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港上中心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港上中心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雕侠侣(节选)
金庸
郭靖拍案而起,登城瞭望。

只见敌兵的万人队在离城数里之地列开阵势,却不进攻。

过不多时,千余个工匠负石竖木,筑成了一个十余丈高的高台。

这时黄药师、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解。

郭靖道:“我久在蒙古军中,从未见过他们做这般怪事。


说话之间,又望见千余名士兵舞动长锹铁铲,在高台四周挖了一条又深又阔的壕沟,挖出来的泥土便堆在壕沟以外,成为一堵土墙。

黄药师怒道:“襄阳城是三国时诸葛亮的故居,鞑子无礼,在这位大贤门前玩弄玄虚,岂不是欺大宋无人么?”
只听得号角吹动,颦鼓声中,一个万人队开了上来,列在高台左侧,跟着又是一个万人队列在右侧。

阵势布定,又有一个万人队布在台前,连同先前的万人队,一共是四个万人队围住了高台。

这个大阵绵延数里,盾牌手、长矛手、斩马手、强弩手、折冲手,一层一层,将那高台围得铁桶相似。

猛听得一阵号响,鼓声止歇,数万人鸦雀无声,远处两乘马驰到台下。

马上乘客翻身下鞍,携手上了高台,只因隔得远了,两人的面目瞧不清楚,依稀可见似是一男一女。

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

众人急忙救醒,齐问“怎么?甚么事?”黄蓉脸色惨白,颤声道:“是襄儿,是襄儿。

”众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

朱子柳道:“郭夫人,你瞧明白了么?”
黄蓉道:“我虽瞧不清她面目,但依情理推断,决计是她。

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计,真是……真是无耻卑鄙已极。

”黄药师和朱子柳经她一说,登时省悟,满脸愤激之色,郭靖却兀自未解,问道:“襄儿怎地会到这高台上去?鞑子使甚么奸计了?”
黄蓉挺直身子,昂然道:“靖哥哥,襄儿不幸落入了鞑子的手里,他们建此高台,台下堆了柴草,却将襄儿置在台上,那是要逼你投降。

你若不降,他们便举火烧台,叫咱们夫妇心痛肠断,神智昏乱,不能专心守城。


郭靖又惊又怒,问道:“襄儿怎会落入鞑子手里?”黄蓉道:“连日军务紧急,我怕你分心,没说此事。

”于是将郭襄如何在绝情谷中被金轮法王掳去之事说了。

郭靖一听杨过在谷底失去踪迹,连连追问端详,待
听黄蓉说完,皱眉道:“蓉儿,这可是你的不对了,过儿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郭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两句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

一灯道:“郭夫人深入寒潭,冻得死去活来,查明杨过确系不在谷底,又何况小姑娘落入奸人之手,大伙儿都主张追赶,须怪郭夫人不得。

”一灯既如此说,郭靖自不敢再说甚么,只恨恨的道:“郭襄这小娃儿成日闯祸,倘若过儿有甚好歹,咱们心中何安?让她给蒙古兵烧死了干净。


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

众人正商议如何营救郭襄,忽见城门开处,一骑向北冲出,马上乘者正是黄蓉。

众人一见,无不大惊。

郭靖、黄药师、一灯、朱子柳等纷纷上马追出。

一行人奔向高台,在敌人强弓射不到处勒马站定。

只见台上站着两人,一个身披黄色僧袍,正是金轮法王,另一个妙龄少女被绑在一根木柱上,却不是郭襄是谁?
郭靖虽恼她时常惹事,但父女关心,如何不急?大声叫道:“襄儿,你别慌,爹爹妈妈都来救你啦!”他内力充沛,话声清清楚楚的送上高台。

郭襄早给太阳晒得昏昏沉沉,忽听得父亲声音,喜叫:“爹爹,妈妈!”
法王说道:“郭大侠,令爱聪明伶俐,老衲本来很喜欢她,颇有意收之为徒,传以衣钵。

但大汗有旨,你若不归降,便将她火焚于高台之上。

别说你心痛爱女,老衲也觉可惜,还请三思。


郭靖哼了一声,眼见四十名军士手执火把站在台下柴草堆旁,只待法王一声令下,便即点火。

四个万人队将这高台守得如此严密,血肉之躯如何冲得过去?何况即使冲近了,火发台焚,又怎救得女儿下来?
他久在蒙古军中,知道蒙古用兵素来残忍,掠地屠城,一日之间可惨杀妇孺十数万人,若将郭襄烧死,真如踩死一只蚂蚁一般,抬起头来,遥望女儿容色憔悴,不禁心中大是痛惜,当下叫道:“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

