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尘考评 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白尘(1908—1994)中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教授。

原名陈增鸿、陈征鸿,又名陈斐,笔名墨沙、江浩。

1908年3月2日出生于江苏淮安府清河县城(今淮安市)。

善写新诗、剧本和白话小说,解放后创作了电影剧本《宋景诗》和《鲁迅传》等。

喜剧和历史剧代表作有《乱世男女》《结婚进行曲》《岁寒图》《升官图》等。

长篇散文有《云梦断忆》《寂寞的童年》。

喜剧电影《幸福狂想曲》《乌鸦与麻雀》等,是一位丰产作家。

陈白尘幼就读于姜凡清老师名下,1926年初中毕业,考入上海文科专科学校,同年加入国民党,从事学生运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退出国民党。

1930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从事戏剧活动,在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学习,后结识田汉,创办南国艺术学院,成为南国社的重要成员,从此于戏剧结下不解之缘。

1929—1932年与友人组织民众剧社、南风社等戏剧团体,开展进步戏剧运动。

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淮阴特委秘书长,积极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同年9月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在狱中坚持秘密写作小说和剧本。

1935年出狱后,在上海做“亭子间作家”。

1936年出版著名多幕戏剧《石达开的末路》,奠定其戏剧创作道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转入大后方,在重庆、成都等地从事抗战戏剧运动和革命文化工作,著有剧本《芦沟桥之战》《大地回春》等。

曾参加上海影人剧团、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中华剧艺社的组织领导工作,为剧团写剧本,对抗战戏剧做出了贡献;特别是“皖南事变”后,按照党组织指示建立起中华剧艺社,演出了郭沫若主编《屈原》、阳翰笙《天国春秋》、夏衍《法西斯细菌》等大量优秀剧目,发表了讽刺戏剧《结婚进行曲》和五幕历史戏剧《大渡河》,使剧社成为大后方坚持进步戏剧的中坚力量。

在此期间陈白尘还曾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四川省立音乐戏剧学校、中央大学任教或兼课,并担任过《华西日报》《华西晚报》《新民报》等报副刊主编。

陈白尘1948年参加组织地下的上海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上海解放后,被选为上海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

1949年任上海市文联秘书长、上海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主任。

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调北京任文化部剧本创作室主任。

1953年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后历任作协书记处书记及《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

1960年执笔集体创作电影剧本《鲁迅传》,1966年调江苏省文联,1978年任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主持建立戏剧影视研究所,又创作了历史剧《大风歌》。

1979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及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8-12-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