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控指挥中心




目录
第一章项目介绍 (4)
1.1项目背景 (4)
1.2必要性分析 (4)
1.3可行性分析 (5)
1.4需求分析 (5)
1.5建设目标 (6)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7)
2.1设计思路 (7)
2.2系统架构 (7)
2.3拓扑结构 (9)
2.4 监管平台设计 (10)
2.4.1 设计思路 (10)
2.4.2 设计依据 (10)
2.4.3 平台组成 (11)
2.4.4 平台优势 (15)
第三章建筑工程方案细节设计 (16)
3.1 设计说明 (16)
3.2 设计展示 (16)
第四章监管平台方案细节设计 (18)
4.1 监控系统 (18)
4.1.1设计思路 (18)
4.1.2拓扑结构 (18)
4.1.3前端设计 (19)
4.1.4管理配置 (22)
4.1.5系统功能 (24)
4.2监控中心 (32)
4.2.1 设计思路 (32)
4.2.2 拓扑结构 (32)
4.2.3 解码屏控 (32)
4.2.4 大屏显示 (33)
4.2.5 集中存储 (35)
4.2.6配套设施 (38)
4.2.7集成智能机柜 (40)
4.3方案亮点 (42)
第五章设备清单 (44)
第一章项目介绍
1.1项目背景
为了信息整体化,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使各区域的管理人员能及时有效的处理事务,为进一步提升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平安建设的支撑保障作用,需要依法有组织地整体建设服务体系及治安监控体系,努力实现全方位、全时空的防范报警和监控,大幅提升治安防控体系的科技含量,提高在动态、复杂环境下驾驭、控制管辖区域内管控局势的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为办公人员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总署的监管要求,需对监管区域经营业务进行监管。

为达到监管要求,需在监管区域建设视频监控系统,满足24小时实时监控,监控视频储存时间不少于3个月。

因此需建设一套视频监控平台,对辖区内监管场所建设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统一监看、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1.2必要性分析
循环经济区处于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建设国家大宗干散货集散中心、国家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国家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以及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同时承担着国家赋予西海岸新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和“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的使命。

循环经济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九大核心区之一,循环经济区是青岛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着区一类口岸开放,青岛将迎来“一市三口岸”的新时代。

这对于青岛发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和支点作用,提升东北亚航运枢纽功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缺少完备的、统一的监控指挥管理平台,存在区域监管不足,无法统一调度;管理分散,人力成本高;各区域的监控设备繁杂,包含各种运营商的监控设备;信息不同步,形成信息孤岛等问题,因此,需建设一套系统的视频监控指挥平台,对辖区内监管场所建设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统一监看、统一管理、统一
调度。

1.3可行性分析
打造一套三级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的方案已具备各种条件:
1)具备政策上的扶持,国务院和青岛港都对其未来发展抱有大的期望。

2)地理位置优越,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应发展超前,展现我国科技前沿的风采。

3)技术足够成熟,现有科技发展迅速,物联网的出现为监管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可实现监管区域内的管理。

4)各地口岸已有不少建备了完善而全面的监控指挥系统,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因此,为打造一套系统的、科学的三级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的建设方案是完全可行而且必要的。

1.4需求分析
系统建设需实现以下要求:
➢建设园区前端监控区域联网
将所有前端的监控视频图像信号进行联网,平台兼容现有异构设备的,统一上传至园区监控中心进行集中处理调度,统一指挥。