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

懂得了么?”郭襄含泪点头,大声叫道:“爹爹妈妈,女儿不怕!”
郭靖道:“这才是我的好女儿!”解下腰间铁胎硬弓,搭上长箭,飕飕飕连珠三箭,高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古兵应声倒地,三枝长箭都是透胸而过。

郭靖射术学自蒙古神箭将军哲别,再加数十年的内力修为,他所站之处敌兵箭射不到,他却能以强弩毙敌。

众蒙古兵齐声发喊,高举盾牌护身。

郭靖道:“走罢!”勒转马头,与黄蓉等回入城中。

一行人站上城头。

黄蓉呆呆望着高台,心乱如麻。

注:黄药师、郭靖、黄蓉、一灯、朱子柳等人为侠义之士。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头写蒙古兵修筑高台时众人疑惑,此处设置悬念,为下文郭襄的出场做铺垫。

B. 小说着重刻画郭靖和黄蓉,对其他人物笔墨不多,主次分明,突出了郭靖和黄蓉的性格特点。

C. 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敌众我寡,营造出襄阳大战的紧张氛围,引人入胜。

D. 本文通过一连串的射箭动作描写,突出了郭靖武艺高强,箭术精湛。

2. 请简要分析文中黄蓉心理变化过程。

3. 金庸的小说善于通过塑造侠士形象来展现“侠义”精神,请结合文本,谈谈文中“侠义”精神的内涵。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如何助力中国成为制造强国?首先需要厘清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艺时代。

先秦时期,《周礼·考工记》曾对工匠的工作有这样的描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手艺是一种谋生的技能。

工匠们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创造性地发明了各种生活器皿与生产工具,使各种材料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在使用工匠所制造的器具时,人们能通过这些器具感受到匠心独运的高超技艺,体味到这种匠心之中所包含的生活大智慧。

这只是传统的“手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小至瑞士手表,大至波音飞机,都是传统手工和现代机械技术相得益彰的结,在波音生产线上,大量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因为机械流水线保证不了零件高精装配。

然而,这只是手工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初级整合。

实现手工和现代科技有机融合,需要更高层次的科技突破。

例如,苹果公司iMac支撑架的高精需求,全世界仅有日本小林研业的纯手工打磨能满足,但产量有限。

苹果公司视频记录手工打磨全过程,精密分析手工操作精髓,将结果用于改进机械加工技术,成功实现了机械化产量。

真正的工匠精神渴求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的匠人,只有在“创”中才能成就这样的匠人,“创”者,从仓从刀,敢于对既有知识仓库内的成果大刀阔斧改造,这是现代工匠精神应有之意。

最近,在美国著名众筹网站Indiegogo上,有一个中国项目Czur扫描仪首发即筹得近百万美元。

Czur 重新定义了扫描仪,可自动“抚平”卷曲纸张、清楚手印、切除白边,可扫描3D物体、变身视频展示台,还能自动连接高速Wifi传输。

这种扫描仪跟手工技术完全不搭界,但无疑是现代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

通过对扫描仪技术性能的极致开发,完成智能扫描仪的华丽转身,这是只有会思想的芦苇才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他们只管轴躬尽瘁、任劳任怨地在现有技术路线上精益求精,没有批判、创新,那远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空间内斤斤计较。

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计较,不仅计较品质、手工技艺的炉火纯青,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生。

倘若我们仍是把鼓励工匠精神当作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这不仅极易误导人们,也不利于工匠精神文化的发扬光大。

材料二:
当下,在中国发展智慧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关注和重构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

如果没有建立起这种文化体系,中国制造业就无法转型升级,无法从一个制造大国顺利地走向全球制造强国。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

要鼓励消费者的“挑剔”行为。

美国管理学家波特指出,消费者近似于苛刻的“挑剔”行为,是日本厂商改进产品质量的重要外在力量。

因此,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的消费行为,其实是纵容厂商在构建工匠精神上的不作为。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

国人的工匠精神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把聪明劲用在了“灵活性”上了,经常对应该遵守的程序和规则采取变通处理方法,比如对应该严格遵守的加工操作程序和步骤,不是一丝不苟地按部就班,而是“灵活地”跳跃处理。

很难想象,这种“不守纪律”和程序的工作态度,可以生产出德国那种高精尖质量的产品很多时候,固守某种程序,看起来是傻,其实是精明。

因此,企业应当在管理方法上处理好“灵活度”与“守纪律”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工匠精神的确立,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市场体系的制度规范和管理要求。

如果市场秩序混乱,就没有人会愿意去精益求精。

例如,如果政府对市场中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不处理,假货制造与销售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就等于变相地放纵这类行为,最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因此,为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的土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必须严格地监管市场竞争者,惩罚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合力,形成制假必重罚的制度。

