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课件:第六章 公共收入(公债效应)PPT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特别国债: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审议批
准,财政部于1998年8月向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了2700亿 元长期特别国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 行资本金。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7年6月29日开始,发行
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即将 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2008年4月17日在南京召开 的全国财政国库工作会议上说明,已顺利完成了15500亿元的特 别国债发行任务。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5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凭证式国债到期兑付时,不收取手续费。凭证式国债 可以通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 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储蓄网点和财政部门的国债服务部 购买。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6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其资源的牺牲;与此相反,对于国债承购者来说,国债或 许不被看作为负担,还有可能认为是其财富的增加。
(3)税收主要是满足经常性支出需要的,如果收不 抵支是某一时期的现象,就不宜运用税收方法;若出现长 期连续赤字,即使是采用增税的办法,其潜力也会被挖掘 殆尽,而无力通过增税来弥补赤字尤其是大规模赤字。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2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2.无记名国债
它是一种实物国债,以实物券面的形式记录债权。历年来发行
的无记名国债券面的面值分别为1、5、10、20、50、100、500、1000、 5000、10000元等。在发行期内,投资者可直接在承销机构的柜台上购 买;在证券交易所设立账户的投资者,可委托证券公司通过证券交易 所交易系统申购。发行期内,购买无记名国债不收取手续费,发行期 结束后,实物券面持有者可以在柜台卖出,也可将实物券面在证券交 易所托管后,通过交易所系统卖出,成交后按成交金额的O.2%缴纳手 续费。
(1)动用历年财政结余;(2)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3) 增产节约、增收节支;(4)发行国内外债券或向国外借款; (5)增加税收;(6)变卖国有资产。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6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与税收的关系 增税的困难和阻碍 以上各种弥补赤字的方式,比较有意义的是增税和举
债。其他方式不是数额太小,就是容易引发通货膨胀等。 (1)增加税收要修改原有的税法或建立新的税法,
而这一过程可能不受政府控制。就三权分立的政体而言, 立法机构拥有立法权,政府只是执行机构,政府往往受立 法机构左右,而不是相反。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7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与税收的关系 (2)对于纳税人来说,税收被认为是一种负担,是
特殊型国债主要有定向债券、特种国债和专项国债等
几种。 定向债券:为筹集国家建设资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
的投资管理,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采取主要向养老保 险基金、待业保险基金(简称:“两金”)及其它社会保 险基金定向募集的债券,称为“特种定向债券”,简称 “定向债券”。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8
第一节 公债概述
18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与税收的关系
所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政府增加税收易遭非政府 部门的抵触,而国债则可能会受普遍欢迎。由于这些原因, 当政府想要追加收入时,较倾向于依赖国债。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9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我国在1988年以前发行的国债基本上都是不可流通和 转让的。1988年后,随着国债流通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尤 其是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运营,使国债的流动性大大 增强,同时也要求,可转让国债的比重有所提高。到目前 为止,在我国发行的国债种类中,可转让国债品种有记账 式国债、无记名国债、保值公债和国家建设债券等;不可 转让国债品种有凭证式国债和特种定向债券等。不同的国 债各具特点。
[1] 龚仰树.国内国债经济分析与政策选择[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 社,1998:17-19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2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与税收的关系
⒈公债与税收的相同点 从资源配置角度,具有相同点,都是经济总体内的当
期资源从非政府部门转移给政府部门使用,只不过税收是 纳税人的资源转移给政府,而国债是国债承购者的资源转 移给政府,如图。
6
第一节 公债概述
我国国债的现状 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对国债实行余额管理。 2006年为35015亿元;2007年为53365亿元; 2008年为53271亿元;2009年为60237亿元; 实行余额管理开始的几年,国债余额与相应年度的财
政收入相当(2006年38760亿元、2007年51321亿元、2008 年61330亿元、2009年68518亿元)。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9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专项国债: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 过,财政部于1998年9月面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 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4家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了 1000亿、年利率5.5%的10年期附息国债,专项用于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基础设施投入。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30
第二节 国债的负担
当代负担论和下代负担论 财富效应论 等价论 全过程剖析论 归纳与评价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31
第二节 国债的负担
当代负担论和下代负担论——当代负担论
从经济总体着眼分析国债负担[1],代表这种观点的是 勒纳。假定:政府偿债是用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在国债发 行时,承购国债的一代人因为购买债券而向政府付出资金, 这是将其所掌握的真实资源转移给政府使用,形成了负担。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
第一节 公债概述
我国国债的现状 公债概念及其结构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3
第一节 公债概述
我国国债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50年首次发行了“人民胜利 折实公债”。1954—1958年,又连续五年发行了“国家建 设公债”。此后的1959—1978年,受“既无外债,又无内 债”财政平衡思想的影响,没有发行任何形式的国债。
4.特种定向债券 它是面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待业保险基金定向发行
