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国内外大学生情绪智力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国内外大学生情绪智力研究综述
谢玮;竺培梁
【摘要】在简介Mayer和Salovey、Goleman、Bar-on、Petrides 等4种情绪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将近五年大学生情绪智力研究分以下5个方面加以综述:(1)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整体特征;(2)大学生情绪智力与认知智力的关系;(3)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4)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行为的关系;(5)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其他心理属性的关系.
【期刊名称】《外国中小学教育》
【年(卷),期】2011(000)003
【总页数】5页(P53-57)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智力;认知智力;心理健康
【作者】谢玮;竺培梁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
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情绪智力的概念1990年问世,至今历时20年整。
期间,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情绪
智力理论四方平衡。
1990年Mayer和Salovey首次正式提出情绪智力的定义:个体监控自我和他人
的情绪,识别情绪并运用情绪信息指导思维和行为的能力。
[1]情绪智力结构则包
括评估和表达情绪能力、调节情绪能力、运用情绪能力等3个因素及其10个变量。
1997年他们修订情绪智力的定义: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分析和运用情绪的能力,调节和促进情绪的能力,[2]并一直沿用
至今。
情绪智力结构则包括对应的4个因素及其16种能力。
1998年他们在此基
础上编制《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EIS),2001年编制《梅-沙-卡情绪智力测验》(MSCEIT),次年编制修订版。
1995年Goleman在《情绪智力》一书中提出,情绪智力包括认识自我情绪的能力、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激励自我情绪的能力、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情绪智力结构则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社交技
能等4个因素及其20种能力。
1997年Bar-on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个体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
[4]情绪智力结构则包括个体内部、人际、适应性、压
力管理、一般心境等5个维度及其15种子成分。
同年编制《情商问卷》(EQ-i)。
2000年Bar-on等人另编制《情商问卷青少年版》(EQ-I:YV)。
2000年Petrides等人将上述三家之言整合一体,包括肯定自我、管理他人情绪、社会能力、表达情绪、知觉自我和他人情绪、人际技巧、特质移情、自尊、特质乐观、特质快乐、激励自我、管理压力、调节情绪、适应性、冲动等15个具体构面。
[5]2003年编制《特质情绪智力问卷》(TEIQue)。
自从情绪智力成为心理学界乃至教育界的研究和讨论的热点以来,针对大学生的情绪智力研究层出不穷。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对于学生的各项心理素质的关心程度也不断加深;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年龄处于人生阶段的中青年初期,智力和人格等各项心理属性已经基本发展成熟并保持稳定,无论是研究情绪智力的人口学差异,还是情绪智力与认知或人格等属性的关系,相比于中小学生群体而言,从大学生群体得到的研究结果都具有更好的代表性和适用性。
最后,大学生被试比一般的社会成人被试更容易获得,具有先天的研
究便利性。
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近五年来我国关于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已有百余篇。
国外的研究更是不胜枚举。
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外针对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众多文献发现,国内外大学生情绪智力在总体上呈现正向趋势,而在各个具体因素上则发展不平衡。
2007年在一项针对来自92个国家的国际学生的调查中,研究者使用WL情绪智力量表(Wong and Law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WLEIS)得到大学生情绪智力总分平均数为5.05-5.70,高于量表平均数4.50-4.70。
[6]2007年许远理等人采用Shuttle等人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 EIS)测量河南省474名大学生。
结果发现:大学生总体情绪智力平均数3.74,4个维度平均数3.64-3.93,两者都在理论中值3分以上;大学生运用情绪的能力优于调节情绪的能力,而调节情绪的能力又优于感知情绪的能力。
[7]2007年有研究者使用自编情绪智力问卷测量四川省4所高校513名大学生,也得到类似的结论。
总分平均数3.48,5个维度平均数3.43-3.59。
其中情绪表达的能力最优,其次是情绪调控、情绪评价以及情绪知觉的能力,最后是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
[8]
许远理等人的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的总体情绪智力及其4个维度上的得分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城乡生源差异。
而独生子女的总体情绪智力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文科大学生总体情绪智力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
事实上,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性别差异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
2007年Saklofske等人研究发现,女性的总体情绪智力和人际情绪能力显著高于男性。
[9]而2006年Brackett等人使用不同量表测量大学生情绪智力。
结果发现:使用梅沙卡情绪智力测验(Mayer-Salovey-Caruso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est, MSCEIT )时得到的女性大学生情绪智力总分显著高于男性;而使用自编情绪智力量表测量时,男女
大学生并不存在情绪智力分数的显著差异。
研究者认为这种情绪智力的性别差异不一致是由不同的测量工具使然。
[10]2008年有研究者使用波士顿情绪智力问卷测
量大学生。
结果发现,男生“自我控制”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人际关系”、“情绪教练”得分显著优于男生。
[11]研究者认为总体而言男女生各有优势而无显著差异,并均表现出良好的情绪智力。
可以说,男性和女性的情绪智力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而非整体水平的差异。
情绪智力与认知属性的关系主要通过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加以体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情绪智力对认知的促进作用而进行相关研究,但是具体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
有研究者调查596名各个专业大学生。
结果表明:情绪智
力与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相关,而与衡量学业成绩的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GPA)的相关则不显著。
与之相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情绪智力作为个体处理情绪信息和运用情绪信息的能力,应当与处理认知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呈适度正相关。
2007年Holt同样以GPA衡量学业成绩,并使用MSCEIT测量大学生情绪智力。
结果发现GPA与情绪智力策略领域中的管理情绪和理解情绪存在显著正相关,证实了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12]2008年有研究者发现,情绪智