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形态,它需要在长期的价值激励中慢慢形成。

让工人技师有崇高的地位及不菲的身价,是鼓励实体经济复苏、抑制社会浮躁、恢复崇尚实业和技术技能风气的开始。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共同致力于建构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我们的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应该就是战无不胜的,那时应该就是中国跨国企业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时刻。

4.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工匠精神诞生于手工艺时代,《周礼·考工记》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B. 现代化的工匠精神不追求手工至尊,只需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研究。

C. 从“创”和“匠”的字形的角度来理解,工匠精神要求匠人们要敢于创新。

D. 在平凡的岗位上墨守前任的智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5.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先秦时期工匠在制造器皿用具时的高超技艺与智慧,体现了手工匠精神。

B. 波音生产线的工作既需要现代化机械技术,也不能离开传统的人工操作。

C. 苹果公司通过分析手工打磨技术,改进机械加工,诠释了现代工匠精神。

D. Czur扫描仪项目得到了认可,因为它体现了对既有技术专注精进的追求。

6. 根据材料二,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政府文化
B.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
C.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竞争文化
D.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
7.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苛刻挑剔,可以从客观上促进企业追求工匠精神。

B. 摒弃国人灵活跳跃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就能提升我国现代工匠精神。

C. 政府需要联合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

D. 对工人技师施行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能够激励社会崇尚工匠精神。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三笑
于德北
这个故事发生在苏州。