➢所有视频监控图像实时上传到
以监控中心为总控中心,通过视频专网,实时上传到部门,以上单位能够实时查看权限内的监控图像,并实现调度和指挥。

➢各区域集中管理,降低人力成本
平台具备地图功能,支持按区域查看监控图像,实现集中管理,降低人力成本,并实现调度和指挥。

➢LCD大屏幕展示功能
采用LCD拼接屏用以显示实时监控视频,并支持视频上墙、屏切功能,以满足办公需求。

➢实时监控
对所有摄像头的视频信号进行本地实时监视,满足24小时实时监控,监控视频储存时间不少于3个月。

➢视频的检索、数字放大、录像、回放、上墙
在监控指挥中心,具备视频的各种功能,如检索、数字放大、录像、回放、上墙、收藏等,以满足人员的各类公务需求。

➢支持对视频、图像的智能分析和报警
平台技术上支持对视频、图像的智能分析,具备智能报警功能,以便提醒,避免了人为上的判断失误和可疑行径的遗漏。

➢支持对云台的远程控制
能够实现对接入的任何一路带有云台的摄像机或快球进行控制。

1.5建设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和服务经济发展为使命,积极融入国际运输、物流和产业分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将打造成为开放度高、运行高效、服务便利的国际区域经济特殊合作区。

根据总署的监管要求,需建设一套完善、系统的三级视频监控指挥平台,能够有效整合监管设备设施,能够满足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监管和高效管理需求的,覆盖整个区域并辐射周边的,标准统一,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结构开放,信息共享,安全可靠,具有良好扩展空间的信息系统,为建设构筑良好的软件环境,增强的竞争能力,打造安全、物联、智能的,构建出符合新时代、新环境、新高度的智慧。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2.1设计思路
根据监管区智慧安防集成系统规划建设本着“高起点、高效率”的建设方向,以园区安防事件的事前防范、事中处理、事后分析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为基本要求,建立起“人防部署严密、物防设施完善、技术手段先进、联防协调统一、应急处置高效”的集管理、防范、控制于一体的园区安全保障体系,对各类事件做到预知、预判、预防、预警和有效处置,切实加强园区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系统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各个系统的信息共享要求,对各系统进行结构化和标准化设计,通过系统间的各种联动方式将其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之成为一套整体的、全方位的监管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不仅仅只是对园区的安全的考虑,同时还为园区的管理提供支撑。

➢设备网络化、全方位易扩展
采用全IP网络架构,方便设备的接入、管控和扩展,全方位布设监控报警设备,确保无死角无遗漏,打造完善的智能监控报警体系,构建园区物联的基础。

➢报警智能化、高精确多联动
结合智能的视频分析技术,实现周界防范、入侵检测、抛物检测,快速准备的进行预警,并及时联动相关系统进行响应。

➢管理一体化、便管理深应用
构建一体化的集成管理平台,实现多设备、多系统的统一管控,并集成多系统对各种应用进行联动,结合监管区的业务进行深度应用探索。

2.2系统架构
系统设计基于监管区内部高速局域网,充分利用局域网高效率数据传输的优势,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信流交换。

周边安全防范涉及到的视频监控依托高速传输网络,以综合管理平台为核心整合集成各分系统,实现技术联防、物联采集、统
筹管理。

方案的总体架构如下图如示:
监控指挥中心总体架构
监控指挥中心架构图
2.3拓扑结构
整体拓扑结构图
数据流图
2.4 监管平台设计
2.4.1 设计思路
1. “和谐港口”
符合《青岛港总体规划》和《青岛港区总体规划》的原则和要求;
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促进港口与城市、产业协调发展。

2. “联动港口”
强调港口、产业与城市功能的整体性,使港区及其关联产业区成为高效、安全的产业空间与便捷的物流空间。

3. “效率港口”
注意港口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与协调发展,结合公路、铁路的运输特点,合理布局港区疏港通道,建立高效、畅通的集疏运系统。

4. “绿色港口”
将绿色环境理念渗透到港区规划之中,最大限度的提高港口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港口对所处区域环境的负面影响,改善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2.4.2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1 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 146 号令)
(3)《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 号)
(4)《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 号)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8)《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山东省禁止、限制供地项目目录> 和<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实施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5〕27
号)
(9)《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国函[2016]11 号)
(10)《青岛市城总体规划(2012-2030 年)》(上报稿)
(11)《青岛港区总体规划》(交规划发〔2009〕93 号)
(12)《青岛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30)》(青政字〔2010〕 50 号)(13)《区疏港铁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稿)
(14)《青岛市口岸开放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稿)
(15)《青岛港区路网竖向专业规划》(在编)
(16)《青岛港区防洪排涝规划》(在编)
(17)其它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范、规划等。