的国债,发行对象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待业保险基金的 管理机构。特种定向债券是以“特种定向债券收款凭证” 记录债权,以便于更好地管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待业保 险基金,并使其稳定增值。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7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0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1.记账式国债 它是通过以记账的形式记录债权,通过证券交易所的
交易系统发行和交易,可以记名、挂失的国债。投资者进 行记账式国债的买卖,必须具有在证券交易所设立的账户。 在发行期内购买记账式国债,不收取手续费;发行期结束 后,进行记账式国债的交易按成交额的0.2%收取手续费。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3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与税收的关系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4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与税收的关系 ⒉公债与税收等其他财政收入的区别 公债具有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的特点。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5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与税收的关系 ⒊弥补财政赤字的最好形式是国债 我国经济界曾归纳出弥补财政赤字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0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的概念
公债是国家或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在向国内外筹集 资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就是说国家或政 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通过借款或发行债 券等方式取得资金的行为。[1]
[1]杨志勇等.公共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25.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1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记账式国债是市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使国 债发行和交易变为无纸化,既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又使国债发行和交易更为安全。但由于需要依附于各个交 易场所的电脑系统,这种国债具有交易对象受限制、技术 要求高等不利之处。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5
第一节 公债概述
我国国债的现状
1994年突破1000亿元, 1997年突破2000亿元, 1998年突破3000亿元, 2000年突破4000亿元。 2002年超过5000亿元, 2003年超过6000亿元, 2004、2005和2006年均接近7000亿元。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我国还有规模庞大的地方公债。审计署公布截止2010 年底,地方公债10.7万亿元。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8
第一节 公债概述
我国国债的现状
随着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债风险、国债负担、国 债效应、国债管理、国债市场等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 的热点问题。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9
第一节 公债概述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3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无记名国债由于不可记名,不能挂失,可上市流通交 易和在全国通兑,因而具有流动性较高、购买方便等特点, 同时由于是实物形式而导致成本高、安全系数低。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4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7
第一节 公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述
我国国债的现状 2010年为67548亿元;2011年为72045亿元; 2012年为77566亿元;2013年为86747亿元。 1998—2004年,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七年中,我国
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国债每年对GDP的直接拉 动高达1.5—2个百分点,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4
第一节 公债概述
我国国债的现状
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最初几年国债发行额并不大, 年度发行额通常不超过100亿元。从1994年开始,禁止财 政向银行透支或借款,全部财政赤字必须以发行国债的方 式弥补。在这种背景下,1994年的国债发行规模出现了跳 跃性的增长,当年的发行额一举突破1000亿元大关。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1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的概念
广义公债是公共部门的负债。狭义公债指政府债务, 不包括国有企业负债。[1]
国债与公债是有明显区别的,国债是公债的一个组成 部分。公债是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发行的地方 公债以及政府所属机构发行的政府机构债务的总称。
第六章
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第一节 公债概述
一、我国国债的现状 二、公债概念及其结构
第二节 公债负担
一、当代负担论和下代负担论 二、财富效应论 三、等价论 四、全过程剖析论 五、归纳与评价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
第六章
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第三节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有效性分析及启示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提出的背景 二、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本质 三、公债的财富效应 四、巴罗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再解释 五、托宾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分析 六、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启示
3.凭证式国债 它是一种国家储蓄债,可以记名、挂失。凭证式国债
以“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凭证式国债不可上 市流通,从投资人购买之日起开始计息。在持有期内,持 券人如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变现时,可到原购买网点提前兑 现。提前兑现时,除偿还本金外,利息按实际持有天数及 相应的利率档次计付,经办机构按兑取本金的0.2%收取 手续费。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的概念
判断:关于公债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债即公债;[1] ②通常将中央债称为国债,地方债称为公债;[2] ③国债是中央政府的债务,公债是中央政府及其部门、
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负债。
[1]许毅.财经大词典[Z].中国财经出版社,1990:293. [2]陈共.财政学(第六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01.
