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能力的提升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能力的
提升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角色以及问题设计等方面,介绍一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环节的构建
1.创设开放式探究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一些开放性
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和探究。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通过讨论并找出规律,进一步理解概念。
2.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发现。
教师可以提前将一些有意思且有启
发的图片、实物或场景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体积时,可以带入一些容器并请学生思考。
“如何确定这
个容器的体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际测量。
3.教师示范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示范如何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面积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
“如何快速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1.充当引导者和激发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学生的引
导者和激发者,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激发他们思考和探
索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赞赏和积极的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给予适当的启示。
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可以给予一些适
当的启示,帮助学生思路的延伸和拓展。
但教师要注意在启示中不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路径。
3.鼓励多样思维和多样解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供多样的思维
和解法,不拘泥于传统方法。
例如,在解一道几何题时,学生可以采用画图、倒推、类比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问题设计的技巧
1.情境化设计。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结合,将问题设
计成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设计一个问题。
“小明和小红共有6
块巧克力,小明得了3/4,小红得了几块?”,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分数。
2.提供启示材料。
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提供一些启示材料,如
图片、图表、实物等,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
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时,可以使用一张有关星座的图表,设计一个问题。
“在某群体中,有多少人是天秤座?”,用图表呈现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计算。
3.多层次设计。
问题设计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相应的问题可解。
例如,在学习乘法时,可以设计一个问题。
“一杯水有200毫升,一瓶水有500毫升,有多少瓶水等于1升?”,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完成问题的解答。
通过以上的策略,可以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和激发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因此,将这些策略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将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