2.4.3 平台组成
●基础应用模块
基础应用模块为行业应用子系统提供基础的框架支持和集中管理,对组织、区域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对人员、卡片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配置,对用户和用户权限进行统一管理,使各子系统模块之间达到资源共享、协作联动和统一调度。

●电子地图模块
电子地图模块主要用于配置与控制各子系统资源,展示这些资源的地理位置、细节图以及相应的报警信息等综合业务。

它提供iSecure Center平台中的电子地图管理服务,通过地图来展现整个平台的资源的控制与配置,事件的上报与展现,是一种可视化的综合业务入口。

目前支持GIS地图和静态地图两种类型地图。

●事件中心模块
事件中心模块是综合管理平台的事件枢纽。

主要提供视频监控指挥平台中各子系统的事件配置、分发、上报、联动等功能,并支持批量事件规则与联动。

事件中心秉承统一管理事件的原则,同时通过合理抽象,将各个子系统的事件通过注册的形式在启动的时候注册给事件中心,做到事件管理的灵活与变通。

事件中心采用B/S架构配置、C/S架构控制结合的方式,包含CMS、客户端、服务器三大部分,协同运作完成整个事件中心的功能。

●运维管理模块
运维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对视频设备和服务进行监控,采集设备和服务信息,并对采集的结果做一定的统计分析、生成告警,为视频监控平台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采用B/S架构配置,实现平台上的设备及服务器的状态检测与展示,并实现各种状态异常告警。

从而满足用户实时地、统一地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控。

●视频监控模块
视频监控模块实现对视频图像数据、业务应用数据、系统信息数据的共享需求等综合集中管理。

采用B/S架构配置、C/S架构控制结合的方式,实现视频安防设备接入管理、实时监控、录像存储、检索回放、智能分析、解码上墙控制等功能。

通过开放的体系架构,全面、丰富的产品支持,为用户提供随需应变的整体解决方案。

●人脸应用模块
人脸应用模块是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通过视频设备,对人脸特征进行识别和应用的系统。

采用B/S架构配置、C/S架构控制结合的方式,实现视频中人脸的自动识别、抓拍及管理,并提供检索和名单布控功能。

●客流分析模块
客流分析模块通过在封闭区域安装客流统计相机,利用视频内容识别的技术,精确地统计出每个出入口的实时客流信息。

系统采用B/S架构配置、C/S架构控制结合的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区域因素,生成客流报表,为商业及安全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热度分析模块
热度分析模块通过在感兴趣区域安装热度相机,利用视频内容分析的技术,识别对应区域的活动热度。

系统提供空间热度分析,以及基于时间(年/月/日)和阈值的报表功能。

●卡口管理模块
卡口管理模块通过在道路上部署卡口设备,对过往车辆进行识别和记录。

系统提供黑名单布控、卡口事件(过车记录)查询、车辆事件查询等功能,通过联动抓拍,可以获取现场抓拍记录。

●门禁管理模块
门禁管理模块又称出入口管理控制模块,是一种管理人员进出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主要解决楼宇中重要场所的出入口的安全问题,门禁管理软件秉承统一管理的理念,同时以一卡通平台为基础,采用B/S架构配置、C/S架构控制结合的方式,配置端极大的满足用户对于操作方便的体验需求,对门禁资源、卡片、人员、权限等进行一体化管理,以中心、区域为单位实现了物理概念与逻辑概念的巧妙融合。

控制客户端对门禁资源进行统一的操作管理,对事件实现中心化管理。

从而在满足用户对出入口安全需求的同时,给予统一、集中、系统化管理的解决方案。

●梯控管理模块
梯控管理模块是一种管理人员使用电梯设备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主要解决楼宇中进入建筑楼层的可控制问题。

