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西班牙的文化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西班牙的文化对比
09西班牙语2班林菁0940107228
中国作为一个亚洲大国,在文化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悠久的历史,而西班牙作为西方中世纪的强国,海上的霸主,更是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
民以食为天,我们的文化对比从饮食开始。
在中国,人们通常以谷类,面食,蔬菜,肉类为主食,通过蒸炒煎煮炸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加工食品后食用。
在中国,营养搭配是非常讲究的,并且这种营养搭配会依据地域不同而有所调整。
比方说,在中国北方,气候干燥寒冷,人们常常吃涮牛羊肉,搭配中药或者香辣的汤料,大量使用大葱,姜,蒜等味道辛辣浓重的配料,使食材本身的香味在各种调料的吊引中发挥出来。
肉类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滚烫辛辣的汤也帮助人们在冰天雪地中保存了人体的热量。
而在中国南方,气候湿润温暖,人们则常吃清新的小炒,常常以水果入菜,如菠萝炒鸡,菠萝的酸甜搭配鸡的鲜香,既营养丰富又开胃爽口,在炎热高温的南方是一味好菜。
还有果汁鸡扒,在南方也非常受人们的欢迎。
除了营养,在中国还有一种更为本土和传统的食材分类方法。
那就是根据食材本身的“性”。
道家讲究阴阳五行说,这种学说在食材上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对于食材的性,有湿,毒,燥,补,清热,解毒等许多种分类,而人们常常根据自身体质的不同选择相补的食材来平衡身体的需要。
例如,芹菜,味甘、辛,性凉。
入肺、胃、肝经。
具有平肝清热,利湿治淋的作用。
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菠菜,味甘,性凉,冷滑,归胃、大肠、膀胱经。
能养血、止血,润燥,利五脏,通肠胃,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
菠菜炒熟食,其性平和,对肠胃虚寒病者影响不大;但煮汤食用,却有寒冷滑润之性,因此虚寒症、腹泻以及尿路结石者忌食。
绿豆解湿清热,海带行水化湿,鸭肉滋阴养胃,这些在中餐中都是非常讲究的,所谓养生食疗也。
谈到欧洲国家的吃,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会条件反射般地想起法国大餐,而与法国仅一山之隔的西班牙美食和佳酿都十分丰富和出色,一点也不会输给法国!西班牙的饮食没有中国那么多的繁琐讲究,在他们的饮食文化中体现出来的是一种随行,自由,享受生活的概念。
小菜在他们的饮食中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堪称西班牙美食中的精髓,制作之精细,搭配之热烈,一如这个国家的风格。
例如Tapa,是西班牙的一类小吃,份量仅仅相当于鸡尾酒会上的FingerFood,可以是饭前开胃的小菜,或者两顿正餐之间的点心,可是你很难想像这个小东西在西班牙的饮食文化中占有多重要的位置。
Tapa的种类繁多,而且变化多样,随时有创新花色出现,通常,任何一家店都可以提供数十上百种之多。
不过有一点,肯定是不包括甜品,清一色都是咸的,其中又分为凉食和热食,肉类、海鲜和蔬菜等等。
凉食部分,主要是面包夹馅,各种馅料淋上橄榄油,洒上洋葱末、蛋黄层等,十分美味。
热食的tapa多数是油炸的,像炸乌贼、炸小章鱼、炸鸡翅等,还有香烤咸酥虾、香蒜虾、蒜泥蘑菇等。
西红柿青椒拌章鱼是一道老少皆爱的tapa。
肉类tapa,有烤小羊排、烤猪肉串、煎肉片、炖牛肚、烤猪耳朵等。
Tapa 的风靡让我们感受到了西班牙人热爱生活,懂得享受的性格,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或调养身体而吃饭,食物,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享受的工具,烹调得精致爽口的食材让人一整天都精神饱满心情愉悦。
而正菜方面,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西班牙海鲜饭,那是用上等泰国米、新鲜大
虾、蛤蜊和番茄沙司按照适当的比例做成的,米饭的清香混合海鲜和番茄的鲜甜,加上浓浓的芝士,闻起来都是一种享受。
在西班牙海滨城市瓦伦西亚吃海鲜饭,上菜时很是气派。
西装革履的待者手捧一个直径近一米的平底圆锅大踏步出场,锅内平铺着黄澄澄、香喷喷的海鲜饭,直冒热气;红彤彤的大虾排成两圈嵌在其中,光是卖相已能打个高分。
烹得如此考究的海鲜饭,在西班牙美食中尚不算突出。
我们常以“食在广州”自诩,而西班牙的食风之浓,却大大出乎我们意料。
大多数西班牙人一天吃五顿。
早上八九点钟吃早餐;中午十二点左右是茶点时间,主要用些点心、面包、咖啡;下午两点吃午饭;傍晚五六点又吃茶点;到晚上九点多,才正式吃晚饭,这一吃往往吃到十一二点。
说西班牙人从早吃到晚,一点不过分,即便是我等嗜吃之人,面对旷日持久的餐桌战,也败下阵来。
西班牙人十分享受在餐桌上的时光,边吃边聊天,他们视为一大乐事。
晚上十二点从餐桌上下来,不少人又溜进酒吧喝一杯。
“睡觉?”他们说,“以后留在坟墓里再睡吧!”
