境问题有
行防治,使环境质
主
所不同
量有所好转
第十页,共28页。
分布 特点
含义
表现 地区 主要环境问题
形成 原因
酸雨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 有些环境问题不但
城市垃圾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全 影响某一个国家或
第二十六页,共28页。
[答案] (1)青海 唐古拉 冰川融水 (2)了解长江源近代冰川的变化、草场退化及其原因、长江 源主要环境灾害、长江源地貌与自然环境变化以及牧民的生存状 况 (3)野外实地考察 调查访问(fǎngwèn) 问卷调查 (4)综合
第二十七页,共28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十二页,共28页。
(3)黄土高原: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水土流 失等。
(4)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土地盐碱化等。 (5)柴达木盆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6)东南丘陵:酸雨、大气污染、森林(sēnlín)减少、水土流等。 (7)西南地区: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森林(sēnlín)面积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问题等。
专题二。有些环境问题不但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例1] (2011·广东高考)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解析] 第(1)
No 题,从图中给定的经纬度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读其气候类型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答案] (1)温
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②加强(jiāqiáng)对全流域水资源的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产业分布 、聚落分布情况。(4)综合
Image
第二十八页,共28页。
依据
访问
对政府职问能部 获得有关资料及
门及企、事业单 图件
位的调查访问
注意事项
及时反馈 信息
第十九页,共28页。方法Leabharlann 问卷 调查主要方式
特点
注意事 项
实地分发 主要针对 选点要有代表性,方
借助报刊发 某些涉及 式以填表或询问为主;
行
面广、量 所拟问题简洁明了,
借助互联网 大的社会 便于操作;结果应与
现象
实际相符
第二十页,共28页。
2.区域(qūyù)调查的内容 依据调查内容,小区域(qūyù)调查可分为综合性调查 和专题性调查两类,具体内容如下表:
类型
内容
地理位置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综合性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特点及其对区域发展
调查 的影响
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十一页,共28页。
第十三页,共28页。
[例1] (2011·广东高考)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 (zhōnɡ bù),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 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材料(cáiliào): “石羊河流域示意 图。”
第十四页,共28页。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目 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4)对长江源科考的调查研究属于________性调查的内容。
第二十五页,共28页。
[解析] 第(1)题,长江源头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第(2)题,依据所给出的材料,得出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 长江源近代冰川的变化、草场退化及其原因、主要环境灾 害、长江源地貌与自然环境变化、牧民的生存状况。第(3) 题,区域调查的方法有野外实地考察、调查访问和问卷调 查,对牧民生存状况的了解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才能 获得。第(4)题,此次区域调查的内容包含区域发展存在的 问题及原因、人口生存状况、长江源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对 区域的影响(yǐngxiǎng)等,属于综合性调查。
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 球 地区,而且可能影
漠化、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性 响到其他国家甚至
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 全球
态破坏问题
第十一页,共28页。
2.我国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 (1)东北地区:大气污染、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 退化、森林(sēnlín)面积减少、湿地和沼泽减少、部分地区 的土地荒漠化严重等。 (2)华北平原: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资源短 缺、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沙尘暴、土壤次生盐渍 化等。
分点布 特点
含义
地区
各地区由于经
济结构、产业 地
政策、环境政 域
策的不同,所 性
面临的环境问 题有所不同
城市 乡村
表现 主要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交通、工业活动、 环境 人类聚居地过分密 污染 集,造成污染物集
中 生态 资源利用方式不当 破坏 或强度过大
第八页,共28页。
分布 特点
含义
各地区由于经 济结构、产业 地 政策、环境政 域 策的不同,所 性 面临的环境问 题有所不同
第单
二
元 (d
(
ān
dì
yu án)
è
小 结
r)
与 测
单评
元
归纳·整合·串联
专题·迁移·发散
专题一
专题(zhuāntí) 二
检测·发现·闯关
第一页,共28页。
第二页,共28页。
第三页,共28页。
第四页,共28页。
第五页,共28页。
第六页,共28页。
第七页,共28页。
1.环境问题(wèntí)的分布特
[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2)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对全 流域水资源的协调管理,合理分配(fēnpèi)水资源;③ 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 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第十六页,共28页。
第十七页,共28页。
1.区域(qūyù)调查的方法 区域(qūyù)调查的方法包括野外实地考察、调查访问、 问卷调查等,具体比较如下表:
类型
综合 性
调查
内容 人口及其流动情况 区域产业结构状况 产业分布、聚落分布情况
城镇建设情况 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二页,共28页。
类型
专题性 调查
自然地理专题 人文地理专题
内容 气候、地形地貌、土壤、 水文、植被、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等 工业、农业、商业、旅游、
资源、聚落、交通等
第二十三页,共28页。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1)长江源头位于________省________山的南坡,以 ___________补给为主。
(2)本次区域调查的主要目的(mùdì)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次区域调查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牧民生存状况的了解需通过 ________________才能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