勒纳认为内债不会给后代带来负担。他的观点得到许 多人的赞同,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非常流行。
特别国债: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审议批
准,财政部于1998年8月向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了2700亿 元长期特别国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 行资本金。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7年6月29日开始,发行
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即将 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2008年4月17日在南京召开 的全国财政国库工作会议上说明,已顺利完成了15500亿元的特 别国债发行任务。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5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凭证式国债到期兑付时,不收取手续费。凭证式国债 可以通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 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储蓄网点和财政部门的国债服务部 购买。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6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其资源的牺牲;与此相反,对于国债承购者来说,国债或 许不被看作为负担,还有可能认为是其财富的增加。
(3)税收主要是满足经常性支出需要的,如果收不 抵支是某一时期的现象,就不宜运用税收方法;若出现长 期连续赤字,即使是采用增税的办法,其潜力也会被挖掘 殆尽,而无力通过增税来弥补赤字尤其是大规模赤字。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2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2.无记名国债
它是一种实物国债,以实物券面的形式记录债权。历年来发行
的无记名国债券面的面值分别为1、5、10、20、50、100、500、1000、 5000、10000元等。在发行期内,投资者可直接在承销机构的柜台上购 买;在证券交易所设立账户的投资者,可委托证券公司通过证券交易 所交易系统申购。发行期内,购买无记名国债不收取手续费,发行期 结束后,实物券面持有者可以在柜台卖出,也可将实物券面在证券交 易所托管后,通过交易所系统卖出,成交后按成交金额的O.2%缴纳手 续费。
(1)动用历年财政结余;(2)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3) 增产节约、增收节支;(4)发行国内外债券或向国外借款; (5)增加税收;(6)变卖国有资产。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6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与税收的关系 增税的困难和阻碍 以上各种弥补赤字的方式,比较有意义的是增税和举
债。其他方式不是数额太小,就是容易引发通货膨胀等。 (1)增加税收要修改原有的税法或建立新的税法,
而这一过程可能不受政府控制。就三权分立的政体而言, 立法机构拥有立法权,政府只是执行机构,政府往往受立 法机构左右,而不是相反。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7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与税收的关系 (2)对于纳税人来说,税收被认为是一种负担,是
特殊型国债主要有定向债券、特种国债和专项国债等
几种。 定向债券:为筹集国家建设资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
的投资管理,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采取主要向养老保 险基金、待业保险基金(简称:“两金”)及其它社会保 险基金定向募集的债券,称为“特种定向债券”,简称 “定向债券”。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8
第一节 公债概述
18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与税收的关系
所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政府增加税收易遭非政府 部门的抵触,而国债则可能会受普遍欢迎。由于这些原因, 当政府想要追加收入时,较倾向于依赖国债。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9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我国在1988年以前发行的国债基本上都是不可流通和 转让的。1988年后,随着国债流通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尤 其是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运营,使国债的流动性大大 增强,同时也要求,可转让国债的比重有所提高。到目前 为止,在我国发行的国债种类中,可转让国债品种有记账 式国债、无记名国债、保值公债和国家建设债券等;不可 转让国债品种有凭证式国债和特种定向债券等。不同的国 债各具特点。
[1] 龚仰树.国内国债经济分析与政策选择[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 社,1998:17-19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2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与税收的关系
⒈公债与税收的相同点 从资源配置角度,具有相同点,都是经济总体内的当
期资源从非政府部门转移给政府部门使用,只不过税收是 纳税人的资源转移给政府,而国债是国债承购者的资源转 移给政府,如图。
6
第一节 公债概述
我国国债的现状 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对国债实行余额管理。 2006年为35015亿元;2007年为53365亿元; 2008年为53271亿元;2009年为60237亿元; 实行余额管理开始的几年,国债余额与相应年度的财
政收入相当(2006年38760亿元、2007年51321亿元、2008 年61330亿元、2009年68518亿元)。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9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专项国债: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 过,财政部于1998年9月面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 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4家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了 1000亿、年利率5.5%的10年期附息国债,专项用于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基础设施投入。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30
第二节 国债的负担
当代负担论和下代负担论 财富效应论 等价论 全过程剖析论 归纳与评价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31
第二节 国债的负担
当代负担论和下代负担论——当代负担论
从经济总体着眼分析国债负担[1],代表这种观点的是 勒纳。假定:政府偿债是用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在国债发 行时,承购国债的一代人因为购买债券而向政府付出资金, 这是将其所掌握的真实资源转移给政府使用,形成了负担。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
第一节 公债概述
我国国债的现状 公债概念及其结构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3
第一节 公债概述
我国国债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50年首次发行了“人民胜利 折实公债”。1954—1958年,又连续五年发行了“国家建 设公债”。此后的1959—1978年,受“既无外债,又无内 债”财政平衡思想的影响,没有发行任何形式的国债。
4.特种定向债券 它是面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待业保险基金定向发行