说完中国与西班牙的饮食文化,我们不得不说的是从中体现出来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态度的差异。
中国人性格中的勤劳刻苦要归因于漫长的历史中小农经济的那一段,那时候的中国还没有繁荣的经济和大一统的集权,人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一小片田园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自食其力,多劳多得。
为了家人的温饱,人们必须非常努力地劳作。
而今天,社会制度改变了,经济状况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却没有改变,他们总是感觉到肩上背负了沉重的生活压力,必须为了更好更富足的生活奋发图强,日夜工作。
中国的小孩子,在出生前已经被放置在这样的压力下面了,父母在他们还没出世之前就开始胎教。
上了小学后,又要报各种学习班,美术,音乐,奥数,英语,似乎没有哪个中国孩子的童年能逃脱在补习班中度过一个个美好假期的命运。
长大些,他们又要面对高考和中考,这两个考试就像两个凶狠的侩子手站在每个孩子的青春里面,一刀一刀,不知多少年少无辜的心碎在这两把无情的刀下。
有幸挤过独木桥上了大学,却又站在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就业压力面前。
这就是现在的中国人的生活,大家普遍处在一种大压力下面,人人都拼死往前冲,却谁也不真正明白这压力来自哪里,往前冲前面又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在你努力工作消耗自己的健康和人生之后,得到的回报却比应得的要少的多,于是人们只好更努力地工作,不眠不休地工作,抛妻弃子地工作,这样的事情在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多了,我们必须想办法走出这一困境。
而西班牙人就大不一样了,曾经作为世界霸主海上强国的他们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豪感,虽说国家早已在二战后丢了强国的地位,国家经济长年贫困衰落,但西班牙人并不觉得人生灰暗,他们尽管也同样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但这并无法改变他们乐观轻松的生活态度,他们生来就是享受生活的,才不管国家发展怎么样,经济GDP怎么样,那些都于他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无关。
他们热爱玩乐,热爱美食,热爱阳光与假期,风趣幽默,轻松诙谐。
举例来说,西班牙流行的口头禅就极其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学习是对你旁边的同学智慧的不信任。
在宇宙中存在智慧生命的最清楚证据就是没人试图与我们联系。
学习是世界之光... 别再学了,请节省能源。
无论何时何地,工人们总是尽可能地偷懒,一天比一天干得少,金字塔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当我打断别人说话的时候别人还在滔滔不绝地说。
靠你的父母养,直到你可以被你的子女们养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西班牙人这种生活态度太过消极懒惰,并且贪图享乐。
我觉得并不然。
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好不容易把我爸爸妈妈生出来,我爸爸妈妈好不容易把我生出来,难道我这宝贵而短暂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结束的人生就该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奋斗不息吗?并且就算我奋斗了也许还会被某个肥头大耳的贪官贪污了我的奋斗成果。
我作为一个生长在中国的二十一世纪的乐观向上的小青年,我要来谈一谈我所理解的人生。
人生,首先要快乐。
吃饱,睡好,身体好。
在快乐的前提下,我要选择我所喜欢并愿意花费我的人生去研究的一门学问,就是语言。
语言帮助我快乐地与人沟通,并且认识那些以快乐为人生目的的国家的人,于是我变得更快乐。
我要爱我所爱,与一个真诚善良的人生活在一起,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我要孝敬我的父母,让他们看到我生活得无忧无虑,他们也吃穿不愁,像我一样快乐。
最后我们一起老去,安详地走完一生。
我是说如果运气好的话,毕竟2012就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