该系统主要分为配置功能和操作功能,其中配置功能规范了用户所对应的设备群和时段权限,操作功能主要包括人员的配置权限记录、下载权限记录以及使用记录。

●巡查管理模块
巡查管理模块是基于大厦、厂区、库房等场所的固定巡查作业需求,结合技术防范与人工防范而产生的系统。

其利用现有的门禁系统和视频系统,将门禁读卡器作为巡查点,灵活配置巡查路线,定期安排巡查员对路线进行巡查,从而实现对巡查工作及时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巡查管理可实现巡查点视频关联,报警联动,电子地图,报表等功能,实现巡查工作的自动化运行,全方位调度和可视化展现。

支持准时、早巡、晚巡、漏巡及不漏巡五种巡查事件类型,在事件中心可配置多种联动报警,联动方式包括:客户端联动、录像联动、云台联动、抓图联动、电视墙联动、IO输出联动、开门联动、短信联动、邮件联动及预案联动。

●停车场管理模块
停车场管管理模块支持IC卡、射频卡、车牌识别等多种配置的出入口控制,系统能准确记录识别诸如卡号、车牌号等验证凭据,确保车辆的进出有据可查、可控;也保障了车辆快速通过道闸,支撑停车场的高效和安全运转。

通过的诱导与寻车系统,车主可通过各类引导设备快速、便捷地找到车位并取车,优化车主的停车体验;同时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又保证了各种数据的及时、准确、有效。

多种缴费方式并存,适应了当下市场上对于快速停车的诉
求,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更是迈出互联网化的一大步。

●可视对讲模块
可视对讲模块是基于可视对讲功能的基础上开发的综合管理平台。

平台提供了服务器管理(VISDAG设备接入服务器,SIP通讯服务器)、设备管理(室内机、门口机、管理机)、权限分配(门口机权限、管理机视频权限)、信息发送以及日志查看(对讲日志、事件日志)等功能,方便了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为物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可视对讲功能包含了B/S和C/S架构两部分功能模块,支持来访视频通话,远程配置门禁卡片权限、实时门口机视频、实时预览监控点视频、远程发送信息等功能。

●入侵报警模块
入侵报警模块是基于报警主机设备和探测器,根据报警规则配置以及报警防区配置实现报警信息实时上传等业务功能,延续传统的报警业务功能,并在其基础上增加入侵报警定制较多的需求(包括子系统、消警、键盘操作主机日志上报)。

系统结合B/S架构配置、C/S架构控制,通过设备接入服务器(IASDAG)来管理报警主机设备并上传报警信息。

●动环管理模块
动环管理模块是一个实现对机房、厂区等场景下的的动力设备及环境变量进行集中监控。

平台提供了组织机构管理、服务器管理(PEMSDAG设备接入服务器)、设备管理(动环主机)、环境量配置、动环数据监测、数据记录查询等功能,实现了通过动环主机对温度、湿度、噪音、粉尘的监测、收集和报警联动等功能。

●数据库管理
集中管理软件依托于数据库软件,数据库软件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

数据库软件DB具有存储、截取、安全保障、备份的功能,是CMM系统资源数据的管理工具。

数据库能够保证系统资源的数据独立、高度共享、使用方便、运行可靠、可修改性和可扩充性以及能充分描述数据间的内在联系。

CMM系统资源在DB中的访问过程,都是在DBMS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指挥和调度下进行的,并严格按照安全策略(包括系统安全策略、
数据库安全策略、用户安全策略)对数据库执行相应的操作。

2.4.4 平台优势
三级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平台将以大楼系统集成应用为基础,针对大楼行业的特色,利用计算机技术、超前的优化集成技术及成熟的智能化设备,建设综合安防可视化管理系统,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使用环境,最终实现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的目的。

●集成的系统应用
对各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可以兼容视频、报警等多个安防业务应用子系统。

各子系统按照统一标准接口通过中心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和控制信令交换。

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子系统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软件界面进行集中管理,并可以监控各子系统的运行状况。