或许,这也称不上是一个故事吧。

1993 年的春天,他因为单位的业务,从北方直抵上海,又从上海转杭州,从杭州坐夜航船到苏州。

船上的一夜十分诗意,他要了一碟豆腐,一碟青菜,一瓶老酒,一碗饭。

他吃掉了这些东西。

他近铺的一个老者说:“小伙子好饭量呢!”
他就笑了。

夜风从运河上吹来,潮潮的,带有一点水腥。

船是早上七点钟到的苏州,苏州给他的印象是水气忒重。

他背了一个大包,茫然地伫立在街头。

远远地可见北寺塔,高高地占据苏州的天空。

他望着北寺塔,信手翻着从家里带来的小册子,那上面说:“寺乃三国时代东吴大帝孙权为乳母陈氏买地所建。

”他觉得这一切真遥远。

他翻看地图。

那上边标明,怡园离他最近。

他就步行去了。

他想在江南见到的桐花,一树一树的,美丽极了。

是桐花吧。

那么高大的树开花了,他还是第一次领略。

他去怡园。

书上说:怡园位于人民路343号。

苏州的路少有灰尘。

他以全新的感觉走在苏州的路上,像一个诗人。

他在心里说:苏州,是春天里的一条飘带。

印花的飘带,淡淡的水墨把白绢点染出几分娇羞。

你看,他可不就是一个诗人。

诗人到怡园去了,他第一次看园林,他一下就给迷住了。

怡园中有一口小井,他去的时候,一个苏州女孩正用小桶向上提水,那优雅的姿势无限娉婷,腰肢款款,春衫荡起微风。

他举起相机。

镜头里的女孩肤白,发黑,弯眉细目,齿洁唇红。

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
她说的是苏州话,但他好像一下就听懂了。

他没想到苏州话这样好听,像女孩手中的小桶,一汪清水透明而晶莹。

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
他说:“竹风。


那女孩的身后真有一簇春竹呢,葱郁、茂盛、青翠。

女孩说:“什么?”
他说:“竹风,竹子刮起的风。


女孩就掩口笑了,她的意思是只有风能刮动竹子,竹子怎么能刮动风呢。

她转而又笑了,她的意思是:可不嘛,风能刮竹竿,竹子怎么就不能刮动风呢。

她提着桶往屋里去了。

屋子是一个茶室。

他往怡园的深处去,七拐八拐地到尽头。

他读那些楹联,觉得古代的人真麻烦,真有趣,真有闲心。

他原路转回,直奔那茶室,听说,有当年的春茶可饮呢,他于茶道是一个外行,但能饮一盏江南的新茶,苏州的新茶,不是一种享受吗?
他看见那个女孩在茶室里。

茶室里已有几个老人聚在一起闲谈,看得出他们是常客。

他们自己带着水杯,很随便地取用热水瓶中的水,那个女孩就站在柜台的边上,她脚上的布鞋踩着地上的青砖。

他放下行囊,坐在茶室的最里边。

她为他送上一杯新茶。

他突然想说点什么,可说什么呢。

他看见室外的小亭。

隐约见那亭上的字,就低声诵读:“主人友竹不俗,竹伴玉人不孤,万竿戛玉,一
笠延秋,洒然清风。


女孩过来给他斟水,也低声说:“静坐观众妙,潭清适我情。


说完她就笑了,提起暖瓶出了门,不知奔哪厢去了。

他举杯过额,那一杯清茶的香气正好漫入他的鼻翼。

他很神往此时的境界,他想起一个关于才子佳人的叫《三笑》的电影,他想那个女孩对他已经两笑了,如若再有一笑,岂不成就一段姻缘?
现在想想,那一年他刚刚戴了一副眼镜,留了一把过胸的大胡子,他衣着松阔,风尘仆仆,长衫圆履,还真有一副才子形呢。

可惜,他已是一个三岁孩子的父亲。

他离开怡园时,还想,人生真是一件美好的事,虽然不能成就一段姻缘,可是一个南方女孩对一个北方男子的善意一笑,不也似胎记一般印在自己青春的腮边?(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无名无姓的“他”作为主人公,不仅容易使读者产生代入感,而且使主人公的故事具有普遍意义。

B.主人公与苏州女孩在怡园水井边的对话,寥寥数语,却表现出女孩天真、单纯而且具有灵性的内在特点。

C.“他”期待女孩对自己“三笑”以成就一段姻缘,但想到自己已为人父,不免怅憾,这种怅憾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D.本文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古朴,行文节奏和缓,给人以冲淡雅致之感,与小说所要营造的氛围非常协调。

8.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艺术效果?请简要说明。

(6分)
9.主人公“他”是一个怎样的“北方男子”?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

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

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

”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

”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

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

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上柱国①子良入见。

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

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

后不可以约结诸侯。

请与而复攻之。

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与之’。

”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

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

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战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

臣故曰‘勿与’。

常请守之。

”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

虽然,楚不能独守。

臣请西索救于秦。

”景鲤出,慎子入。

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

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

王曰:“善。

”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

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

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②受东地。

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

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③。

”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

王攻之。

”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

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

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

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

”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注】①上柱国: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

②甲:盔甲,代指军队。

③下尘:谦辞,表示不敢与齐国抗衡之义。

(节选自《战国策》)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B. 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C. 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D. 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薨:指古代诸侯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皇子或者封王的贵族。

B. 万乘:一万辆兵车;战国时,诸侯小的为千乘,大的为万乘。

C. 寡人:指寡德的人,古代国君、诸侯王的谦称;诸侯夫人亦自称寡人。

D. 大司马:也称司马,周代为主掌武事之官,后世也常以大司马称刑部尚书。

1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襄王用五百里东地换取回国葬父的机会,是从道义上做出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下做出的暂时让步。

B. 慎子颇有谋略,虑事周全,当出现难题时及时提醒楚襄王听取朝中各位大臣的意见并能综合分析判断。

C. 上柱国子良的计策既让楚怀王不失信又不让楚国蒙羞,但未考虑到齐楚实力的差异和进攻的后果这一现实。

D. 秦国派五十万大军压境,指出了齐国的不仁道和不正义,而楚国则未动一兵一卒就维护了国土的完整。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


(2)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戍琅邪城①诗
江孝嗣②
驱马一连翩,日下情不息。

芳树似佳人,惆怅余何极。

薄暮苦羁愁:终朝伤旅食。

丈夫许人世,安得顾心臆。

按剑勿复言,谁能耕与织!
[注]①琅邪城:东晋在南京北所建。

②江孝嗣:南北朝时南朝齐人。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描述诗人北赴边城途中的典型情节和内心活动,刻画出一位戍边者形象。

B.职责在身,诗人策马急赴戍所,风餐露宿,昼夜兼程,日落西山也毫无止歇之念。

C.离家渐远,更兼路途辛苦,诗人见路旁的芳树不禁念起为牵挂自己而惆怅的佳人。

D.诗歌最后四句以“安得”“谁能”两处反诘,以及按剑的动作,卒章明志,表情强烈。

14.诗中人物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赞美橘子洲头美景后,面对祖国河山陷入沉思,思考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问,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易水送别时,荆轲唱出了在易水河畔回响千年的悲壮:“_____,_____。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看到的最迷人的景象是:“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5月1日,央视新闻联手国美零售,邀请主持人康辉、朱广权,撒贝宁、尼格买提与国美零售总裁王俊洲一道为美好生活直播带货,一道为广大用户送去助力美好生活的高品质低价格商品。

本次节目共吸引了2358万人次观看,在某音直播实时热榜排名第一,通过直播带货的新型消费模式创造了3小时5.286亿元的全网最高销售纪录,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追捧和热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