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校模拟: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校模拟
1.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D.勤劳致富
解析注意题中引文,贾思勰认为从事农业要讲究方法,顺应天时,利用地利。

答案 B
2.《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A.火药B.指南针C.印刷术D.造纸术
3.南宋《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材料中“针盘”在欧洲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加速了文化进程
C.诞生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工业革命
解析罗盘针对世界的重大影响是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

答案 C
4.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

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5.(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C.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D.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复兴
解析从材料中“知识普及”“书籍的开端”等信息,可知造纸术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
大影响。

答案 A
6.《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

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驶速迟缓”的主要原因有()。

①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②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④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7.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B.“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中国画的特点
C.“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D.《离骚》是古典文学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解析《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D项错误。

答案 D
8.“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身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身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解析诗言志,两位大诗人不同的生活时代和境遇导致其诗歌的不同,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答案 C
9.“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这是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下列作品与白居易的作品风格相似的是()。

①《诗经·国风》②楚辞《离骚》③杜甫《石壕吏》④李白《将进酒》
A.①②③④B.①③
C.②④D.①③④
10.明代冯梦龙的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叙述了临安城内小商贩卖油郎朱重与王美娘相爱、历尽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出明清小说关注世俗现实生活的风格,该故事和其文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①城市生活丰富②商品经济发展③包办婚姻逐渐废除
④重商观念正在形成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观察下图,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历史信息()。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解析本题考查对秦始皇推行的“书同文字”的理解。

秦统一后,用统一的小篆代替六
国纷繁复杂的文字,起到了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促进了我国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答案A
12.《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

该画()。

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B.以人文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
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
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解析《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属于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

答案 C
13.黄慎是清代著名画家,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右图为其作品《清波钓徙图》。

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

画到精神漂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从这一评价来看,黄慎的绘画属于()。

A.山水画B.风俗画C.宗教画D.写意画
解析仔细理解郑板桥的诗,黄慎的画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属于写意画。

答案 D
14.右图演员的划浆动作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哪一特点()。

A.综合性B.程式化
C.虚拟化D.现实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戏曲的基本常识。

从图中可以看到演员的划浆
的动作既是真实生活的概括,也是真实生活的升华。

体现了舞台上
的虚拟性。

故选C项。

答案 C
15.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
解析材料所吟唱的分别是宋词、唐诗、楚辞,解题的关键在于熟悉我国古代文学的名家名句。

答案 C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4分)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对关键时间进行提取,第二纵向观察材料一图表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注意对材料的提取,“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
而印刷术则……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对提取材料进行概括;第(3)问,注意从制
约科技发展的因素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民族交往、对外政策、科技的继承发展等因素
17.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明)文征明书图二(明)杨柳青绘画
《后赤壁赋》《连年有余》
图三(清)曹雪芹《红楼梦》插图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2分)
(2)图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分)
(3)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3分)
(4)某一研究小组围绕上述图片和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设计一个最为恰当的一个题目。

(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文艺发展,属于基本识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书体:楷书。

主流趋势: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2)画种:年画。

特点:内容喜闻乐见;以民间风情为主;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

(3)体裁:(长篇章回体裁)小说。

主要背景: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壮大;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4)题目: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浓缩人生精华的明清文艺等等。

(言之有理且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