力与瑞文高级推理测验存在适度正相关,情绪智力与认知智力是相互联系的不同智力类型,共同从属于更高层次的智力。
[13]
2005年Parker等人研究发现,学生从高中过渡到大学的学业成功中,情绪智力
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将学习同一课程的大一学生在课程结束时以GPA分为学业成功组和学业不成功组,发现学业成功组学生的情绪智力也显著高于其他组别。
[14]
将情绪智力作为中介变量来考察其他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也是近年来的一种研究趋势。
2008年李洪玉等人研究发现,大五人格量表中开放性维度通过能力型情绪智力能够对学业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
[15]
大学生面对日益激烈的各种竞争,也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
诸多证据表明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
国内许多研究者进行了此类研究。
2008年有研究者使用自编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测量湖北省3所高校377名大学生。
结果发现,情绪智力结构中帮助他人调节情绪、利用情绪解决问题、调控自己情绪等3个因子对心理健康都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16]2010年有研究者发现,调控
自我情绪能力能够有效预测大学生整体主观幸福感以及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而总体情绪智力则能够有效预测大学生生活满意度。
[17]2009年许远理等人
另一项研究也证实,情绪智力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换句话说,在很大程度上情绪智力高的大学生比情绪智力低的大学生更加幸福和快乐。
[18]国内这方面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也验证了国外以往的相关研究。
除此之外,情绪智力对大学生体验到的焦虑、抑郁和正负性情绪等具有一定的关系。
2006年Extremera等人使用特质元情绪量表(Trait Meta-Mood Scale,TMMS)测量184名大学生情绪智力的3个维度。
结果发现:较高的情绪注意能力导致较高
的焦虑和抑郁以及较低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较高的情绪辨别能力和情绪恢复能力则导致较低的焦虑和抑郁以及较高的身心健康。
[19]2010年有研究者调查552
名大学生情绪智力的4个维度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结果发现:较高的自我情绪觉
知会导致较高的抑郁感和负性情感以及较低的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与之相反,较高的自我情绪处理则会导致较低的抑郁感和负性情感以及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
[20]
心理健康的另一指征是大学生在压力事件中采取何种应对方式。
2009年有研究者测量湖南省4所高校1,094名大学生。
结果发现,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这种消极
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21]2008年Mikolajczak等人使用TEIQue
测量大学生特质情绪智力。
结果发现:在压力情景中,情绪智力高的大学生不仅具有更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而且将压力事件视为一种挑战而非威胁。
[22]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较多地将目光投向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尤其是网络成瘾现象。
2008年有研究者使用EIS测量湖北省6所高校360名大学生。
结果发现:情绪智力与网络成瘾及其4个维度都有显著的负相关,情绪智力对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同时,高社交偏好的大学生如果情绪智力较高,那么他发生网络成瘾的风险将减小。
[23]2009年Beranuy等人使用TMMS-24测量365名大学生特质情绪智力。
结果发现,较高的情绪恢复能力和较低的情绪注意能力能够降低大学生对网络与手机的滥用程度及其消极后果。
[24] 有研究者关注大学生情绪智力和吸烟或吸食大麻的关系。
2006年Limonero等人使用TMMS测量133名大学生,结果发现,习惯吸食烟草或大麻的大学生的情绪恢复能力和情绪辨别能力都显著低于不吸或偶尔吸食的大学生。
[25]
有研究者关注大学生情绪智力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2010年Song等人使用与大五人格仅存在弱相关的WLEIS测量506名大学生。
结果发现,情绪智力显著影响大学生对同伴关系的评估。
[26]
情绪智力与人格的关系较为复杂。
以往研究发现,混合模型情绪智力与人格的相关从中等到较高,而且与大五人格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合。
另一方面,能力模型情绪智力与人格的相关研究尚少,且结论不一。
于是研究者转向于人格的低层次特质,研究具体的心理属性与情绪智力的关系。
2008年Dong等人测量240名大学生,研究情绪智力以及自尊和自我意象对大学生使用MySpace(一种基于SNS的网络交友平台)进行异性交往的影响。
结果发现,情绪智力与自尊和自我意象都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异性交往则存在显著负相关。
换句话说,高情绪智力的大学生具有高自尊和高自我意象,而较少在网络上寻找异性伙伴。
[27]
情绪智力对大学生未来职业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09年Johnson等人使用TEIQue测量328名大学生,结果发现,情绪智力与工作控制源存在显著负相关,
情绪智力越高的大学生越倾向于内控制源。
[28]2010年刘永芳等人测量201名大学生。
结果发现:总体情绪智力与总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个体情绪智力水平越高,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也越高;而且情绪智力的各维度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各维度也都存在显著正相关。
[29]
对近年大学生情绪智力研究进行归纳和比较之后发现,国内外都对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相关心理属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这对于大学生培养情绪智力、提高学业成绩、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问题行为等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对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提供了参考意见。
笔者认为,以下两个方面是未来研究的应有之义。
首先,情绪智力的概念已经被研究者所认可。
但是,情绪智力的定义、结构和量表仍然百家争鸣。
不同的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情绪智力量表,致使测量结果难以直接比较,研究结果缺乏统一性,限制了情绪智力理论研究的发展。
因此,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情绪智力的内涵和结构,实现情绪智力理论的整合乃至情绪智力量表的等值。
其次,已有研究关注情绪智力与各种心理属性的相关,并且日益结合高校教育的具体实际。
研究已经发现,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学习生活许多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因此,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情绪智力的各个因素各自处于何种水平,以及相互之间又如何结构,方能形成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最佳结构。
【相关文献】
[1]Salovey P. & Mayer J.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J].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1990,9(3) :185 - 211.
[2]Mayer J. D. & Salovey P. 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Salovey P. & Sluyter, D.
