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藏象系统常识,原汁原味,治未病,得健康,快收藏(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胃——藏象系统常识,原汁原味,治未病,得健康,快收藏
(一)
脾,人体藏府之脾系统。

藏为脾,合府为胃,经脉为足太阴、足阳明,五主为肌肉、五藏为意、荣华为唇四白、开窍为口、五液为涎、七情为思、五色为黄、五音为宫。

脾,为形声造字,字形从肉、从卑,卑为声。

卑,金文由扇子和手构成,会意为手持扇子服侍主人。

《説文解字》:“卑,賤也。

執事也”。

《索隐》:“卑者,下也”。

下者,胃之下也。

脾字,肉与卑结合,意为“人体中胃之下的劳作者”。

《释名》:“脾,裨也.在胃之下,裨助胃气,主化谷也”。

脾,为人脾,本义脾藏,中医称为五藏之脾。

脾,为阴藏。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脾为牝藏”,牝,阴性。

《素问·六节藏象论》:“此至阴之类”。

《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脾,人气在时为三月、四月。

人气,人身之元气。

《素问·诊要经终论》:“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

提示,在三月、四月注意保护在脾之元气。

脾,五行为土。

火,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一。

土为稼穑。

土行在气为充、性为静兼、德濡溽蒸、化盈丰备、政谧安静、令为云雨、变为骤注、灾为霖溃。

脾,八卦为坤。

坤,乾、坤、坎、离、震、巽、兑、艮八卦之一。

坤为脾。

脾,天干为戊己。

戊己,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之一,
用以纪日、纪月、纪年。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肝,……其日戊己”。

脾,五行属土,土,日、月、年干为戊己,戊己为脾之正日、正月、正年。

脾病多起于正日、正月、正年,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

脾,时为长夏,通于土气。

长夏,为春、夏、长夏、秋、冬五时之一。

长夏,五行属土,土,时为长夏,长夏为脾之正时。

脾病多起于春时,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

《素问·六节藏象论》:“脾……通于土气”,通,同气相通。

土气,湿濡之气,其通于脾,《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素问·咳论》:“乘至阴则脾先受之”。

《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

《素问·平人气象论》:“脾见甲乙死”,脾属土,甲乙为木,木克土也。

脾,嗅为香。

嗅,鼻子辨别气味。

香,臊、焦、香、腥、腐五嗅之一。

脾嗅为香。

香,甲骨文本义麦、黍做成热食时的怡人气味。

《说文》:“香,芳也”,芳,芳息。

《春秋传》:“黍稷馨香”。

脾嗅为香,如麦、黍做成热食时的怡人香气为脾之主嗅。

脾,味为甘。

味,口尝食物滋味。

甘味补脾,辛味泻脾。

甘,甲骨文本义用口舌品尝美味。

《说文》:“甘,美也。

从口,含一”。

甘为甜的本字,甘味,甜的滋味。

《素问·至真要大论》:“甘先入脾”。

《素问·宣明五气》:“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

《灵枢·九针论》:“甘走肉,病在肉,无食甘”。

脾主全身肌肉,肉病无多食甘也。

脾,所欲为缓。

缓,篆文本义宽衣解带。

《说文》:“缓,绰也”。

绰,宽绰。

《广韵》:“缓,舒也”。

《素问·藏气法时论》:“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脾,所恶为湿。

湿,甲骨文本义浸染后挂在架上晾晒的丝品。

《说文》:“湿,幽湿也。

从水,一所以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湿也”,湿,富于水分。

《素问·宣明五气论》:“脾恶湿”,脾为阴藏,通于土气湿,同气相应,湿易伤脾,故脾恶湿。

《素问·藏气法时论》:“病在脾,……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饱食伤脾,脾恶湿、湿伤脾,湿邪可使脾病加重或复发,故脾病宜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脾,所伤为思、久歌、久坐、醉以入房,汗出当风、饮食、劳倦。

思为脾志,思虑太过、愁思不解则伤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思伤脾”。

《素问·举痛论》:“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灵枢·本神》:“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脾藏意,愁思不解伤脾。

《素问·宣明五气篇》:“久坐伤肉”。

脾主肉,久坐则伤肉伤脾。

《灵枢·百病始生》:“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

《灵枢·邪气脏府病形》:“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

《素问·本病论》:“人饮食、劳倦即伤脾”。

脾,邪留为髀。

脾之邪气,留于两髀之处。

《灵枢·邪客》:“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

髀,股胯部。

——本文节选自拙著《五形人与治未病》第六章第三节论藏府之脾系统
(未完待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