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说课
稿,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循环小数一、学习目的〔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3页例7、例8及“做一做”,第36页练习八第1~11题,可以认识理解循环小数,并能认识循环小数和循环节,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准确把握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二〕核心才能在探究循环小数的过程中,进步观察、抽象、概括的才能。
〔三〕学习目的 1.结合情景图,通过除不尽的除法计算,感受到计算中的重复现象。
2.通过独立考虑、小组交流,在观察和比拟的根底上,发现商的特点,认识循环小数和循环节,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
3.通过对“两个数相除,假如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的考虑和讨论,准确把握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含义。
〔四〕学习重点认识循环小数,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五〕学习难点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 1.复习任务计算下面各题。
42÷28 7.2÷1.6+0.8 19.8÷3.3 2.5×3.6〔16.8+1.47〕÷0.7 18×0.45 【设计意图:课前对小数乘除法和小数的混合运算进展练习,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根底。
】〔二〕课堂设计 1.导入〔1〕故事导入师: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什么呢?……你能接着讲这个故事吗?〔让几个学生继续讲这个重复的故事。
〕〔PPT课件适时演示〕
【设计意图:由故事引入,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中的循环。
】〔2〕理解“循环” 师: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随着学生的交流、互动,适时板书“重复出现”“不断”“依次”等。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深化考虑,尝试用语言描绘“循环”的含义。
】〔3〕师: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为“循环”〔板书:循环〕。
在实
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循环的现象,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每年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你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循环的现象呢?〔PPT课件演示。
〕
这样的循环现象不仅出如今故事中、生活中,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理解吗? 2.问题探究〔1〕认识循环小数①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教材第33页例7情境图〔PPT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400÷75 师: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发如今用竖式计算过程有三个特点〔PPT课件适时演示〕: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
商的小数局部总是重复出现“3”;
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师: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呢?这样的商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②猜测验证,初识循环小数师:为什么商的小数局部总是循环出现“3”?假如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独立考虑后汇报。
引导小结:因为每次余数重复出现,继续除下去,无论除到哪一位,它的商也就会重复出现“3”。
师:是这样的吗?同学们可以接着往下除试试看。
学生计算验证。
师:怎样表示400÷75的商呢?引导小结: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也除不完的商。
板书:400÷75=5.333…。
提醒概念:像5.333…这样小数局部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并在验证的过程中感知循环小数的含义,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考察目的1、2】③方法迁移,提醒概念出示教材第33页例8:
28÷18 78.6÷11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重在引导学生考虑:在计算这样题目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技巧?引导学生发现:只要余数出现重复了,就可以不除了。
因为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会跟着重复出现。
进一步理解概念:像5.333…、1.555…、7.14545…这样的小数都是循环小数。
学生尝试写出几个循环小数。
师:观察这些循环小数,想一想,到底怎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学生尝试归纳,然后阅读教材第33页的概念。
老师适时PPT课件演示。
④灵敏应用,稳固概念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PPT课件演示。
〕
0.426426… 1.444 6.32121… 3. 1415926… 【设计意图:在“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的“练一练”环节,学生通过对1.444是不是循环小数的辨析,已初步感知了小数位数的有限与无限。
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事例,让学生逐渐认识循环小数的特点。
通过尝试归纳循环小数的含义,将学生的初步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
设计“练一练”,让学生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比照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考察目的
1、2】〔3〕认识循环节,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①认识概念自学教材第34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什么是循环节?怎样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生汇报后,师介绍简便记法的读法。
例如7.14545…记作,读作:七点一四五,四五循环。
②应用概念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2题。
〔4〕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①尝试计算,发现问题师:在“做一做”的第2题中已经计算了三道除法题目,如今请同学们再计算下面两题:15÷16和1.5÷7。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五道除法算式题,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假如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引导小
结:一种是继续除下去可以除尽,像153÷7.2和15÷16一样;
另一种情况是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像
2.29÷1.1、23÷
3.3、1.5÷7一样。
②提醒概念我们把小数局部的位数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局部的位数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设计意图:老师通过适时介绍帮助学生建立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考察目的3】〔5〕建立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PPT课件演示〕
师: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试着用适宜的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考虑“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接着老师举例说明“无限小数并不都是循环小数”,结合图示,让学生明确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打破教学难点。
考察目的3】 3.课堂总结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会用简便记法来标记循环小数,认识到循环小数是一种无限小数,无限小数除了循环小数以外,还有无限不循环小数。
〔三〕课时作业 1.根本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并找出循环节。
32÷6 2.7÷11 1.4÷0.3 9.4÷6 答案:
5.333……;
2.454545……;
4.666……;
1.5666……;
解析:循环小数是一个数的小数局部,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它们都是循环小数。
循环节分别是3、45、6、6。
【考察目的2、3】〔2〕写出以下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保存三位小数〕
1.3777……≈ 1.989898……≈ 3.***4515……≈
0.847847……≈ 答案:1.378;
1.990;
3.145;
0.848。
解析:保存三位小数要看小数点后面第4位,假如第四位数小于5,舍去;
假如第四位数大于或等于5,那么向前一位进一。
【考察目的2、3】 2.进步练习算一算,想一想:10÷7的商的小数局部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答案:5。
解析:10÷7=1.***571……循环节是428571,有6个数字,100÷6=16……4,所以第100位上的数字是5。
【考察目的2、3】《循环小数》说课稿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九册第33-34页例7和例8。
2、教材简析循环小数是教材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中第八课时的内容。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这局部内容概念较多,又比拟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本的例7,是教学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例8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假如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由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二、说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
2、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体验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