●便捷的人机交互
利用高效的数据传输技术,在已有的各类数字传输网络上以非常低的带宽占用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可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实现灵活、丰富、广泛的多媒体应用,可以利用计算机、监视器、远程客户端、手机等各种手段实现对系统的实时监管。

●开放的体系架构
平台设计方便与第三方业务系统集成,提供多种接入方式,方便对接第三方厂商的设备。

第三章建筑工程方案细节设计
3.1 设计说明
监控指挥中心的主要有监控大屏、LED展示屏以及固定电话、电脑主机、若干话筒、音响等多媒体会议设备。

监控大屏上方设置LED展示屏。

监控大屏由18块46英寸的LCD液晶屏组成3X6的拼合样式。

在大屏后方约宽1米的空间设置为机房/设备间,用以安放各种网络、视频服务器等设备。

坐席作为大屏幕电视墙的控制台不可或缺。

坐席位通过大屏幕软件可以任意划分大屏幕显示的范围和区域以及相应的显示内容,并且可以把坐席的电脑屏幕的内容投放在大屏之上,如会议所需的PPT等。

坐席电脑还控制着大屏上方LED 屏的文字信息内容显示。

3.2 设计展示
平面预览图
实际预览效果图
第四章监管平台方案细节设计
4.1 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作为安防集成系统的重点,对区域的安全防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视频专网,系统对的各查验区主要出入口及通道、进出楼栋的主要出入口、服务大厅、室内大厅、各楼层电梯厅、电梯轿厢、楼梯口、走廊、重要房间、机房、出入口等场景进行监视,监视图像传送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对整个内部区域进行实时图像的监控和记录,使监控中心人员充分了解其中的人员活动情况和动态。

4.1.1设计思路
视频监控系统采用高清视频监控技术,实现视频图像信息的高清采集、高清编码、高清传输、高清存储、高清显示;系统基于IP网络传输技术,提供视频结构化、视频质量诊断等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全网调度、管理及智能化应用,为用户提供一套“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视频图像监控系统,满足用户在视频图像业务应用中日益迫切的需求。

4.1.2拓扑结构
视频监控系统从逻辑上可分为前端部分、传输网络、监控中心三部分内容,视频存储、视频解码拼控和大屏显示等内容在监控中心部分进行设计。

前端部分:前端支持多种类型的摄像机接入,包括网络高清摄像机、数字高清摄像机、同轴高清摄像机等,本系统设计采用网络摄像机,通过视频专网实现视频图像的传输和存储。

对于有人脸抓拍、人脸比对等智能需求的场景,可通过部署相应的深眸系列摄像机,完成这些场景的功能需求。

传输网络部分:传输主要是对前端接入到核心交换机之间的网络进行设计,前端摄像机直接通过以太网线或通过光纤收发器进行光电转换后接入到接入交换机,再通过接入交换机将网络信号汇聚到中心的核心交换机,监控中心的接入
交换机负责客户端和存储解码设备等的接入。

监控中心部分:监控中心采用磁盘阵列对视音频图像进行存储,解决数据落地问题;同时通过解码拼控设备可完成视频的解码、拼接;监控中心部署大屏用来将视频进行上墙显示等。

系统可将所有前端摄像机统一接入到综合管理平台,统一的切换控制和显示,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统一配置和管理。

系统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视频监控系统拓扑结构图
4.1.3前端设计
视频监控前端系统可根据不同场景的具体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前端监控产品,既能满足常规场景的监控需求,又能满足制高点、远距离、大范围和大视场的特殊场景的监控需求。

根据建筑设计标准对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要求,区域内视频监控系统前端监控摄像机点位主要涉及查验区周界、查验区卡口、查验区制高点、大楼出入口、查验区内主要通道、监管仓库、室内大厅、各楼层电梯厅、电梯轿厢、楼梯口、走廊、重要房间、停车场等区域。

不同的场景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类型的摄像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