的国债,发行对象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待业保险基金的 管理机构。特种定向债券是以“特种定向债券收款凭证” 记录债权,以便于更好地管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待业保 险基金,并使其稳定增值。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7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0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1.记账式国债 它是通过以记账的形式记录债权,通过证券交易所的
交易系统发行和交易,可以记名、挂失的国债。投资者进 行记账式国债的买卖,必须具有在证券交易所设立的账户。 在发行期内购买记账式国债,不收取手续费;发行期结束 后,进行记账式国债的交易按成交额的0.2%收取手续费。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3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与税收的关系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4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与税收的关系 ⒉公债与税收等其他财政收入的区别 公债具有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的特点。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5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与税收的关系 ⒊弥补财政赤字的最好形式是国债 我国经济界曾归纳出弥补财政赤字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0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的概念
公债是国家或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在向国内外筹集 资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就是说国家或政 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通过借款或发行债 券等方式取得资金的行为。[1]
[1]杨志勇等.公共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25.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1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记账式国债是市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使国 债发行和交易变为无纸化,既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又使国债发行和交易更为安全。但由于需要依附于各个交 易场所的电脑系统,这种国债具有交易对象受限制、技术 要求高等不利之处。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5
第一节 公债概述
我国国债的现状
1994年突破1000亿元, 1997年突破2000亿元, 1998年突破3000亿元, 2000年突破4000亿元。 2002年超过5000亿元, 2003年超过6000亿元, 2004、2005和2006年均接近7000亿元。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我国还有规模庞大的地方公债。审计署公布截止2010 年底,地方公债10.7万亿元。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8
第一节 公债概述
我国国债的现状
随着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债风险、国债负担、国 债效应、国债管理、国债市场等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 的热点问题。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9
第一节 公债概述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3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无记名国债由于不可记名,不能挂失,可上市流通交 易和在全国通兑,因而具有流动性较高、购买方便等特点, 同时由于是实物形式而导致成本高、安全系数低。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24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7
第一节 公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述
我国国债的现状 2010年为67548亿元;2011年为72045亿元; 2012年为77566亿元;2013年为86747亿元。 1998—2004年,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七年中,我国
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国债每年对GDP的直接拉 动高达1.5—2个百分点,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4
第一节 公债概述
我国国债的现状
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最初几年国债发行额并不大, 年度发行额通常不超过100亿元。从1994年开始,禁止财 政向银行透支或借款,全部财政赤字必须以发行国债的方 式弥补。在这种背景下,1994年的国债发行规模出现了跳 跃性的增长,当年的发行额一举突破1000亿元大关。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1
第一节 公债概述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的概念
广义公债是公共部门的负债。狭义公债指政府债务, 不包括国有企业负债。[1]
国债与公债是有明显区别的,国债是公债的一个组成 部分。公债是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发行的地方 公债以及政府所属机构发行的政府机构债务的总称。
第六章
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第一节 公债概述
一、我国国债的现状 二、公债概念及其结构
第二节 公债负担
一、当代负担论和下代负担论 二、财富效应论 三、等价论 四、全过程剖析论 五、归纳与评价
第六章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1
第六章
公共收入(公债效应)
第三节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有效性分析及启示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提出的背景 二、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本质 三、公债的财富效应 四、巴罗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再解释 五、托宾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分析 六、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启示
3.凭证式国债 它是一种国家储蓄债,可以记名、挂失。凭证式国债
以“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凭证式国债不可上 市流通,从投资人购买之日起开始计息。在持有期内,持 券人如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变现时,可到原购买网点提前兑 现。提前兑现时,除偿还本金外,利息按实际持有天数及 相应的利率档次计付,经办机构按兑取本金的0.2%收取 手续费。
公债的概念及其结构——公债的概念
判断:关于公债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债即公债;[1] ②通常将中央债称为国债,地方债称为公债;[2] ③国债是中央政府的债务,公债是中央政府及其部门、
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负债。
[1]许毅.财经大词典[Z].中国财经出版社,1990:293. [2]陈共.财政学(第六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01.
勒纳认为内债不会给后代带来负担。他的观点得到许 多人的赞同,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非常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