( Eds. ) .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plications for
educators[M]. New York , NY,USA: Basicbooks , Inc , 1997.3-31.
[3]Goleman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M]. New York:Bantam Books, 1995.
[4]Bar-On R. BarOn 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Technical Manual[M]. Toronto, Multi-Heath Systems Ins,1997.
[5]Petrides K.V. & Furnham A. On the 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0, 29: 313-320.
[6]Ng K. M., Wang C., Zalaquett C. P.& Bodenhorn N.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Wong and Law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 in a sample of inter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unseling, 2007,29(3-4):173-185.
[7]熊承清,许远理.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征[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3):25-27.
[8]吴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实证研究.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Saklofske D. H., Austin E. J., Rohr B. A. & Andrews J. J. W. Personality,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exercise[J].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07,12(6):937-948.
[10]Brackett M. A., Rivers S. E., Shiffman S. etc.Relating emotional abilities to social functioning: A comparison of self-report and performance measures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6,91(4):780-795.
[11]袁贵勇.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
16(8):865-867.
[12]Holt 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M]. Malibu. State of California: Pepperdine University, EdD. 2007.
[13]耿亮.大学生情绪智力、认知智力和人格与决策偏差的关系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士论文2008.
[14]Parker J. D. A., Duffy J. M., Wood L. M., Bond B.J. & Hogan M. J.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redicting the successful transition from high school to university[J]. Journal of the First-Year Experience &Students in Transition, 2005,17(1):67-78.
[15]李洪玉,王蕊.情绪智力在大五人格与学业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3):176-182.
[16]李涛,田晓红.大学生情绪智力、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2):1330-1333.
[17]潘明军.情绪智力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4):442-444.
[18]许远理,熊承清.大学生情绪智力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应分析[J].心理研究,2009,2(4):77-81.
[19]Extremera N. & Fernandez-Berrocal P.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s predictor of mental, social, and physical health in university students[J]. The Span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6,9(1):45-51.
[20]袁立新.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抑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30(1):49-53.
[21]杨丽,毛晋平.大学生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的关系:以人格特质为中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3):275-277.
[22]Mikolajczak M. & Luminet O.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the cognitive appraisal
of stressful events: An exploratory study[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8, 44: 1445- 1453.
[23]王婧.大学生情绪智力、网络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4]Beranuy M., Oberst U., Carbonell X. & Chamarro A.Problematic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 use and clinical symptoms in college students: The rol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9,25:1182-1187.
[25]Limonero J. T., Tomas-Sabado J.& Fernandez-Castro J. Perceive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ts relation to tobacco and cannabis use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J].Psicothema.2006,18:95-100.
[26]Song L. J., Huang G. H., Peng K. Z., Law K. S., etc.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general mental ability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ocial interactions[J]. Intelligence, 2010,38:137-143.
[27] Dong Q., Urista M. A.& Gundrum D. The Impac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elf-esteem, and self-image on romantic communication over MySpace[J]. Cyber Psychology& Behavior, 2008, 11 (5):577-578.
[28]Johnson S. J., Batey M.& Holdsworth L. Personality and health: The mediating role of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work locus of control[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9, 47:470-475.
[29]王怀勇,张娜,刘永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与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J].心理研究,2010,3(3):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